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127章

地仙演义-第127章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炎帝道:“道友勿忧,我与巫族必定不负众位道友厚望就是!”

    玄穹道人说道:“此次洪荒战起,究其根底,一为妖巫恩怨,二为人主之争。因此妖巫二族,乃是中坚。陛下与轩辕氏,方为应运之人。贫道等方外之仙。虽偶能助得一臂之力,但毕竟不能决定大局。此战最终还须由妖巫二族决定胜负,可见岂非天意乎?”

    转的说道:“然天道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贫道言尽于此,请陛下细思之!”

    炎帝闻言,缓缓点头道:“道友金玉良言,我谨记于心!”于是玄穹道人乃率众仙而退。

    炎帝与巫族众将留在帐中,商议战事,不知的云。

    片刻,炎帝率众巫出营,对轩辕氏道:“最后一战,我与巫族就此认输,无须再战了!”

    此言一出,妖族之士,都是如释重负。喜笑颜开。巫族虽然战败。却也是悲喜交加,并无躁动。只有英招、计蒙等妖族领,闻言脸色数变,却不知是喜是忧。

    轩辕氏喜道:“陛下仁厚,无人能及!”战事终于结束,截教多宝道人、金灵圣母,诸位地仙,都来向炎帝与

    于是炎帝与轩辕氏约定,十日之后。就在队泉集合人族各部,举行大典,当众交换信物,传承人族共主之位。

    如此洪荒大事,截教、地仙门下在场众仙,都愿意留下观礼!

    妖族先失妖王,又拜截教,风流云散,势力分崩离析,族众散落洪荒。再也难复旧观。英招、计蒙身为妖族之主,眼看昔日洪荒霸主之族。就在自己手中衰落,心灰意冷。又不愿与宿敌当面,不等共主传承大典开始,便率领剩余部下,先行离去。

    轩辕氏得知,也不强留。

    人族大兴,乃是天道,妖巫衰落,亦是必然。

    妖巫势力再强,比之圣人又如何?连圣人都难以强逆天道!是故女娼娘娘身为妖族之主,自始至终。都未露面,既是不愿多沾无谓因果,也是早知结果如此。

    巫族见妖族散落,倒是乐见其成。妖巫二族历来争战,仇怨颇深。若是妖族太强,巫族势必没有立身之地。如今妖族衰落,巫族虽然也是势力大损,至少却没有灭族之祸了,实在聊可庆幸。

    巫族向来团结守序,虽然战事已了,仍然一如从前,各安其位,听从炎帝旨意。炎帝即使卸掉了人族共主之位,也仍然还是巫族之主。

    次日,突然有异兽驾云而来。声如牛吼。玄穹道人笑道:“大师兄关键时刻,尽自偷闲,果然是高明。今番战事已了,回复清净,倒又下山来了。”边说边走,出营一看,果然是玄松道人骑变牛,携弟子土灵圣母而至。

    玄松道人下了豪牛,亦笑道:“师弟,你错怪我了。只因昨日回山。师尊处置完那怪鸟之后,又特地传我一门道法。我专心听师尊传道。岂敢有二心?不知不觉,时光飞逝,竟然到了今日,才知道战事已了。胜负已分!”

    众仙听了,顾不得深究其他,皆惊道:“师兄当真是有福,能得师尊独传之密!”言下羡慕不已!

    玄松道人说道:“却非独传之密。诸位师弟皆可与闻。”

    玄穹道人说道:“既如此,就请师兄道来。我等定当铭记于心!”

    玄松道人说道:“不忙,且先待我还法宝,前去拜见炎帝陛下!”遂将众仙法宝,一一赐还。这才率众仙一齐入内,拜见炎帝。

    炎帝听说玄松道人至,亲自来迎。

    玄松道人说道:“陛下能祜除胜负之心,不恋权个,真是令人钦佩!如今即将脱离狂桔,重见真如,大道可期,可喜可贺!”

    炎帝谦逊道:“道友谬赞了!只愿洪荒各族,从此和平共处,永息干戈!”

    玄松道人说道:“陛下有此宏愿,实在可敬!只是世间之事,纷繁复杂,因果纠结,恩怨纠缠,势难有一劳永逸之法。”

    炎帝道:“道友所言甚是!”叹息不已。

    玄松道人问道:“陛下卸任之后。欲要何往?”

    炎帝道:“我欲带领巫族,迁往西南,寻一安宁之所,与其休养生息。顺便将五谷、医药之术,著述成书,传于后世。”

    玄松道人赞道:“如此福泽万世。功在千秋!”

