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孙策 >

第132章

重生孙策-第132章

小说: 重生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如果接走蔡琰妹妹的是老师故人,君明要报仇的事情就有些不好办了!唉!也只能到时再做处置了。要是妹妹安好,都还好说,否则哼!”
说到这里,曹操略微矮胖的身躯上却是暴发出一股逼人的气势。


 第一零六章魂断九里山之肉粮

第一零六章魂断九里山之肉粮
戏志才点头:“主公英明!日后的事情自然可以到时再见机行事。
主公!志才还有一事禀报,如今大战在既,且第一批肉粮已经制成。而眼下的兖州地面,各方势力的斥候、间谍横行。为防万一被有心人发觉,是否暂时停下九里山大营的安置工作?”
曹操突然打了个冷战,刚才的暴发出来的气势,好象从未出现过般突然完全消散。
如今他只要一听到九里山这三个字就会有些毛骨悚然之感。
忙不迭的点头道:“对!志才你考虑的对,战时情况纷乱,局面不好控制。还是应该暂停一下,以防万一!等这场战事过去再说吧。唉!让活着的他们再过个好年吧!”
几乎从来不叹气的曹操,却是在这一晚上,接连不断的叹息着。
时间回到上个月,在戏志才提出以人肉为军粮的第二个月,正是汉献帝初平三年十一月底。时光继续着它坚定的脚步,永远不会因为人的焦虑而有片刻的迟缓。
在这段日子中,曹操心中的文明防线,却是被残酷的现实所逐渐摧毁。
为了更多的人能活下去,只能让一部分人做出牺牲,或许这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了。人类的生存史中总会有弱势的群体被牺牲,不论你是自愿还是被迫。
十二月初,兖州人民的生活依旧平静,祥和。
整个大汉天下,都沉浸在春节将近的热烈气氛中。虽然多数人依然每天只能在官府里,按一家上报的人口领取相应仅能糊口的粮食。可是快乐还是不可抑制的。
因为只要再过上几个月,一切都会变好起来,比所有的人想象的更好。
刺史府的书房中,依旧只有刺史曹操与心腹主薄戏志才。忠诚的守卫着的是同样看起来憨厚的典韦,如今他已经被曹操提升为中军虎贲校尉。
统领的是整个刺史府内的所有侍卫。
戏志才在两个月来多次提醒曹操早下决定,按现在粮食的消耗速度,尽管已经是尽量减少发放粮食。可是就算是马上开始行动,极有可能撑不到明年秋天收粮的时候了。
每多拖上一天,兖州军事集团的崩溃就会提前一天!
身为一个尽责的军师,考虑的只是如何能把自己主公所面临的危机处置掉。心急如焚的他,一大早就又来拜见还在犹豫中的主公。他第一次发现,原来一向英明睿智的主公也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其实人都是一样,只不过是每个人心中,决定一件事的砝码不同而已。
当你觉得一件事对自己是极其重要时,谁都会变得犹豫不决起来。不思考再三又怎么能轻易下决定呢?可是时间会摧毁你心中的一切心防。
曹操看着又一次来到眼前的戏志才。虽然知道眼前这个人,是在全心全意的在为自己的事业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可是这段时候,他还是有些害怕见到这个,比自己的性子还要冷酷三分的谋士。
“就如志才所说,抗议什么的,能抗出一粒米来吗?那只是那些文人的一贯的无知之行罢了。难道我真得想要让刚刚有所起色的事业,土崩瓦解重归于原样吗?不能,绝对不能!”
这一年,已经三十九岁的曹操思前想后,为了自己刚刚艰难起步的事业不从此崩溃。终于下定了这个自己从来也不敢去仔细考虑的决定。
“只是这件事该交给谁去施行呢?这样逆天的恶事,非十足的心腹,和神智坚毅之辈是无人能做的。”
曹操抬头,变得幽深的眼中闪烁出一股惊心动魄的慑人光彩,张口说:“志才,你”
戏志才明白,自己的主公这次终于,是真得想通了!不等曹操开口说完。
就决然接口说道:“这件事,主公就不要再过问了!属下已经都考虑的很清楚了。请主公下令调三千军士给属下,将兖州全境的流民做一个梳理。找出合用的人口来。
还需张贴一纸通告榜文,凡是孤寡老弱之人,都将由州府县乡给于集中,另行安置。让他们自己去各衙门报备集合。
统一分批送往离鄄城东南二百里外的九里山大营,那里人烟稀少适合做事,不似芒砀山那般有许多人口,不好处理!在那里,属下会有妥善的安排!”
曹操下了这个决定,仿佛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强壮的身体也有些摇晃。
嘲讽的想到:“看来我还是不够心狠啊!连志才这个文弱书生也要比我强上一些了!”
无力的说道:“好,明日起,就让典韦统领这支部队协助你去做这件事!只是这个消息不可有丁点的泄漏。你要切记,否则你我二人,纵有千军万马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地!”
