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孙策 >

第298章

重生孙策-第298章

小说: 重生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因为党争断绝了他出仕的道路,只怕他也不会下定决心走钻研经典这条路,也根本不可能达到如今这样一个人人景仰的高度。
对于郑玄的成就,几人都是感慨:“一个人想要有卓越的成就,还是要被环境逼着才能做到更高啊!”
吕范当然是同意的主公如此先进的军队管理方式,但他也提出的了自己的担心,。
“主公英明!此法实在大妙,省得那些悍将们整日里说本将是某某军出来的!不过属下以为。如今与江东刘繇的大战在即,若是临阵换将,怕是有所不妥吧!”
孙策哑然一笑:“当然不会是眼下就换。想我军等到此次彻底打败刘繇之后,必然要向扬州全境进军。那时才是换位的好时机,在实战中学习才是最好的适应过程!
不过你们军法处配合宣传队,先把这个将领换位制度印制出来。发到全军去。让全军上下有一个理解的过程,当然正常的升迁奖惩还是一样的执行。”
相对来说,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兵种与战术方法,都还是比较原始简单的,来去就只有那么几种。必竟攻击方式限定了兵种的分类。
如此将领间的互换就更加有可操作性。不象后世的兵种极其庞大,繁杂。没有十年的努力,都不可能培养出专业的指挥人才来。
某些飞速发展的先进兵种,更是要用大半辈子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指挥者。
譬如说你要是让一个海军电子战出身的将领,去指挥山地战或是坦克战。用外行去指挥内行那必然是手忙脚乱。还不知道最佳的应用战术,最后非要闹个人仰马翻不可。
而决定已经做出,至少眼前是不必再担心什么。至于文士们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没有军权的文士,只要不太过放纵他们的言行。想来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何况如今。在庐江的文士们都是真心拥护孙策的团体。加上制书教化万民的强大吸引力,根本也不会生出什么不同意见来。
孙策也就完全放开了这些事,择日带着众将,率领整编完成的三万大军向东开进。
大军出征之前,由徐逸与黃盖、许定各率五千轻装兵马,已经先期分兵进击。他们将要负责先行扫平曲阿的外围防御。
三个多月来。对于没有多少兵力驻守的湖熟与江乘、梅陵等城的守军。都明白自己这些人已经被刺史大人放弃了。故而对江东军的到来,不再是以往那般强烈的敌视态度。
而蒋琬与刘敏指挥着宣传队的口号。早已铺天盖地的传入了城中。对于这几个小城来说,兵少粮缺的。真得开始作战了,根本不可能得到什么支援。
捉襟见肘的刘繇,根本也派不出什么援军来,守城的将领们看着自己手下那千余老弱残兵,早已没有了抗争的心思。
当徐逸、许定带着手下的敢死队,飞快的爬上江乘与梅陵,那低矮的城头时。让他目瞪口呆的是,城上稀疏懒散站立着的士卒们,大部分连刀枪也没有拿起,就热情无比的缴械投降了。
反正投降了还可以当兵,至少也能去种田,每日有饱饭可吃。比起在这里拼死拼活的作战,却只能吃两顿稀汤般的白粥,那可是要强的多了。
倒是黃盖的一军,竟然意外的还见了血。湖熟的守军在下意识下的反击,使黃盖的攻城大军,在乱箭之下遭遇到了轻微的损失。
但在黃盖顶着重盾,穿着重甲率先登城,迅速斩杀了数十名还想放箭的刘繇军将士之后。城头的守军再无战心,齐刷刷的跪满了一地。
攻取下三城,江东军只损失了数十名普通士卒。也许可以算得上是史上损失最轻的攻城战吧。
曲阿城外,大军涌动。孙贲在接替吴景做了将军之后,就听从吴景的建议,一直都是以孙策为马首是瞻。孙策推托不过,只能以较少的一万陷阵营做了中军。
不论两人的身份,在这种只讲究实力,英雄辈出的年代。没有相应的实力,而想要强自出头称雄,只能是自寻死路而已。
上次在牛渚战场上险死还生的经历,让原本还有些跃跃欲试的孙贲,彻底的清醒过来。几年不见,堂弟连随便的一位手下都能有如此战力,他根本再生不出什么不服气的心思。
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孙贲反而沉下心来,开始每日苦学。不论是兵书,还是战策。每日里只要有闲都是手捧一卷庐江新出的兵法书。
这些书本,却是按主公的要求,在江东军的内部配发。每一位将军人手一套,其中当然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这些名家大作。
而任何有志气的人,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在江东军人才济济的众将巨大压力下,孙贲终于奋起直追。使自己的战术水平与战略眼光通过学习,大大的提高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一一一章刘繇内外交困白虎倾心来投

