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205章

地仙演义-第205章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缭闻言,心中大喜,正待答应,但转念一想,又记起十世之约尚未完成,便答道:“小子十世之前,与一位仙长有约,要拜十世土地碑。今九次已经拜过,只剩最后一次,不可不拜。待履约完后,方可再论拜师之事!”

    二道者哈哈大笑,说道:“既如此,你且去拜,自有人来收你为徒!”说罢消失不见。——毕竟尉缭虽有十世之诚,将来要担当大任,非同小可!此乃玄松道人考验尉缭是也。

    尉缭于是仍到土地碑前,诚心叩拜。待其叩首刚毕,突然一声霹雳,从天而降,劈在土地碑上,将那碑劈得粉碎。只见土地碑中,飞出一块牌子,呈土黄sè,正面书一个“令”字,背面刻山河湖海、花鸟人鱼,甚是古朴。

    此牌一出,绕碑三匝,即飞入尉缭紫府之中。

    只听空中风雷震响,一位道者骑夔牛落下,可不正是玄松道人!

    尉缭上前拜见,玄松道人对尉缭说道:“十世之约,难为你今rì功德圆满,实属不易。先前赤松子、赤须子之言,乃聊以相试尔!可喜你道心坚定,未为所动,才有缘分到此。如今还不拜师,更待何时?”

    尉缭大喜,乃叩拜在地,口称:“师尊!”

    玄松道人说道:“你既入我门,我便赐你一个道号。你是拜土地碑得道,便称黄石道人可也!”

    尉缭再拜道:“多谢师尊赐名!”

    玄松道人又说道:“你今入门,门中之事不可不知,待为师与你分说!”便把万寿山之事,与尉缭说了一遍。

    尉缭听了,喜道:“弟子得以列入地仙门墙,真乃万千之幸耳!”

    玄松道人说道:“名门大派,责任亦大。你入门虽晚,却是师兄,将来三代弟子,当以你为大,因此责任更是不轻!”

    尉缭闻言忙道:“门中数位弟子,入门都在弟子之先,便是师尊门下,亦有土灵圣母在前,弟子岂敢逾越?”

    玄松道人说道:“土灵圣母入门虽早,先天受限,根xìng到底不如你,争强斗狠便罢,恐非问道升仙之品。何况老师造化于她,实另有重任,rì后还当在你麾下,不能居你之上。”

    尉缭不解,正待询问端的,玄松道人说道:“此中究竟,今rì无须多问,rì后自然知晓。你刚从土地碑中所得之物,非是凡品,乃为至宝,待为师为你指点一番,免得明珠暗投!”说罢,用手朝尉缭一点,那令牌法宝便飞出尉缭紫府,朝玄松道人飞去。

    玄松道人持宝在手,说道:“你十拜土地碑,并非空拜,实则世世皆在以心血元神滋养法宝。否则,此宝刚刚出世,安得能遁入你紫府之中,与你元神合一?”

    尉缭说道:“原来师尊还有如此苦心,弟子感激不尽!”

    玄松道人说道:“这是你师祖的苦心,为师怎敢冒领?你这法宝也大有来历,乃是地书共生之宝,封神法器,名做“召神令”,与打神鞭、封神笔一般,乃是管理众神的法器,被你师祖特意封印在土地碑中,试你机缘。此令在手,将来号令地府众神,无所不从。你持此宝,便是这一劫封神之主,rì后还要下山封神。”

    尉缭俯身拜道:“师门如此恩德,弟子感激不尽,岂敢不从!”

    玄松道人便说道:“你便随我往玄德洞修行,待机缘到时,再下山行事。”于是以夔牛载了尉缭而去。

    却说秦昭襄王在位时,因其年老,思念孙儿,曾遣使者来赵,召异人回秦。赵王召众臣商议,诸臣皆道:“秦乃虎狼之国,异人质于赵,则其投鼠忌器矣!万万不可放归!”独郭开曰:“秦君膝下,子嗣甚多,彼此争宠,不相亲善。待秦君归天,秦国上下,恐皆盼异人速死。故留异人于赵,无分毫之利,而有不义之名。况臣观异人,质赵多年,比于下人,只思一饭一饮,不谋朝政。大王若放其归秦,或争位,或继位,皆吾等之所愿也!似此不费一兵一族,削秦国力,胜过千军万马,岂不美哉?臣为大王谋,是该放异人归国也!”

