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孙策 >

第344章

重生孙策-第344章

小说: 重生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矮胖的文士却是十分直爽的苦笑道:“陈兄还是如此有礼,真是没白读那么多的圣贤书。不过都到这里了,咱们就不用再遮遮掩掩的了。你难道不也是为了那江东军来此吗?
大家都是差不多,若非不是被逼的过不下去了,谁会吃饱了撑着慌,来趟这混水啊!”
那高瘦的陈姓家主被拆穿,有些讪讪的不好意思地笑笑。
却马上变得愤怒起来道:“谁说不是呢?小金你那里尚好,江东军还未开始清算你的土地,可是你也知道为兄的陈家老少十余口男丁,数百家佃户,如今不过只剩下三、四百亩地。
这可叫我陈家数千人口,如何再过得下去。为兄这也实在是无法可想了,才来瞧瞧这个祖郞能翻起什么波浪来。”
虽然明知这周围没有旁人,陈姓家主还是左右看了一眼,才凑近了金姓家主。
带着些神秘的低声说道:“听说,这回若是跟着祖郞赶走了江东军,那个新建的仲国皇帝能让响应的世家家主,都担任自己本地的县官。金兄弟,你也是冲这一条好处来的吧!”
那胖胖的文士微微笑着,握着陈姓家主的手:“陈兄,你不也一样吗?只要大伙这回齐心协力,孙伯符那个小儿,就算他再勇猛无敌,也必然挡不住咱们江东世家联合起来的反抗。
哈哈,到时小弟与兄长各领一县,还要常常的互通有无才是!他江东军还想要土地管制,盐铁官营。
如今你我县中的盐、铁经营权,都已经被强行收入了江东军手中,岂不是正好便宜了你我兄弟吗?”
金姓家主却是早已眼红多年,两人各自县域境内的物产,却是因为家族的实力差了一筹,而只能看着别的家族霸着矿产发财而眼红不已。
江东军到来带来的变化,让他看到了达到多年理想的希望。也明白仅凭自己一家的实力是吃不下两个县的。干脆将这个重要的消息送给了这个素来交好的陈家主。
等赶走了江东军以后,有心算无心之下,两家必然有很大的机会拿下各自的县长之位。那时陈姓家主必然会感谢自己的示好,将来行事也就彼此间有个照应。(未完待续。。)


