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84章

东莱太史慈-第84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太史慈并不打算象郭嘉和管宁一样插手这场斗争,毕竟现在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自己能劝阻何太后与董太后的斗争吗?如果可以阻挡的话,历史上的曹操早就阻止了,哪还轮得到自己?
    没有一个人可甘心放弃自己的权力的,正是何进等人这些上位者对政治无止境的贪婪导致了这种无法挽回的局面的产生。
    洛阳这座伟大的古城终难逃过这一场灾难。
    ==================================分隔线==============================
    正如太史慈料想般,洛阳的硝烟味道越来越重,人们的视线全都被集中到了何太后与董太后的斗争上,十常侍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整个洛阳的各个世家大族被分成两大阵营,各自有各自的立场。
    到了此时,太史慈才知道自己当真是井底之蛙,在洛阳反对何进的人并不在少数,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同样手握兵权的董重,毕竟何进只不过是个出身低下的屠户商人,才德威望并不足以真正服众,尤其是何进对十常侍的暧昧态度令许多人所不齿。若非他有除掉蹇硕的功劳,并且他的妹妹何太后生的刘辩是汉灵帝的大儿子,只怕何进还真非董重的对手呢。
    当然董太后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汉灵帝卖官的荒唐政策就是这位董太后的主意。要知这位董太后的吝啬和贪财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所以到了现在,双方竟然是势均力敌的局面,更有不少人因为这斗争闹得不亦乐乎,蔡邕和自己的老朋友王允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蔡邕显然偏向与自己有师生之谊的刘协,王允就不同了,这人坚持刘辩皇长子的身份,两人大吵了一场,谁都劝不住,多年的好友就此绝交。
    在朝会上,何进和董重更是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谁也奈何不了谁。
    当然更多人都处于观望中,这其中就包括刘宠,此老继续装病,对朝中的大小事情一概不问,更是对何进之前提出的与太史慈联姻的事情的态度暧昧难明,显然不想在这种情况下与何进走得过近。
    但这种平衡随着一次朝会被打破了。
    青州刺史孔义病重不治,终于撒手人寰。青州无主,但任何人都知道青州刺史几乎已经是太史慈的囊中之物。
    在这种情况下,太史慈终于有机会参加了大汉朝的朝会。当然是有关青州刺史的任命问题。
    ==================================分隔线==============================
    太史慈站在朝堂上神情颇不自然,毕竟是第一次参加朝会,当然会有一些紧张,自己的官职最小,区区一个青州别驾,理所当然地站到众人之后。曹操与袁绍的位置就比较靠前了,刘繇和刘岱身为议郎,那就更不用说了。
    唯一比较意外的是那个公孙瓒居然站在自己的身边,看来他也要接受朝廷的任命,两人见面相互打了声招呼,太史慈倒是很热情,公孙瓒就很勉强了。显然是一个不大善于交际的人,神情颇似武安国那粗汉。
    朝堂之上此刻尽是嗡嗡嘤嘤之声,显然是大臣们在谈笑议论,场面出奇的轻松,不过太史慈却知道,在这谈笑风生的下面当真的杀机四伏。
    一声钟响,众人肃穆收声。太史慈心知刘辩那傀儡皇帝到了。
    在小黄门不阴不阳的声音中,众人跪倒,口中山呼“万岁”。
    不过令众人诧异的事情是,在刘辩刚刚到自己的皇位前坐下不久,一个不速之客在十常侍张让的搀扶下驾到了——董太后。
    太后临朝!