    转而说道:“然而陛下毕竟是我道中人,莫非无意大道乎?”

    炎苹叹道:“只是见巫族传承衰败。日益凋零,心有所念,无法抛开凡俗之事,修持大道。”

    巫族由精血传承,一代一代下来,屡遭战乱,盘古血脉不断流失,在巫族体内越来越稀薄,体质也越来越衰弱,此乃难以避免之事。

    玄松道人说道:“巫族困守一隅,终非长久之计,融于洪荒各族,才是大势所趋!”

    炎帝问道:“巫族体质特殊,与洪荒诸族迥异,如何能够相互融合!莫非道友有以教我?”

    玄松道人说道:“实不相瞒。贫道此次回山,师尊为巫族之事,特地召见于我,并传我一门道法。嘱我将此法传于巫族。我料巫族得此道法,皆获神通,终能逐渐融入洪荒各族之中矣!”

    炎苹讶然道:“是何道法?居然有此神效?”

    玄松道人说道:“巫族不修元神,只炼真身,是故于上不知天道大势。于下不知趋吉避凶,劫难重重。寿年有限。如今我师尊传下一法。名曰灵宝铸神法,可使巫族之士,修炼元神。此法若炼至大成,便与人族、妖族修道之士无异,飞腾变化。上天入地,推算甩果,无所不能。即便只有小成,也能延年益寿,祜病除灾。”



………【第180章 本草经成得正果 阴谋败露论前因】………

    交帝身边的雨师风伯两位大取听得激动万分。上前问道凹友。此话当真?”

    玄松道人说道:“自然耸真!”

    雨师、风的与炎帝对望一眼。欢喜欲狂,口不择言,说道:“若是如此,道友对我巫族,真有再造之恩!”

    玄松道人连忙分说道:“贫道岂敢居功?乃是师尊之命!”

    炎帝亦知此事对于巫族的重要性,慎重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等当摆香案,酬谢圣人!”于是郑重摆下香案。由雨师、风伯聚集众巫。朝西叩谢镇元圣人大恩。

    施礼已毕,玄松道人乃上了法坛。代师传道。其下玄穹道人等众同门,与巫族一同,专心听讲。那大道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小并不难懂。却原来是一门借助灵宝、锻炼元神灵识的法门。玄穹道人等诸仙听了,大增见识,巫族之士听了,却如同打开了一扇大门,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都是捉耳挠腮。喜不可耐,一时有会于心。

    玄松道人讲完,对众巫言道:“此法修炼之初,虽然需要借助法宝。然而修到后期,便全看个人修为。因此法宝只是灵媒。无关根本。尔等切不可舍本逐末,为了追求上佳灵宝,去惹出诸般恩怨,有违师尊传法之本意!”

    众巫谨然受教!

    玄松道人又对雨师风伯道:“两个是族中元老,德高望重,因此师尊特意根据二位所长,赐下两件灵宝,以为嘉勉!望二位妥为利用,造福洪荒。日后以之修成正果,亦可传范后世族人,以显师尊所传道法之神妙。”便拿出两件法宝,说道:“此二宝一为莫风轮,一为播雨幡。都是师尊亲自炼制,各有神妙。其中箕风轮兴风起云,播雨幡驱水播雨,正能助二位一展所长。二宝合一,可为风雨图,威力倍增。”

    两位大巫接过法宝,感念圣人洪恩,拜谢不已。

    他们二位大巫得了灵宝,从此勤修镇元子所传灵宝铸神之法,并将巫族密咒加以改良,与法宝配合起来使用,果然神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必再如从前那般费时费力,比起单用法宝或者单用巫咒,威能更大了数筹。

    后来二巫见此法可行,不由沉迷其中,醉心修炼,不知不觉间,已然元神稳固,变化自如。巫族之士见之,大受鼓舞,更加用功。于是巫族**,在真身神通、巫咒秘法之外,又增加了一门必修法门。

    玄松道人处理完巫族之事,又对土灵圣母说道:“你向来只重外功,因此为广成子法宝所制。日后也要勤修此法,才长元神真功。可曾记下?”

    土灵圣母自然领命。

    巫族修行此法之后,弥补了先天弱势,与其他诸族再无区别。如此下去,数代之后。便可真正融入洪荒各族之中。因此炎帝心中,终于也块垒尽去。

    此时大战终歇,只见战场之上。方圆数十万里,山河破碎,血流成河,尸骸狼籍,冤魂厉啸,煞气冲天,好不惨烈。这些战死的妖巫。生前都不是弱者,如今虽然身死,魂魄之中都带有执念,又因数量庞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集合到一起。相互激了凶煞之气,顿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都不肯进入六道轮回之中,在战场驻留盘旋。

    队泉周围,竟成至凶至煞之地!

