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197章

地仙演义-第197章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穹道人伏拜道:“弟子知罪!”

    镇元子叹道:“罢了,你且起来,立过一旁!”玄穹道人领命。

    镇元子乃朝诸弟子道:“自幽冥一战,道祖有言:‘天道运数,从此不在我门,不在我身!’然我仍要执意行事,众弟子,尔等心中可有怨言?”

    众徒皆拜道:“弟子身受老师厚恩,无以为报,愿与老师同进退,绝无怨言!”

    镇元子闻言不乐,斥之道:“尔等皆证大罗,各参至道,也算是有道之士,非同一般凡夫俗子。须知有道有道,乃是心中有道,所思所行,惟道是从,百折而无悔,如是人道合一,方有混元道果之望。你们且看,西方教为传教义,孜孜不倦;截教主举目皆仇,不改初衷。此之谓也!故‘报恩’之说,休得再提!”

    众徒乃悟,复拜道:“谨遵老师教诲!”

    镇元子乃道:“天道不佑,我道佑之。众位徒儿,因时乘势,不过是随波逐流,难见得本xìng;唯能逆流而上,才能直见道心。这是磨练根xìng大好良机,诸位不要错过了!”

    众弟子点头称:“是!”

    镇元子又说道:“只是人间之事,后数百年乃是从未有过之大变局,复杂纷繁,吉凶祸福,难以尽知。尔等rì后务必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免招祸患!

    镇元子一番话讲罢,玄穹道人上前,问道:“老师,dì dū不知是何妖物作祟?”

    镇元子道:“此乃西方教天龙八部众之后,是妖非妖,修得西方**,故而你不识得!”

    玄穹道人恍然道:“难怪乎准提道人要阻我除妖。只是西方教在西方,并不能干涉东土之事。如今却堂而皇之,祸乱帝室宫闱,难道不怕上天降罪、诸圣责难?弟子不解,请老师解惑。”

    镇元子道:“准提道人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非妄语。你只看到妖物作祟,却不知道姜子牙悬棺镇国,先乱了章程。如今又是太清圣人改教,yù传教义。再加上三教封神上榜,门下空虚,诸教主都yù挑选仙才。此许事务,承平之时难以做得,只等乱世方宜。如今又逢周室失德,运数不再,因此诸圣皆坐观其变,乐见其成。西方教行事,固然别有用心,但他此次上应天机,下顺民意,已得了先手。若强自出头,免不得要被他耻笑一番,丢了面皮,反为不美!”

    玄穹道人乃道:“原来如此,弟子明白了!”

    镇元子又道:“众徒儿,为师近rì推演休咎,从今往后,乃是乱世,四百年后,才有封神机缘。因此尔等须看紧洞府,约束弟子,多诵六卷真言,莫要随便下山,结了因果。须知如今各教各派,都虎视眈眈,要看我地仙如何封神。地仙门下一举一动,备受瞩目,若是提前有了因果,打草惊蛇,到封神之时,便要缚手缚脚,再难从容行事。此事尔等可明白?”

    众弟子都道:“弟子明白!”于是镇元子遣散众徒,各回洞府修真,不提。

    还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而求一乐,却不知覆国之祸早伏。原来前皇后申氏与太子宜臼,无辜被废,幽王又怕其父申侯作乱,遂命虢公为将,领兵伐申。消息传到申国,申侯大惊:“国小兵微,安能抵敌王师?”大夫吕章进曰:“天子无道,废嫡立庶,忠良去位,万民皆怨,此孤立之势也。今西方犬戎兵力方强,与申接壤,主公何不致书,借兵向镐?”申侯从其言,遂联合犬戎各部攻周,许以破镐之rì,府库金帛,任凭搬取。

    幽王闻之,忙调兵遣将,又将殿上悬棺向之,本指望能如昔rì一般,迅速平定祸患。孰料准提道人暗助叛兵,以搬运之法,将犬戎部落之众,一夜投之dì dū。

    次rì幽王醒来,三军刚发,而犬戎之兵,已围城矣!

