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孙策 >

第274章

重生孙策-第274章

小说: 重生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诚意来。
而不是仅仅是跪在地上,磕几个响头而已!你须记得,只要你张家能真心投靠,江东军不会薄待任何一个朋友。”
听到自己的命终于保住了,张英连声应是,又向孙策磕了两个头。
他正想要站起身来,却听孙策又冷声说道:“不过如若是再有听到你们张家,做些对不住我江东军的事情,以我军精锐,灭你全家也并非难事!”
一句话,惊得刚刚站起一半的张英,脚一软又再次跪倒。连连求饶再次表了忠心之后,这才有些两脚发软的站了起来。却始终不敢看向孙策,这个不知究竟是人是鬼的杀人魔王。
对于这样的小世家的家主,孙策很清楚。任他眼前说的天花乱坠,只要江东军还有能力控制着江东,他们就根本不敢做出什么花样来。
但若是有一天,江东军的实力不济了,那么第一个翻脸的就必然是这些人。但是,他们会有那一天的机会吗?
对于这些自以为强大的世家,目前来说还是有些用处的。而江东世家在眼下,还远不是后来那么强大。可以左右整个江东的事务,这些世家最多只不过是一县一郡的豪强而已。
想后来真正的大世家里的陆、顾、朱、步还有张家、吕家,全都是吴国的大都督及丞相的重臣家族。如果周瑜不是早死了一些,定然还要加上一个周家。
一个家族想要真正的强大起来,还是要依附着国家这个母体才行。只不过他们一旦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会想要颠覆掉把他们培养起来的母体。这不能不说,是江东独有的一个奇怪现象了。
历史上的孙权把这些家族培养坐大了,他们却对吴国的孙氏没有什么归属感。孙策在心底一直有些疑惑,是因为孙家的凝聚力不够吗?
想想应当不是,至少目前来看,自己的手下都在很努力的在做自己份内的事。都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至于以后更没有人会愿意,轻易毁掉自己拼去半世心血,建立起来的集团或说是国家,那已经是一份值得一生炫耀的荣耀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孙策百思不解刘备志满意得

最让孙策感到不解的就是:“其中还有一开始投靠时,就支持自己以收合吴、会将士,一统荆、扬两州。占据长江,诛除不臣,建立独立政权为目标的张纮、张昭。
到了曹操下江南的时候,张纮却是意外的没有了声音,而且张昭也已经只剩下一个投降的论调。真是因为江东连到一战之力都没有了吗?
为什么会只有周瑜、鲁肃两人支持抗战到底呢?当时江东的情况再怎么不堪,怎么也不会比自己白手起家的时候差吧!”
“要说他们是出于对汉室王权的尊重,那就更是狗屁不通。若真如此,他们一开始就不会提议等孙策有了实力之后,划江而治,徐图中原了。王权的份量在他们眼中一样没有那么重。
再者他们就算以丞相之位投降曹操,最多也只能是封个闲置的候爷,还会落个反贼的骂名。再想当丞相什么那根本就是作梦了。难道他们会很有好处吗?
以张纮、张昭的智慧更不可能想不到这些,看来这里面是对孙权感到失望,才会做此无奈的选择吧。”
而对于这些称霸一县一郡的豪强世家,孙策却是从来也没有看在眼里过。
当然全部消灭是不可能的,但若是能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威慑一批。无疑可以使眼下的江东世家分化开来,更方便江东军入主江东。
能省些力气,又何必去费那么多的冤枉力呢!孙策从来都坚信。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就眼下看来,陆家与周家是已经被牢牢的绑在了江东军这条船上。不论将来会如何,都将生死与共。二张的张家,却是属于徐州的世家。江东世家。这个张英就算是第三家吧。
当然世家的权力会被限制,这也是必须的。在这新的时代开启之时,不能趁机打烂了重来,那日后再想改变就必然要面对伤筋动骨的痛苦。
孙策可不想重蹈孙权的覆辙,当然如果一直是由他主导的江东。也不会出现日后世家强大到尾大不掉的局面。
那些老资格们,敢在还显稚嫩的孙权面前叫板。但在强势的小霸王孙策面前,呵呵,还找不出谁敢不听话的。
当孙策带着大军重回牛渚时。远远的就见到牛渚的城门已经大开。李儒周瑜周仓周善、高顺凌操等步军将领,都已经在大门外迎接。
看着高顺等人一脸的崇拜,孙策急忙说话,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半带玩笑的说道:“行啊!公瑾。你看这里立着的一排都是你们周家的好汉!还有在秣陵的周泰,这两县的地面,看来已经成了你周家的天下了!”
