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58章

地仙演义-第58章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从袖中拿出一物,乃是一朵红莲,含苞欲放,与玄敖道:“你诸位师兄师姐,我都未曾赐得此物。如今你立了功劳,我便先将此物赐你,以为奖赏。这朵莲花,乃为师在九宝池中辛勤培育,费尽心血。此宝一经炼化,会随着你的修为增长,增加品数。太乙境界以下,最多只开三品;修到太乙境界,最多可开六品;修到大罗境界,最多可开九品。若是入了混元,最多可开一十二品。此宝越到后来,越是神妙,你自己可以慢慢揣摩!”

    玄敖向往自由,虽然知道此宝确实不凡,都是接过之后,还是闷闷不乐。

    镇元子见了,也不由心生怜悯,复在心中推算一番了!为师推算天机,再过数百年,你可暂时出世,出去历练一番。不过不管如何,不能泄露身份,否则必有大祸临头。到时候为师为你安排就是!”

    玄敖听了,比得了大道至宝还要高兴,朝镇元子叩谢不已!

    从此之后,洪荒数百年,庶几无事。

    忽一日,太上老君忽然悟透了一番大道妙理,对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笑曰:“我参悟天机,知道机缘已至,证道之期,便在今日。”二仙都向他恭贺,称羡不已。

    太上老君乃下了三十三天,来到洪荒上空,朗声说道:“吾为道祖徒,盘古正宗,当立大教,以教化众生。从今日起,吾立人教,以太极图镇压气运。尔其知之!”说罢,一道金桥,从空中降下,落在人族地界。所过之处,地火风水平息,天清气宁,一片澄明景象,清澈无比。

    太上老君因在金桥之上现了真身法相,头顶天地玲珑玄黄宝塔,右手持扁拐,左手持太极图。

    人教既立,天降功德,落于太上老君身上。太上老君得了功德,脑后现了功德金轮,在那金桥之上,更显得庄严神圣。

    便有无穷颜色、无穷声音、无穷形状,在人族心中展现,演示天机物理,大道玄妙。人族心中皆有所感,都不由自主,流下泪来,朝着金桥之上的太上老君圣像叩拜。洪荒的其他种族,也拜倒叩不绝。

    太上老君此次立下人教,得了立教功德,已然成圣矣!

    人族得了太上老君的一番成圣教化,从此都被开启了道机。此后,人族中一心向道者,不知凡几,成仙了道者,也如过江之鲫,为数众多。

    他们与其他种族相比,却是有先天的优势,不需要化形,本身便是最适合体悟天道的法体。因此,人族虽无天赋异禀,却是却是凭借这一优势,在妖巫为主的洪荒之上,逐渐站稳了脚跟。

    女娲娘娘见了,笑道:“人族有大师兄照拂,我无忧矣!”丝毫不以太上老君抢先得了人教的立教功德为忤。

    不久之后,元始天尊仿太上老君先例,立下阐教。阐者,明也!元始天尊取其阐化天道之意,也得了立教功德,成就圣人位业。

    紧随其后,通天道人也不示弱,立下截教,取其截取之意,也证了圣道。

    玉京山一山三圣人,顿时成了洪荒修道者心中的圣地!若不是因其在三十三天之上,只怕诚心慕道者,都要纷纷前往瞻仰叩拜,势必要阻塞于途。

    尔后不久,西方突然传出宏大声音:“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就见西方世界,大放光明,灵山周围,现一佛国,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又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就见其中,冉冉升起一尊佛,庄严神圣,也带功德金轮,双掌胸前合十,结合掌印,念道:“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希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国。”

    此人正是接引道人,以大毅力、大智慧,大誓愿,以十二品金莲造就西方极乐世界,立西方教,成阿弥陀佛,得了大功德,赫然也证了圣道!

