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10章

中国笑林大全-第10章

小说: 中国笑林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虎来到山边,想试探试探他能不能舍身喂虎。和尚见来了一只虎,慌忙起身逃走,大叫道:“今晚撞见这么个大的,我这个东道主怎么能做得起?”
  ——明·冯梦龙《广笑府》
  怎敢想吃它
  有个商人,为他的妻子谈起他做买卖跑江湖时的所见所闻时说:“过了黄牛硖,蚊虫大如鸭;过了铁牛河,蚊虫大如鹅。”他妻子说:“你怎么不带一些回来煮着吃?”商人说:
  “它不来吃我也就够了,我怎敢想去吃它?”
  ——明·冯梦龙《广笑府》
  井中鱼
  有个主人招待住在馆舍中的宾客,每顿饭都有鱼,但鱼多数没有中间那一段,多是些头和尾。宾客便问主人:“您这鱼是从哪里得来的?”主人说:“是在池中养的。”宾客说:“不对吧,恐怕是在井中养的,不然,为什么长得这么短呢?”
  ——明·冯梦龙《广笑府》
  藕如船
  有个主人用藕招待客人,却专用藕梢,而把大段的好藕留在厨房里,自家食用。客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便对主人说:“我常读的诗中有这么两句:‘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我过去一直怀疑,藕哪有像船这般大的?可今天我信了。”主人说:“为什么?”
  客人说:“你看,我们吃的藕,藕梢已到此,藕头尚在厨房中,这还不是藕如船吗?”
  ——明·冯梦龙《广笑府》
  酸酒
  有个人到酒店买酒,嫌酒酸,店主人一恼怒,便把这个买酒的吊到屋梁上。一个客人路过,问店主为什么把人吊到梁上。店主说:“我这小店酒极佳,此人却说酸,你说该吊不该吊?”客人说:“借杯酒我尝尝再说。”尝完酒,攒起眉对店主说:“可放了此人,吊上我吧。”
  ——明·冯梦龙《广笑府》
  热茶
  有个乡下人,进城探望城里的亲家,亲家用松萝泉水泡茶招待。乡下人喝着茶连声赞道:“好!好!”亲家以为他是品茶的行家,便问:“亲家连声说好,是茶叶好?还是水好?”
  乡下人答道:“热得好!”
  ——明·冯梦龙《广笑府》
  蘸酒
  有个人很吝啬。有一次,他同儿子一块出远门,在路上每天才买一文钱的酒。在喝酒的时候,他还怕酒很快被喝光,便和儿子约定,每次用筷子头蘸酒尝尝就行。儿子连蘸了两次,父亲便训斥道:“你吃酒怎么这样急!”
  ——明·冯梦龙《广笑府》
  有钱的村牛
  春秋时候,麒麟出现在鲁国的西郊,村人不知道麒麟的出现是象征吉祥,出于无知,把麒麟打死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就前去观看,看到麒麟死了,伤心地用袖子掩住脸哭泣起来。孔子的门人恐怕老师过于悲伤,便用一些铜钱把一头牛妆饰起来,告诉孔夫子说:“麒麟还活着,您就不必悲伤了。”夫子擦了下眼泪,仔细看了一下,叹了口气说:“这个东西哪里是祥瑞,只不过是一个有钱的村牛罢了。”
  ——明·冯梦龙《广笑府》
  有钱者生
  有个菜农每年栽的茄子都不成活,很忧虑,便向一位老菜农求教。老菜农说:“每棵茄苗旁边埋铜钱一文,就活了。”菜农问为什么,老菜农答道:“你没听说有钱者生,无钱者死吗?”
  ——明·冯梦龙《广笑府》
  死后不赊
  有个乡下人,极吝啬,但却靠吝啬富了起来。后来他得病将死,快咽气的时候苦苦哀求妻子道:“我一生苦心贪吝,断绝六亲,今得富足,死后可剥皮卖给皮匠,割肉卖给屠户,刮骨卖给漆店。”在得到妻子的应诺后,他才断气。可是死了半天又活过来,再嘱咐妻子道:“当今世情浅薄,切不可赊给他们。”
  ——明·冯梦龙《广笑府》
  一钱莫救
  有个人性极吝啬,有一次他在路途中,遇到河水新涨,虽可坐船渡河,但他怕出船钱,便拼命涉水过河,刚走到河当中,便被水冲倒,漂流了半里多。他的儿子在岸上,要找船救他。船家开船价,说给一钱才能前去,儿子给他讲价,说只给五分。这样讨价还价拖延了很久也没定下来。他的父亲这时快不行了,在垂死之际,还回过头来向他儿子大声呼喊:
  “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钱莫救!”
