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孙策 >

第182章

重生孙策-第182章

小说: 重生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败了冀州最强大的敌人公孙瓒,不但基本占领冀州。大公子以至在青州也获得了压倒的优势,打的青州刺史田楷喘不过气来。只需等今年粮草收上来后,重整军备之后,消灭他根本不是问题。
出人意料的巨大胜利让将官们轻松下来的同时,都是对自己能得到的封赏有着隐隐的期待。
酒宴上每个人都是开怀畅饮着美味的烈酒,这次的大胜,只怕袁绍大人要大赏三军了。
就看才短短一年的时间,袁绍就从一个地小人少,连用一点粮草,都要依靠别人施舍的渤海郡。发展到目前天下最繁荣的大州的牧守。
这简直是个奇观,当然都是将士用命拼搏,谋士们尽心谋划的结果。而一向以宽阔著名的袁绍大人,一定不会吝啬那些应给的封赏了。
正当和谐的宴会进入最高兴的时候,一名浑身是血的斥候在门外卫士的搀扶下,冲入了宴会厅中。原本轻松喧闹的宴客厅中,突然变得鸦雀无声起来。
众将官的眼神都惊疑不定的落到斥候那血淋淋的身体上。
都是纷纷猜测:“这是哪里来的斥候,难道说公孙瓒还不死心又出兵偷袭冀州了吗?他不是宣示过同意停战了吗?这个人应该不会是出尔反尔的人啊!”
那原本无力的斥候,当看到正高坐主人席,生得英俊威武、兴致高昂的袁绍时。突然暴发出坚强的意志,挣开了身边卫士的扶助。扑到桌案前大声禀报。
“州牧大人!魏郡发生兵变,造反的兵士和黑山黃巾贼里应外合后,突袭了邺城。小人突围出来时,整个邺城已大半被攻陷,内中至少有十多支**的黃巾贼队伍。
我们一队兄弟奉太守之命拼死闯出城门,却只有小人一人能赶到大营,其他的兄弟们都战死在来路上了。请大人速发大军救回邺城。”
“啊!邺城!是邺城,我没有听错吧!那可是我们冀州的根基啊!我的家人”
斥候的一番急报,使整个安静的大厅里好像沸腾了的油锅,倒入了冰水一般突然炸开。
在这里参宴的人,绝大多数都有家人、产业在邺城。不断以来,象是蝗虫过境的黃巾贼竟然闯入了邺城。只怕众人的家人、财产都要惨遭浩劫了。再也没有人有心思去想那什么奖赏。
这怎么不让众人神色惨变,以至有几个脆弱的文士,不知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还是财产,都开始担心的低声啜泣起来。霎时,原本欢乐的气氛,就变得极端的沉重起来。
袁绍依旧端坐上席,英俊的脸色以至如石刻一般,是分毫未动。
等斥候禀告完毕,他才和气说道:“嗯!你做的很好!本官知道了!先升你一级官职,另下去军需官处领赏钱十贯,好好休息一番!将来就跟着本官当卫士吧!”
斥候感激零涕,赶紧谢恩下去休息了。
袁绍还是一副平静的表情,冷冷扫了一眼堂下坐立不安的一群随军文士与低级将领。看到倚重的一群大将,谋士们也都是一副平静的容貌。袁绍还是比较满意。
轻喝道:“都惊慌什么!没一点成大事者的胸怀,一群跳梁小丑般的黃巾贼罢了!本官原本还担心他们会在战时就发动叛乱。哼!如今公孙瓒这贼子已经剿平,我军正好腾出手来,完全清理掉这些后患!”
“麴义、高览、吕翔、吕旷听令!你四人率精锐骑兵一万,做大军先锋。日夜兼程,直奔邺城。本官要你们先行围住城池,不得让一个黃巾贼众逃脱,要是城中的眷属有一个损伤。本官就要他们都为之陪葬!”
说到最后,袁绍的声音变得极为冷峻,刺得众将都是一阵心寒。都知道主公袁绍已是动了杀心,要屠尽黃巾贼了!人人都知道这只是事后的泄愤而已,却还是祈望邺城如今的状况不要太蹩脚才好。
其实众人都明白,从来被黃巾贼肆虐过的地方,都是一片狼籍。何况富庶的邺城,哪里还有可能幸免。却在没有确实的消息传来前,心中还是抱着一丝虚幻的奢望罢了。
只能说人心的自我安慰本领,还是极端的强大的。
听到主公命令的四将出席领命,都是宏声应是,气昂昂的转身出厅,安排兵马去了!
紧跟着就是所有河北的名将谋士们,带着三万得胜而归,士气高涨的士卒做中军,一路南下向着邺城赶去。
士卒们听将领们的鼓动,早已是怒火沸腾。自己在前线打生打死,好不容易捡了条命回来。
