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

第6章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第6章

小说: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很多事情值得你去真诚地赞扬,没有必要说那些不真心的话。   
  2。 赞美事实而不是人。   
  要是我们把赞美的焦点放在了别人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他们本身,他们就会更容易接受你的称赞,而不会引起尴尬。例如,“玛丽,你的书写得真好”要比“玛丽,你真棒”让人容易接受;而“杰克,你昨天在大礼堂的演讲非常精彩”比“我实在找不出一位比你更好的演讲家了”要让杰克觉得自豪。   
  3。 赞美要具体。   
  当赞美的对象是针对某一件事情时,赞美会更有力量。称赞得越广泛越庞杂,它的力量就越弱。因此,赞扬别人时,要针对具体的某一件事情。例如,“比尔,你今天的穿戴非常得体,你的领带跟你的黑色西服很相配”要比“比尔,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说到比尔的心里去;而“玛丽,你每次和人们说话时,都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就比“玛丽,你很会与人相处”更有力量。   
  4。 掌握赞美的“快乐习惯”。   
  每一次赞美别人时,不但对方快乐,同时也会使你获得满足。这里有一个人性规律:若你不能为任何人增加快乐,那么,你就不能为自己增加快乐!因此,每天至少赞美三个人,那么,你将感受到自己的快乐指数也在不断上升。   
  把赞美当作是一个快乐游戏吧!经常留意那些可以赞美的好事,它是会增强你的积极心态的。你会越来越惊喜地发现,自己周围有许多以前从没有注意到的快乐!   
  赞美别人是一个人际关系的技巧,赞美别人更是一个使你快乐的习惯!                                            
背后赞美,宝玉窃芳心(1)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作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两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不但是难得的,还是无意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可能就认为宝玉是在打趣她或想讨好她。   
  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远比当面恭维别人说好话,效果要明显好得多。不用担心,我们在背后说他人的好话,是很容易就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去的。   
  要赞美一个人时,当面说和背后说所起到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当面说人家的好话,对方会以为我们可能是在奉承他,讨好他。当我们的好话是在背后说时,人家会认为我们是出于真诚的,是真心说他的好话,人家才会领情,并感激我们。假如我们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上司的好话,我们的同事们会说我们是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从而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还会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险。同时,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我们不真诚。与其如此,还倒不如在公司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而我们说的这些好话,是终有一天会传到上司耳中的。   
  有一位员工与同事们闲谈时,随意说了上司几句好话:“梁经理这人真不错,处事比较公正,对我的帮助很大,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梁经理的耳朵里,梁经理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员工的形象,也在梁经理心里上升了。就连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忍不住对那位员工夸赞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难得。   
  在背后赞扬别人,能极大地表现说话者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夸赞上司,说他办事公平,对你的帮助很大,还从来不抢功。那么,往后上司在想“抢功”时,便可能会手下留情。   
  当别人了解到你对任何人都一样真诚时,对你的信赖就会日益增加。   
  我们在背后说别人好话时,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的。其好处除了能给更多的人以榜样的激励作用外,还能使被说者在听到别人“传播”过来的好话后,更感到这种赞扬的真诚,从而在荣誉感获得满足时,还增强了上进心和对说好话者的信任感。   
  》》 多在第三者面前赞美他人   
  德国历史上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位敌视他的议员,便有计划地在别人面前赞美那位议员。俾斯麦知道,那些人听了自己对议员说的好话后,一定会把他的话传给那位议员。后来,俩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政治盟友。   
  人往往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里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赞美时,绝不会感到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作为一项学问,赞美的奥妙和魅力无穷,然而,最有效的赞美还是在第三者面前赞美他人。   
  设想一下,若有人告诉你,谁谁谁在背后说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你能不高兴吗?这种赞美,如果是在你的面前说给你听的,或许适得其反,让你感到很虚假,或者疑心对方是否出于真心。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会觉得特别悦耳动听呢?那是因为你坚信对方在真心地赞美你。   
  当你直接赞美对方时,对方极可能以为那是应酬话、恭维话,目的只在于安慰自己。要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会截然不同。此时,当事者必定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没有半点虚假,从而真诚接受,还对你感激不尽。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当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读书时,采用整天当面教训孩子的方法,还是很难获得一些效果,但是,假如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关心,父母在自己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时,便会产生极大的动力。又如,当下属的人,平时上司在面前说了很勉励的话,但还是没有多大感触,但当有一天从第三者的口中听到了上司对自己的赞赏后,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努力工作,以报答上司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多在第三者面前去赞美一个人,是你与那个人关系融洽的最有效的方法。假如有一位陌生人对你说:“某某朋友经常对我说,你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相信你感动的心情会油然而生。那么,我们要想让对方感到愉悦,就更应该采取这种在背后说人好话、赞扬别人的策略。因为这种赞美比起一个魁梧的男人当面对你说:“先生,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让人舒坦,更容易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对方愉悦,更具有表现出真实感的优点。                                            
