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106章

地仙演义-第106章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轩辕氏闻言一震,连忙问道:“且该如何处置?”

    炎帝说道:“你可即复率领妖族以及人族旧部,回归有熊旧地。部族并妖族之事,你悉可决之。巫族留在陈都,由我教化。如此妖巫分治,各自安居,即使有事,当不至变生肘腋之间。”

    轩辕氏允诺,乃奉上轩辕剑、黄尤刀并大战所得的部分巫族珍宝,其中还有昔日帝俊所铸之六九妖皇剑、后弊所持之射日弓箭。至宝当前,炎帝面不改色。俱不收用,对轩辕氏说道:“轩辕剑乃上代人主伏羲所赐,与妖族关联甚深。你持此剑。责任重大,务要随身携带,妥善使用,好好管束妖族,造福人族。万万不可转赠他人。若为屑小所的,其祸大矣!切记!切记!”

    轩辕氏应下,炎帝又说道:“其余大战所得,俱归你所有,不必禀报。只有一事,要告知于你:这把董尤刀中,暗含十二祖巫精气,乃是绝世凶器。然其器虽凶,如得驾御之法,于巫族乃是神器。只是董尤之后,巫族也无人有能力掌控。我虽名为巫族之主,终非巫族,不宜掌巫族神器。”

    说罢一叹道:“神兵无主,此为憾事,易是幸事。今日我且传你一巫族秘法,你可据此秘法,以董尤精血。将此刀封印,隐其锋芒,消其戾气,且待日后机缘。”

    言毕,将秘法悄授轩辕氏。

    轩辕氏乃辞别炎帝,率领旧部和妖族,回了姬水之洋,有熊部落之中。

    其间妖族之中,多有不听管束者。自行散去,轩辕氏也只能听之任之。

    却说妖族领毕方被神煞侵蚀。一直运功疗伤,却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见严重。因此使妖族下属。四处求医问药,寻疗养之方。只是那黄尤刀上的神煞含有祖巫精气,哪里那么容易寻到法子?

    刚好玄女欲回昆仑仙岛,她想起玄云所言,灵机一动,便向轩辕氏与毕方说道:“我师尊西王母,乃是开天辟地之时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曾为群仙之。女仙之主,得道祖亲传大道,直达混元。所居之昆仑仙岛,更有九转金莲。不死神药,俱是疗伤妙品。毕方道友若是有意,不如随我同往昆仑仙岛。到时由我求恳师尊。为道友救治,师尊必无不允之理!”



………【第150章 地仙助人族 神农拜五庄】………

    西王母声威如雷贯耳,他们众此妖族天庭的妖圣,岂吼鄂叫,若是这伤势连西王母都束手无策。只怕也就圣人可以为自己疗伤了。毕方闻言,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对玄女称谢不已,也没曾多想!轩辕氏闻言,自然亦是乐见其成!

    毕方不能运转真元,如同**凡胎。跋涉不易。于是有陆吾自告奋勇,愿载毕方,与玄女同去昆仑仙岛。

    只是西王母的小弟子、玄女的师妹女魁,却是为情所困,不愿回昆仑仙岛,想要继续留在轩辕氏军中。玄女不能勉强,只得先与毕方、陆吾去了。

    毕方、陆吾这一去,西王母与他们论道谈玄,宣讲**,其中不乏紫霄宫中道祖所传,顿时将毕方、陆吾牢牢吸引住。

    这二位妖圣越迷越深,哪里还思离去?后来俱都入了西王母门下,从此留在昆仑仙岛,参修大道,不理外事纷争。其中毕方随侍西王母。陆吾为西王母把守山门。成为了昆仑仙岛的护山神兽,也是各得其所。

    却说那女数在轩辕氏军中,不免与诸妖族交往,天长日久,竟与妖族大圣应龙暗暗生了情愫。只是她是太阳真火之身,应龙却先天属水。虽是阴阳相吸,却也是水火相克,勉强共处,哪里能够融洽?

    于是女毡神伤不已,心情时好时坏,喜怒无常。她心神不宁之下。便控制不住自身的太阳真火。又喜欢四处游走散心,常常情绪一动,便将所经过的田地烤得一片焦枯,不意竟为人民之害。

    后来轩辕氏麾下叔均管理田地,忍无可忍,便上报轩辕氏,轩辕氏也无计可施,只好使人禀报了西王母。西王母乃遣青鸟下山,将女勉强行带回昆仑仙岛,严令不许出山。女数虽然被管束起来,却从此无心修道,日夜思念应龙,道行日退。连西王母都无可奈何。

    随侍西王母的青鸟见了,或与西王母言道:“师尊,我听说万寿山镇元师伯有一宝,名曰映世宝鉴,可以演化万丈红尘,无穷幻象,与真实世界一般无二,最能锻炼六根,明心见性。师尊与镇元师伯乃是至交,何不借来此宝,帮师妹消了情劫?”