    准提道人为西方教二教主,助接引道人立教,也得了部分功德,只是数量不多,却是不敷证圣道之用了。

    西方生灵,亲见了这尊佛,听到他诵经之声,只觉得心境平和,烦恼皆消,都是如痴如醉,彷佛瞬间悟透了一番生存哲理。于是诚心诚意,向灵山叩拜,顿时都成了西方教的信众。

    又有准提道人在旁,作舍利佛,与阿弥陀佛一问一答,问者有心,答者有备,穷究智慧,传扬佛理教义。众生听闻,更是口服心服。

    那西土诵经之声越来越宏大,逐渐跨越西方,向东土传来。东土之中的生灵,只要听了佛陀说经,顿时也如同洗脑了一般,心中狂热,向西方圣地走去。在他们的心目中,除了佛陀之外,其他的一切,彷佛都是虚妄一般。

    那声音堪堪传到万寿山地界,眼看连万寿山都要受到波及。陡闻万寿山上,传来一声朗笑:“两位道友有大智慧,大毅力,创下八百旁门,令人敬佩。不过旁门再妙,何如我东土的三千大道、盘古正宗?这些妙理,在你西天传法便罢,还是不要再蛊惑我东土生灵。否则,便是贫道允许,莫忘了老师之下,还有四位高徒。”

    那问答之声丝毫不停,犹如流水洋洋,斧伐丁丁,一平和,一尖锐,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其中夹杂着浩大的念力波动,仍然直扑万寿山而来,仿佛没有听道镇元子之语。

    万寿山上,镇元子冷哼一声,说道:“如此张扬,违了大道清虚之旨,无怪乎只是旁门。须知大道渊深,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阿弥陀佛,如今我也不来跟你谈论这些道理。你的心意,我岂能不知?如今你虽然成圣,难道就以为我万寿山好欺?今日便让你知道,即使证得圣道,也绝非至高无上,却是不可任意胡为!”

    说罢,现了造化鼎,将那拂尘之柄,在造化鼎上猛一击,只听一声震响,声音颇为沉闷,却是虚而不屈,绵绵若存,彷佛也含有大道至理。顿时天地万物,同声合鸣,传得越远,反而声音越大,顿时将那问答之声,反击回去,余声还直入西方三千里地界。

    那些生灵听了镇元子说的道理,又受这一声冲击,却是振聋聩,云泥立判,彻底回复了头脑清醒。

    三十三天之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对视一眼,相互惊骇。太上老君言道:“不想老师之下,镇元子道友已经证圣道,却又不张扬,深合清虚无为之旨,真是可钦可敬!”

    元始天尊却道:“镇元子道友非是无为之人,观其以往所为,却是颇有筹谋。他证圣之事,为何我等一无所知?只怕也是刻意为之!”

    通天道人对镇元子颇有好感,闻元始天尊之言,心中不乐,反驳道:“你却是多心。镇元子道友若是刻意隐瞒,于他能有何益处?他若是刻意隐瞒,如今却为何要出手显露实力?以我观之,他此举完全是一番谦逊,能让我三清在洪荒之上,彰圣道,以显老师玄门**,盘古正宗。他这番好意,我等受之有愧,却不可再妄加揣测。”

    元始天尊不服,却想不出道理反驳。太上老君也对通天道人道:“贤弟言之有理!想必是镇元圣人证道之法不事张扬,他自己又谦逊,我等才懵然无知。洪荒众生,都以为我证圣道,却不知在我之前,还有镇元圣人。他这番好意,我倒是不得不愧领了!”通天道人难得地受了太上老君嘉许,心中微微得意,元始天尊沉默不语。

    却说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受了镇元子反击,断了气机,顿时便再也问答不下去。准提道人面露惊异之色,向接引道人言道:“莫非镇元子已经证了圣道?”他却还只是混元大罗金仙,与圣人差了一线,因此难知镇元子底细。

    接引道人点了点头。准提道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说道:“镇元子并非鸿钧老师亲授之徒,又未得立教功德,无声无息,怎么就证了圣道?难道他证圣道,还在太上老君之前?”