结果连口饭也不吃不安稳,还被这些只知无耻抢掠的黃巾贼兵抄了老窝。热血沸腾的士卒们谁还能忍耐这样的侮辱,原本大战后的疲惫早已是不翼而飞。
根本就不用向以往一样,要将领们连哄带骂的才能行军。大军只用了三天,就赶了至少三百里的路,让领军的将领们都是惊讶的咋舌不已。
要是平日里都能有这样的士气,哪里还有打不胜的仗,灭不了的敌手。却不知道,在战胜了在幽、冀两州赫赫有名的公孙瓒大军后,这只部队的自信心已经是极度充满起来。
“我们连横扫漠北多年的白马义从,也能轻松扫灭,那些乌合之众的黃巾贼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敢来招惹我们就是找死的货色!”
大军在半路上到达广平斥章县时,遇到的又一拨冲出邺县的斥候带来的最新消息。
“魏郡太守栗成率二千余郡兵,与黃巾贼十万之众,死战半日。终因乱起突然,又因敌我数量过于悬殊之下,寡不敌众,全部与城皆亡了。邺城陷落,我们冲出来时黃巾贼正在全城洗劫。
还有那些投降的、或是受伤被俘的郡兵,也全部都已经被黃巾贼,砍下了脑袋挂在城墙上示众。只因为他们曾经抵抗过黃巾贼的进攻!”
这就是最蹩脚的消息,众将包括袁绍的心都已经沉入了谷底。
无明的怒火在围着的将士心中熊熊燃烧起来。
每个人都知道:“邺城完了!亲人完了!家财也完了!”
那禀报的斥候一口气说了许多,有些气喘,接连喘了几口气才接着说道。
“大人!黃巾贼军中有一路渠帅叫陶升,他未加入反贼前是内黃一名县丞,是最先入的邺城的黃巾贼,他把刺史大人和州内各官吏家属全部聚拢保护了起来。
并趁着其他黃巾贼陷入混乱的虏掠中时,把他们偷偷的带出城,亲身护送到了斥丘。眼下大人们的家眷都停驻在斥丘,等候大人们前去援助!”
这大喘气的禀报,连袁绍这个平常总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刺史大人也是索然变色。
“你这混帐东西,你能够去说故事了!不会先报上好消息吗?害本官都担心半天!给本将滚出去!”
同样的禀报情况,这个演讲了好消息的家伙,因为没了解主公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情况,却是没有之前同事的幸运,只是被赶出大帐了事。
说话的技巧却是能让人的命运完全不同。
袁绍听报,担心还会有变故。下令全军连夜火速进军。终究在第二天傍晚赶到斥丘,众将见到了自己的家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除了少数几个住的分散的佐吏家眷没有接到,基本上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袁绍大喜之下升任陶升为建义中郎将,没有了掣肘,自然放心大胆的调集兵马,大举开始进剿黃巾贼。
在攻下了只有少量黃巾贼驻守,惨遭洗劫一片而显得凄惨的邺城后。
冀州军才得知黃巾贼主力早在两天前,抢掠完之后带着丰富的物资撤回了朝歌。看着几乎化为一片废墟的邺城,袁绍大怒之下几乎派出了手下全部的主力大将。
麴义、颜良、文丑、张颌为主将,吕翔、吕旷、淳于琼、蒋奇、韩猛为副将,分为四队各领万人,分多路发动了包围进攻。
袁绍自己率高览等将,与众谋士留守邺城,安抚百姓,进行重建工作。
麴义、颜良、文丑、张颌几路大军在二个月的围追堵截的猛烈打击之后,把黃巾军主力围在了朝歌鹿场山苍岩谷。冀州军几万大军开始不分昼夜的对黃巾贼发起了凶猛的最后攻击。
五天之后,黃巾军人数虽多,却远没有刚从战场上撤回的冀州军精锐。加上根本没有能抵挡袁绍军大将的高手战将,终究是全军崩溃。
渠帅于毒当场被突入中军的文丑一枪挑于马下,枭首示众。
接着,冀州各军又挟得胜之势,辗转魏郡各地。以凶狠地攻势,**了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多支黃巾军。
在四个领军的主将示意下,不论是城市还是坞堡。
只需是被打败的黃巾贼,冀州军一律不接受投降。不论大小头目还是普通反贼,都是屠杀个干干净净。滥杀无辜的手段极其激烈,三月之内死者达到数万人。




