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119章

东莱太史慈-第119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岱的那个狂妄到极点、也愚蠢到极点的手下王肱却沉不住气了,当年他在黄县被太史慈等人起了个倒仰,心胸狭窄的他当日就发下毒誓,日后若有机会令那几人落在自己的手中,定要百般羞辱,令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其实乔瑁的儿子乔肃当时其实并未对这位王肱有什么过分的举动,只不过不满王肱的行为、有几句言语上的冲突而已,不过这也令王肱无比的愤恨。
    不过事情的发展令王肱对这件事情渐渐绝望了,不说别的,单就是这个当日浑身寒酸的太史慈现在已经是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封疆大吏,其实他这个从事所能对抗的?
    说实话,太史慈不把他抓来下酒就算是万幸了。
    而此刻有一个报复乔肃的机会,王肱岂能不兴奋?虽然这仅仅是乔瑁而已,但只要一想到乔肃日后那丧父之痛的面孔,王肱觉得什么都值了。
    故此非常心急道:“主上,这事情郭图先生说得对,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个乔瑁简直就是把我们当成不出气儿的死人。定不可放过他!”
    刘岱其实对此建议颇为心动,不过他也非蠢人,现在国难当头,若是他先挑起了诸侯内讧,实在是会遭到天下人的唾骂,这一点他不能不考虑。
    郭图仿佛看穿了刘岱的内心,又加了一把火道:“刺史大人,你也不必上火,其实我家主公现在为你送来粮草就是摆明了态度,您尽管可以放手施为,不必顾忌那么多。”
    这一番充满了暗示性的鼓励的话语立刻令刘岱有种吃了定心丸的感觉,热血立时上涌。却没有仔细想想郭图这番话中带着模棱两可的意思,刘岱还以为袁绍会始终站在自己的一边,却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人家的一颗棋子罢了,可以想见,一旦刘岱出手对付了乔瑁,袁绍马上就会要多远躲多远。
    “我家主公现在为你送来粮草就是摆明了态度”。哼,到底摆明了什么态度,那可就是解释权归袁绍又或者郭图所有了。
    郭图还嫌不够,故作恍然状道:“小人先前胡言乱语了,当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刺史大人大人有大量,即便不看别的,就看看乔瑁的儿子与大人的妹夫、青州刺史的关系,大人对乔瑁大人的任性胡为也应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太史慈名字的出现彻底令刘岱失去了控制,一双细眼血红起来,长久以来对太史慈的种种不满在这一刻被彻底的郭图勾了出来,尤其是和乔瑁连在一起,就更令刘岱恼火。
    郭图心中暗喜。
    刘岱抬起头来,对郭图道:“郭先生不必再劝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回去告诉本初公,我对盟主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请先生回去转达我刘岱的这番话。”
    郭图当然早就料到是这种结果,只不过没有想到自己的目的会达到的那么容易。既然已经无话可说,郭图就起身告辞。
    当袁绍听完了田丰和郭图详细的汇报后,不禁仰天长笑,状极快慰。
    在营帐众人无不赔笑。
    许攸眼中闪过嫉妒之色,不过这事情和他毫无关系,所以有话也无处说。
    田丰趁着袁绍高兴,便把自己对付太史慈的另外一个主意拿了出来,对袁绍笑道:“主公,我还有一计可令太史慈更加顾此失彼。”
    袁绍此时心情大好,笑道:“计将安出?”
    田丰笑道:“现在冀州境内盗匪四起,黄巾军的余部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人横行不可当。不过始终缺少安身立命之地,若是现在他们知道了东郡太守乔瑁被杀死的消息后……”
    这话一说出来,就连郭图都忍不住叫妙道:“这计策当真可行!”
    许攸也满是酸味儿道:“若是东郡太守乔瑁被杀,黑山军一定会趁势占领东郡,那时候这场热闹可有的看了。”
    一直不愿意动脑筋的淳于琼皱眉道:“这与太史慈有什么关系?”