曲阿城内,刺史府中,接到江东军再次发动攻势的急报,刘繇已经陷入了无边的焦虑之中。泡…书_吧原本白皙圆润的脸庞明显的消瘦下去,白净的皮肤也变得暗黄起来。
怎么能不让他这个刺史大人操心呢。如今的刘繇真正的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在兵微将寡的曲阿城中,包括最近新招募的二千人,与之前从各地败逃回来的士卒。各方汇聚起来,一共也只有不到三万人马。
败兵、新兵加各世家的家兵,混杂在一起。整个城里的防御几乎是一团混乱,除了士卒的装备只是勉强配齐之外。三个多月的基本训练,只是让新兵们刚刚脱离了种田农民的范畴。
而世家们为了自保,根本无人愿意交出自己家兵的指挥权。其实就算他们愿意交出来,刘繇也找不到可以统兵的大将。
之前的秣陵与牛渚两次大战役,使刘繇手下的大将几乎损失殆尽。唯一还能算是大将的,就只有从牛渚逃生,战力较弱的张英了。
当然还有一个刘繇并不是十分信任的卫士小队长太史慈。如今最让刘繇担心的事情就是,城中还隐隐有流言在军民中传播。
“恭迎孙郞,分田分粮!死保刘繇,城破家亡!”
另有无数类似的流言,使得城中的世家们,都有些态度不明确起来。刘繇都有些怀疑,只要孙策在城外发起攻城战。城中的这些富户们。都会带着家兵向自己的刺史府发起进攻。
樊能与于麋等人在牛渚战死的后果开始显现,由于敌人太强,见风使舵的世家与刺史刘繇的关系,再也不如以往一般的亲密融洽。泡*书*吧
如今刺史府内外与周围的路口,足足增加了五百余名的守卫。超过五人结群而行的人,根本不可能靠近刺史府。
城中各处,更是随时有至少五六队全副武装的士卒在巡视。只要一有异常就能马上被士卒们察觉。更不用说原本的差役与里长这些协防人员。
刘繇也知道,这种预防措施却是治标不治本。大骂这些世家是无耻的墙头草同时,只能无奈命令孙邵多安排这些士卒各处巡逻,至少能起到一些自我安慰的作用。
唯一还让刘繇有些安心的就是。此次从前线回来的张英,却成了自己坚定的支持者。他在城中以强硬的态度,把樊家、于家剩余的家兵全都整合起来。
没有了家中顶梁柱的樊、于两家,只能默默的交出自己的家兵。在张英的虎视耽耽之下。谁若是敢不交出武装力量,等待着的也许就是背叛,就是全族被无声无息的消灭了!
而急需扩充实力的刘繇却对张英的行为,选择了视而不见的沉默。
加上其他的小家族的拥护,张英居然也凑起了一万有余的家兵。成为了如今曲阿城中第二大的一股势力。加上他在口头上坚定的支持刘繇,这使得城中还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当初的逃将张英,却成了刘繇坚守曲阿最大的支持力,这不能不说是刘繇的悲哀。
今日的刺史府中却是有些热闹,前几日,刘繇召集许劭等人议事时。太史慈再次上前请战被拒。灰心丧气的离开之后。张英却是看着太史慈的背影,隐隐的显出了一丝的笑意。
但隐密的笑容迅速就消去,转头向着刘繇说道:“刺史大人,属下以为,应当趁孙策的大军还未曾到达时,从吴郡,会稽征调些援军来。
想我军的部曲,在前线与袁术军拼的你死我活的,如今已经算是伤筋动骨。他们却还是在后方安然不动,未免太过清闲。也太过冷酷。
也是时候让他们表示出支持大人的诚意来了。其实属下最担心的,若是大人的部曲在继续如之前般损伤惨重。实力大减之下,不知他们是否还会对大人的治理全心拥护。
大人明智,对此种情形不可不防啊!”
对于张英的热心,许劭感觉有些异样。但看了一眼张英那严肃的表情,又感觉不出什么。对于张英的建议。许劭还是认同的。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若是将来主弱辅强。那些野心勃勃的太守们,对刺史大人的命令必定不会买帐。
与其到时被他人抗命、嘲笑而追悔莫及。还不如趁现在刺史大人的实力还在,政令还有效的时候。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地方太守们,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对着对面站立的孙邵微微的点点头。两人却是不知何时已经达成了攻守同盟。对政令上的意见基本上采取了同进退的态度。
早就关注着许劭大人意向的孙邵,收到示意马上也附合道:“是啊!大人,张将军所言极为有理。何况我军如今实力确也略嫌不足!
还是应该让许太守、王太守等人调些将士来帮助防守才好!他们应当明白唇亡齿寒之理。只有我军无恙,他们两郡才能继续平安啊!”
见三个还能依靠的手下,都是一样的意见。刘繇终于打消了心中的迟疑,马上派人向许贡等人发布增援令。
而就在今日两位太守的各五千兵马,终于在孙策的大军到达前,进入了城中。
让刘繇惊喜的是,除去两位太守的一万士卒。还来了一个叫严白虎的地方豪强。他同样带来了三千精兵。
最让刘繇高兴的是,这个严白虎却是个身高七尺有余的壮汉,手使一柄六十余斤的大长刀。素来称雄于吴郡。却正是刘繇急需的大将之才。
刘繇大喜之下,立即升其为扬州都尉,为其上表求封平贼校尉。并许诺,日后立下功劳后再向朝廷上表为其求取将军之位。
严白虎平素只是一个泼皮一般的地方恶霸,仗着颇有家财,自己又很是有些武勇。才聚拢地方上无数泼皮游民占了一县之地,暗中自称东吴德王,却是颇有野心。
不过他的地位却从未被郡县真正承认过,更不用说朝廷的正式任命了。
这回让弟弟带大军守卫老巢,自己则带着一部分手下来投靠刺史大人。谁知刘繇大人却是如此客气,让他突然连升十八级。
怎么不让严白虎心花怒放,感激刘繇的知遇之恩,下定决心死心塌地的为刘繇卖起命来。(未完待续。。)


