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幽冥仙途 >

第226章

幽冥仙途-第226章

小说: 幽冥仙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珣跟着跳起,脸上仍端正颜色,没有半分嬉闹的模样。
  “祈师姐,这话你当然不爱听,可是修行道途漫长,谁都有个耽搁、走火,师姐修行时间比我长得多,类似的感悟应是有的。单师兄眼下便是误入歧途,而师姐你,又何尝不是?”
  “我?”
  祈碧明眸中略现棱光,与李珣目光一对,却先是抵受不住,偏过脸去:“是了,我又何尝不是?”
  语音低弱千回,渐至于无。李珣正考虑着还要不要趁机进言,却听到耳边细细低语:“……所以,我最佩服的就是你啊,珣师弟!”
  “呃?”
  祈碧没有看他,只是将目光投向漫天飞雪。在这浓密的雪雾中,坐忘峰的轮廓若隐若现,比平日远多了一份神秘苍茫。
  “我也知道,天都峰一事后,心中已是心魔深种,我也曾努力过,只是每至夜深人静之时,往事翻涌而上,便不克自制,灵台群魔搅扰,几乎生不如死!几十年来,修行上再难有寸进。
  “可是珣师弟你,当日年纪尚幼,所受刺激甚至更在我之上,这几十年里,却能精修猛进,一跃成为此界最顶尖的后起之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便是这么大吗?”
  李珣皱了皱眉,祈碧这无心之言,却正好道破他的修行与旁人的不同之处。若祈碧的见识再长进些,说不定还能从中察觉出一些别样文章。
  不过,李珣现在也不怎么在意了,只是微笑道:“我的性情与师姐不同,或许这就是原因所在……”
  “也许吧。”从祈碧的语气,便能听出她对此并无兴趣,她的本意也并不是纠缠这些旧事。
  止住李珣解释之后,她低语道:“修为停滞不前,若只是影响我一人也就罢了,偏偏也连累了他。这些年,他分心旁骛,进境平平,我都是知道的,却不愿多想……“其实我应该感谢单师弟,若不是他,我未必能看得清楚!只是,近日,我不想再看见他!”
  她的言语前后颇不连贯,显然仍难以自拔,最后一句固然是少有的决绝,却依然摆脱不了自苦自伤的格局。李珣暗叹一声,终于绝了再劝的念头。不过话又说回来,别人自苦自伤,又关他什么事?
  真是奇哉怪也。
  察觉到自己的心态变化,李珣便又担了份心思。此时居高临下,已经可以看到山洞外来回踱步的灵机,看他那张掩不住心思的面孔,李珣便知道,想要将事情化解在无声无息之中,难啊!
  不管怎么说,事情总算没有继续恶化下去。单智这回还算听话,也可能是被吓住,早早便向宗门申请闭关,等李珣他们下峰时,他已经“潜心修炼”去了。没有此人在眼前,祈碧和灵机总算还能维持正常的神情。
  将祈碧与婴宁送回居所之后,李珣已觉得疲累欲死,正待回去歇息,却见到灵机皱着眉头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没有半点扰人的自觉。
  李珣又好气又好笑,转头道:“你怎么还不回去?留这脸色给我看吗?”
  灵机的脸色没有好转,闷了半晌才道:“今天都怪我,我太心急了……”
  “他自己入了魔障,又能怪得谁来?”李珣先为大家撇清干系,接着又道:“我也担心他心态不稳,不过,事已至此,当面规劝的法子便再不能用,我们只能暗中招呼着,免得他一时想不开。”
  嘴上说着,他心中已是冷笑:想不开?恐怕还会做出什么事来吧!
  本来只随便一想,可记起单智被他叱责下山之时,那死白绝望的面色,李珣便留了份心,但嘴上不停,又道:“不过此事也能算是个契机,如果他能从中幡然醒悟,那还是你的功德呢!”
  灵机知道这是李珣有意帮他调理心情,便撇撇嘴角,强笑两下,只是脸色很快又沉了下来。李珣翻了个白眼,对朋友的软心肠实在无可奈何。
  勉力又劝了几句,总算让灵机按捺心情,回去歇息。看着他御剑归去,李珣反倒又倦意全消,在自家门口呆站了会儿,先前存下的念头开始明晰起来:单智那小子,不会真做出什么事来吧!
