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1章

东莱太史慈-第1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莱太史慈》
作者:碧水龙吟
作品相关
作品相关通知和八荣八耻的诗歌
        你们要的关于八荣八耻的诗歌,我先发上去,我是用信天游写的。四句为一段   兰花花好闻根难栽 
  小曲好唱口难开 
  红彤彤太阳高高晒 
  幸福一头头扑满怀 
  雪花飘来雪花飞 
  祖国日日生光辉 
  千条山来万条水 
  一声声赞来一声声美 
  西风吹呀西风笑 
  光灿灿红旗把手招 
  五颗金星旗上跑 
  八荣八耻春来早 
  一唱唱咱好母亲 
  千百年来英雄出 
  百般艰难来千般苦 
  是咱们学习的教科书 
  一年年数九又寒冬 
  一年年风雪更从容 
  一杯杯高粱酒越喝越重 
  一声声中国情越爱越浓 
  心莫急呀心莫慌 
  九百万里江山飘花香, 
  万道霞光照东方, 
  东方有颗红太阳 
  天边的彩虹天边的云 
  天边的白雪撒殷勤 
  黑黝黝土生丹江人 
  金灿灿中国是母亲 
  二唱唱咱好人民 
  风雨路上多辛劳 
  千万条路来千万条道 
  一腔赤诚似火烧 
  山丹丹心呀兰花花口 
  高歌一曲信天游 
  母亲祖国多少个春秋 
  多少欢喜多少愁 
  时光呀一转空悠悠 
  十万万人民争上游 
  千万条胳臂千万只手 
  一路路艰辛一路路走 
  多少汗水多少泪 
  几辈辈国人争光辉 
  黑土地不言心里美 
  东北人欢歌漫天飞 
  三唱唱咱一条心 
  无限爱来无限情 
  春去秋来夏又冬 
  一波波人才放卫星 
  千万张嘴来千万次说 
  千万的光辉一车车 
  千万的手来千万声喝 
  众人划桨过大河 
  春来花开红艳艳 
  祖国的变化诉不完 
  一座座城市一次次看 
  满眼都是红杜鹃 
  四唱唱咱科技行 
  研发兼优似青松 
  翻江倒海有雄风 
  一条条威武的中国龙 
  你放歌来我狂欢 
  日夜都是心相连 
  太空漫步载人飞天 
  女排汗撒带桂冠 
  十万万人民十万万唇 
  满眼都是故乡人 
  嘹亮歌声飞出门 
  一步步扭出一年年春 
  江南俏来塞北骄 
  东南西北踩高跷 
  一声声歌来一声声谣 
  真情舞来真情笑 
  白山山碧黑水青 
  白山黑水有瑕名 
  一处处银装舞红缨 
  一口口小曲儿唱豪情! 
  心也喜来心也欢 
  心象大海唱万千 
  信天游飞过五十年 
  夸咱沧海变桑田 
  好花好草好江山 
  八荣八耻挂云帆 
  我有情来我有愿 
  我情我愿创明天! 
  
……(本卷结束) ……
第一部第一卷
正文第一章怒杀
           火!到处是火!
    烧得太史慈眼睛通红,四面又留下了二十多具尸体,一路来手中的银枪不知已断送了多少人的性命。
    但,还不够。因为自己的母亲还在家中等待。自己要尽快地杀出重围!
    又一枪,对面的一名想要刺伤太史慈马匹的黄巾军只觉清风扑面而来,因为厮杀半日而早已嘶哑干燥的喉咙一阵清凉,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如喷泉般从喉咙涌向了天空,眼前的天空先是很黄,续而变红,然后就是无边的黑暗。
    “原来死就像睡觉,很温暖。”这是那个满脸都是自己温热鲜血的黄巾军士兵的最后的感想。
    其他的黄巾军士兵一阵哆嗦,虽然东莱郡的天气向来很好,可是他们还是感到头皮处的阵阵发麻发冷。对面的这个人简直就是死神。
    就在刚才,他们还在妄想杀死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去领功。
    只是谁也想不到,眼前的这个长得斯文白净看上去绝不会超过十八岁的年轻人竟然会这么恐怖。根本就没人可以*近他的五丈以内,那里根本就是一个死地。
    要不是他们的大头领战前颁布的封赏诱惑着他们,大概早已经避得远远的,落荒而逃了!
