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横行无忌闯三国 >

第135章

横行无忌闯三国-第135章

小说: 横行无忌闯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比起来,农耕民族永远是处在被动防守的阶段。
  张德很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这些游牧民族,可是在冷兵器时代,这是不现实的!
  想要彻底的征服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合!让游牧民族变成汉人,文化的侵略才是最可怕的!屠刀永远无法完全灭亡一个民族,可是文化却能让一个民族消亡!
  翻看中国古代历史,汉人好像一直是个比较排外的民族,汉族当权者总是将别的民族视为蛮夷。汉中数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汉人以为,自己才是最高等的民族。
  不同时期,不同的当权者有着不同的民族政策。但是绝大多数的民族政策却是不平等的。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除了汉武帝差点给匈奴来了个斩草除根以外,其他皇帝想的都是和亲!
  东汉的王昭君、唐朝的文成公主,就算到了后来的明朝、清朝,和亲政策一直是当权者最主要的武器。
  元朝实行的是等级制度,将人化为四等,而原先的南宋遗民被列为第四等的南人,地位还不如蒙古人的一只牲口。这种不平等的政策激化了民族的矛盾,短短几十年,强大的元朝土崩瓦解。
  清朝的统治者就要聪明得多,清朝奉行的奴化政策。本身满族人的结构就是一种金字塔的形式,金字塔下层的是上层人的奴才,而金字塔最上层的当然就是皇帝。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将这种理念带给了汉人,让汉人留辫子的同时,不忘了进行思想上的侵略,一面用血腥的手段镇压反抗者,一面拉拢那些投靠满清的人,清朝初年,又多少汉朝大员被入了八旗籍,或者成为满族贵戚府上的包衣。
  但是在多尔衮心中,满族仍然是高等的,要不然也不会定下满汉不能通婚的规矩。
  多尔衮做的很成功,汉人逐渐被奴化了,成了满族人的奴才,这也是当权者最希望看到的。清朝皇帝需要的不是人民,不是百姓,而是忠于自己的奴才。
  相比较元朝跟清朝,同样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前秦跟北魏的民族政策就要成功的多。
  前秦苻坚,任用汉人王猛,推行改革,实行汉化,最终统一了北方。而后北魏孝文帝更是继承了这种政策,学习汉文化,使用汉字,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连姓氏也都改为了汉姓。
  鲜卑人学习到了汉人的一切,包括汉人腐化和汉人喜欢窝里斗的特点,所以北魏灭亡了。但是,鲜卑人的这种民族政策却是值得张德学习的。
  跟北方的游牧民族相比,汉人无疑有着优势的文化,当优势文化统治弱势文化的时候,弱势文化会被逐渐的同化,消亡!而张德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让北方游牧民族统统的被汉化!
  想让游牧民族被汉化,首先要消除的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消除民族矛盾的关键钥匙,就是平等!
  建安六年二月,张德成立北域都护府,委任鲁肃为北域都督,总管幽州附近游牧民族事宜。
  三月,张德下令,凡鲜卑、匈奴、乌丸、扶余、羯、氐、羌等族民众,皆可由幽州总理衙门入汉籍,入籍后,等同汉民!史称“招胡令”!
  四月,北平、上谷、渔阳、昌黎、辽西、辽东六郡,张德专门选定了地方,起城十五座,六郡空余土地也被从新统计,凡是新入籍的者,若想耕种土地,可以直接到幽州总理衙门申请!
  五月,高句丽传来消息,公孙度领兵进高句丽后,连战连捷,攻克高句丽都城丸都。
  六月,公孙度建立北海国,定都丸都,公孙度自称北海王。
  七月,乌丸校尉阎柔来报,乌丸原大汗丘力居的儿子楼班愿意加入汉籍!