 第一九七章盐铁官营利益为先

话音未落,那陈姓家主突然眼睛亮了一下:“盐、铁,咦!小金贤弟果然眼光敏锐,为兄倒还真是未曾想到这点呢!这两件可是个来钱的好营生,不错,不错,你我兄弟正好各管一件!
往后你我兄弟之间,定要精诚相助才是!哈哈!这个孙伯符来了江东之后就不曾做什么好事,想不到也是有可利用之处啊!不错,不错!”
那金家主见陈家主笑得畅快,正色道:“陈兄长,此事也就是兄长以往待小弟不错,小弟才先告诉了兄长。不过等到了山寨中,可不要向他们泄漏这个消息。
不然会给咱们兄弟平白带来些竞争对手。须知那可是真正的金山银山,比起种田可更容易来钱的多。
那些江东军的士卒每到一处,第一要务就是收拢这些财源。咱们两县之中,原本掌握这些物资的世家,不是被大军消灭,就是被强制转行并迁往舒县了。
等打败了江东军,只要咱们下手的够快,哈哈!咱们除了会是一县之长,更会是一郡之中首富的两个世家。哈哈!”
陈家主已经被金姓家主描述的美好前景吸引的眼中冒出了金花。
一张瘦脸笑得不闭不住口的答应道:“金兄弟你放心,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哥的嘴可是比谁的都紧!闷声发大财,一向是为兄的至高信条!”
“咦!金兄弟。你家的大公子已经十三岁了吧!正好。为兄家里还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他们正好配成一对。
对,咱们就此结为儿女亲家,亲上加亲才好!”
陈家主的提议,立刻引来了他的金兄弟,一阵猛烈到几乎透不过气来的咳嗽。
“咳!咳!咳!”
心中有些哭笑不得的想到:“这个老小子做的还真是彻底啊!连我那弱冠也算不上的儿子,你也不肯放过。与你女儿至少差了整整三岁,这还叫正好呢?
你女儿嫁入我金家,还要养上三年儿子才能用。真是不愧于这个老奸巨滑的名头!
不过想想也是,能与他陈家联姻,倒是让咱们两家的联系比较牢靠。就是不知道他的女儿生相如何?看他提也不提女儿的相貌,又是十六岁了还未曾许配。看来就算是生的漂亮也是有限了。
算了。为了家族的未来,就算是无盐、嫫母也得将她娶回来再说了。要是真得太丑,就让俊儿再娶几个漂亮的小妾就是!”
都认为联姻才是最有利的两位家主,就在这山寨外的小道上为自己的儿女们,定下了一门什么都是未知的亲事。
一番商议之后,得到彼此满意结果后。两个心中得意的家主,脚步轻松的携手向着祖郞的山寨赶去,在那里有他们美好的前景。
象这样的各怀目的的世家与山贼的头领们,收到祖郞的邀请,皆是闻风而动。当来自四五十家势力的首领、家主们。带着各自的随从赶到了祖郞的山城之中。
一时所有人都被这座繁华的小城惊叹了,想不到两年以来在江东之地不曾有响动的祖郞,已经建立了自己城池。看情形还发展的十分不错。
拥有着一座城池与数万人口的祖郞虽然年轻,却凭着一万训练精良的山地军,成了众势力当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必竟,那些世家之中虽然也有人拥有几万佃户,但拿到已经成军的山地军面前,那就什么也不是了。就如一柄已经开锋的百炼宝剑,与一柄用钝了的铁制菜刀那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
在祖郞与管亥等几个,俨然将自己当成了未来的江东主事人的主持之下。所有的参与英雄会的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许诺。只要是有功的家主都可以担任到县长一级的职务。
当然祖郞几人也有条件。只有在赶走孙策江东军的作战中。付出了相应的努力,出力最大的人才能在最后拿到自已想要的县长资格。
当然这些郡县里的太守之位,是没有这些家主、头领的份,三个郡守都已经被山城的三个头领预定下了。谁让人家有实力呢,本来也就是想着当县长的家主们更是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为了争得自己想要的官位。一时间江东地面上,不论是世家还是零散的山贼。都拿出了自己十分的力量。这也是世家们翻盘的最后机会。
江东军的主力已经开向荆州了,各地留下的基本上,都只是以往收编的郡兵。世家们害怕江东军的精兵,却没有人会害怕那些并无多少战力的郡兵。
何况一旦成功,不但能拿回自己的失去的原有土地,还有可能得到更多。最为重要的是得到一个做官的机会。那可是摆脱缴税,向别人收税的美事。
而且据说仲国的上将军纪灵,也已经带着五万大军做好了进入江东的准备。只要这边一开始混乱,就会应邀开过江来平乱,不会让世家与山贼单独与江东军作战。
当然平乱的对象就是江东军了。有这样的好的翻盘机会,哪有人会轻易的错过呢。
江东的世家一旦被发动起来,能量还是十分的可怕的。不但是祖郞的山城里聚集起了超过十万的家兵山贼,各地各自为战,想要率先占领县城的势力更是不在少数。
会稽郡太守王朗,在江东军围城之后,从头到尾只坚守了三天。就在形势所逼之下,听从了功曹虞翻的劝说,率众出城投降了。
会稽郡的战斗并不算激烈,各地世家的抵抗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这使得世家都保存了大部分的实力,而不会轻易的放弃对江东军的反抗。
而原本跟随王朗的严舆却趁着王朗投降,城中混乱之时。放弃了手下的五千士卒,只带着数名亲卫,化妆成了普通百姓逃出了江东军的包围圈,一时不知所踪。
至于太守王朗随后就与虞翻一起,被送到了舒县。只是孙策要他继续担任会稽太守之时,王朗却坚持不受。自称守土无能,不愿再做这个不合格的官员。
其实是因为刚刚败于孙策手下,让王朗感觉很没有脸面。两人本是职位相似,王朗又远比孙策在官场上的资格更老,怎么可能轻易投入孙策的手下。(未完待续。。)


