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孙策 >

第291章

重生孙策-第291章

小说: 重生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长长的叹出了一口气,心中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们孙家只有五个兄弟姐妹啊!这一切根本就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定是那孙权不知从何处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生怕孙家的兄弟们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对几个兄弟做出了诸多的恶行,让孙家的兄弟们各个都是不得善终。
自己却是昏庸无比的活到个七老八十的地步。好个孙权,果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呢!
这才是真相啊!而这真相在被更多人知道以前,就被一只强力的大手给掩盖了。而老孙策当初定然是知道这个真相的。
不过应当是多年一同长大的兄弟情谊,让老孙策对这个捡来的二弟,在心里根本就不曾设防。
不但是没有设防,还加大了培养的力度。这才会让孙权成为了大汉最年轻的孝廉,最年少的县长。甚至在最后还成了最年轻的主公。
当然这个时候的孙权还是一个少年,应该还是没有太多的别样心思的。而是后来权力的慢慢增大,让他的心也在权力的催化下变异了吧。
加上母亲的早逝。老孙策又遭遇到了意外。那从唯一一个知情者孙权口中说出来的,就是事实真相了。
只是这个老孙策的印象里。怎么没有一点孙权来时的记忆呢?只有他进了孙家之后的快乐生活才有,还无比的清楚。
老孙策他是在他出事后终于明白了什么。伤心之下在选择刻意的遗忘吗?”
想不明白,孙策有些奇怪的问道:“母亲你说的那个异族,被汉军所杀。难道在大汉还有很多的异族之人吗?”
对这些情况,孙坚当年也与爱妻说过,听到儿子问起,吴夫人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有呀!你难道在外征战都未曾听说过吗?
当年,你父亲任下邳丞时,天下还算是太平的。全大汉共有四大胡商们聚集经商之地。
而徐州下坯就是胡商们在大汉最东的集聚地,你父亲还常常给你捎来些外族的事物。不过后来你都转赠他人了。也也不知道你小孩子家的,却偏有那么大的豪气。
乡里的孩子们,从小时起就都尊你为长,除了你这小霸王一样的脾气,与你父亲的这些精巧的礼物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依你父亲当年猜测,权儿的家人,应当是大汉当年西击郅支匈奴时,捉到并安置在犁靬的来自大秦国的近万俘虏。他们在大汉生活了多年,早已习惯了大汉的生活。
很多人都会说咱们的汉话,且有些人在大汉与西域之间往来经商。他们之中也有少许男女或嫁与有好奇之心的大汉男人为妾,或娶了些贫苦大汉女人为妻。
偶有通婚之时,这几百年来,积累之下也不算少数。
据说他们身形高大,且多是碧眼虬髯,与我们汉人样貌相差太远。故而与我大汉子民无法完全相融。大汉才会让其独立设县,繁衍至今。”
孙策惊讶的暗想:“大秦国,不就是古罗马在大汉的称呼吗?犁靬是罗马国,罗马军团的音译,那也就是说,这批人是从罗马跑过来的了。
奇怪了,历史上罗马军团发动过东征吗?不过不论如何,看来在欧洲横行不败的罗马军团,也不是我强大的大汉朝军队的敌手啊!居然被俘虏了这么多人,差不多有一个军团了。
天!大汉军的男子汉们浴血大战罗马远征军团,那场面定然让人热血沸腾。真是向往啊!
原来那孙权根本就是个外族人,这震憾人心的消息还真是一个接着一个。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孙权得知真相孙策谨慎防狼