 187章曹嵩遭避乱琅琊郡陶谦驱虎吞狼

第一八七章曹嵩遭避乱琅琊郡陶谦驱虎吞狼
屠杀的手段虽然惨烈,但是效果却永远最是显着。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
经此数战之后,冀州南部的黄巾贼基本平定,再也没有黄巾势力能进入其中。
袁绍的后方终于稳定下来,这使之后的袁绍终于能放开手脚,开始了与黑山张燕及公孙瓒全力争夺冀州北部控制权的争斗。
就在黄巾军攻占邺城,与袁绍打的不可开交之时。
远在兖、徐两州交界的徐州琅琊郡,郡内最北部有一边远小县,名为阳都。
阳都是个治下只有八千户的县城,因为僻处半山区,交通很不顺畅,所以人口总是难以增长起来。不过阳都的土地虽少,但却多是肥沃之地,加上水源丰富,沂水、汶河、蒙水三大河流贯穿全境,也是一块山清水秀的宜人的风水宝地。
它日后的扬名天下,却是因为它是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诞生地,但现在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它,却只是一处兵火难及的世外桃源。不论是当初的黄巾贼,还是最近的大战。都因为其道路难行,少有大军进入其中。
而此时的诸葛亮却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童子,已经随叔父南下江南,并且在诸葛玄四处托人求情之下,去襄阳鹿门山拜庞德公为师求学去了。
在阳都县城的西南五十里处,靠近兖州泰山郡华县三十里的一个小山岙里,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子。村子的名字,就象天下千千万万的村庄的名字一样很普通,叫小李亭。
因为地处两郡交界的山区,村子里常年没有一个外人会来。村民们除了集日去附近的城镇卖些自家土产外,换些必须的物资外,基本上过着半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
大约四个月前,从豫州那边迁来了几户避黄巾祸的大族人家。加上这些人家的家丁仆佣,村里多了近千人,一下就热闹起来。
村子里一向空闲的地多,让这些人借住些时日也没什么影响。村中的几个断事的族老商量了一下,在外来大户的大量钱财开路之下,也没有谁愿意跳出来反对什么。
人家是大地方来的,而且来时就说过只是暂住些时日,等黄巾贼一过就会回转老家。
淳朴的本地人只有一个想法:“这世道,谁出门没个三长两短的难处。能帮上的忙是一定要帮的。更何况,村子里的人家,就是加起来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的钱财。各家各户的都能分上几百上千钱呢!
不过是让人家用空地自建些房舍,住上一段时间而已。村里的人只有便宜,又没有什么损失。”
有外人来村里了,村中的乡老与亭长却根本没有人想要上报县里。
事实上直到如今,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个州哪个县。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不产粮,又没有什么特产。县长们巴不得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推说这里不是自己的辖地。
平时都是靠着村里的族老与长者们,处理各种纠纷与问题,村民们也早已习惯了这样与世无争的生活。
何况一旦上报,这些钱财还能剩下几个就难说了,搞不好,还要自己贴钱进去。那些官吏收刮钱财的本事,就是淳朴的山民们也是深有体会。
虽然没有上报郡县,但突然增加的大量人口,终会有蛛丝马迹,落入到有心人的眼中。
已是花甲之年的陶谦,正端坐在徐州刺史府的房内。
年龄的增大,已经使这个当年狂放不羁,却偏偏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老者,彻底失去了当年的意气风的锐气。这两年与袁术、公孙瓒联结后,几次出兵与曹操的交战都是大败而回。
损兵折将的沉重压力让这个老州牧已经心力憔悴,这两年急剧的衰老下来。突然削瘦的老脸上皮肤松弛下来,形成层层叠叠的皱褶。
原本高大的身躯,被病痛纠缠着,再也不如以往一般的伸展挺拨。不时虚弱的掩着嘴咳嗽两声,当年的英武壮汉,在岁月无情的摧残下,完全已经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
陶谦抚着自己已经完全雪白的胡须,脸色阴晴不定的看着案上一堆文案谍报中,端正放着下午刚到收到的一份情报。那个偏僻的边境上的小李村,第一次进入了一州之长的眼中。
陶谦的内心十分的矛盾,他有些后悔与袁术、公孙瓒的联合。
“要是文台不死,我方又怎么会败的如此惨不忍睹呢!可惜!可恨,偏偏在我刚加入他们一方之后就死了。他孙坚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