    “凡杀死官兵者皆有封赏。”
    可是那帮胆小的官兵都在高城中龟缩不出,根本就不敢与之交手。弄的这些天大伙儿只能在城外的各个村子里过过手瘾。见到不顺眼的人,管你是什么身份就是一阵乱剁。
    这大概就是天公将军给我们的好日子吧!
    人命无数,金钱无数,食物无数,女人无数。
    直到一刻钟前,在这个浑身杀气的年轻人出现前,他们一直在为所欲为,仿佛他们就是这人间地狱的主宰。
    而眼前的这个“奏曹”士兵(通信员)的突然出现可是满足了他们对那笔封赏的渴望,而且“奏曹”一般作战能力比较低下,在他们看来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遇到的是日后名震天下青史留名的太史慈!
    太史慈哪有闲心和眼前的乌合之众纠缠,一声清啸,划出无数枪影,鲜血如桃花瓣漫天飞舞,黄巾军大骇下纷纷向两边后退。
    无一合之将!
    可是太史慈却越来越焦急。
    天下无人知道他心中的一个关于自己真正身世的秘密,自从一年前自己的魂魄象《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样莫名其妙的来到三国时代,又莫名其妙的占据了太史慈的身体变成太史慈后,自己唯一的亲人就是家中的老母,不,应该说是那个真正的太史慈的母亲。
    平和、慈祥、典雅、宠辱不惊、似乎天底下所有的美德都汇集在这位母亲的身上得到体现。
    更何况自己的头脑中还保存着太史慈一部分残存的记忆,正是这位母亲,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把太史慈抚养成人,太史慈小小年纪就在郡守府中办事,精明干练,深得器重,可以说母亲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没。
    尽管此时的太史慈已非真正的太史慈,但一年来,自己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太史慈,也早已经迷失在这一份动人的母性光辉中了。
    她,就是自己的真正母亲。绝对不能容忍任何人伤害她!
    太史慈面沉似水,手中银枪宛如死神的镰刀随意地收割者对面黄巾军士兵的生命,但太史慈知道自己眼前的强大却无法保证自己母亲的安危。
    可恨世事难料,即便是拥有了超越时空的知识,即便自己曾经为即将爆发的黄巾之乱多做应急的准备,可是事态的发展仍然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两天前,东莱郡的郡守死在了自己第十一房小妾的肚皮上,东莱郡的地方上成了一团散沙,郡务暂由东莱郡治所的黄县县令乔肃代理。
    自己的上司奏曹吏已经奉命出发到京城送信,自己在奏曹所的一班兄弟也到东莱郡各个县去通报。自己则被派到了当利。
    可谁会想到就在这个毫无风声的一光明媚的早晨,居然毫无征兆的发生了黄巾军的起义,让尚在郡县送交往来文书的太史慈措手不及。而且黄巾军的真正的面貌让太史慈大吃了一惊。
    仅仅只是在后世凭借读史书是很难想象黄巾军的起义是如何的规模浩大。整个青州到处都是黄巾军的军队,漫山遍野、如蚁如蝗,他们没有像样的武器与铠甲,没有合理的指挥与调度,只是如野兽一样的咬与撕,木头,石块,一切拿得动的坚硬的东西都是他们的武器。
    城里的官兵早就吓得不敢出城,只会站在城头上放箭。
    无处发泄的黄巾军们见人就杀,看见房子就抢就烧。
    太史慈没有想到黄巾军会是这种样子。尽管他早从历史书上得知,黄巾军的起义到了后期就变质成土匪劫掠一样。但他一向认为史书不过是封建文人为了歌功颂德而大谈成王败寇的把戏,不足为信。
    可是在半天之内,他信了。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倒更像是一场宗教起义,不,应该是邪教暴动。
    无数面黄肌瘦的黄巾军从四面向各个郡县涌来,口吐白沫悍不畏死地呼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眼中没有被压迫者的那种清澈而又痛苦的悲愤,却有着一种呆若木鸡似的贪婪。
    这完全是种只知破坏的野蛮力量。
    太史慈怕了,他不敢想象眼前的这些人如果出现在自己的家中时会是什么样子,不错,史书上记载着母亲不会死于这场兵荒马乱中,可身在局中的感觉让太史慈坐立不安,唯有单枪匹马突围而出,回到黄县去救自己的母亲!