    接引道人既然证了圣道,自然明白了鸿蒙之中的一番因果,当真是苦涩难言,数次欲说又止,生怕激怒了准提道人。

    若是他二人都证圣道,接引道人自然有信心去找镇元子了结因果。只是如今只有他一人证道,想想镇元子实力,他却宁可把那些事情烂在肚子里,因此只是对准提道人说道:“师弟,莫忘了紫霄宫讲道之时,鸿钧老师都曾经向镇元子施礼。他的神通,只怕还不仅仅证了圣道这么简单。”

    准提道人却是有大毅力、大智慧之人。他看了看接引道人脸色,似乎若有所悟,言道:“此番立教功德虽未让我成就圣道,但鸿钧老师有言,三千大道,条条皆入混元。我已为混元大罗金仙,便将这三千大道,一条一条演练,总有一日,也能找到适合我的那一条成就圣道。到时候我西方便有二圣,再去找镇元子了结因果,也不为迟!”

    接引道人听了,心怀大慰!



………【第八十章 一仙转世光严国 二巫争战部洲中】………

    (求票票!!!)

    话说这准提道人,从此遍访名山,交流道法,不论东土西土,都虚心学习,博采众长,连凡夫俗子,也能不耻下问年累月下来,一身所学,逐渐纵贯东西。又冥思苦想之下,还真被他创出了一条转世重修的妙法。

    但凡生灵,除了圣人之外,大都寿元有尽。便是能够成仙了道,也有个三灾九难,劫数缠身,一个不慎,还要死于非命,一身修为毁于一旦。准提道人所悟的转世重修之法,却是能够将一世修为,以愿力的方式储于魂魄之中,即使转世也不会消失,如此生生世世,愿力越来越深,修为越来越高,终有一日,能成正果。

    他能想得出此法,实在是天姿不凡,洪荒之中少有能及。不过这终究只是旁门取巧之道,并非大道正宗,要想证得混元,却是万难。

    况且此法乃是偷天窃地之法,长此下去,却是大为不妥,会令众生失了平等的要义,终究不能为天道所容。所以后来为着此事,地府之中又生出了大是非,此乃后话。

    却说这一日,三十三天之外,混沌虚空之中,现了紫霄宫,鸿钧道祖对座下金童玉女言道:“尔等且去玉京山,找太上老君。他自有分教!”二人恭声应是,出了紫霄宫,来玉京山上,求见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见了他二人,笑道:“老师之意,我已知之矣!”说罢,将手指往两人一点,两人顿时浑浑噩噩,化作了两团灵识。

    却说洪荒之上,有一国,名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向仙神祈祷,后梦太上老君抱一婴儿赐予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在王宫诞一太子。太子长大后继承王位,不久舍国入山修道,最终不知所踪。

    此子便是那鸿钧道祖座下金童转世。他与道祖座下玉女,都被太上老君投到洪荒之中,开始转世历劫。至于为何如此,道祖自有一番深意。

    一番斗转星移,忽忽又过了数百年岁月。

    却说赤明劫之后,妖族管天,巫族管地,虽然道祖旨意如此,只是天地本为一体,又岂能明明白白地一分为二?因此妖巫之间,想要井河不犯,不生事端,却是万万不能。

    万物生灵,虽然承上天阳光雨露,却大多是生在洪荒大地之上。彼时洪荒的十二大部洲,生灵都为巫族所管。因此这些生灵便都奉巫族为主,巫族神通在洪荒之上大行其道。帝俊所领导的妖族,大多都上了天庭,反而远离了洪荒大地,渐渐淡出了众生的视线,越来越不为洪荒生灵所熟悉。

    只有四海之中,仍为天庭指派的龙族镇压,还奉妖族为主,都修妖族道法。从这也可以看出,帝俊身为天庭之主,确实有远见卓识,他人难及。他当初拼着跟祖巫重新开战的风险,也要抢到四海之地,如今看来,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一着棋子。

    若无四海之地,只怕妖族真要与洪荒大地彻底脱了关系,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对于种族而言,都需要新鲜血液,才可保持生机勃勃,繁荣展。反之,则迟早要垂垂老朽,日薄西山。妖族天赋不如巫族,尤其需要大量新的妖族不断添加进去,以壮大力量。帝俊眼见从洪荒大陆上天庭的妖族越来越少,渐渐只剩下四海妖族加入,若是长此展下去,如何了得?因此心中也不免有些焦急。

    他雄心勃勃,本来就忌惮巫族,视为妖族大敌。此时多了这桩心事,却是时不我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