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33章

中国笑林大全-第33章

小说: 中国笑林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大郎怀里挣脱出来,拿了一领垫席交给他,并凑上来耳语道:“你可在厅堂的东南角站着等待,等到堂前都睡熟了,就可过来。”大郎听了,马上美滋滋地离开了。
  大郎刚走不久,二郎又过来调戏却要,却要又拿了一领垫席交给二郎说:“你可在厅堂的东北角等着。”二郎又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三郎、四郎也相继过来调戏却要,却要又分别打发他们到厅堂的西南角、西北角等候。
  这样,四个人全都各有心思地带着垫席,夜里悄悄地在厅堂角落等候。
  夜静之时,却要故意在厅堂里燃起蜡烛,照见了蜷缩在角落里的四个浪荡子,大声喝斥道:“真可怜啊!你们怎么竟睡在这里?”四个浪荡子个个羞得无地自容,把携来的垫席一扔,仓皇逃走。从此以后,李家四个儿子对婢女却要再也不敢失敬了。
  ——明·起北赤心子《新话摭粹》
  少挨了五大板
  有位官员一贯反对奢侈。一次,他出来巡察,正好遇见一个年轻人举止轻薄,摇摇摆摆地在大街上走,一阵风过,把衣服外罩吹起,露出了里面穿着的红绸裤子。官员一见,心中气愤,马上派人将那个年轻人捉来,责令按奢侈罪打他十板子。衙役们劈里叭啦地打了五大板之后,年轻人一下子爬起来告饶说:“小人裤子的上半截是麻布接的。”官员和衙役们全被说笑了,终于免了五大板。
  ——明·醉月子《精选雅笑》
  讨价还价
  有一家积了一窖大粪,向买粪者索要四百钱,买者只肯出二百钱。主人很恼火,说:“狗粪才这样贱呢!”买者也被激怒了,他说:“你发什么火?我又没吃你的!”
  ——明·醉月子《精选雅笑》
  小声说话
  一位农夫从田里锄地回来,妻子问他把锄头放哪儿了,农夫大声说:“在田里。”妻子赶紧给他使眼色,轻声说:“小声点,若被人听见,不被人偷去了。”边说边促催农夫赶快到地里看看。农夫到地里一看,锄头果然不见了,急忙回到家里,附在妻子耳边悄声说:“不见了。”
  ——明·醉月子《精选雅笑》
  师徒答对
  塾师教学生对对子,上联出的是“马嘶”,学生就以“牛屎”来对,塾师一听,生气地说:“狗屁。”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就要出去。塾师上前拦住他说:“我出的对子,你还没对,我还未改,你怎么就走?”学生说:“您出的是‘马嘶’,我对的是‘牛屎’,您改的是‘狗屁’,这不就完了吗?”
  ——明·醉月子《精选雅笑》
  做眼
  有个和尚跟别人在一块下围棋,他想与对手争夺一个角的地盘,但苦于做不成眼,非常急躁。这时正好他的光头发痒,他一边用手摸着光滑的脑壳,一边不停地念叨着:“这里若能有一个眼就好了。”
  ——明·醉月子《精选雅笑》
  袖子里头没有牛
  有个人慌慌忙忙地去官府报案,说是家里的牛丢了。差役问他:“什么时候丢的?”那人说:“明天。”差役一听,不觉失笑。官员以为他偷了牛,立刻指着差役的鼻子喝问道:“你把牛偷到哪里去了!”差役吓坏了,慌忙把两只袖子摆了摆,说:“不在这里,请老爷随便搜。”
  ——明·醉月子《精选雅笑》
  翁婿宴饮
  从前有个富翁生了三个女儿,长女、次女都嫁了个秀才,只有小女嫁了个村夫。
  富翁生日这天,三个女婿都来给岳父祝寿。富翁见长婿、次婿言谈斯文,心里很是喜欢;又见小婿说话粗俗,心中颇为不快。在宴席上,富翁特意说:“今天我来陪你们三人饮酒,席间不许胡言乱语。”说这话时,他还故意瞅了小婿一眼。
  酒过数巡,富翁举起筷子请大女婿吃菜,大女婿斯斯文文地欠身说:“君子(w‘w‘w‘。F‘v‘a‘L‘。c‘n‘ 福‘娃‘中‘国‘小‘说‘下‘载‘站)谋道不谋食。”富翁一听大女婿出口就是孔子圣言,心里高兴极了。
  酒至半酣,富翁又举起酒杯劝二女婿饮酒,二女婿也斯斯文文地欠身答道:“惟酒无量,不及乱。”富翁一听,又是《论语》之言,心里更高兴了。
  丈母娘在一旁见老头子只劝大女婿、二女婿吃菜饮酒,却冷落了小女婿,就坐不住了。
  她连忙举起杯子斟满了酒请小女婿饮酒。小女婿也大大方方地欠起身来对丈母娘说:“我和你‘酒逢知己千杯少’。”富翁听到刺耳,就骂道:“这畜牲竟如此无礼,哪有点斯文?”
