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衙内闯三国 >

第115章

衙内闯三国-第115章

小说: 衙内闯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大封各功臣将士。因着皇甫嵩表章中,大力表奏朱儁、刘璋、孙坚等人之功。灵帝下旨,封朱儁、孙坚皆为乡侯,刘璋举为郡候,食邑广陵万户。
    为扫清余孽,命皇甫嵩任冀州牧,任命刘璋为青州牧,并进车骑将军职。乌程侯孙坚任长沙太守,朱儁调回京师候用,别有安置。至此,刘璋终于以一方诸侯的身份,侧身汉室重臣之列。
    骄阳似火,中平元年盛夏,青州北海城头,被烤的热浪蒸腾,远远望去,整个前门似都隐隐有些扭曲。
    城外十里处,孔融率一众青州文武翘首远望,各式伞盖张罗如亭。不多时,大道尽头扬起阵阵尘土,迎候的众人一阵欢呼声响起。
    “来了来了,此必是刘车骑的军马。嘿,可不知刘车骑麾下都是何等猛将悍卒……”
    
    
   145章:治政青州(1)(完)

第145章:治政青州(2)

    “嘁,你不知道了吧。我跟你说,血旗军听说过吗?那便是刘车骑的部署。”
    “啊?那支用人血染旗子的邪……。呃,厉害!厉害…。”
    “哈,此番有刘车骑坐镇此处,必再无贼人敢正眼觑我青州哉!此大喜之事啊……。。”
    “是啊是啊,可不真真是大喜吗。”
    孔融立在最前,两眼眺望着远方渐渐显露的漫天旌旗,耳中听着身后众人议论,不由的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感叹。
    欢喜的是,故人之子已然如此成就,更是与自己交相莫逆。如今出任青州一地,老友相聚有时,不复寂寞了;感叹的却是,昔日难为自己的童子,今日已然身居郡候,主政一方,而自己年届不惑,身为圣人之后,却依然是碌碌无为。
    想及二人自昔日冀州安平相识以来的种种,心中未尝没有些失落。脑中纷至杳来的念头,混杂一起,明昧难言。直到大军临近,这才收拾心思,满面微笑的上前几步迎接。
    刘璋早知道了青州文武来接自己的事儿,老远看去,众人最前,一人青衫飘飘,可不是孔融,心中也是欢喜不已。
    吩咐左右自往军营安置,这边带着沮授、陈宫直往前面迎上。老远便翻身跳下马来,对着孔融抱拳见礼,哈哈大笑道:“文举公,咱们可是又见面了。哈哈,你这本地大户,可要准备大出血吧。”
    孔融见他如今身居高位,但对自己却仍如往昔,心中大是欣慰,那些原本杂乱的念头,霎时便尽皆消散。
    连忙上前几步,深深一揖,回礼道:“明公荡涤群贼,保国家社稷,今主政青州,实乃青州之幸、融等之幸也。犒军请宴,自是本分,不敢落后。”
    刘璋微不可察的轻轻一皱眉,随即平复。知道孔融这种门第,最是讲究个规矩等级。自己如今位高权重,若要让他当众跟自己哈哈,只怕真个是太难为他了。
    当下也不再刻意去做些亲近,中规中矩的跟众官吏见过,这才在众人簇拥下,往城主府中而去。
    到得府中,果然筵席早已备下。众人分宾主落座,水陆并陈,觥筹交错,自有一份热闹景象。一席酒,直直吃到月上中天,这才散去。
    第二天,青州治下各郡、县主官齐集城主府,汇报政务民生之事。黄巾之乱,受害最深的便是幽、冀、青、徐四州。如今大乱平定,百废待兴,一时间,刘璋案头堆牍如山,千头万绪。
    正所谓打天下易坐天下难,这些个政事繁琐细碎,却又关乎一州之安定发展。刘璋虽然头疼,也只得沉下心来,一件一件的细细厘清,分派安置。
    好在他已经派人去召一直留守在信都的颜川等人,等到颜川、耿武、李历过来,加上身边的沮授等人,自会轻松许多。
    对于青州的治理,他虽不明政事的细节,但也是有个大体的想法。其中召民回耕自是首要之事。
    青州经了黄巾之乱,百姓流失严重,州内耕地大片抛荒。使得原本一个富庶之地,如今竟有粮荒之虞。
    
    
   145章:治政青州(2)(完)

第145章:治政青州(3)