    群臣皆莫能驳之,于是赵王从郭开之意,送异人归秦,赵姬母子,亦得同归。

    时准提道人在灵山观得天象,见帝星移往咸阳,恍然大悟,惊道:“帝星、凶星交汇,合天下者,必秦矣!”便忙遣弟子目犍连、富罗那分赴赵、秦二国,投胎转世,分别行事,后来尤恐不足,又派了弟子罗睺罗往赵国转世。

    他这里反应虽快,毕竟是后知后觉,落后了一招,比不得地仙早从容布置。

    赵孝成王二年,秦攻伐韩国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国土,遂从中一分为二。韩国朝野闻讯大恐,乃向秦献上党之地,乞秦退兵。孰料交割之时,上党太守冯亭不愿入秦,反赴赵庭,要将上党之地献于赵。

    赵王召朝臣商议,有曰可取,有曰不可取,问郭开时,郭开言道:“今山东五国疲敝,唯赵强于兵甲。秦若东进,伐赵必矣!况秦、赵二国,世仇也,周旋非止一rì。今不费一兵一卒,而得韩地来献,此大王洪福,岂非天授哉?俗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大王纵不取地,秦亦恨赵;取地,秦亦恨赵。故取与不取,岂难择之?”



………【第290章 长平战起连山阵 殒命归神丧二吒】………

    ()    赵王心中本来亦贪其地,又被郭开说动,遂喜而受之。。

    秦君闻赵受地,大为震怒,曰:“彼既诈降投赵,吾自取之!”遂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王闻讯,亦使大将廉颇率军西向以拒之。

    夫廉颇者,目犍连转世之身也,起于行伍,以十数年战绩显赫于朝,终得为将,执赵兵柄。然其人也,狂傲疏慢,于赵国君臣多有不屑悖逆之词,实并不为赵王所喜,以其战功卓著,不得已而用之。

    廉颇出战之前,与赵王言道:“秦乃虎狼之师,不可小视。且赵处北地,国力不如秦。不可久战,须当速胜。臣为大王计,赵不战则以,战则须尽全力,请以举国之兵将之!”

    赵王闻言,犹疑道:“将军请举国之兵,若国中有事,如何是好?”

    廉颇道:“大王,事有轻重缓急,不可不察!瞻前顾后,非智者所为。抗秦者,国家生死存亡之事也,莫此为大,安得再留余力?大王若不答应,臣不敢出战,还请另择贤能之士领兵!”

    赵王无奈,乃集举国之兵四十余万,与廉颇将之。

    秦闻赵兵势,亦增兵王龁,也号称四十万。

    廉颇领兵出战,与王龁大军遇于长平,在丹河对阵。

    那廉颇,虽是转世凡胎,前世到底是准提道人座下,身怀宿慧,数十年间,多少总修得些神通,因而想道:“如今师尊已准备妥当,正要与地仙争个胜负。我不如略施法术,困住王龁大军,引地仙出山。地仙若不出山,我便顺势将秦兵杀个片甲不留,使地仙一场谋划,化为影!”

    于是筑土为台,仗剑做法,在军前布下连山大阵。又故意率军退过丹河,以为诱敌。

    这连山大阵,乃是仿西方教莲花菩提大阵而做,虽是廉颇法力低微,但也颇得几分神妙,非凡夫俗子可破之。

    那秦将王龁,虽是百战之将。终究只通兵事,不懂法术,见廉颇率军后退,便步步进逼。不知不觉,入了一个迷阵之中。待惊醒过来。四面打量时,只见层峦叠嶂,烟雾迷蒙,过了一山,又见一山,层层叠叠。竟不知有多少山峦阻隔。

    王龁大惊道:“方才与赵军对阵,还在丹河,乃是一马平川之地,只一条河阻隔。如何顷刻之间,竟莫名其妙入了万山之中!”

    左右见此事蹊跷,说道:“莫非赵国有人施了妖术,才得如此?”

    王龁大怒,喝道:“休得胡言乱语,坏了军心!以后若有言及此者。皆斩!”然既不得脱困,心中亦暗暗疑惑。

    困得十数rì。眼看粮草不继,军心堪虞,王龁正在烦恼,突然闻报:“辕门外有一道者求见!”

    王龁思道:“我军在山中辗转数rì,一个人影未见。那道者能到辕门,必非等闲之辈!”当即大喜,说道:“快请进来!”

    片刻,只见一个道人,着水合袍,腰缠丝绦,足登麻鞋,背上背一根钢鞭,一把斧头,缓步而来。

    道人入了军帐,向王龁稽首道:“元帅,贫道有礼了!”

    王龁问道:“不知道长在哪处仙山修行?法号如何称呼?”