听到孙策说出这样的玩笑话,众将在身后都是会意的哈哈大笑起来。只有周瑜英俊的脸上,微微有些变色。却马上平静下来。
他明白自己这个爽直的兄长,只是无意间开的玩笑,而绝不会是那些老官僚们一样,有意的试探。兄弟之间心心相印的默契感觉。再次在两人的眼神中传递起来。
~~~~~~~
徐州州牧府中,大耳朵的刘备今日心情极好。活了整整三十四年。好象属于他的春天终于来临了,不论是官场还是别的什么都是如此。
看着身边肃立。整日眯着眼不知在想什么的红脸二弟。刘备的心中不由得微微的有些得意。
“最重要的就是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一州之地啊!在去年某还只是伯珪兄手下一个小小的县令而已,哈哈!伯珪,你可曾想到过!你口中的玄德弟,也会成为与你平起平坐,不,应是还高你半级的一州之长!这才是真正的风水轮流转,今年回刘家呢!”
看到喜悦之情隐隐的溢于言表的兄长,如此开心,关羽的心情也感觉好了起来,
“可是许久未曾见到兄长出自内心的笑了!干脆来个锦上添花。”
想定主意,关羽高大的身体微一躬身。
笑着说道:“兄长,弟还有一件大喜之事要禀告兄长。就是宪和从汉中传来了稍息,他在汉中太守张鲁府中的仆佣里找到了小公子!
应当是张鲁想要为他的儿子准备的书童,张鲁倒是未曾加以刁难。归还公子之外,还给宪和送上了些盘缠。想是要结好兄长。”
话音刚落,关羽的眼睛就微微抬起,紧盯着刘备。但片刻之后,关羽只能却失望的发现,刘备这个大哥,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表现的欣喜若狂。
又听到一个最盼望的好消息,刘备却是强忍着心中的狂喜。
心想着:“当初高祖也是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父亲烹于前而不自乱阵脚。有此养气的功夫,方能成就大业。今日不过是新儿要回来而已。
忍耐住,咱这个做父亲的可不能失了形态,二弟可是只佩服冷静、稳重的人。
想那张鲁还是看在我这个徐州牧的份上,才会如此的客气吧!男人有权就是好,一顺百顺啊!若只是普通人去他府中寻子,怕是会被他一顿棍棒赶回出来吧。”
看了一眼有些期盼的关羽,不动声色的说道:“此是好事,回来就好,云长,咱们要记得张太守的好处,日后也好报答他一番。
待刘新回来之后,还要云长你与益德一起对他善加教导才是。他耽误了好些年,也不知能不能成器了。”
对于张鲁的感谢,刘备此时的口气,已经完全是一个居高位者的恩赐了。
“人家想拍州牧的马屁还找不到门呢。让云长记住你张鲁的好,那就是你天大的面子了!”
听到大哥的吩咐,关羽终于再次合上了没有打开多少的眼睛。他终于对自己这个大哥心服了:“能在得到期盼已久的大好消息面前,毫不变色。兄长果然非是常人啊!”
口中恭敬的应道:“兄长只管放心,想那找回的新儿不过只有七八岁,习武什么都还来得及。只要弟与益德悉心教导,不求有多少成就,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对二弟的回答,刘备当然是满意的。儿子刘新将来是要接州牧的位置,而不是靠自己去打仗。能有自保的能力,就很不错了。
再说能在关羽、张飞两兄弟手下自保的人,本事还会差吗?(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刘备三哭陶谦刘备再哭赵云

感觉自己就要失控的落泪,刘备马上避开了这个让他心情激荡的有些按捺不住的话题。
转而与关羽这个无话不说的二弟商量道:“云长啊!益德去了涿郡接我家里那两个丫头,她们如今也已经十三四岁了,都长大了哇!这日子过的可真快,一年又一年的!”