 第一九八章王朗虞翻的选择陈瑀图江东

古板的王朗固执起来,就连原本名义上的上司刘繇出面相劝也没有用。
只因他在舒县发现了一件让他十分感兴趣的事情,就是郑玄与马日磾如今主持的出书大业。
同样算是学富五车的王朗,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大儒郑玄的手下,做了一名校阅经典的博士,同时开始撰写自己的典籍。
如今在吴用管理的舒县制书厂中,不论作者是谁。只要是经过群贤阁众文士校阅过,认为有传播价值的书,都可以在厂中免费印刷出版。
当然,书籍印成后,销售的收入也要按照固定的比例分成。这也是孙策提示了吴用而作出的决定。
作者收稿费,而印刷厂收版权费与渠道的销售费。
当然有钱人也可以选择自己出钱出版,以吴用的精明自然不会错过这赚钱的机会。只是自己出书除了印刷的成本,还要加上纸张人工,价格之高昂,却是普通人所承担不起的。
而且这世上绝大多数人又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就算印出了书,除去赠送亲朋好友之外,也只能放在家里。哪怕是眼睁睁的看着书本烂掉,却根本无处可以销售。
两相对比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省力,为了赚取回报。在写出自己的著作之后,将之投入了群贤阁之中。使得越来越多的经典书籍得到了出版,大大繁荣了大汉的整个文化事业。
使许多历史上原本根本不可能流传于世的书籍都被开发出来。更不用说后世本就应熟知的经典了。书本的普及。也使得江东地面上,有知识的人越来越多。
在庐江各级书院的免费教育,开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只要听到消息有志向学的士子们,都是纷纷拥到庐江。
其中自认为有才能的人,可以应聘高薪的书院教习。
若是自认不行的,就可以通过考核后,加入相应等级的书院学习深造。而一些有志青年,经过两年的速成班的学习之后,逐渐被张昭等人考核后,安排到了各级官府做具体的行政工作。
越来越多学有所成的速成班学员。大大缓解了庐江的人才紧张局面。
王朗依老卖老的不愿意投靠,功曹虞翻却愿意接受江东军的招揽。并且被孙策亲自指派为会稽长史。虽然孙策只是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对他的好坏,以及能力高低根本不了解。
但孙策只知道。就凭虞翻此人能在群星灿烂的三国时代,留下他的名字,必然不会是什么差劲的角色。有可用的人才,孙策自然不会轻易的放过。
于是虞翻十分幸运的连升十级,从一个太守帐下并无实权的小小功曹,直接担当了一郡的长史。成了诸葛瑾手下的第二号人物。
而他更是成了最好的投降者中的榜样。会稽郡的一对被孙策破格提拨的正副主官,极其生动的说明了江东军唯才是举的政策。
不论你出身何地,本是何职。只要你真正有才,并且愿意为江东军所用,那么你就会坐到一个属于你的合适的位置上。
在孙策这个主公的指使下。经过宣传队上下的努力传播。这两位的样板效应,比起曹操正式发布的求贤令有了更加直观的效果,对天下人才的投靠起了更大的吸引力。
~~~~~
在家族的帮助下,逃回徐州的陈瑀,到广陵郡最偏远的海西县,苦苦经营了数年,已经再次组织起一支近两万人马的大军。
自从在寿春败退之后,重新振作的陈瑀,却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带兵打回扬州去。如今大军已经成型,又恰逢扬州大乱。
深感时机已至的陈瑀立即就行动了起来。他也想要在这江东大地上参上一脚。
这一日,海西县衙宽大的庭院之内,同样是人头涌涌。县令陈瑀正在大摆宴席,招待四方聚集而来的宾客。正在觥筹交错的热闹之时,身为统兵大将的陈牧匆匆行来。
看了一眼正在热烈饮酒的各路家主。豪杰,脸上显示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这才走到陈瑀的身后。恭敬的禀报道:“大人,乌程严白舆带着二千精兵到了!他是严白虎的兄弟,这回是从山阴王朗处败退下来,看来当是无处可投,这才投了咱们!”
陈瑀惊喜的立起身来,连连说道:“哦!严白舆?就是那个战死在神亭岭下的严白虎兄弟?他的部下可是与江东军战过多次,算是真正的精兵了。快请,快快有请!
噢!不,还是本官亲自去迎他,哈哈,如此咱们反抗联盟的势力又大大增长了!”
最近,陈瑀同样向着江东的世家们,发布了反抗孙策的召集令。但他在江东的影响力终究不如祖郞的大,前来联合的多是与陈家本就有联系的中小世家。
但他们带来的多是没有经过真正大战的家兵。虽然看起来人数也不算少,但是,却没有太强的战斗力。如今有百战逃生的严白舆来投,又怎么能让陈瑀不欣喜万分!
前日才赶到的会稽周家的代表,周昕,有些不齿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