  一念既起,李珣倒有些坐立不住,稍做思量,也驾云飞起,朝止观峰下去了。
  明心剑宗已出师的三代弟子,除了文海、祈碧夫妇及李珣居住在止观峰,其余均散居在连霞山各峰谷之中。
  单智的住处便是一处低谷,距离止观峰并不远,李珣花了小半刻钟便飞抵那里,排闼直入。
  山谷中白雪霭霭,遮去大半草木布置,一眼望去,倒是出奇的爽利。
  按照李珣的想法,此记单智应该立刻扑上前来,哭着闹着请他出个主意才算正常。可是,出乎预料的是,一直到单智居所内,里面竟是半点儿声息皆无。
  天色已暗了下来,屋内也没有点灯,黑暗晕染了大半个房间,与窗外透过来的雪光交织在一起,诡异阴森,又深寂至难以捉摸。
  李珣皱起眉头,瞳孔涨缩几次,很快适应了屋内的光线,可是目光仍梭巡了两圈,才找到单智的位置。这个可怜虫正缩在角落里,蜷成一团,整个身子都隐没在阴影里。
  踏前一步,李珣正要说话,目光所及,嘴唇又闭合起来。
  单智在发抖,在静寂的大背景下,簌簌的落雪声、上下牙床“得得”的撞击声、还有那似乎将骨肉抖落的怪响,种种声息合起来,又化为一串低细的呜咽,融入到渐渐扩散的黑暗中去。
  李珣静静地看着,看这可怜虫咬着大拇指,无意识地压抑着,让呜咽零碎不成声。露在外面的半张脸早是涕泪交加,扭曲的脸上却看不清是恐惧、绝望又或悲伤。
  这一幕,又是似曾相识。
  李珣恍惚间觉得,最近自己就像垂垂待毙的老朽,眼前闪过的一切总和前尘往事勾连不清。自己的心肠也在似真如幻的迷蒙中,不知成了什么形状。
  人心果然是最奇妙的东西,在这一刻,李珣发觉,他心中不屑、鄙夷、无聊之类的感觉迅速地淡去了,留存下来的,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而最终,这心绪也化为一叹。
  叹息声像是一根尖针,猛刺在李珣头皮上。这瞬间的疼痛让他从纷乱的意绪流动中猛醒过来,近乎仓促地退出去,再不愿待在这突然压抑得令他喘不过气来的空间里。
  李珣冲出屋外,在冰冷的雪雾中做了个深呼吸,这才感觉好些。他又拍拍脸颊,在清脆的响声中,调整心情,脑子里却仍闪动着单智颓废绝望的眼睛。
  这眼睛绝没有焦点,却死死地扣着他的心脏,使其依着某个律动,发出低低的颤音。
  “见鬼!”
  低骂一声后,李珣飞身起来,头也不回地朝着止观峰飞去。
  他是在不住地上升,然而在更深的感觉中,他却觉得,自己彷佛正从临渊台上坠落下去──前一刻,他俯瞰众生,不可一世,转眼间却基石崩塌,以至于沦落到与那条可怜虫比肩!
  是的,即便他绝不愿承认,但事实如此:现在的单智,就是六十四年前的李珣!二者之间,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
  这真他妈的……李珣可以说是“逃”回止观峰的,他心中满是烦躁,涌动的气血无数次冲击着心防。理智和冲动一起告诉他,现在他需要做点什么,证明也好、发泄也罢,总之一定要办出那可怜虫力不能及的事情出来,多少也是个安慰。
  然而,在回到小楼之后,他反而开始发呆:是要做点什么,可做什么呢?
  在无所适从的心态支配下,李珣游魂般从楼下走到楼上,再转回来,如是三五圈,却仍找不到目标。
  太阳穴旁的血管已在突突跳动,如果手边有把剑,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拔剑便斩,先毁了这小楼,再杀遍止观峰上下,一吐胸中积郁。
  李珣涨红了脸,重重地踏着步子,第五次走入书房。来回踱了两圈,正要再出去,鬼使神差,他的眼神无意识地扫过书桌上摆放的石板,还有旁边的笔架、砚台。
  脑中似乎响起了声玉罄的清鸣,使他濒临崩溃的理智缓了一缓。他抢前两步,盯着那块石板,怔了半晌,忽发掌击下,打得石板四分五裂。
  “有了!”
  叫声中,他袍袖翻卷,将满桌碎石清得干干净净,随手扔出窗外,顺便又掬了一层白雪进来,真息潜运,使之化水,滴入砚台。他则拿起旁边似是颇为名贵的墨条,在方砚中磨了两下。
  墨是好墨,只可惜研墨的手段差劲。看着浓淡不均的墨汁扩散开来,李珣心中又是好一阵烦闷,他闭眼不看,待定了定神,便又一掌拍在桌上,匡声大响,砚台也跳了跳,在这声乱响中,他咬牙道:“研墨!”