  楼班是丘力居的亲生儿子,但是丘力居死的时候,楼班还小,所以丘力居的从子蹋顿趁此机会夺了权,继承了丘力居的位置,成为了乌丸大汗!而楼班则备受排挤。
  八月,鲜卑族阙机率部来投,愿意入籍成为汉人,这也是招胡令公布后第一个举部来投的部落首领。
  而张德也从阙机的口中得知,如今鲜卑族并不是那么团结。原先的鲜卑大汗叫做和连,但是和连这个人是个好色之徒,不思进取,弄得众叛亲离。
  后来和连被人射死,而和连的儿子蹇曼年幼,这个时侯和连的侄子魁头就继承了大汗的位置。
  蹇曼长大以后,自然要跟魁头争夺大汗的位置,魁头在汗位争夺中死了,魁头的弟弟步度根继承了魁头的位置。代郡西面的鲜卑也都叛离了,自成一体,像是后来闻名的拓跋氏、贺兰氏、慕容氏的祖先们都在那里。
  而代郡以东的中东部鲜卑也分裂为三个势力集团,其大人一为步度根,其部众分布在并州的太原、雁门等地;二为轲比能,其部众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三为东部鲜卑素利、弥加、阙机,部众分布在幽州的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
  而这个阏机部因为距离幽州比较近,而阏机部首领有特别崇拜大汉文化,所以就举部来投,希望成为汉民!
  可以说,如今塞外的游牧民族是一盘散沙,但是如果聚集起来,仍然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
  这章有馋虫对中国数千年来的民族政策的大致看法,不是很详细,本章观点纯属馋虫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同意的也别来书评区骂馋虫啊!
  第二六二章 乌丸来犯
  不得不说,鲜卑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张德本来以为,那些游牧民族全都是不善于种地只会放牧的人。但是投靠过来的鲜卑人很快就学会了耕种。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鲜卑族和氐族曾经都建立过强大的王朝,而且都曾经一统北方。最终鲜卑族的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接着又变成了北齐和北周。隋文帝杨坚就是篡了北周的争权。而后才有了大隋帝国!包括隋文帝在内,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当权者身上都有鲜卑人的血统。
  平天下容易,治天下难。鲜卑人不是那些只会拿着屠刀的蒙古人,也不是只靠宗人府给钱过活的满人!
  在鲜卑人被同化的同时,鲜卑族的一些习惯也开始影响起汉人。在张德看来,这虽然只是个民族融合的开始,但是这却是个好的开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张德却希望后代能够将这个事业继续下去,而不是互相的仇恨。
  终于,麻烦来了。建安六年九月,乌丸大汗蹋顿听说张德收留了楼班,兴兵来犯。
  楼班是上任乌丸大汗丘力居的亲生儿子,而蹋顿却只是个从子。所以按理说楼班应该继承成为乌丸大汗,可惜的是丘力居死的时候,楼班还小,所以蹋顿抢夺了本来应该属于楼班的汗位。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丘力居的死,多多少少会跟蹋顿有些关系。可是史书向来都是胜利者所书写的。
  楼班长大后,也多多少少听到一些流言,说是蹋顿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而蹋顿也觉得,楼班长大了,对自己是个威胁,所以暗地里经常想将楼班置于死地。
  乌丸大举进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像是公孙瓒就是跟乌丸打仗打出来的名堂。不过在张德占领幽州以来,乌丸这么大规模的进攻还是第一次。
  对于乌丸,张德并不怎么熟悉,不光张德,就连张德麾下的那些将领也都不熟悉。只有赵云对乌丸有那么一点点的了解。两军交战,最忌讳的就是没有对方的情报。如今张德手下的将领连乌丸怎么作战都不知道,这仗可不好打。
  无奈,张德是好任用幽州的将领。
  田豫、牵招、阎柔、田畴,这四人都是原本袁绍手下镇守幽州的大将。田豫多年来镇守右北平,跟乌丸作战经验丰富;牵招曾经是袁绍手下的乌丸突骑,阎柔是乌丸校尉,而且阎柔小的时候一直生活在乌丸跟鲜卑族的地方,对乌丸和鲜卑两族十分熟悉。而田畴,更是历史上曹操破乌丸的最大功臣。
  田豫、牵招和阎柔三人都是武将出身,田畴则是地地道道的谋士。谋士在古代相当于现在的参谋,行军打仗的事情,最先问的当然是参谋。
  “子泰(田畴表字),乌丸大军来攻,可有对敌之策?”张德开口问道。
  田畴犹豫了一下,又跟田豫阎柔两人对视了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终于田畴咬了咬牙,好似下定决心一般,看口说道:“欲破乌丸,可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破!”