    若是任其如此下去,休说此地千万年也难得回复生机,只怕时间一长。便会有大神通、**力的恶灵应运而生,祸乱洪荒。如此祸源。众仙却是不能不理。

    玄昊道人见了,乃将十八层幽冥宝塔祭起,全力运转,十八层世界轰轰转动,犹如大磨一般,一层磨着一层,越转越急,越磨越快,每转一圈,吸力便大一倍,不过多时,便将战场之上的凶煞戾气全部收入其中,磨去杂质,都转化为了纯正幽冥玄气。

    宴昊道人收罢凶戾之气,并不罢手,喝道:“还不快快转世,更待何时?”

    那些冤魂失了凶煞之气的保护。受不得天地间的至阳之气侵袭又有幽冥塔威胁,不敢停留,便都奔六道轮回去了。

    玄玉道人见状,祭出净水钵盂。漫天洒下净水,洗除战场污秽。

    玄竹道人便将紫竹枝蘸取葫芦之中的三光神水,泼洒于地上。那三光神杠效何等厉害,玄竹道人的紫竹枝泼到哪里,哪里便有草木生出。蓬蓬勃勃,生机尽显。

    其余众仙,不分教派,也都各显神通,出手清理战场,历时数天,方成大功。

    于是十日之后,炎帝在清理之后的队泉举,口泣大典,筑八方高台,摆下香告天地神明,在嚓甘旧滨见证之下,交换印绶,将人族共主之位。正式传于轩辕氏。

    卸任之后,炎帝带领巫族。远离中土腹地,向西南迁徙,几经跋涉。终于在西南群山之中,寻到一块安宁祥和的宝地,遂将巫族安置下来,世代定居于此。

    炎帝见巫族从此无事,大为放心,遂将巫族事务,逐渐下放,并物色巫族新主。雨师、风伯虽然德高望重,是仅存的大巫,但他们重巫咒而轻真身,非是巫族之主的最佳人选。毕竟巫族真身神通,乃是盘古血脉传下。堪称巫族根本,不容轻慢,否则易失巫族之心。而且巫族崇拜勇士。历代巫主,都是以真身神通选出。因此炎帝令巫族勇士,比试神通。有九凤胜出,遂为巫族之主,炎帝使雨师、风伯辅之。

    巫族之事既定,从此他心无挂念。钻研百草,查缺补漏,将一生心得,著述成书,于是乃有《神农本草经》,传于后世,惠泽千秋。

    书成之日,天生样瑞,地涌金光。汇聚炎帝脑后,形成功德金轮,七彩闪耀。炎帝在金轮映衬之下,更显庄严神圣。又有火龙从地底跃出。高声长吟,声震天地。

    炎帝笑道:“吾之功德圆满矣!”遂骑火龙,向火云宫而去。

    炎帝生于土,成于木,圣于火,五德有三,功业无量,惠泽洪荒百族。堪称一代圣皇。此后洪荒各族,无不尊仰。祭祀不绝。

    队泉大战落幕,众仙风流云散。截教收获最丰,多宝道人与金灵圣母率新收教众,满意而归。玄松道人诸仙,亦要归万寿山而去。

    临去之前,玄穹道人突然记起一事,说道:“诸位同门且慢回山,先去东海与我那徒儿讨还因果,再回山聆听师不迟。”

    玄松道人颌道:“如此也好!”东海龙王教广为报旧怨,挑起大战。此因果若不做了结,如何能见天道昭彰?

    于是众仙来到东海龙宫,面见东海龙王教广。

    敖广见他们几个道人突然前来,不知所以,惊问其故。

    玄穹道人也不隐瞒,直说道:“老龙王,贫道今日前来,非为他事。只特来为我徒儿讨还一桩因果!”

    教广惊道:“道长何时收徒?与我有何因果?我怎不知?”

    玄穹道人笑道:“你不要故作不知,贫道徒儿,便是此前炎帝女。名唤女娃的便是!”

    敖广闻言,心中忐忑,强笑道:“那女娃已经身死,如何倒成了道长的徒儿?再说她在东海溺死,乃是巡海蛟龙一时失手之故。如今恶已恶,道长为何还来找我讨还因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