  ——明·冯梦龙《广笑府》
  鲊哮
  有个人极吝啬,好吃鱼而又舍不得花钱买鱼。每逢吃饭,他便在空盘中写一“鲊(zhǎ)”字,叫声“鲊”,便吃饭一口。他的弟弟口吃,每逢说话,口里连叫“鲊鲊鲊”,这人还以为他弟弟也跟他一样,叫声“鲊”,吃饭一口,便大怒道:“你不要吃鲊吃的得了哮喘病,还得连累我给你使钱买药。”
  ——明·冯梦龙《广笑府》
  为太尉画像
  党太尉想画一张像,便把画家召来,但画家一给他合计要用多少颜料,买颜料等要用多少银子时,他就不高兴,说是不画了。后来他又召来一个画家,画家知道他不愿出钱,便说:“给您画像,所用不多,只用白纸一幅、笔一支、墨一块,就足够了。”太尉一听挺高兴,便问把他画成什么样子。画家说:“黑纱帽,黑罗袍,犀牛色的带,黑靴,您旁边再画一个黑童子。”太尉问:“我的脸面画什么颜色?”画家说:“画一张黑漆桌,您正斜坐在桌旁,您的头正俯在桌子上。”太尉说:“最要紧的是脸面,要是低着头,别人怎么能看得见?”画家说:“相公这等嘴脸,如何还要见人?”
  ——明·冯梦龙《广笑府》
  暴富
  有个暴发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豪。一天早晨,这个富豪起来看花,忽然哼哼唧唧地说自己病了。妻子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今早看花,被蔷薇花的露滴伤了一下,你快快去请医生。”妻子说:“官人您忘了当初,当初和您一块讨饭时,在苦竹林下被大雨淋了一夜,您也没病到这个样子啊!”
  ——明·冯梦龙《广笑府》
  矫揉不安贫
  有一年冬天,一个穷亲戚赴一富亲戚的宴席。这个穷亲戚没有皮衣,仍穿着粗布单衣,恐人见笑,便故意摇着一把扇子赴宴,对众宾客说:“我就是怕热,虽是冬天也得取凉。”
  主人觉得这个亲戚太矫揉造作了,便想戏弄他一下。
  酒席散后,主人故意装出投其所好的样子,在安排住宿时,故意把这个穷亲戚安排在池子中的凉亭里,床上是单被子、凉枕头。到了半夜,这个穷亲戚耐不住寒冷,便把床扛起来走动,不慎失足掉进池中。主人看见了,装作吃惊的样子,问他怎么在水里,这位穷亲戚答道:
  “只因为太怕热的缘故,虽然在冬天睡在凉亭里,还是想洗一个冷水澡。”
  ——明·冯梦龙《广笑府》
  只说嘴
  京城里正选择将军,众人围观。来自山东的一个人说:“这个人长得不魁伟。俺家乡有个巨人,站在那里头顶着屋梁脚踏着地。”来自山西的一个人说:“我们家乡有个巨人,坐在地上头顶着屋梁。”接着来自陕西的一个人说:“这些都不足为奇。我们家乡有个巨人,开口时上唇抵到屋梁,下唇搭到地上。”旁边有人质问他:“那么这个人的身子在哪里?”
  这个陕西人回答道:“咱们就只说嘴吧!”
  ——明·冯梦龙《广笑府》
  杜荀鹤诗
  熟读儒家经学的经生多有弄不明白文章之义的。曾经有这么一个县的甲、乙两个人,都在作官。有一天,两个人在一起论诗。甲举出杜荀鹤的诗,称赞“也应无计避征徭”这一句写得好。乙不赞成,说:“此诗大错,野鹰(也应)难道也有什么征徭吗?”甲解释说:“凡是古人说的,还能有什么错误,必定是当年考试出题,是以翎毛为题的吧!”