    幽王大恐,急举骊山烽火,召诸侯兵马来救。诸侯不知真假,皆按兵不动,无一卒前来救驾。丰镐又有申侯内应,打开城门,引贼兵入内。于是犬戎部众进到dì dū,焚毁宫室,杀戮人民,将子牙悬棺,付之一炬,文武基业,遂化为影。幽王带褒姒、伯服逃入骊宫之中,亦被乱兵寻获,幽王与伯服死于乱刀之下,唯褒姒一人不知所踪。

    后人有诗叹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之事曰:

    多方图笑掖庭中,烽火光摇粉黛红。

    自绝诸侯犹似可,忍教国祚丧羌戎。

    犬戎破京后,自以为不世之功,盘踞不去,申侯无奈,乃密发书诸侯,约会勤王,有晋侯、卫侯、秦君及郑侯四路,皆发兵前来,丰镐一战,大败犬戎,这才将其逐走。

    再其后宜臼即位,是为平王,因镐京宫室,十不存五,颓墙败壁,甚是凄凉,又因犬戎熟悉了中国道路,自以为劳而无功,心怀怨望,复占岐、丰之地,逼近镐京,连月烽火不绝,一rì三惊,是以平王迁都洛邑,是为东周。

    然东周虽立,岐、丰祖脉已失,气运不再。且幽王戏弄诸侯,王室威信扫地。公子宜臼,太子之位本废,全赖申、卫、郑、晋、秦几位诸侯扶保,才登大位。但幽王之死,申侯当难辞其咎,宜臼连带也有弑父之嫌。

    因此东周之后,王室逐渐衰微,诸侯蜂起,自专攻伐,周室不能止,似存而实亡。

    于是天下变乱,人心不一。

    却说这一rì,万寿山下,来了一位少年。他一不登山,二不访道,径直来到土地碑前,叩首千数,直至血染石碑方止。

    少年叩首罢,正待离去,突见前方闪出一位道者,赤面黑须,手持拐杖,呼道:“那少年,转回来,贫道有话问你!”



………【第279章 游八方管仲相齐 说元始准提借宝】………

    ()    少年回首行礼,问道:“不知仙长法号?在何处修行?”

    道者道:“吾赤松子是也,便在此万寿山中修行。。只因闭关数月,有些愁闷,因此下山游历光景,不想正遇着你在此叩拜。少年,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说道:“有劳仙长动问,在下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赤松子道:“甚是啰嗦,贫道唤你管仲便了。”又说道:“管仲,山下相见,也是有缘。你可愿从吾游否?”

    管仲喜道:“敢不从命!只是**凡胎,恐力有未逮!”

    赤松子笑道:“这且不妨。”便将龙头拐与之道:“贫道借你此宝,天上地下,刀山火海,皆可去得。”管仲大喜接过,随手一点,果然足下生云,yù上则上,yù下则下,高低快慢,无不如意,因喜道:“便请仙长带路!”

    于是赤松子在前,管仲在后,倏忽东去,朝至苍冥,暮游北海,天上地下,百类具览,人情世故,一体同观。

    千年峰玄德洞中,玄松道人本在默运元神,突然心头一动,从入定中醒来,掐指一算,叫声:“不好!”忙望五庄观而来。

    镇元子见了玄松道人,说道:“玄松,你急急而来,所为何事?”

    玄松道人拜道:“弟子特来请罪!”

    镇元子问道:“你何罪之有?”

    玄松道人道:“只因赤松子道友难耐清修寂寞,私自下山,如今领着管仲四处游历去了!弟子想起师尊从前吩咐,怕他在外结下因果,误了大事。因此不敢隐瞒,特来请罪,并求老师指点!”

    镇元子听了,忍不住一笑道:“玄松,你八风不动,向来沉稳。然赤松子与你虽一体同人。却难耐寂寞,倒是有趣得很。由此可见物极必反,yīn阳互见,道之常也!”

    便也掐指算算,说道:“他虽然随xìng而为,但知道轻重,不妨事的。”

    玄松道人说道:“弟子所忧。并非赤松子,而是管仲。他是尘世中人,如今牵连了弟子,若露了端倪。rì后恐有所不便!”

    镇元子道:“此事因缘,众所共知。便无今rì之事,众仙也要关注。况且既然他注定要入你门下,如今提前略加指点,也是好事。为师自有一番谋划,你不用担心。”玄松道人于是告辞去了。

    且说管仲从赤松子游,数rì而归。仍落于万寿山下,土地碑前。

    赤松子问道:“山川河岳,可壮丽否?”

    管仲答曰:“然也!”

    赤松子问道:“万物生灵,可繁茂否?”

    管仲答:“然也!”

    赤松子又问道:“子之志何如?”