    西王母叹息一声,说道:“你有所不知。那映世宝鉴固然神奇,只是有弊有利,没有万全之理。在其中历劫轮回,需要消耗大量道行法力,否则,疑幻为真。反要迷失了本性。你师妹虽然天生神通,只是出生之时,本就阴阳二气不均,再加上修行日短,根基薄弱。若是让她入映世宝鉴,只怕反而害了她。此为其一也!”

    顿了一顿,说道:“其二,为师推算命数,此乃你师妹该有之劫难。日后另有机缘。为师毕竟未证混元,又不能离开此地,若是逆天强改命数,只怕反有不测之祸!是故静观其变,方为上策!”青鸟这才明白。

    于是赤水之北,昆仑仙岛之上,常常能见一青衣女子,恍惚游走,偶尔注目南望,神情忧伤。

    应龙亦心灰意懒,离了轩辕氏军中,反向远走东南。蛰居山泽。是故东南多雨,乃此故也。

    此二者,皆是神通广大、法力高强之士,却为一个情字所误受害不浅,可见情关难过,确是不虚。

    后来轩辕氏继炎帝为人族共主。乃将六九妖皇剑、射日弓箭重新炼制。那这三件宝物上的至凶至戾之煞气已经被黄尤取走,炼了黄尤刀。因此都变成了纯阳之器。于是六九妖皇剑被炼制成一柄纯阳宝剑。射日弓箭被炼制成了一把乾坤弓,九支震天箭。其中,那纯阳剑因为有轩辕剑在前,因此未得机会显露锋芒,一直到数千年后,才遇真主。这乾坤弓、震天箭,却随着轩辕黄帝平定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成为了轩辕氏的治世神器。

    此皆后话,就此表安

    此次炎帝苦心孤诣,收服巫族,以人道施教化。一来保全了巫族血脉,二来了结了这次洪荒灾劫,实为一大功德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巫族才慢慢改变其孤傲姿态。真正开始融入洪荒。

    炎帝乃令巫族灵感之士,使用巫咒秘法,为人族沟通天地神灵。查看地脉风水,呼风唤雨,祈福去灾。人族得巫族相助,数百年间风调雨顺,冬无冰雪之患,夏无旱满之灾。阳光雨露,润泽万物,四季轮回。各得其所。洪荒生灵,无不共受其惠,乃将这些巫族灵感之士,尊称为巫师。

    轩辕氏从中得了启,亦使妖族道德之士,使用妖族弈旬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贼尼引通为人族观察天文历象,占卜吉凶祸福。是为司天照一随月时间推移,妖巫这两种奇术,逐渐被人族习得。此后人族历朝历代,多设有巫师、祭祀、司天监等职,根源便在于此。

    镇元圣人见了炎帝所为,对玄松说道:“神农所为,深合天意,不枉我等一番苦心栽培。

    如今洪荒又现新局,你可晓谕门下。日后若有事,尔等皆可下山相助神农一臂之力!”

    玄松说道:“师尊先前曾经有言:妖巫当有三战,才了因果。如今二战已了,洪荒表面太平。但以弟子观之,三族共存,并非稳局,似安实危,系于一线,只怕三次大战不远矣!神农为炎帝,治世已久,将证人皇功德,人主之位或为轩辕氏取而代之!我地仙若助神农,势必卷入将来大战之中。到时天意不眷。势在轩辕。我等逆势而为,只怕有些不易!”

    镇元子笑道:“你能有此见,亦足慰我心,只是还有未明之处!须知大河东去,也非一往无前,尚有回碎之处,天道亦是如此!人、妖、巫三族共存之局,乃是神农所定。他要证人皇功果,便需先做一了结,以全其护佑人、巫二族之功。才算有始有终,功行圆满。我地仙助之,正合天意”。

    玄松乃行礼道:“多谢师尊教诲!”

    镇元子又说道:“再者,我曾有言。便是自然、生养、造化大道。平和清虚,其中亦有杀伐,行破立之事,才得生养造化之功。前者玄昊所为,虽持杀伐之恶,却也是积累功德,为其斩尸必经之途。尔等以往多行善举。亦正好在妖巫了结之战中累积外功,行那破立之事。否则,终究是抱残守缺,一隅之得,难见大道全功!”