戏志才严肃说道:“属下省得!不过属下以为这件事,还是暂时不用典校尉为好。士卒这方面,属下都已经安排妥当,万一事有泄漏,属下自会一力承担之!”
声音带着淡淡的寂寞:“如有那样一天,主公一定不能承认自己知情!要说是一切都是属下擅自做主,是杀是剐还请主公不要皱一下眉头才是!
到时还请主公把志才的一身粗肉也做成军粮,算是还给这些枉死的人们一点公道。这大概是属下能为主公的大业出的最后的一份力了。”
曹操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楞楞的看着眼前这个忠心的属下。
默默的想着:“这何止是忠心这两个简单的字所能形容的!他是真正的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血肉都全部准备贡献给我了,这算是英雄的献祭吗?
为了成就我的事业,他却能毫不犹豫的贡献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比子廉当初在战场上让马给我却是更加的壮烈!志才,你如此忠心于我,我曹操定不会负你!”
戏志才不知曹操所想,继续用低沉的声音说着自己的安排:“明日起,属下就会派遣五百士卒先去建立大营。会设立全面的防御,绝不会让人有逃出的机会。
另外属下会调牢中全部的死囚去做这件事的,只要事后将他们一样处置就万无一失了。而且这大营之外方圆十里之内都会加以封锁,不会有人靠近。”
曹操用冰冷声音说道:“十里不够,要二十里!一定不能出一点疏漏,我们败不起啊!志才你的忠心可鉴,本官知道了,你无需多言,这事既然让你这样做了,我不会让你死的!
还有,你让你那些摸金校尉的兄弟们,必须要有几人坐镇其中,以防万一。等事了之后,我会升他们为中郎将!”
戏志才再次拜谢,商量几句行事的细节。才匆匆告辞离去,立即就开始执行他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做准备,而且已经不断完善到十分成熟,至少看起来毫无破绽的计划!
曹操坐在书案后,死死的皱着眉头思索着。
“典韦的忠诚是绝对可以信任的,只是那些在大营外守卫的五百士卒,也是一个都不能放过。既然做了就必须要做到滴水不漏才好!既然志才不用他,就由他负责事后的处置好了。”
这个枭雄心中的文明防线,却是被残酷的现实压力所彻底摧毁。为了更多的人能活下去,只能让一部分人做出牺牲,这是无奈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随着兖州各地官府接到命令。所有的城镇的大小官史、亭长,乡老之类的相关官员都高效的行动起来。重点查访、动员的对象,则是从青州过来的那批数量达到百万的人口。
通告上有令,所有的孤寡人员、没有饭吃,自认养活不了自己的人都可以报官,全部由各地官府统一安排以后的食宿。
从出公告的第三天开始,第一批从各地集中到祁乡汇合点的人们。
一等他们集合完成,就被官兵连夜护送着向着九里山大营行去。
苍茫而荒凉的道路,延伸到不可见的远处。
终点那里正是被乌云覆盖的九里山大营,他们此行的终点。乌云越来越低,不断的翻涌着,好象在吸纳着什么!噢!天变色,要下大雪了!
暮色中简陋的道路上,是无尽的流民。队伍中的每个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是那么的兴高采烈。他们蹒跚却坚定的向着自己想象中美好的命运走去。
冬日就要落山的夕阳,在这些走向他们理想前途的人脸上,印出了一种妖异的红色。
这与护送他们沉默的官兵们头上黑色的头盔,形成强烈的反差。
但是沉浸在幸福的憧景中的人们,却根本没有人发觉异常。都只是以为兖州军的军纪严格,不苟言笑而已。
却不知在这些军士的眼中,他们与这些行进中的‘肉粮’根本无话可说。有谁见过押送着一群肉猪去屠宰场的人,会与猪念叨一路的。
这些士兵,也不知道戏志才是通过什么办法选拔出来的。似乎已经完全没有了人类的感情,更没有什么同情的念头。
‘肉粮’们继续着他们最后的幸福旅程:“是啊!当初从青州大旱,人都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跟随大家流浪到这兖州。
不论如何,至少这兖州每天还有一碗粥喝,人不至于饿死!如今州、郡、县的大人们,对孤寡老弱之人更是做出了更好的安排,只要去了属地官府报名就会有一天两碗喷香的大米饭吃。
据说只要在开春后帮助官府做工就可以抵饭钱了。还是兖州好啊!”
对于官府的正式命令,根本没有人会去做出丝毫的怀疑。
甚至还有一些年青的孤女,哀求着的四处查找合适安置人口的官差能收下自己,只求能有一口饱饭。那怕为他们献上自己娇嫩身体也再所不惜。
饥饿会让人六神无主,会让原质彬彬的人类,彻底变身为本性尽显的野兽。