    管仲答曰:“天地恒常,而人生不满百,忽忽如同白驹过隙,何其短也!愿从道长学长生之道。”

    赤松子笑道:“你之来历,贫道熟知。你虽是有仙缘之人,奈何时机未至。此事早已有言在先。你莫非忘了?”

    管仲回道:“小子未忘。”

    赤松子道:“既然如此,我且问你。自尧舜禹、夏商周以降,你是第几次转世,第几次拜山?”

    管仲闻言,不由面红耳赤,赧然答道:“小子惭愧。只因千百年来,世间祸乱相继,死难者颇多,幽冥界鬼魂无数,六道轮回又无人掌理,转世艰难。小子多数时光,倒是在幽冥界度过。因此到得如今,方是第六次拜山!”

    赤松子颔首道:“此事情有可原,怪你不得!只是六次也着实太少,待下次贫道去幽冥一趟,为你求一道符印,自然无须再在六道轮回之前煎熬。”

    管仲闻言大喜,拜道:“如此多谢仙长!”

    赤松子道:“你只以为长生之道,可为不朽,却可知俗世之中,也可求得不朽?”

    管仲沉思片刻,答道:“道长可是说功业?”

    赤松子道:“正是。所谓功德,有功方可显德,有德方可求道。你得蒙眷顾,几世灵身宿慧,若是世世混沌度rì,岂不惜哉!不如在人间多立功业,泽惠万民,于人于己两利,同时亦可磨练道心!”

    管仲闻言,恍然大悟,拜谢道:“仙长指点,如同醍醐灌顶,使小子拨云见rì,豁然开朗!”

    赤松子告诫道:“切记不可自恃己能,为非作歹,戕害生灵。否则,便是自绝通天之路!”

    管仲答道:“谨遵仙长教诲!”又问道:“小子该往何方立得功业?还望仙长指点!”

    赤松子将拐杖朝管仲心口一指,笑道:“此事但问尔心,何来问我?”乃道:“你去罢,待下次来,贫道再来会你!”言讫不见。

    管仲得了赤松子指点,下得山来,自思:“如今王室衰微,不修政事,礼乐杀伐,出自诸侯。我yù一展抱负,不如寻一诸侯辅之。”

    他几世宿慧,也知道一些望气之术,又想道:“如今诸国,齐国望气蔚然,又是太公之国,最得民心,当有帝运。我不如就往齐国便了。”

    他却不知姜子牙悬棺镇国,已把齐国气运几乎败得干净,如今虽然气运尚可一观,内里空虚,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此后管仲相齐,而齐国大治,齐桓公东征西讨,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chūn秋首霸。只可惜齐国终究气运不够,齐桓公不仅未能更进一步,到晚年反连一饭一饮也求之不得,活活饿死于高墙之内!想他以霸主之尊,际遇之惨,空前绝后,岂非可悲可叹?其事史多有载,就此表过不提。

    且说西方灵山之中,准提道人自从用计颠覆了宗周,东方诸仙,弗敢出头。因此准提道人自忖占了先手,踌躇满志,急yù寻人对弈,好将西法传到东土,大兴教门。因此东土之事,一丝一毫,皆逃不过他的法眼。

    这一rì,他对接引道人言道:“道兄,如今管仲相齐,地仙之事,已露马脚。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等不如也早做布置,你看如何?”

    接引道人摇头道:“我看不然。岂不闻“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镇元子乃是智者,明知姜子牙之事,岂会看中齐国、大张旗鼓行事?据我看来,这是他故布迷阵,若依此行事,早晚上了他的恶当!”

    准提道人叹服:“道兄高见,是我想差了!依道兄看,地仙动向如何?”

    接引道人道:“地仙一门紧闭洞府,委实看不出来。”

    准提道人听了,不由显出无奈之sè。

    接引道人又道:“师弟,封神一事不忙考虑。眼下倒是有一件事,若是利用得当,便是我西方教大机缘!”

    准提道人闻言一震,问道:“不知是何事?请道兄赐教!”

    接引道人道:“先前贫道曾言:东土不乱,水泼不进。如今东土已乱,诸侯主政。太清圣人要改教别传,行事在即;上清圣人门内空虚,定要下界挑选仙才;太清、上清既动,玉清圣人也不会坐视。当此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乃是我西方教传往东土之绝佳良机,万万不可放过了。”

    准提道人听得心神大震,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