    郭图暗骂了一声愚蠢,表面上笑道:“淳于将军问得好,这正是这计策的关键,以刘岱的性格在杀死了乔瑁后一定会自己任命一个东郡太守,不过他身为兖州刺史,这点名义上权力还是有的,自行任免官职倒也还说得过去,不过他派出的这个人很有可能被早到一步的黑山贼杀掉。”
    田丰接口道:“那么这种情况一出现,刘岱必然不能忍受,一定会与黑山军大干一场的,而轻敌冒进是刘岱的最大军事缺陷,一个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在这种情况下,太史慈怎会置之不理呢?”
    说到这里,众人全都明白了田丰的意思,纷纷叫妙。
    因为这等若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太史慈拖入到兖州的战争泥潭当中,而且刘岱又与太史慈不合,所以到时肯定令太史慈颇为难受。至少刘岱就绝不会领太史慈的情。更何况还有袁绍手下的一干人等对其进行挑拨,若是太史慈和刘岱还可维系下去亲戚的关系,那才是奇迹。
    一方面要保住兖州进而控制兖州,一方面还要协调好与刘岱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点想想就令人头疼。
    同时渤海的袁谭和徐州的陶谦配合行动,要拖垮太史慈并非是难事。
    田丰最后补充道:“最好在太史慈回到青州前实现这个主意,这样一来,太史慈连青州都没有回去机会,那么袁谭公子在青州的活动就更加有把握了。
    袁绍闻言,连连点头,看样子是完全地兴奋起来,起身道:“兖州、徐州、渤海三面一齐行动,哼,我就不相信太史慈可都应付得来。”
    众人巴结地笑了起来。开始忍不住算计着未来的辉煌战果。
    而此时,在返回青州途中的太史慈绝没有想到日后竟会有如此多的麻烦在等着他。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十二章对策
           三日后,返回青州的途中。
    中原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暖,燕子呢喃,小雨倾斜。
    不过太史慈的心情却像天空中压得很低的云层一样高不起来。就在刚才,从还未散去同盟军那里传来了消息:刘岱杀死了乔瑁。
    太史慈难过的不是乔瑁的死,而是自己的疏忽。
    一直以来,太史慈始终把刘岱杀死乔瑁当成了必然发生的事情,而且一直抱着看客旁观的心理不去理会这件事情。但现在事情发生了,太史慈才惊觉原来自己也会被卷入其中。
    据太史慈所知,现在东郡太守桥瑁一死,东郡马上就会被一直纵横不倒的黑山军所攻击,兖州马上变得不安稳起来,这对太史慈绝对不利。
    所以太史慈现在十分的犹豫,到底要不要现在掉转行军方向直奔东郡而去,若是从稳定青州的目的来说,这是绝对必要的;但太史慈却觉得这也是间接地帮了刘岱一个大忙,为他扫平兖州的异己势力。
    若是别人,自己大可以厚着脸皮在占领东郡后赖着不走,但刘岱不同,这老小子是自己的大舅哥,做什么在大面上都得过得去才行,最关键的是刘氏宗族因为他太史慈的关系现在在青州有着无比的影响力,若是自己与刘岱的关系一个处理不好,马上就会引起青州的动荡。所以太史慈现在颇有投鼠忌器之感。
    哎,要是郭嘉在此就好了,定可为自己分析出来这事情对自己的利弊得失,不过现在这也只能想一想了。
    看着太史慈皱眉的样子,闻讯而来的廖化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良久,太史慈长叹一声,觉得非常头疼,高顺此时正掀帘而入。
    太史慈看见高顺,心中舒服了一点。
    自己还未说话,高顺却面色凝重道:“真未想到,大公子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太史慈点了点头道:“现在这事情已经发生,多想无益,我现在想的是我们到底要不要出兵东郡,控制这种混乱的局面?”
    高顺闻言大惑不解道:“主上可否告诉属下为何我们要出兵东郡?”