 第一零七章主公的酒不是这么好喝地

第一零七章主公的酒不是这么好喝地
封丘,袁术大营十万大军排布成连绵几十里的营盘,一眼望去,似无边无际的海洋一般。(9VK,观
袁术与杨弘坐在中军帐各自习惯的位置上。手中各自拿着一只青铜酒爵,清洌的醇酒五粮液。两人却是在这闲睱之时小酌一番。
袁术举杯,长史杨弘赶紧跟着还敬一次。两人各自小品一口,回味一番。如此烈酒,就算是好酒的他们也不敢象周仓一般的大碗狂饮。
杨弘感觉这段日子以来,主公越来越信任自己了,这可是在这么多将领谋士中独一份的。
今日居然能单独赏赐自己,同饮这寿春新送来的美酒。这让他心中不由得越发的得意,只是脸上对袁术的忠诚表达的更加明显。
放下酒爵,他满脸感激说道:“主公能让弘饮得如此美酒,实乃是属下三生修来的福气。”
袁术哈哈一笑:“是啊!如此醇美的酒液,实在是我们这些好饮之人的口福啊。你可知这醇酒要五金一坛,而且一坛只有三斤!
不是富贵人家,可喝不到,更喝不起这五粮液!这是我家那个不成器的小子,特地送来孝敬老子的!哈哈!”
通常为人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时,心中其实是期待着听话的人,出言反驳自己对孩子的贬斥。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自谦,而杨弘这个读书人,自然能很好的领会其中所含的意思。
杨弘的心似乎漏跳了一下,眼中顿时冒出一片五铢钱的海洋。
嘴上恭顺的说道:“恭喜主公有子如此孝顺,深得孝之一字的精髓。将军实在是教子有方,属下羡慕之极啊!小公子不愧为世家子弟,家学渊源就是与俗人不同!”
袁术不知为何,房中妻妾数百。却只有早年生下一子二女,大女儿已经长大,今年刚刚嫁了荆州黄家的公子黄猗。小女儿还只十余岁。
后来就再也没有哪个女人,能给他生个孩子出来。这也一直是袁术的心中之痛,只是有了一个儿子,也不算无后,能让他稍稍得些安慰。
儿子袁耀如今却是年方十五。对于这个独生子,袁术是从来都极为宠爱。如今独生子能给自己送酒,证明这小子长大了。高兴的事情怎么能不找最会拍马屁的属下来夸耀一番呢。
袁术笑不合口说道:“子禄!你可不要再夸这小子,小小年纪就不学好。已经学会在外面找女人了!真是该教训教训他,居然比本将当年还要早熟一些!”
杨弘心想:“那也是你的种啊!也算是家学渊源了!”
嘴里却赶紧说道:“这才真是好事啊!小公子天赋过人,定然能为将军家早早的开枝散叶!哈哈!属下还是佩服之极!”
袁术一起大笑道:“你这个子禄啊,这张嘴里就不会说出难听的话来!哈哈!”
两人畅快的笑过,袁术话锋一转:“子禄啊!这个五粮液的主意你就不要打了。这个制酒之人很是精明,他拉了耀儿入股。听说孙策那小子也入了一股,这卖酒的收益三人平分。这小子这次倒是手挺快!
还有,他们小孩子家在那里闹着玩,我们这些大人就不要参与进去了。”
杨弘心里正暗自盘算着,回帐后马上让手下回寿春,去把这个醇酒控制起来。
五金一坛的酒,那简直是比挖金矿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