    众人心中一凛,知道今天的朝会定然是风起云涌的局面。
    太史慈看见一脸谦恭神色的张让站在了董太后的身后,就知道今天的事情远非眼前看到的这么简单。
    何进的脸色在刹那间变得要多么难看有多么难看。但此时已经无可奈何,就算是有心通知自己的妹妹何太后也没有机会了,唯有带领众人在此跪倒口称“千岁”。
    刘辩畏惧的看着董太后,身子不自然的在龙椅上扭了几扭。
    何进眼中闪过怒火,但亦涂莫奈何。
    太史慈知道,太后临朝乃是汉家旧例,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东汉中后期皇帝登基时的年岁过小所致,这也是东汉外戚专权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并非说太后临朝就会乱政,比如说东汉杰出的女政治家邓太后,就是一个例外,在邓太后掌权的二十多年内,东汉国事蒸蒸日上,在邓太后去世后,当时的平望侯刘毅上书给安帝说:“太后奉行节约,杜绝奢侈,立陛下为天下之主,安定汉室。在国库空虚情况下,又遭水旱灾害。然而太后政治清明,执法宽大,使华夏再次兴旺,四夷重又内属。纵观历史,象这样在内遭家难、外遭天灾的情况下振兴国家,功德巍巍的太后还未见过。希望把太后的功德下来。”
    因此,对于女后临朝,东汉的世家大族们倒也是宽容得很。
    不过眼前董太后临朝就颇有点不伦不类了,刘辩并非是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他的孙子,如若临朝也应当是何太后临朝。
    当然何太后声望资历均不足以服众,与董太后比那就相去甚远了。而且向董太后这种隔着辈份临朝的情况也并非没有,邓太后就属于此类。
    今天的局面就颇值得人玩味,这分明是董太后先发制人之举,在如此的局面下,何太后还会临朝吗?这分明就是没有把何进、何太后以及刘辩放在眼里。
    所以,若说董太后没有废掉刘辩、另立刘协的意思,那就是掩耳盗铃了,打死这些王公大臣们都不信。
    也许,今天的朝会就是开始。
    难过何进的脸色会变得那么安看了。
    果然,董重一党的人开始纷纷出班口中称颂董太后的临朝是上应天命,下顺民意,更把她与邓太后比肩。
    何进一党的人脸色越来越难看,要知局势如此进行下去,董太后的临朝就会成为定势,何进等人以后休想有半天好日子过。最可怕的就是若是让董太后废掉了刘辩,那就完事皆休了。
    偏偏又无法阻挡,毕竟董太后位高,若是当堂冲撞定然没有好果子吃,还会授人以柄。
    当然并非说只有何进一党的人对董太后临朝不满,在朝中的清流一向处于不偏不倚的位置,他们就对不允许废长立幼的发生。
    正当朝堂之上一片歌功颂德声时,太尉马日磾出班沉声道:“臣以为,太后临朝虽是我大汉旧制,但一来皇上已经年满十七,理当亲政,以邓太后的贤明也是在先帝安帝十四岁时还政,在者即便是太后临朝,也应是……”
    这位老人家还未说完,董重便已经勃然色变,出班道:“太后明鉴,太尉马日磾此语实属大不敬,今太后临朝乃是众望所归,众大臣无不上心服,马日磾竟然尚感妄议是非。其罪当诛!”
    马日磾闻言色变,冷哼一声,正要反驳,董太后却缓缓开口道:“董卿家言之有理,哀家念在马日磾是两朝元老的份上不与计较,不过当免去其太尉一职。”说到这里,便全无笑意地看向了刘辩,森森道:“皇上以为如何?”
    刘辩看着自己祖母的可怕表情,吓得都快哭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何进在底下向他连连打眼色,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祖母……不是,太后言之有理……”
    刘辩还未说完,董重就在底下唤人上来,把口中冤枉声连连的马日磾拖了下去。一时间,朝会之上静到了极点。
    半响过后,董太后用其特有的沙哑的声音让众人们回过神来道:“既然马日磾已经不在太尉一职,不知朝中有何人选可堪重任?”
    何进等人还未反应过来,就见蔡邕出班道:“幽州刺史刘虞德高望重,才干非凡,又是皇家宗亲,可堪大任!”