  小女婿把酒杯往地上一扔,拍案而起,还口道:“我与你‘话不投机半句多’。”
  ——明·无名氏《笑海千斤》
  女人手如姜
  有个呆子在街上遇见一个看相的,看相的正谈论着如何相看人的手足:“男人手如绵,身边有闲钱;妇人手如姜,财谷满仓箱。”呆子一听,马上拍手大笑说:“我的妻子手如姜啊!这下好了。”看相的问他:“你怎么知道你妻子手如姜呢?”呆子说:“昨天我被她打了一下嘴巴,这不,现在还火辣辣的呢!”
  ——明·无名氏《时尚笑谈》
  腌芋好吃
  从前,临川有位教书先生在外地给一家作塾师。主人家天天用咸鱼招待他,他觉得特别乏味,就生气地对学生说:“不要整天只用这咸鱼招待我,可以换个口味了。”学生没有听清楚,回去对母亲说:“先生说,下次再腌芋给他吃。”母亲忙问:“腌芋吃了会麻嘴,怎么能吃?”学生说:“先生既然想吃,就腌一些给他吃吧。”母亲也就只得按儿子的说法将腌芋给先生送去。
  先生一见不再是咸鱼了,还以为是什么别的美味呢,拿起腌芋就吃了起来,结果嘴被麻得受不了,慌忙来到茅坪拔了茅草往舌头上擦,想借以擦去麻气。学生见先生走出去很久不回来,就悄悄地跟踪到茅坪偷看,只见先生正一手扯住舌头,一手用茅草狠擦。
  学生急忙转身回家,对母亲说:“怪不得先生说腌芋好吃,果然如此。今天我见先生在茅坪上,如果不用手把舌头扯住,恐怕连舌根也都吞下去了!”
  ——明·无名氏《时尚笑谈》
  为官不用好文章
  应履平曾为德化县令,吏部对他任职期满考核时,他的政论写得非常出色,却终因其貌不扬,而未能被列入升迁的名单之上。应履平气愤不过,就在都城门前题写了一首诗嘲笑说:
  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须胡及胖长;
  更有一般堪笑处,衣裳糨得硬绷绷。
  诗下也不写自己名姓。吏部官员将此事报告给冢宰,并说:“这一定是应履平干的。”
  他们经过反复斟酌,最终还是升迁了应履平的官职。
  ——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
  把“吉”字看倒了
  一个人在大年初一出门贺节时,心想:“今天是新年的头一天,一定出门吉利才好。”
  就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吉”字,这才放心地出门去。没想到接连走了好几家,竟连一碗茶也没吃上。他非常失望地回到家里,把“吉”字倒着看了又看,若有所悟地说:
  “怪不得如此,写了‘口干’二字,自然吃不上茶了;早知如此,何不顺着看,竟会有十一家替我润口,该有多好!”
  ——清·陈皋谟《笑倒》
  烧脚
  有个老头儿在一个冬夜喝醉了酒,躺在床上。为了取暖,就把脚炉放在了被窝里,没想到竟把腿给烧伤了。一大早醒来,他就对家人大骂起来:
  “我老人家昨晚多吃了几杯酒,让火把脚烧伤了,我喝醉了不知道倒还情有可原。你们年纪轻轻的,难道连烧人的气味也闻不到吗?”