此时的刘备,口气里却是充斥着志满意得。再也不会如同往日一般,每每一说到日子飞快,就有些沮丧的无奈。以往只不过是一县之主,兵不过千,将不过二。
可如今成为了一州牧守的他刘备,已经完全扬眉吐气,有了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一切当面的责问与背后的议论。
一州之牧守,这可是大汉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处在这个地地位,全大汉又能有几人呢?加上朝廷的三公、大将军之类也不过二三十人罢了。
而能有实际权力的,这天下也只有这十一二人。如今司隶更是被李傕等人所占,那司隶校尉也只是有名无实的虚衔罢了。
州牧之职等于是掌握了天下十分之一的权力。位高权重,又有什么能不得意的呢?
就连那远在千里之外的汉中张鲁也要给牧守大人面子,乖乖的将儿子奉还。更不要说其他本就有所求的人了。
当然这都要感谢刚刚逝去的老州牧陶谦了,也正因此,刘备在陶谦的葬礼上,比他的两个亲生儿子哭的更加凄惨。更加投入。
在送陶谦去坟地的路上,为陶谦守灵七日的刘备,充分的发挥了他善哭的特长。几乎哭了整整一路。看得所有送葬的人都感动不已。
当最后陶谦棺木入坑后,坟头开始封土之时。刘备更是哭得伤心欲绝。甚至死死的扒住陶谦的棺木不肯放手。最后还要陶谦的两个亲生儿子来劝慰他,节哀顺变。
所有人不论是真心还是敷衍,都是诉说着陶谦最后还是眼光不错,至少选对了一个继承人。而刘备的接二连三的痛哭,却是换来了一个稳固的州牧之位。
再也没有人提起过,以陶谦的两个儿子,或是别人来担任州牧一职。刘备又何乐而不为。
看见关羽点头表示明白,刘备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想想只需再过两年。就可以找两家门当户对的人家,将她们嫁人。
如此,咱们也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朋党团体,咱们的徐州集团就要正式建立了。当此乱世之时。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相互支持,可是不好坚守下去啊!”
熟读了春秋的关羽,自然很是明白其中的关节。
点头应道:“兄长所言极是,不过定要为她们选对好人家才行!且定不能嫁入同一家,只是当今天下谁有这样合适的实力呢?”
“是啊!要是配得上我刘备的女儿。要有身份还要有前途才好,那些纨绔子弟,成不得大器的咱们就不考虑了!对咱们徐州的将来帮助不会太大!这人选是要认真考虑清楚才是!”
关羽突然说道:“兄长,其实当今世上。以小弟之见,合适咱们条件的也不过只有几家而已。那个公孙伯珪的儿子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听说曹孟德的长子。也颇有英雄之姿。还有那江东狮儿孙策,或者也可以算一个吧!小弟还听说袁术的独生子。如今也开始处理政务了。不过袁术此人,恐难成大器。
也不知他那个独生子,会不会如他一般,搞个数百人的后工来。”
刘备对于关羽的这几个提名的人选,也是认同的点头道:“此时关系着徐州的未来,实在是事关重大,云长你与益德都是做叔叔的人,定要一起认真关心此事啊!”
关羽只能是硬着头皮的应了一声,心中还有一句话却始终没有说出口来:“想我家那平儿,如今年方十六,尚未曾娶妻呢!若是娶了兄长的女儿倒正是般配。
可以亲上加亲吧,不过如今兄长特意问计于某,就是要塞某之口啊!唉!大兄的心机越发的深沉了。为了徐州的大局,只能委屈了平儿吧!唉!大丈夫何患无妻邪?”
想定了儿子关平的婚事,关羽正式开始说重要的事务:“兄长,还有一事,那温侯吕布前些日子与曹孟德交战,连连中伏惨败。
损兵折将之下,如今已经退入我徐州之地,他发来书信请求,想要在我徐州暂住。兄长以为该当如何应付是好?”
对于这这种政治手段,关羽却不甚擅长,自然只能问计于对此更加精通的兄长。
听到吕布来投的消息,刘备终于借此哈哈大笑起来,直到笑的双眼间泪花滚滚。哭与笑的转换却是极其自然,显示出深厚的功底。
笑过之后才说道:“云长,!此乃大好事!我徐州如今正是兵少将寡,他吕布无处容身之时,正是我们收编他的好时机。他的并、凉铁骑,可是非比寻常啊!还听说他手下也有不少可用的将领!
只可惜,陶公去后,再无丹阳人肯入我徐州军。那些老兵又执意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