背后赞美,宝玉窃芳心(2) 
  》》 多谈对方关心和得意之事   
  无论是与朋友还是顾客交谈,都可以多谈谈对方关心和得意的事,这样很容易就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   
  丁海刚调到省委办公室那段日子,在部门里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但他连原因都找不到。原来,他认为自己在官场上步步高升,正是春风得意时,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都感到非常的满意,几乎每天都使劲地向同事们夸耀自己的工作能力,夸耀自己在来省委办公室求人办事的人面前的威风。然而,同事们听了后不但没有分享他的“得意”,还越来越疏远了他。   
  幸好,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给他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此以后,他极少在同事朋友面前夸耀自己了。相反,他在老父亲的指点下,愿意主动去听同事和朋友们谈谈他们的“得意”事。久而久之,他的同事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都喜欢谈论自己,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关心自己。如果你让谁谈出了自己的得意,或由你去说出了谁的得意,谁肯定就会对你大有好感,必定会成为你的好朋友。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赞美他人的技巧是非常简单,但又是非常实用的,如果能够经常恰当地使用它,一定会为你的人际关系的融洽度增色不少。例如,老百姓常用的“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两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投其所好和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 遇物加钱   
  买东西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生活行为。人们普遍的购物心理是,自己能够用“廉价”购得“美物”,通常那些善于购物的人都具有这样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也许我们做不到精明人的精明,也不一定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够获得别人认可的。所以,当我们购买了一件物品后,要是自己花了50元,别人却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相反,当我们花了30元买了一样东西后,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又往往会有一种兴奋感,感觉自己很会买东西。正是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用武之地。   
  例如,张三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李四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能够买得下来。于是李四便在猜测价格时说:“这套西服不错呀,至少得花四五百元吧?”张三听后一定会非常高兴,往往会笑着说:“你没想到吧,我花200元就买下来了!”   
  这里李四的说话方式是很有技巧性的。他在并不知道张三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从而令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会使对方高兴啦。   
  “遇物加钱”这个方法很能讨对方欢心,而操作起来又很简单,你只要对对方购买的东西的价格高估就可以了。当然“价格高估”也要注意,首先你要对商品的物价心里有底,其次是不能过于高估,否则收不到好的效果。   
  》》 逢人减岁   
  只要是人,又有谁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不要过早地老去呢?所以,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是非常敏感的。例如,你是一位刚刚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却被别人看作是中年人了,你的心里面能高兴吗?   
  出于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这种怕老心理,“逢人减岁”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讨人喜欢的“市场”啦。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进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举个例子,一位三十多岁的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她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如此,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逢人减岁”这种技巧通常只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假如面对的是幼儿或少年,我们就要用“逢人添岁”(即把对方的年龄往大处说)的技巧效果会较好,因为他们往往有一种渴望长大的心理。   
  总之,我们这里所说的“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我们的这种“投其所好”,无论是对自己、对对方还是对社会,都是没有害处的,相反,这种说话的技巧往往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对于这样的“美丽的错误”与“无害的阴谋”,我们多说一些又有何妨呢?   
  另类经验   
  》》 拼命说他的好话   
  小刘很讨厌一个人,因为那个人经常在他背后说他的坏话。小刘愤愤地说:“每次都说不实的话,真让人烦!”   
  他向人缘非常好的妹妹请教:“如果有一个人,他总是不断地在你的背后说你坏话,该怎样去报复他比较好呢?”   
  妹妹微笑着说:“拼命说他的好话。”   
  小刘以为自己听错了,再确认一遍:“你再说一遍?”   
  妹妹说:“你不断地说他的好话,即便他又说你的坏话,旁人也会帮你说话啦,久而久之,他就不会再说你的坏话啦。而且,我绝对相信,你很快会得到一个好朋友。”   
  小刘觉得很有道理,便按着妹妹的建议去做。实施了两个月后,那个说他坏话的人,因为到处都听到小刘在说他的好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