  ——清·陈皋谟《笑倒》
  粗月
  有个人每当与人谈论都以粗自谦。一天,他请了朋友来家饮酒,不知不觉中月亮都升上来了。客人非常欢喜地说:“今晚竟有如此好月!”那人连身起身拱手道谢说:“实不相瞒,这不过是我家的一个粗月儿。”
  ——清·石成金《笑得好》
  呆儿出母丑
  有位妇人偷了邻居家的一只羊,把羊藏在床底下,并嘱咐她的傻儿子千万别说出来。
  不久,邻人见丢了羊,沿街叫骂。偷羊的妇人的傻儿子就上前表白说:“我娘并未偷你的羊。”妇人唯恐儿子说漏了嘴,就一个劲地朝儿子瞪眼制止他。傻儿子看不惯,就指着他娘的眼对邻人说:
  “你看我娘的这只眼睛,活像我们家床底下的那只羊眼。”
  ——清·石成金《笑得好》
  寿字令
  在一次寿筵上,大家约定都说寿字酒令以图个吉利。甲说:“寿高彭祖。”大家鼓掌。
  乙说:“寿比南山。”大家又称赞说得好。另一人说:“受福如受罪。”大家觉得不对劲,就对他说:“这话不仅不吉利,而且‘受’字也不是‘寿’字。不算,不算,该罚酒三杯,另说好的。”
  这人饮完酒,又说了一个:“寿夭莫非命。”大家全都责怪他竟在主人生日寿诞上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来。这人非常惭愧地自责道:“该死了,该死了。”大家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清·石成金《笑得好》
  外太公的“太”字
  有位父亲教儿子认“大”字,后来,又指着“太”字问他,儿子见了“太”字不认识,父亲便教给他说:“这个字就是太公的‘太’字。”
  过了没几天,父亲又指着“大”字问儿子。儿子还是说不准,辨认了好大一会儿,才点着头说:“对了,对了,这是外太公的‘太’字。”
  ——清·石成金《笑得好》
  限定岁数
  有个老头儿已达百岁高龄。有人在为他祝寿时说:“愿您老人家能达到一百二十岁高寿。”老头儿听了不但不喜,反而大发雷霆地骂道:“我又不会吃你家的饭,为什么你竟敢限定我的岁数,不让我多活几百年?”
  ——清·石成金《笑得好》
  虑二百岁寿诞
  有个老头儿,富贵双全,子孙满堂。百岁大寿这天,贺客来得很多,满屋满院子是人。
  老头儿看了,紧皱起眉头,好像有些不高兴。
  贺客们见状,忙问他:“您老人家如此福分,还有什么可忧愁的?”
  老头儿回答说:“我别的都不愁,只愁我将来再过二百岁寿诞时,来祝贺的人还不知要再增加几千几百呢,让我怎么能记得请呢?”
  ——清·石成金《笑得好》
  靠孙子出气
  有个不肖之子,经常殴打他父亲。他的父亲却常常怀抱着孙子不撒手,对孙子百般爱护。
  邻居有人问这老汉:“你儿子如此不孝,你却对孙子如此疼爱,这是为了什么?”
  老汉回答说:“不为别的,我要把他抱长大了,将来好替我出口气埃”
  ——清·石成金《笑得好》
  响屁
  有一次,客人们都聚在一起谈笑着。忽然有个人放了一个响屁,他自己脸立刻羞得通红,觉得非常尴尬,为了掩饰屁响,他故意把坐的竹椅子摇来摇去弄出声响。这时,座中有位客人开玩笑说:“这个屁响,不如刚才那个响得真。”一语既出,众人都大笑了起来。
  ——清·石成金《笑得好》
  “屁”字妙解
  明朝时,翰林编修陈全善于说笑话。有一次他误入宫禁之地,被皇上的亲信宦官捉住了。陈全请求宦官放了他。这位宦官早就听说过陈全的名声,想趁此考考他,便说:“听说你善于说笑话,今天你如果能把我说笑了,我就放了你,可是只能说一个字。”陈全张口就说:“屁。”宦官说:“这有什么笑头?”陈全就解释说:“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宦官笑得前俯后仰,当即就把陈全放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贬诗与字
  天水县有个人,一贯轻薄浅陋,却最善贬低他人。
  一天,一位朋友拿着自己作的诗来向这人请教。这人对人家的诗句避而不谈,却转而论起人家的字笔笔超群绝伦,如何如何的好,几乎把人家的诗给否定了。
  朋友见他对书法感兴趣、有研究,就又把平日所写的字拿给他看。这人却又转舵说:“不但字写得工,你单看用的墨,是何等浓艳,何等光洁呀!”言外之意就是说人家的字之所以写得好,主要是得力于好墨。这一下,又把人家的字给奚落了一顿。
  ——清·黄图珌《看山阁闲笔》
  再给一百五
  有个人花了一百五十钱买了一匹布,送到染匠铺要求染成青色,染好后能值三百钱。人家给染完都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人还不肯来龋染匠一气之下就揪住了他索要三百钱,不然,就拉扯着去打官司。买布的这人跪着哀求说:“我的布值一百五十钱,我再另给你一百五十钱,把我放了还不行吗?”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