此刻,遥想当年的大汉远征军的风采,孙策心中好斗的霸王之血,似乎又开始涌动起来。
“天!大汉军的男子汉们,浴血大战罗马远征军团。那才是真正壮怀激烈的场面,定然让人热血沸腾。可惜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还真是让人向往啊!
原来那碧眼儿孙权根本就是个外族人。今日这震憾人心的消息,还真是一个接着一个。真得是应了一句古话,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谁能想像,这历史之上,有一个罗马人后裔跑到大汉来,还险些当了整个大汉的统治者!这历史还真是有无限的可能呢!”
震惊的孙策呆呆的思忖许久,平静下来之后,向着母亲说道:“母亲大人,孩儿明白了。只是你今日将之些告诉孩儿,是为了什么呢?是要孩儿小心那个小权吗?”
这下轮到吴夫人感到惊讶:“你,你先前还不知道?那你做出一副什么都明白的样子!这么大的消息你就一点也不惊奇?娘可是藏在心中十几年了,如今想想还有些不相信呢!
你这孩子,啥时就学会了如此不动声色的骗娘的话了?”
感觉被冤枉的孙策有些委屈的说道:“啊!母亲大人,孩儿怎么敢欺骗母亲大人,儿子是十分的震惊啊!方才都被惊的呆住了,你又不曾问孩儿,就滔滔不绝的说完了,孩儿这才刚刚回过神来呢!”
吴大夫人顿时有些语塞。横了一眼这个扮相十足的儿子。泡*书*吧)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话已经说完,真相也已经揭开,也不可能收回来当没说过。
吐出了心中掩藏多年的心思,吴大夫人反而显得心情轻松的说道:“哦!为娘以为你在徐州这么久,结交的都是些高门大族之士,难免会有人在当初知道你父亲收养了权儿的事。
可能会有知情人,告诉过你一些关于权儿的消息。不过算了,反正此事也迟早要说于你知道。
眼下你也已经是大人了,就是对你说也是无妨,只是娘想要让你对权儿多些宽容。怎么说权儿也是咱们孙家养大的孩子。为娘可是舍不得你欺侮他!”
对于母亲的博爱,孙策很是欢喜,心中想着:“这说明咱的母亲有一颗宽容而温柔的心。不过若是知道以后自己的亲生孩子们,被这个‘外来人’糟践的这么惨。
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不知道生性彪悍的母亲会不会怒发冲冠呢。
唉!还是不说了,对于母亲来说,这肯定是个艰难的选择。象这种艰难的事情,还是让我这个孝顺的儿子,为母亲大人代劳了。
保证兄弟姐妹和孙家儿女们的幸福平静的生活,我这个身为孙家的长子长孙的儿子,责无旁贷的重任呢!”
孙策暗暗下了决心,正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虚掩的房门突然被人撞开了,身高七尺有余的孙权,已经是泪流满面的撞了进来。一头扑倒在吴大夫人脚下。
此时的孙权却是象个真正的孩子一般,哭的声嘶力竭:“娘!你不要权儿了?权儿不是父亲捡来的。你是知道权儿在偷听,故意在罚权儿的是吗?娘亲啊!你不要抛弃权儿好吗?
权儿以后一定乖乖的听娘的话,再不敢做错事,不!再也不敢偷听娘与大哥的谈话了!娘,求你了说一句,你方才所说的都是骗人的,都是在开玩笑对吗?”
之前孙权在恳求过母亲,在母亲终于答应帮忙说服大哥后,就兴冲冲的跑回了屋去等消息。可是事关自己的终生幸福。总是觉得心中七上八下的。
只想要第一时间听到兄长的答案,这才悄悄的潜了回来。
没想到的是听到这样一个,让他绝望的消息。十四、五岁的孩子,又怎么能承受这样的意外打击。顿时崩溃的现身出来。
他一出现,吴大夫人顿时楞住。看到真相都已经被孙权听到了。想补也没有办法了。反正这事总有一天大家都会知道的,干脆说开了也好。
吴夫人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她却是没有遇上华陀。伤心郁积过度而早早的亡故。
加上孙策也遭遇了意外后,真相被人刻意的掩盖,并没有其他多余的人真正的知道,孙权这个碧眼儿究竟是来自何方。
也许只有孙权自己知道,却不能对人说。这才导致他老了以后,心情压抑。才在吴国如此的肆意妄为吧。
吴大夫人也只能长叹一口气道:“唉!傻孩子,不论如何,你还是为娘的权儿啊!怎么,你想娘白养你这么大,就不要为娘了吗?娘还想靠着你们养老送终呢?”
说着,轻轻的抚摸了一下怀中孙权头上篷松的黄发,正色道:“你记住,孩子!不论何时,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是为娘最疼爱的权儿!谁也不能欺侮你!”
孙权得到母亲的安慰,再哭了良久,才慢慢的收住哭声。
哽咽着说道:“可是娘亲,除了大哥已经知晓,你能不能不再告诉别人了。权儿怕别人看不起,说权儿是你们捡来的孩子!孩儿怕没人要。”
吴大夫人一脸的疼爱:“好!好乖孩子,娘以后不对人说了,这回要不是想让你大哥答应你出仕,娘也许到死也不会说出来的!不哭了啊,咱们孙家的孩子,可没有爱哭鼻子的男子汉啊!”
孙权却是拿挂着泪水的眼睛,看向孙策:“那!那大哥也一样吗?”
看着他如同小丑一样的表演,孙策心中不由得想笑:“还真是,母亲在历史上就是在这几年病死的,也许她真是没来得及说出这件事来。或者是她说了,豪爽待人老孙策却没有往心里去吧!
这小子还真是非一般的无耻,居然还要挟上了啊!可怜我已不是如同母亲那样,只知道溺爱小弟的长兄了。
历史早已证明你孙权就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有狼不防,让自己做那东郭先生吗?嘿嘿!重蹈覆辙的事,孙策绝不会做第二次!”
眼睛有些淡漠的扫视了一眼孙权,这个已经被拆穿了的外皮。居然还要赖在母亲怀中卖宠撒娇的家伙。
有些冷漠的微微一笑。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亲戚的安排成长的少年