  阴散人纤长的身形应声自虚空中闪现,她莲步轻移,走到书桌之前,稍稍打量室内布置,继而抿唇一笑,将目光移到李珣的脸上。
  李珣别过脸去,似是看窗外的雪景,并没有搭理她,更没有把话说第二遍。
  阴散人也不计较,先轻展素手,铺开纸张,又放了镇纸,左手这才摆动拂尘,搭在右臂臂弯处,小指向上轻勾袖管,显出一段如白玉般的小臂。
  她拈起墨条,食指抵在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两侧,用最标准的姿势,慢慢磨动。她似乎全不知这是明心剑宗最核心地带,举手投足间悠然自得,也没有半分被人支使的味道。
  而且与李珣相比,她研墨的手法便高妙得很了,磨动时细润无声,虽只是来来回回几个动作,却在迂回中显出虚静清妙的气度来。
  李珣无意间一眼看到,便再也拔不出来,只觉着随着玉手乌墨的移位,他躁动的心情竟略有平复。
  他不自觉地坐到桌前,持起笔来。狼毫尖锋吸纳墨汁,渐转乌黑,看着雪白的纸张,他定了定神,提笔在白纸右端,以中楷写下“禁法秘要直指”六字。
  初一下笔,他便觉得满腔火燥随着笔锋运转,倾泻而出,转折间棱角分明,剑拔弩张,然而写到“直指”二字时,着墨越发方润齐整,虽不失劲健开朗,却也内敛得多了。
  稍一思忖,他换了管软毫,继续下笔,这次则换了小楷。他满腔躁动,均在开头六字上融化开来,此时心境灵明,只觉得文思飞扬,近千字的总纲序略,一气呵成,如珠如链,好不快意。
  直到最后一笔落下,李珣方口吁长气,心中积郁,一扫而空。他搁下笔来,正要将眼前这篇作品细细品味,阴散人却先伸手拿起来,一边轻轻吹乾墨迹,一边着眼阅读。才看了几行,便是一笑。
  “口气虽大,但也是有真料的,难得深入浅出……不过,你真想把这些心得写下来?”
  如果说李珣初起念时,还只是为了彰显个人的“地位”,等到写完这篇序言,他已经将杂念沉淀下去,是真的想作一篇大文章出来。所以,阴散人问罢,他就毫不迟疑地点头道:“难得有了想法,为何不做?”
  话是这样说,但真做起来,却远不像所说的那么容易。
  先前所做序文,是站在高处落笔,笔法简约,仅起到提挈纲领的作用,并不甚难。
  而到正文处,李珣不但要照顾到体系的严密,还要努力将其中的理论、凡例等控制在明心禁法的范围之内,分外考验他由浅及深、由一知十的推演功夫。
  长夜过去,天色微明之时,李珣数易其稿,不过才写了两千余字,初步阐明了禁纹刻划、复合、推演的基础。
  这小半篇文稿远比不上写序文时的文思泉涌,但写完再看,依然是字字珠玑,极有大家气象,李珣本人也十分满意。自觉一夜思索下来,禁法之道的根基又增厚不少。
  他写了一夜的文章,阴散人也在旁边研了一夜的墨。难得她由始至终都是从容淡定的神气,研墨时亦清幽恬淡,便是偶尔看看,也养眼得很,让人不觉得累。
  “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便是眼下只见女冠,惟闻墨香,也让人神思清爽,确是极妙!”
  心中难得转着轻松的念头,李珣干脆抛下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听着骨节咯叭咯叭的声响,他整个身心都像是泡在温水里面,舒服极了。
  阴散人朝着这边抿唇一笑,正要说话,神情却是微变,向李珣投来个信息,身形直没入虚空中去。
  李珣仍保持着伸懒腰的姿态,但全身关节都僵住了,就在阴散人避去之际,从书房的窗口向外看去,一个极熟悉的人影正飘飞过来,正是明玑无疑。
  明玑亦是感知敏锐,在李珣目光投射过去的同时,她也有所感应,向这边看来。两人相距里许,隔着窗户,均是一笑,只不过李珣自觉,他的笑脸有些发僵。
  果然,赌气要不得,和自己赌气更是愚蠢到顶。让阴散人驻形在此,还是太冒险了呀!
  思忖间,明玑也不走正门,直接从支着的窗下闪身进来,却依然神姿洒脱,极是好看。李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