    大乱期间,本地大族世家,破落的、出逃的不计其数,更是多出无数无主之地。这些田地的清理丈量,如何分配调控,也是当务之急。
    不过也正因如此,让他手中多了极大的筹码。要知国人对于土地的狂热,几乎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有地,就能招来众多的人口,就能最大限度的将人心聚起来。
    有了人口,有了粮食,衣食丰足了,才能进一步实施发展经济,积蓄实力。刘璋将这个思路与沮授等人一说,众人都是深以为然。
    只是这个工作量实在太过庞大,饶是沮授、陈宫等皆为经世之才,也是忙得脚跟打后脑勺,叫苦不迭。
    待到颜川等人到了,众人虽多时不见,也不过只来得及欢宴一场,随即便投入到繁重的工作当中去。
    刘璋直到此刻,才深感治政之艰。如今不过才一州之地,便已如此。真要等日后大一统了,偌大的国家涉及的内政,那将该是如何的情景?
    只是他虽知其难,一时也没办法。治政不是对阵厮杀,来不得大跃进之类的,必须扑下身子,一点一滴的做细致才行。这且不说,他身为主上,也不能只被内政之事缠住。其余如军事、外交等等,皆需有个考量框架才行。
    在刘璋心中,青州东临大海,海事方面如今却几乎是个空白。古人不知海事的重要,做为后世而来的刘璋,可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不说日后怎样怎样,单单就是下一步放眼统一大业,若能将海事发展起来,必将成为他远超其他诸侯的重要砝码。否则,单靠内陆布局,统一进程必将如历史一样,需要极长的一段历程才能完成。
    所以,这些日子,他干脆将所有政事全数推到沮授头上,调陈琳、颜川、耿武、闵纯、李历、邹靖为辅,成立政事堂内阁,主要分管一州政事。
    另外以陈宫为首,调集赵云、张合、张飞、褚燕、拔都为辅,主管军机处事宜。
    抽调太史慈、徐盛二人出来,遍寻州内懂造船的工匠,征募懂得水上作业之人,初步筹建海事方面的相关基础编制。
    军内,则以臧霸、张牛角为首,带着管亥、丈八、潘凤、晏明等人,负责操演之事。
    又请孔融出来,设置招贤馆,广求贤达名士。孔融欣然应允,并举荐北海人孙乾为自己副手。刘璋大喜,自无不应之理,直接用为从事。
    此时的刘璋,官位显赫,名声垂于天下。招贤馆一开,四方之士云集。有琅琊阴德、东海刘馗、沛县袁仲、昌平应劭等相继来投,刘璋俱皆用为从事,充实到政事堂中。
    又有泰山人孙观、孙康兄弟带数百随从来投,并举荐辽西令支人吴敦前来。刘璋隐隐记得这几人,都是书中曾有记载的,当即全部录用,使为校尉。由是文臣武将,军容更盛。
    如此数日,各方面工作虽然仍是沉重,却也稍得缓解。这一天,刘璋正与沮授、陈宫等人议事,忽有来报,大商甄逸、糜竺求见。
    
    
   145章:治政青州(3)(完)

第146章:蒲州来人(1)