    那黄县县令乔肃是什么脚色太史慈还是知道的,他肚子里的那点货色无非就是吟诗作赋,风花雪月而已,文不足以安邦,武不足以定国,乔肃这县令的位置完全是山西乔氏这名门望族的名望所致,何来半点真才实学?
    这样的县令如何能保得住黄县的平安?
    念及此,太史慈暴怒!
    有人能挡得住愤怒中的太史慈吗?
    也许手持方天画戟的战神吕布能,也许挥洒青龙偃月的武圣关羽能,也许横扫丈八蛇矛的霸王张飞能,也许赵云典韦许褚马超都能,
    但愤怒中的太史慈肯定会给他们一个两败俱伤的答案。
    更何况,此时的太史慈远比历史上的太史慈更为可怕,当一名职业特工中的精英把打有现代科学痕迹的刺杀和武学原理溶入到古老而又神奇的中国武学中,所产生的威力就不再是112那么简单了。
    一年中的对武学的不懈努力,使得这个全新的太史慈脱胎换骨,成为这个冷武器时代站在顶峰的高手。
    唯一少的大概就是实战的经验和自己尚在少年的身体。
    经验,可以补,眼前就是。身体?没问题,黄巾军中哪有关羽张飞这样的高手,一人一马一枪一弓足矣!
    此时,黄县已遥遥在望。
    蓦地一声大喝,黄巾军中几名大汉排众而出,黄巾军听到几个人的声音气势不禁为之一振,“是王家兄弟!”“这小白脸死定了!”“上啊!”
    又一次蜂拥而上。不过目标换成了太史慈胯下白马。
    同一时间领头的一人一挥手中长铁棍一沉一挑,挟着凌厉劲气,戳往马上太史慈前胸。
    明眼人都看得出,若太史慈没有了马匹,将会陷入到重围中,势必难以脱身。刚才不是没有人想做过,但根本就无法*近,而此时己方的高手亲自出手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杀死白马成功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太史慈心中一沉,知道是黄巾军中的高手,虽然自己没有把对方放在眼里,但势必会延误自己回家的时间。
    速战速决。
    太史慈一夹马腹,胯下白马倏地前冲,右手一抹,银枪已幻化出千重枪影。
    所有挥向白马的那些短木棍烂菜刀的“兵器”,纷纷激飞。
    那领头的见太史慈的银枪全力护着坐下白马,前身空门大露,心中狂喜,本来仍留有余地只是为引敌的的一棍,全力击出。
    枪影一闪。
    大汉的眼前形势忽变,银枪突然由太史慈左腰处标射出来,直剌面门。
    大汉魂飞魄散,危急间已来不及弄清楚太史慈如何变招,长铁棍贴上银枪,死命一绞,希望能稍阻银枪去势,同时抽身猛退。四周的黄巾军惨哼声中,踉跄后退,不是肚皮反插着激射回来的菜刀,便是面部被击中了倒飞回来的短木棍。
    铿锵!
    那大汉飞身往后急退,剃那间移开了十多步。
    仰天倒跌。
    眉心一点血红迅速扩大,血像泉水般涌出,双目瞪大,却再没有半点生命的神采,握紧铁棍的手松开,铁棍滚往一旁,发出和地面微弱的碰撞声。
    怎么杀的人?没人看清楚。右手的枪怎么换到了左手?双手都不拉缰绳如何去控制急速前奔中的马?
    如是有闲,太史慈定会向他们解释为什么。
    其实,中国是在西汉才有了马镫,而且是单边马镫,三国时代也是如此,仅仅是为了乘马者上马方便而存在的,而且没有与简陋的马鞍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这就导致了中国这个时期的骑兵在作战中无法用双手作战的局面,只有受过长时间训练的将领们才能通过单*双腿夹住马腹用双手作战,而且一旦稍有疏忽或者碰到的敌人力量巨大的话,就很有可能从马身上滑落。
    这也是为何三国时代西凉骑兵精于天下的原因。因为士兵们多是少数民族的牧民,一生坐在马背上,精于用双腿控马,自非中原的战士所能比拟。
    可是太史慈不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天生神力,而且骑术精湛,最重要的是太史慈早已改良了自己的马鞍和马镫,不仅单边马镫变成了双边马镫,而且与马鞍形成了一个整体,控制起马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刚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轻松的磕飞了敌人的兵器,而且银枪由右手换到左手也是流畅自然,没有半点的牵强。
    对面的另外几名大汉眼睛都红了,谁能想得到自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