 第一一二章信心来自实力大人心生疑虑

好友南江摸鱼儿、古啊再次大方打赏,真的让起云感谢不已!这几天对情节的安排有些不顺,有你们的打赏,眼前一亮啊!
哈哈!开个玩笑,还要谢谢大家的订阅支持!非常感谢!
当孙策的三万大军在四月的某个清晨,踏着初升的太阳,正式开到曲阿城外时。**泡!书。吧*
不论士卒是否精锐,曲阿城中的守军已经达到了足足五万余人。这让刺史刘繇大人那原本空荡荡的心,稍稍的稳定了下来。
刘繇的心中甚至还有了些微微的得意:“兵法有云,围城之战五则攻之!如今我军还比他孙策士卒还要反多上一倍。真打起来,他们必然要损失惨重吧!
城中如今足有五万精兵,至少我军能有一战之力了!还有,子义这小子,究竟值不值得信任呢?”
刚从绝望的心境中挣扎出来的刺史刘繇,不愿去多想什么。他坚定的告诉自己,手下聚拢来的五万人马都是精兵。
如今实力大涨之下的刘繇终于再次有了自信,相信凭如今的实力,是势弱的孙策大军所难以打败的。
刺史府门前,同时走出府外,准备要回自己居处的许劭与孙邵两人。却被早已等候多时一脸阴沉的太史慈拦了下来。远远看去,太史慈却是比起两人高了足足大半个头。
看着眼前这个身高七尺七、气势威武雄壮的勇将之才。却只能是满腹委屈的缩在这简陋的刺史府里。做个卫士小队长。许劭与孙邵也是无奈的相视一眼,深深的叹一口气。**泡!书。吧*
对于两位有才之士,太史慈还是十分的敬重,上前拱手一礼道:“两位大人!在下自问对刺史大人一片忠心,何以刺史大人只是不愿用在下领兵出战!
想某顾念旧情,拜别慈母,千里迢迢从北海前来投靠刺史大人。难道只能是做一个小小的卫士吗?早知今日,当初某就应当受孔北海之请,留于北海做个县尉。
也要比今日这尴尬的局面要好的多,至少也能做个好儿子孝敬母亲大人一二!两位大人皆是当世之智者。还请给慈指点一条明路!慈究竟该何去何从?”
身为勇将的太史慈,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