  田畴说完,自己的观察起张德的反应来。
  其实田畴早就有办法对付乌丸,不过计策却有些冒险。这个计划田畴可以说是谋划了多年。
  田畴年轻的时候跟随刘虞,当时就向刘虞进献此策,刘虞这人对乌丸的政策是以安抚为主,所以当时刘虞肯定不会采纳田畴的意见。
  后来田畴跟随公孙瓒,田畴也向公孙瓒进献这个计策,但是公孙瓒却不屑田畴的这个计策。当时公孙瓒的白马从义打得乌丸毫无还手之力,在公孙瓒看来,只要自己骑兵一到,乌丸肯定是落荒而逃,根本不用耍什么计策。
  再到后来,袁绍击败了公孙瓒。田畴再一次向袁绍进献这个计策。可是当时田丰沮授等人觉得这个计策太过冒险,而且当时袁绍一心想着争霸中原,自然也没有采纳田畴的意见。
  所以田畴三次献策,三次失败,这对于田畴的打击是十分厉害的。因此,当张德问田畴有什么办法的时候,田畴欲言又止。
  对于乌丸,张德是个门外汉,这样的事情,这个计策是不是可行,张德当然要问问懂的人。于是田畴开口向剩下的三人问道:“三位,你们觉得子泰此计是否可行?”
  “可行!”田豫第一个站出来说道。紧接着,牵招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人,在下自小在乌丸长大,若是大人用此计,在下愿领兵出卢龙口!”阎柔开口说道。
  “好!既然这样,阎柔听令,命你带兵出卢龙口,奔袭乌丸!”
  ……
  冀州,锦竹。
  作为成都前面最后的屏障,张任已经在这里苦苦坚持了好几个月了。
  几个月来,面对马超的猛攻,张任苦苦的坚持。但是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
  刘备兵分两路,西路军由刘备亲自率领,马超为先锋,一路上杀敌斩将,出剑阁,克江油、大破梓潼,庞义在梓潼战死,杨怀等人投降刘备。
  紧接着刘备进军雒城,转眼间就到了锦竹。速度之快,让人难以琢磨。
  蜀道艰难,这点张任只心有体会的。如果不熟悉道路,这从剑阁到锦竹恐怕就得走上一些时候,可是刘备好像有人带路一般,一路上没走半点弯路!
  张任敏感的意识到,这里面有鬼!虽然张任知道,刘备新任命的军师叫法正,曾经在益州为官。但是法正却是雍州人,在益州的时间也不长,这么短的时间,一个外来户不可能完全弄清楚蜀地的地形!
  蜀中,绝对有内鬼!要不然,刘备不可能对蜀地这么熟悉!但是,张任却怎么也想不出来这内鬼到底是何人!
  而另一个消息更让张任觉得雪上加霜。那就是刘备的东路偏军已经下了江州,而东路军的主帅正是刘备的三弟张飞!
  ————————————————————————————————
  恩恩,上章馋虫的观点果然引起的反对,情理之中。
  历史么,一个人一个看法,一个人一个观点!馋虫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观强加给别人,而别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历史观强加给馋虫。
  馋虫不是什么愤青,也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在馋虫看来,什么匈奴人、鲜卑人、女真人、蒙古人,如今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为国家做着贡献。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家人!
  馋虫很看不惯有些作者动不动就杀鲜卑杀匈奴的,中华民族应该有中华民族的气魄,一个民族能不能延续下去,并不是看有多少人多少兵,而是看文化的传承。就算这个民族一个人都不剩了,只要文化传承下来,民族不灭,文明不灭!
  归根结底,物质的侵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的侵略。物质的侵略只让一个民族低头,但是文化的侵略却能灭亡一个民族!
  另外张德是馋虫塑造出来的人物,馋虫自然要借张德的想法来说出馋虫的想法。馋虫身为本书作者,这点特权还是应该有的吧,若是大家看着不顺眼,恩恩,你们自己写本就是了~呵呵。
  关于馋虫八路的身份,从本书一开始就有过不少争论,说张德一个土八路懂的太多了!所以在本书结束之前,馋虫会写一个张德外传,写一些张德前世的事情,让那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朋友无话可说。馋虫是写手,编故事是强项,准保把各位忽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