    青州城主府内,刘璋得人来报,说是甄逸和糜竺来访,不由的霍然而起,满面喜色。
    他与这二人早年便已结成同盟,此前一路征战,再未得见。但他能取得往昔种种战绩,却与两家的默默支持,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直以来,林部之人渐渐也渗入这两家的商业框架之中,两人从无怨言,认真说起来,刘璋自觉很有些亏欠二人。如今,闻听这二位忽然来见,如何不让他大喜过望。
    当下,连忙使人去准备酒席,自己亲自带着沮授、陈宫二人往府外来迎。
    甄逸、糜竺打从当日刘璋暗示他们大乱将起,就将家人都移往了蒲州。后来整个北方之地大乱,对于他们却是并未有丝毫影响,由是对刘璋即佩且感。
    前些日子,听闻北方黄巾平定,刘璋出领青州牧,这才与兀蒙等人商议一番,径直来寻刘璋相见。
    府门外,刘璋急急迎出,抬眼所见,但见果然是甄逸与糜竺负手而立。两人身后,却还有一人,满眼急切的看着这边,一见刘璋身影,面上忽然显出激动之色。
    就在刘璋拱手欲要向甄、糜二人招呼见礼之时,一人却忽然冲到近前,噗通跪倒,大哭道:“主公,想煞末将了………”
    刘璋大惊,微微后退半步,凝目仔细打量,猛然间脸上也是显出激动,上前一把拉起,喜道:“文远,怎么是你!”
    原来这人竟是被刘璋一直派在北地的张辽。几年过去,如今张辽已然彻底张成。虎背熊腰,满面泪流之际,一张面孔却满是风霜之色,隐泛暗红,自是终日争杀于塞外苦寒之地所致。
    刘璋也是眼圈发红,想及当日自己学成下山,第一个去找的就是张辽。晃晃数载过去,昔日青涩少年,终成参天大树。今日猛然一见,前尘恍如就在眼前,唏嘘激荡之情,比之张辽竟不少半分。
    “辽与高顺将军奉主公之命,整合北方关外异族,时时听闻主公事迹,实是想念。此番,得知主公平定黄巾,主政青州,甄、糜二位先生要来与主公相见,辽实在忍耐不住,便求同来,还望主公恕罪。”
    张辽虎目中泪水不断,躬身请罪道。刘璋终也落下泪来,拉着他手摇头道:“文远说什么罪不罪的?你和高顺将军两人,独处异地,这些年来,其中之苦,别人不知,我岂不知?今日相见,只有欢喜,何来罪责?来,且待我见过两位先生,咱们再进去说话。”
    张辽见刘璋也是真情流露,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感动,听到刘璋所言,连忙应着,闪身站到刘璋身后。
    刘璋这才举步向一直立在一旁的甄逸、糜竺身前站定,微红着双目,深深一揖,恭声道:“二位先生,一别经年,可想杀刘璋了。方才心情激荡,多有失态,冷落了二位先生,还望二位先生多多谅解,切莫怪罪。”
    甄逸和糜竺对望一眼,同时微笑,躬身还礼。甄逸笑道:“明公真性情,我二人只有钦佩,何来怪罪?你我一别多年,如今相见,便我等也是情难自禁,世俗之礼,却也毋须多谈了。”
    
    
   146章:蒲州来人(1)(完)

第146章:蒲州来人(2)

    刘璋点头称是,一手一个拉着,笑道:“好好好,今日老友重逢,实在是天大之喜。璋已命人备下酒席,你我今日,不醉不归。”
    甄逸、糜竺见他如今身居高位,仍是以往日之礼相待,心中感动,连连应着,众人一同进了府门。
    待到偏厅中落座,刘璋将沮授、陈宫给二人引见了,又使人去传孔融前来。待得孔融到了,与这二人却是熟稔。两下见了,自有一番喜悦唏嘘。
    筵席排开,刘璋让张辽也坐,张辽坚持不肯,却终是拗不过。被刘璋拉在身边坐下,心中更是感动不已。
    席间,众人觥筹交错,欢声不断。刘璋插空向张辽问起北地的情况,张辽细细说了,刘璋听的又是欢喜又是感叹。
    这些年,高顺和张辽发展迅猛,足迹遍及河套地区。如今麾下控弦之士已达三万。其中本部人马一万,外族附属军两万,皆善战悍勇之士。
    整个河套地区,除了逐渐退到西北的匈奴残部外,众多小部族几乎尽数加入晏天牧场,零星几个超大的部落,却是属于鲜卑。却也一直跟这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河套地区,晏天牧场占据下套,鲜卑临近上套,而匈奴却在西北一带活动,大体看去,俨然一个小三国的分布格局。
    只是目前高顺张辽也没了再扩增的能力。要知养这三万兵马,靡费太过庞大。若不是那两万附属军,多是自己解决粮秣问题,只怕这三万人拖也把他们拖垮了。
    显然,在失了劫掠的补充后,单靠晏天牧场补给,实在是不堪重负。
    而且,晏天牧场毕竟只是商家,一旦出现问题,牵一而发全身,必将影响到高顺军队的发展。
    这也是此次张辽跟着过来的原因。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下一步该当如何决断,还需要刘璋这个主公拿出个章程来。
    刘璋微一沉吟,只是点点头,却并未多说。转开话题,招呼众人饮酒吃菜。张辽知道刘璋这是不想在酒席上讨论这事儿,也就不再多言,只埋头吃喝。
    待到尽欢而散,刘璋这才请众人往后面去坐。孔融知道自己与刘璋更多的是私交。如今添掌招贤馆一职,多是客卿的意思,有些东西还是避讳些好,遂以酒醉为由,告辞而去。
    刘璋也不强留,含笑送他出去,这才领着几人在书房坐定。看看甄逸与糜竺二人,笑着道:“二位先生这次前来,怕不只是看望老朋友吧。有什么话,还请直言就是。”
    甄逸与糜竺对望一眼,都是笑了笑。糜竺抱拳道:“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