    玄松谨受教,乃跨了豪牛而去。

    于是洪荒之中,又多见地仙踪迹。常为人族排忧解难,调解纠纷。炎帝感地仙恩德,亲往万寿山拜谢。镇元圣人在五庄观接见炎帝,待以道友之礼,并特意为其开讲自然之道,历时三月有奇。镇元子自成圣以来,还只曾为九位弟子讲道三百年,其后虽有两次分宝,都只曾就事论事,分别提点。并未再正式宣讲道法。因此,此次开坛讲道,还是万寿山开山以来的第二次,可见镇元子对炎帝的重视。

    这次讲道,炎帝与镇元子九位弟子共同听讲,皆获益良多。炎帝趁机将以前参悟自然功法的疑问提出。镇元子皆一一解答。炎帝归时。玄松还特遣门下弟子土灵圣母,跟随麾下效力。

    女奶娘娘在第一次天庭大战之后,就曾抛出红线,力促妖巫和解。如今见了洪荒新局,三族能和平共处,虽不安稳,总是进步,因此亦多欣喜。

    其余几位圣人见了地仙门下所为,各有心思,不需细述。

    炎帝得了地仙门下支持,治理人巫二族,无不顺意。轩辕氏在姬水之洋,亦将部落中的人族治理得井井有条。妖族毕方、陆吾、应龙等领皆去,其余妖族,也并不敢忤逆轩辕氏,因此庶几可得太平。

    炎帝知之,赞叹轩辕氏之能。乃将西陵氏女螺祖妻之。

    这螺祖乃是贤德之人,曾为仙家点化,有缘见到六翅天蚕吐丝织虽。并得赐五颗蚕卵。她得了此物,视如珍宝,精心养育,日夜观察练习,历时数年,终于将种桑养蚕的方法演练成熟,并悟得了抽丝织造之术,将其广传于人族。

    人族得此神术,从此开始织丝为绸,缝绸为衣,逐渐舍弃了兽皮草叶。不仅自己不必再受冷冻之苦,鸟兽亦不必再为皮毛所祸,此皆螺祖之恩惠也!因此螺祖于人族、于生灵,皆有功德,被民间尊称为“蚕母娘娘。”绝非普通女子可比。

    炎帝将螺祖配与轩辕氏,其中深意,不言自明。轩辕氏得螺祖为妻。一起造福人族,耸名更盛,几可与炎帝片肩。炎帝闻之,亦丝毫不已为忤。

    人、妖、巫三族共存,历数百年。期间虽小有纷争,大体上却安然无大事,此皆赖炎、黄之功也!也正是炎、黄同治,各镇巫、妖,才保得洪荒太平,亦使得人族渐臻鼎盛,隐有洪荒霸主之姿!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各族之间虽有恩怨,然不断杂居之后。亦正如女妈娘娘投红线时所言。交流不免越来越多。仇怨虽大,总不免产生一些交情。弈旬书晒细凹口混姗不一样的体蛤



………【第151章 愚公移山增逸事 稚女问道有因缘】………

    说太行、圭屋二座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位千南,河阳之北。北山有一巫,名唤愚公。面山而居,苦于大山截途,出入不便,于是欲凭巫族神力,移此二山。

    岂知一试之下,巫族神通用尽,大山不移分毫,愚公心甚怪之,暗道:“我巫族天生神力,移山填海,并不为难。此二山虽巨,分而治之,当可成事?奈何如同铁铸一般,蒂固根深至此”乃问之河曲智叟。

    智叟为灵狐所化,见识广博,闻之,笑愚公曰:“你巫族之愚,愚之甚矣!王屋、太行二山,下接地脉。上应天星,乃是洪荒福地,岂是魁父之丘可比?此二山之上,高仙往来,道者云集,灵禽异兽,不知凡几。神通胜于你者,数不胜数。更有一位高仙,居王屋山清虚洞,法号玄穹,乃是万寿山镇元圣人高徒。道法神通,高深莫测,手中一根九宝葫芦鞭,变化无穷。姑且不说你神通低微,移不动二山,便是移得动。玄穹道长那里,且该如何交代?”

    愚公受了智叟讥笑,偏又无言反驳。郁闷不已。智叟愈笑其愚。或告知道友,妖巫各族,遂多有知之。一时愚公移山,沦为笑柄。尤其是妖族,更常常以此事来耻笑巫族。

    愚公大恼,便前往王屋山清虚洞。求见玄穹道人,备言其事,并请教移山之法。玄穹亦曾闻得此事,有心考验于他。说道:“若你定要移山,亦无不可。只是须亲自叩石垦壤,荷担运之。若能有如此大智慧、大毅力,天柱亦可移之,何患:山不能移?我便抛却洞府,另寻别处,也不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