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53章

中国笑林大全-第53章

小说: 中国笑林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秦·佚名《战国策》
  岭南女子
  岭南之地,不论贫富人家,女子都不以针线纺织为本事,而是让她们干厨房里的活。擅长煎炒烹炸的,才被人看作好女子。当地百姓在一起商议子女婚事时,常说:
  “我女儿若论裁衣、补袄,一点儿也不会,但若摆弄起水蛇、黄鳝来,那可是一条胜似一条的!”
  ——宋·高怿《群居解颐》
  鬼怕恶人
  艾子出门去,在路上看到一座庙,很矮小但装饰得很严整。庙门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个人走路来到沟前,过不去,四下看看,看见小庙,便进去把神像搬下来,横放在沟上,踩着走过去。
  后面又来了一个过路的,看见神像,叹息再三,说:“对神像竟有人如此轻慢无礼!”
  说着把神像扶起来,用衣服擦拭干净,恭敬地搬进庙里,放到座上,然后拜了两拜才离去。
  过了一会儿,艾子听到庙里的小鬼说:“大王坐在这里为神,享受村人的祭祀,反而被愚民污辱,为何不施灾祸报复他?”王说:“要施灾祸,只能施给后面来的那个人。”
  小鬼问:“前面那人把大王踩在脚下,这是莫大的污辱,您却不对他施灾祸;后面来的人,很尊敬大王,您反而对他施祸,这是为什么?”
  王说:
  “前面那人已不相信我这个神了,又怎能施祸给他?”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洗儿诗
  宋时婴儿满月,家人要为他洗澡,亲朋好友都来聚会庆贺,祝婴儿长寿富贵,称为“洗儿会”。苏轼参加一家的洗儿会,写了一首《洗儿戏作》诗云: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猫和老鼠
  桐江有户人家养了两只猫。主人对它们非常喜爱,坐卧行走都带在身边。白天主人要亲眼看着它们吃食,关心它们的饥饱,晚上要它们卧在枕边,主人才能安睡。有时,主人把两只猫抱在怀里抚摸,出门时总要嘱咐婢女好生看管它们。
  有一次,一只老鼠到米缸里偷粮,出不来了,婢女见了忙报告主人。主人听了很高兴,便带来一只猫放到缸里。老鼠一见猫,吓得乱窜乱跳,吱吱大叫,而猫却熟视无睹。过了半天猫跳出了缸。主人见状笑了笑,把另一只猫拿来,放进缸里,它也跳了出来。
  这时,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追逐嘻戏,猫扑上去就咬死了一只。婢女到邻居家借来一只猫,想放进缸里咬老鼠,谁知邻家的猫到了缸沿,见里面有老鼠,吓得抓住婢女的衣服,死活不肯下去,以至抓破了衣袖,抓伤了胳膊。缸里的老鼠此时则得意洋洋,在里面大吃粮食,有人来了也不再惊恐躲避了。
  就这样拖到第二天,婢女实在气不忿,只好亲自拿了一根木棒,伸进缸里去打老鼠。木棒刚一伸进去,老鼠立即顺着爬了上来。婢女大惊,连忙丢下木棒,老鼠便逃之夭夭了。
  ——宋·洪迈《夷坚志》
  周婆
  杨郎中的妻子赵氏,性好嫉妒,家里的婢妾都不敢接近杨郎中。一天,杨便拿了一本《毛诗》,把《周南》中几篇反复诵读,说:“这一篇,讲的是后妃怎样对待地位在下的婢妾,表扬后妃没有嫉妒之心。”又说:“这一篇讲不妒嫉,则子孙众多。”又说:“不嫉忌,则男尊女卑的秩序就会端正。”他妻子听了,便问他读的什么书,他回答说:“《毛诗》。”妻子又问:“是什么人作的?”他答道:“周公。”
  赵氏说:“怪不得,原来是周公作的,如果是周婆作,肯定不会这样说!”