  ——明·冯梦龙《广笑府》
  “昭执”
  有个官员叫程覃,他在治理京师的时候,很有政绩,就是识字不多。曾经有个人呈上一份申请书,请求发给他营业执照,好从事造桥行业。程覃欣然同意,在申请书上大书“昭执”二字。这个人一看写错了,便告诉他:“应该是‘照执’,您写漏了四点。”程覃取笔就在“执”下边添了四点,成了“昭热”。学校里的学生,把这件事传为笑谈。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如意
  《风俗通》上记了这么个故事:
  “齐国有户人家,家中有个漂亮的女儿。同时有两户人家到他家求婚,东家的儿子长得丑,但家境富裕;西家的儿子长得好,但家里很穷。父母没去决断,便让女儿袒露一臂暗示自己的意思。结果女儿袒露两臂,母亲问她为什么,女儿答道:‘我愿意在东家吃而在西家宿。’”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张鹭鸶
  宋太祖开宝年间,神泉县令张某,外表装得很廉洁,实际上是个贪得无厌的赃官。一天,他自己在县衙大门上贴告示说:“某月某日,是本知县生日,特告示县衙之内各类人员,不得向本知县送礼祝寿。”
  有个小官吏和大家商议道:“知县大人出告示写明他的生日,意思是让我们知道他的生日是哪一天,表面上说是不得送礼,实际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大家都说是这么回事。
  到了知县生日那一天,每人都送上细绢祝寿,说是寿衣。知县没有拒收任何一份,统统都收下了,口里只是说几句感谢的话而已。县令又告诉大家说:“后月某日,是家父的生日,请大家不要再送礼了。”这次大家对他都嗤之以鼻了。进士们都用《鹭鸶诗》讽刺这个县令道:“飞来疑是鹤,下处却寻鱼。”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假冒本族
  宋徽宗崇宁年间,举行殿试,蔡嶷因为巴结权贵而成为进士首眩蔡嶷前去拜见当朝奸相蔡京,因都姓蔡,他便认蔡京为叔父。蔡京让他的两个儿子蔡攸、蔡修出来相见,蔡嶷急忙说:“我刚才犯了个大错误,我应该认您老为叔祖父,这二位该是同我父亲是一个辈分的。”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假冒本家
  王凝侍郎任长沙按察的时候,有个新任柳州刺史的王某,在赴任路上到达湘川,拜见王凝。王某说:“我是您老的本家子侄,您应该受我礼拜。”王凝问他的小名,他说:“叫通郎。”王凝便命手下人把自己的儿子召来,问儿子道:“咱们老家中有叫通郎的吗?”儿子想了一会儿,说:“有一半,我应该叫他哥哥呢。”王凝这才认王某为本家子侄,并接受了这位子侄送的礼物。
  王凝问他:“在此之前你做什么官?”王某答:“才罢了北海盐院的官职,接着就有了这个新任命。”王凝听后不高兴,回到家对他儿子说:“刚才来的这个王某,资历挺复杂,我看不是咱们本家。”马上查证原籍的家谱,果然侄辈中有个通郎,不过已于某年某月,去世了。很显然,现在这个通郎,定是假冒的的无疑。王凝很是生气。
  第二天,王凝在客厅内备酒席请王某,王某朝着王凝就要屈膝跪拜,忽然被两个壮士挟住,鞠躬不得。王凝向前对王某说:“我已查清楚,你不是我的本家,昨天误受君拜,今谨奉还。”接着就拜王某,昨天王某拜了几拜,他就拜了几拜。
  接下来就请王某坐下来共餐。
  王凝对王某说道:“当今是清平世界,千万不可假冒,乱入人家家族。”在场的官吏差役都在讥笑王某,王某无地自容,更吃不下饭,便恭恭敬敬而又不安地溜走了。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刘生
  有个叫刘生的人,好自我吹嘘。有一年他去吊唁无锡邹氏,去晚了,门客问他:“您为什么来晚了?”刘生说:“昨晚与顾九和状元同舟联句,一直联到夜半,所以来晚了。”不一会儿,顾状元到了,顾状元问刘生:“请问先生贵姓?”门客说:“这就是昨夜与您联句的那个人。”刘生无话可说。
  又一天,刘生与华氏子弟游惠山,手拿一扇,扇上有华光禄的题诗。华氏子弟知道这题诗是假的,并不揭发他。当时华光禄正在山房养病,他们慢慢把刘生引到山房见华光禄,相互揖让坐下。刘生并不知道面前这人就是华光禄,便把扇子让华光禄看,光禄说:“这是华某作的,先生您怎么求得的?”刘生说:“华光禄与我交好二十年,怎么说求呢?”光禄说:“不能说谎话。”刘生说:“谁说谎话就叫他舌头长疮。”众人笑道:“此公就是华光禄。”接着便是哄堂大笑。
  因以上两个故事,无锡人便送给刘生两句话:“状元联句,光禄题诗。”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放生
  北国的使者李谐到了梁朝国都,梁武帝和他在一起游览,偶然到了放生处。武帝问他:“你们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