    道人回道:“贫道乃是九疑山朝真洞玄玉道长座下弟子杨昭是也,今知元帅伐赵,被旁门左道所阻,特来相助一臂之力!”

    王龁乃是凡俗之士,并不闻得杨昭之名,闻言将信将疑道;“道长既来相助,正有一事相求!如今我大军被困于重山之中,我虽尽遣前哨四处打探路径,却不知如何出山。长此以往,粮草堪虞。不知道长可知出山之路?”

    杨昭说道:“元帅,此非真山,乃是障眼法尔!贫道不才,愿为元帅破之!”

    王龁闻言大喜,说道:“道长竟有此神通!还请快快做法。我三军上下,感激不尽!”

    杨昭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哉!”便出辕门,至军营外,祭起赶山鞭,在空中挥了三下,风声起处,连山大阵烟消云散。

    他这赶山鞭,连真山都移得开,何况是些假山?

    待王龁四向看时,见仍是丹水河畔,一马平川之地,心中叹服,暗道:“神仙之说,原来确有其事,不可不信!”

    廉颇见秦军破了连山阵,暗道:“王龁军中,无此能人,必是地仙门下所为!”遂至阵前,呼道:“是哪位破我大阵,请来一见!”

    杨昭闻言出阵,通了名号,廉颇道:“暴秦无道,伐我中国,道长安可助之?”

    杨昭道:“元帅,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如今秦有真命天子降世,当主江山,平诸侯国。贫道助之,乃是顺天应命,有何不可?”

    廉颇道:“秦本西戎,国为附庸,安敢妄言一统天下?你说顺应天意,却不知天意实在赵,非在秦也!你本方外之人,六根清净,今为何卷入凡尘,逆天行事?不如即刻回山,可保道果,否则,待rì后劫难临身,悔之晚矣!”

    杨昭听了,改名相唤,说道:“道友,你的根底,贫道岂有不知?如今形势,只须见个高下,才知谁顺谁逆!休要做口舌之争!你是**凡胎,领兵为将,贫道不便与你为难,且另请高明之士,前来见阵!”

    廉颇听罢,哈哈大笑,说道:“既是如此,你且稍待,三rì之后,自有人来会你!”于是回到军中之后,另起一座庐蓬,静待诸教高人前来相助。

    至第二rì,果有金吒、木吒联袂而来,与廉颇相见,口呼“道友”。廉颇将杨昭之事讲了,金吒、木吒怒道:“杨大郎孤身到此,竟敢如此嚣张!待明rì见阵,与他分个高下!”

    至次rì,金吒、木吒至阵前,单要见杨昭。杨昭徐步出营,见礼道:“两位请了!”

    金吒喝道:“杨大郎,你地仙门下,助逆为虐,不知自量,一意孤行,要以卵击石。你今可识得我二人否?”

    杨昭微微一笑,说道:“贫道隐世太久,实不识得二位,但不知二位如今份属阐教?还是西方教?是忠臣孝子?还是榜上尊神?”

    他这话厉害,无一个字骂人,却字字皆在骂人。金吒、木吒刚听时还没回过味来,待要回答时,突然醒悟,齐齐勃然大怒,再难遏制,喝道:“好泼道,如此欺我!”双双挥剑上前,来战杨昭。

    杨昭一手斧、一手鞭,从容应敌。他修的乃是九转元功,内外一体,神魂坚固,比起杨戬**玄功来还要更胜三分。金吒兄弟与他相斗,竟不能占得半点上风。

    斗到酣处,木吒不耐,祭起吴钩宝剑,来斩杨昭,杨昭只做不见,觑得空隙,挥起一鞭,打在金吒肩上,将金吒打倒在地,痛入骨髓,遁龙桩也放不出来。

    那吴钩宝剑亦砍在杨昭身上,“铛”一声,如击金铁,火花四溅,杨昭只如不觉,挥鞭再打金吒。金吒大惊,走避不迭,木吒见得紧急,也急忙来救。金吒得空,急忙爬起身来,往西去了。木吒见金吒已退,也瞧个破绽,跳出战圈,随金吒去了。

    杨昭见了,也不追赶,只在后面收了兵器,说道:“尔等今rì且去,看看又有甚能人前来!”

    却说二吒转过山角,木吒道:“贼道猖獗,须上九天,请下父王玲珑宝塔,才能降服!”金吒道:“我尚有遁龙桩未放,未必奈何不得他!”仍有前去搦战之意。

    二兄弟正在那里左右难决,突然东面来了两个道者,乃是土灵圣母与jīng卫二人,问道:“这两位道友,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

    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