    太史慈闻言惊觉,这才想起黑山军攻击东郡的事情应该还未发生,高顺当然不明白自己的意图了。
    不过自己可说这件事情是历史上千真万确发生的吗?那岂非成了未卜先知,不把别人吓着才怪。
    太史慈脑筋急转道:“这是为了防止黑山军趁火打劫,攻占兖州。”
    高顺等人恍然,纷纷点头。这事情就像是徐州现在正在进行剿匪战一样。毕竟诸侯出兵在外,各地潜伏已久的黄巾军余部就会乘势而起。
    当然徐州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陶谦有能力剿匪,不过他却不想耗费自己的实力,才有了请太史慈出兵剿匪的事情。而且还惺惺作态装模作样出兵参加同盟军,仿佛抽空了徐州的军队般。
    不过这事情正中太史慈下怀,否则太史慈当时实在是没有出兵谋夺徐州。面对陶谦的请求,太史慈乐得装糊涂,仿佛像一点也不知道陶谦的意图一般痛快地答应了。
    当然现在陶谦一定会为自己引狼入室的行为感到非常的后悔。
    但太史慈现在无暇顾及陶谦的感受,他现在关心的是东郡问题。
    不过在太史慈解释完为何要出兵东郡的原因后,高顺更加感到奇怪地看了太史慈一眼道:“属下还有一事不明,还要请教主上。”
    太史慈点头示意要他问。
    高顺沉声道:“主上勿怪属下多言,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反正属下在初听此消息的时候感到非常的震惊,想不到大公子竟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说罢转过头来看向其他人,廖化等人闻言无不纷纷点头,表示深有同感,太史慈听得莫名其妙,不明白高顺说这些有何意义。
    高顺又道:“可是属下却从主上话中听不出吃惊的味道,仿佛早就已经料到会有今天这种事情发生似的。”
    太史慈心中好笑:这有什么,难道我就不能把吃惊藏到心中吗?
    高顺见太史慈不以为然的神情,沉声道:“若是主上已经早料到这事情的会发生,就决不该任其发生才对。”
    太史慈大感奇怪,不禁问道:“有什么话高大哥请直说。”
    高顺沉吟了一会,才显得颇为犹豫道:“主上勿怪,依属下看来,以才智论之,主上在大事上的决断高人一筹,但观人细致入微和临场谋划的能力不如郭嘉先生……”
    话才说到这里,高顺就觉得自己的后背被人用手点了点,回头看时,原来是杜远一脸焦急地看着自己,显然为高顺的直言而感到焦急和担心。又一抬头发现太史慈正含笑地看着自己,吓得连忙低下头去。
    太史慈看在眼里哑然失笑,这个杜远还真是有趣。
    要是自己没有接受别人批评的胸襟还谈什么争天下,那岂非变成了袁绍之流?
    太史慈摇头失笑道:“杜远你在干什么?为何要阻止高大哥说下去?须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世界上哪有无所不能的全才?以孔夫子的贤德也要五十岁的时候才可天命,‘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学习哪有穷尽的时候?扬长避短、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是做大事的人应有的心态。昔日高祖刘邦治国之才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之所以可一统天下就是因为他的用人之才过于常人,我虽然座领青州,但决不会自大到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地步,高大哥说的本就没错,杜远你紧张个什么劲?”
    看向众人道:“高大哥今日的行为就是你等的表率。”
    众人哄然称是。
    高顺眼中闪过感激的神色,深深一躬道:“主上的话令属下诚惶诚恐。如此属下就畅所欲言了。”
    顿了一顿道:“我的意思是大公子杀桥瑁的事情出乎郭嘉先生的意料之外,却被主上料中,难道主上就没有察觉到这其中的不妥吗?”
    太史慈被这句话代入到了深思中。
    是啊,为何郭嘉会没有察觉到这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
    那即是说郭嘉认为刘岱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去动桥瑁,可如今事情偏偏发生了,这就证明在自己走了之后刘岱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令刘岱如此毫无顾忌。问题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高顺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两人面对面皱眉苦思起来。其他人当然不明白两人为何会突然陷入到沉默当中,没有在旁边做闷葫芦。
    杜远张了张嘴,像是要问什么,但却又问不出来,只好把嘴闭上。
    太史慈的心中却在此时冒出了袁绍的影像。
    原来如此!
    太史慈抬头看向袁绍,后者心中生出感应似的失声叫道:“难道是袁绍!”
    太史慈点头道:“看样子只有这种可能了。”
    徐盛一直低头不语,此刻也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是袁绍在挑动大公子攻击乔瑁。”
    太史慈心中懊恼道:“这事情是我疏忽了,原本在几天前我们就看出来了袁绍在利用自己的权力打击异己,也知道扣押刘岱粮草的人是袁绍,可就是没有想到这其中的麻烦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