看着那个窝在母亲怀中抽泣不断的黄发少年,孙策的心中就不由得生出一股莫名的怒火。泡*书*吧)
冷声喝道:“一个堂堂男子汉!如此哭哭啼啼的象个娘们,成何体统!给本将站直了。
不论你眼下是如何想法,为兄只想说一句,只要你对家里的亲人们是真心实意的好,家人就不会鄙视你,更不会抛弃你。
不论你的血统是否纯净,还是你的地位是高是低!你只有给别人你想要的,别人才会还给你相同的回报,只要你付出了真心去爱家人,家人会一样的爱你,反之亦然。
小权啊,你当记住一句话,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听着大哥一脸肃然的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孙权突然间还是有些不能适应。
满脸迷茫的说道:“兄长这是何意,小弟从不曾为恶啊!”
不等孙权多说,孙策又道:“眼下你无需多想!待日后,你长大了当会明白为兄今日所言。只是当你想要行事时,要时常想想为兄今日的一番话!”
这是孙策对于孙权的提醒,也是一种警告!相信孙权在往后有了人生阅历之后,自然会明白自己话中的意思。
至于将来孙家的权力,不论孙策还在不在。只会掌握在孙家自己兄弟手中。
没有了军方支持的孙权,就算想要有所行动,也只能是偷偷摸摸的小打小闹,根本成不了气候。如果他还是个聪明人的话,他就不会做出什么对孙家,对自己不利的选择。
历史上老孙策不听张昭之言,把大权交给了孙权。也许只是在担心把权力传给了孙翊,会让有部分兵力的孙权不服。
其实有周瑜与张昭这两个,当时在江东军中算是德高望重的忠臣扶持。加上一众有兵权的老将拥戴,孙家任凭选谁接任,都不会出现比孙权上台更糟糕的情况。
那些勉强压服的地方豪强们就不用多说了,加上在某些人故意的挑动下。四方起兵的无数山越大举出山。杀人放火,抢粮抢物抢钱抢人。
最多只是多加孙权占据的一个县反对而已,孙家当时又不是没有人趁机想要起兵反叛。
那几个有点兵权的堂兄、堂弟、叔叔、伯伯们又有几个不想给自己增加的实际的好处。想要多抢些地盘呢?
甚至还有孙家内部自己人,主动去信想要迎接曹操南下。而曹操刚刚心动,却被正在许都的张纮打消了落井下石的念头。
而江东幸好有周瑜、张昭与几位老将的坚持,才保住了刚上台的孙权的统领地位。
若是十六岁的孙翊上台。就算有人要反也不差他孙权一个。何况孙策如今根本不打算,让孙权向军队方面发展。
包括孙家的那些野心勃勃的堂兄堂弟们,不是可以完全遵从孙家这个长房领导的亲戚们,就没有领兵的权力。
而没有了精锐军队的支持,凭一些家兵在江东之地。谁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如今周瑜回归后,也开始展露出过人的才干,还只身平定了为祸江东数百年的山越之乱。加上孙策的刻意扶持,周瑜必将在江东军坐稳第二把交椅。
有了这么多的优秀的能臣干将,孙策相信就算真得离开了自己,江东军也会开创出与历史上完全不同的局面来。
坚实的基础已经打下,凭借周瑜、李儒、郭嘉几个忠心的属下辅助。孙翊等几个兄弟只要不是太笨,都会建立一番事业。
只要几个兄弟齐心协力。比起独断专行的孙权。在历史上能做到的更要好上无数。
更何况如今不是还有孙策自己在吗!历史已经改变,至于会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