    董太后点头称善,刘虞政绩卓著,又有灭掉张举的功劳在先,当然无人持有异议。
    太史慈闻听蔡邕此言,一眼便看穿了董太后的企图,暗呼厉害,原来今天董太后的意图就是为了确立声望,为日后的把持朝政作铺垫,先免除了马日磾的官职,再任命刘虞这皇亲,根本就是恩威并施。
    在这招上,董太后的手腕却是比何进要高很多。
    蓦地耳边传来了一声冷哼,太史慈愕然转头,却见公孙瓒面色阴沉,显然是对着提议颇为不满,太史慈心知历史上公孙瓒与刘虞颇有仇怨,刘虞便是死在了公孙瓒的手上。
    不过这事情是否会真的发生现在就不好说了,毕竟不懂军事的刘虞的手下多了刘关张,尤其是刘备在两方面的交情都不错,这仗能否打起来还在两说。
    太史慈在那里思索,前面的何进听到蔡邕此提议后就是一愣,显然是未反应过来,不过底下的曹操心智最快,连忙出班道:“青州刺史孔义大人病重不治,已撒手人寰,青州别驾太史慈素孚众望,青州官吏纷纷上书推荐太史慈为新任青州刺史,望陛下裁决。”
    太史慈闻言心中佩服。曹操此举明显是要打破董太后拉拢皇族,树立威望的企图。要知道太史慈身份特殊,不但是青州的事权掌握者,更是刘氏宗族与孙氏宗族支持的对象,曹操的提议实际上是在代表何进拉拢太史慈和态度暧昧的刘氏宗族。
    何进一党闻言后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出言称是。
    何进闻言,脸上稍微好看了一点。得意洋洋看向董重,岂料后者一脸的平静,待何进一党纷纷表示完意见后,再次出班,朗声道:“典军校尉曹操所言甚是,以太史慈的功劳,确可当得此任,不过臣以为此议好则好矣,却未尽善尽美。”
    众人包括太史慈听得出乎意料,原以为董重是要出言反对,岂料竟然是赞同,大为错愕,只有曹操无意中扫了一眼同样惊愕的刘繇和刘岱,马上脸色一变,显然是明白了董重的意图。
    果然,董重开口道:“太史将军原是议郎刘繇一手提拔起来的,刘繇素有识人之才,臣以为太史将军既然已经出任青州刺史,那么刘繇大人亦应该出任现有空缺的扬州刺史,刘岱大人则可出任兖州刺史。”
    此语一出,傻子都明白董重的意图了,原本是何进在拉拢刘宠一族,可是现在却变成了董重拉拢了刘宠。曹操辛辛苦苦地一番提议竟然变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
    问题是这事情谁也反驳不了,若是何进等人出言反对,那么就彻底的得罪了刘宠。唯有哑子吃黄连,有苦自己知。
    何进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回头狠狠的瞪了曹操一眼。
    太史慈心中暗叹何进短视,这事情即便曹操不提出,你以为人家董重就不说了吗?今天这事情分明就是人家早已经布好的局,与曹操何干?
    不过太史慈终于知道何进为何不喜欢曹操了,因为以何进的眼力根本就看不出来曹操的才华。
    董重丝毫不给何进喘息的机会,又奏道:“另外,荆州刺史丁原在位多年,却治理无方,至令荆州此等歌舞升平之地连年战乱,盗贼蜂起,是在是有负圣上嘱托,朝廷众望!臣以为,八俊之一的刘表文武全才,可堪此任。故奏请罢免丁原,启用刘表。”
    此语一出,众皆哗然。
    何进的脸都气的扭曲变形了,董重的这个建议分明就是要削何进的军权,因为谁都知道丁原乃是何进一手提拔起来的死党。董重此举明明就是在老虎嘴里拔牙。
    可是何进现在却偏偏无法反驳,毕竟今日的朝会上董太后给何进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正当何进一党无计可施时,却听得朝廷上钟声一响,另一位不速之客也到了。
    众人抬头看时,来者竟然是何进的妹妹何太后!
    董重与董太后的脸色马上变得不自然起来,何进等人却大喜,太史慈心道:服了,若是换了别人,只怕知道了人家先自己一步临朝,自己怎么也不好意思步其后尘,但是这位何太后的出身决定了她的对于蝇头小利斤斤计较的泼辣性格,有一点像后世为了在两棵大树间抢夺拉线儿晾衣服权力的二大妈,那是撒泼的性格。
    何太后当然不能真的破口大骂,只是走上前来先向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婆婆行过礼后,便看也不看董太后对董重说道:“哀家闻听董爱卿要罢黜荆州刺史丁原,说丁原在任多年办事不力,此语真真好笑,谁不知我大汉地方州牧与郡县并立?江夏等地盗贼蜂起自是应该降罪于各个郡县的太守,与丁原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何干?”
    董重语塞。
    何进等人暗暗称快。
    何太后一来,登时整个的形势就都变了。
    太史慈再一次对何太后刮目相待,没想到这个毒后还有这般见识,旋即又看到站在何太后身后的段珪等人,脸上喜色一闪即逝。
    太史慈马上明白,眼前的一切都是十常侍设的局。
    哼!扶董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