  ——宋·罗烨《醉翁谈录》
  可不敢说
  五代时大臣冯道的门客讲读《道德经》的头一章,有“道可道,非常道”的句子。但是“道”是冯道的名字,古人读书说话要避长者名讳,以示尊敬,门客遇到“道”字,为避讳便改成“不敢说”,于是《道德经》上那句话便读成了:
  “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宋·无名氏《籍川笑林》
  认真
  艾子到郊外出游,弟子通、执二人跟随着他。艾子感到很渴,便派执子到村舍去要喝的。田舍中有个老者迎着门坐在那里看书,执子上前行过礼,说明来意,老者指着书上一个“真”字问道:
  “你若认识这个字,我就给你喝的。”
  执子说:“这是‘真’字。”
  老者听了很生气,不给他。执子只好回去告诉艾子。艾子说:“执不懂变通,还是通去吧。”
  通子见了老者,老者又照前次那样问他。通子说:
  “这是‘直’、‘八’两个字。”
  老者很高兴,把家里酿造的最好的水浆拿出来给了他。
  艾子喝了之后觉得很可口,说:“通真是聪明!如果还像执那样‘认真’,一勺水我也喝不上!”
  ——明·陆灼《艾子后语》
  神相
  齐王好谈论相面一类的事,所以很多人都向他推荐相面的人,有个人自称“神相”,靠艾子介绍,见到了齐王,说:“我是鬼谷子先生的高徒,著名的相面人唐举是我的徒弟,我的相术就可想而知了。大王想听听吗?”
  齐王笑道:“我今天才听说您,您就给我相相面吧。”
  相面人说:“大王别着急,我相人必须仔细看一天,然后才说出结果,说出来必定准确。”于是便拱手站在殿上观察。
  过了一会儿,有人手持出兵文书上殿报告,齐王变了脸色。相面人询问缘故,齐王说:“秦国军队包围我们的即墨城已三天了,应当发援兵。”相面人仰脸看着齐王说:“我看大王天庭有黑气,必主刀兵之事。”齐土不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有人戴了枷锁来见齐王,齐王面露怒气。相面人又问原因,齐王说:“此人是个管仓库的,自盗金帛三万,所以把他抓起来。”相面人又仰脸对齐王说:“我看大王地角发青,必主破财。”
  齐王不高兴,说道:“这些都是已发生的事,不用你说,你只说说我以后的祸福。”
  相面人答道:
  “我仔细看过,大王面部方正,肯定不是个普通百姓。”艾子听了这话,上前说道:“你这位神相,相术真是高妙!”
  齐王听了大笑,相面人只好惭愧地离开了。
  ——明·陆灼《艾子后语》
  动手
  有个叫商则的,在廪丘县作县尉,该县县令是个贪财枉法之徒。有一天,县里举行宴会,众人喝得高兴,县令、县丞等都起身手舞足蹈,而商则只是回过身去,不动。县令问:
  “你怎么不动手?”
  商则答道:
  “长官动了手,副职也动了手,只剩下一个县尉如果再动起手来,百姓还有活路吗?”
  ——明·谢肇淛《五杂俎》》
  致富之技
  有个人以锔锅碗为业。有一天外出,正赶上皇帝出行郊外,戴的皇冠偶然坏了,便召那锔锅匠来修理。修完之后,给了他很多赏赐。
  锔锅匠拿了赏赐回家去,路经山中,遇见一只老虎,躺在地上呻吟,见有人来,便举起一只爪子示意。原来虎爪子上扎了一根大竹刺。锔锅匠为它拔去了刺,老虎叼来一只鹿,作为报答。
  锔锅匠回到家后,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可以马上致富!”便在门上用大字写道:
  “专修皇冠,兼拔虎刺。”
  ——明·谢肇淛《五杂俎》》
  金眼睛
  宋朝忠武军节度使党进让画工为自己画像。画完后,他看了大怒,叱责画工说:
  “前几天见你画老虎,还用金箔贴眼睛,难道我还消受不起一副金眼睛吗?”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不死之酒
  汉武帝时,有人献不死之酒。东方朔把酒偷喝了,武帝大怒,要杀他。东方朔说:
  “我喝的是不死之酒,陛下杀我,我也不会死;若死了,这酒就不灵验。”
  武帝笑着赦免了他。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不敢不乐
  明氏有一个孝廉名叫陈琮,性情洒脱。他曾在一个叫二里冈的地方建了一所别墅。这地方虽靠近外城,但还是在城的北面,别墅前后密密麻麻,排满坟墓。有人到他别墅拜访后说:
  “眼睛中每天看的是这些东西,心情肯定不快乐。”
  而他却笑道:
  “不,每天都看这些东西,就使人不敢不快乐!”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争雁
  从前有兄弟二人,看到大雁从头顶上飞过,便要拿弓射。将射之时,哥哥说:“射下来煮了吃。”弟弟反对说:“鹅才好煮了吃,大雁应该烤着吃。”二人争论不已,只好去让村里的长者评判。长者让他们把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判完后,兄弟俩再去找雁,大雁早就飞得无影无踪了。
  ——明·刘元卿《应谐录》》
  猫起名
  齐奄家养了一只猫,自认为这只猫很不一般,便告诉别人他把此猫称为“虎猫”。
  有个客人对他说:“虎确实很猛,却不如龙有神通,不如改名叫‘龙猫’。”
  又有个客人说:“龙固然比虎神通大,但龙飞上天,必须驾云,云应当在龙之上,不如改名‘云猫’。”
  另一个客人说道:“云气能遮天,风却能很快把它吹散,所以云比不上风,还是叫‘风猫’吧。”
  又一个客人说:“暴风吹起,只有墙能挡得住,风能把墙怎么样!我看叫‘墙猫’好。”
  又有个客人说:“墙是很坚固,但鼠能在上面打洞,这样一来,墙就要倒塌了,墙又能把老鼠怎样!叫它‘鼠猫’就行。”
  东村的长者听了这些,嗤笑他们说:“捕鼠的本来就是猫,猫就是猫,为什么要乱起些名字,让猫失去自己的本性呢?”
  ——明·刘元卿《应谐录》
  学偷
  有个小偷很狡猾,终身行窃,一次也没被抓祝年老时,他儿子恐怕父亲的本事传不下来,便天天恳求让父亲教给自己。父亲说:“这有什么可教的,去偷就是了。”
  一天,儿子便在傍晚趁机进了一个富家的卧室。屋里有大柜,正好没锁,他便藏到里面,打算等夜深主人睡后再出来偷东西。
  天黑后主人睡下,忽然想起柜没锁,便起身锁了柜门。小偷的儿子在里面出不来,很焦急。夜深后仍无法脱身,便弹指作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主人醒来听到了,怕老鼠咬坏衣物,便赶快起来开锁赶老鼠。小偷的儿子便猛地冲出来逃回家,对父亲说:
  “您为何不把本事传给我?我这次差一点儿死在那里了。
  如果当时我想不出这个办法,那可怎么办!“
  父亲说:“就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传的。”
  ——明·刘元卿《应谐录》
  “代形山”
  一个书生把“太行山”读成“代形山”,另一个书生纠正说:“不对,应该读‘泰杭山’。”读错字的说:“我亲自到过那山下,见过碑上的字,不会错。”二人争论不决,最后说:“咱们打赌,谁输了谁请客。某学究识字多,我们一起去问他。”二人见了学究,说明来意,学究说:“应该读‘代形’。”
  赌输了的这个人抱怨学究,而学究却悄悄对他说:
  “你输了只需请一次客,却能教他读一辈子别字!”
  ——明·赵南星《笑赞》
  送上门去
  钟馗专门喜欢吃鬼,过生日时,他妹妹给他送礼,礼单上写道:“酒一尊,鬼两个,送与哥哥做点剁;哥哥若嫌礼物少,连挑担的是三个。”然后打发一个鬼挑着礼物送去。
  送到后,钟馗命人将三个鬼全都送给厨子烹了。担上的鬼看着挑担的鬼说:
  “我们死是原本脱不了的,可你为何要挑这个担子?”
  ——明·赵南星《笑赞》
  大丈夫
  一个人被他妻子殴打,受不了了,只好钻进床下。妻子喝道:“快出来!”那人说:
  “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一定不出去!”
  ——明·赵南星《笑赞》
  端公之徒
  北方管跳大神的男子叫端公。有一个端公,教着个徒弟。一天,端公有事外出了,有人来请跳神,这徒弟才刚刚会打鼓唱歌,还没得到秘诀真传。可是师傅又不在家,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跟着雇主去了。
  来到跳神的地方,折腾半天,不见神来附体,没办法,只好胡编了个神灵名号,满口乱说一气,然后拿了报酬钱米回家。
  见到师傅后,他连连诉苦,把自己单独出去跳神的事一一告诉了师傅。师傅听了大惊,说道:
  “徒弟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这样跳神的!”
  ——明·赵南星《笑赞》
  搬弄坏了
  有个人尊奉儒、道、佛三教,摆塑像的次序是孔子居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