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兴亡一叹 >

第79章

兴亡一叹-第79章

小说: 兴亡一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宏景接掌上清派后,将总部迁往茅山,撰写《上清真诰》,著有《养性延命录》,编写《本草经集注》,提倡“游收虚静,息虑无为”,上清派名声大盛,后来唐、宋两代,历任掌教宗师都得朝廷封号,或“国师”,或“真人”,茅山上清派名列“经箓三山”之一。因在茅山,后世大多便以“茅山宗”或“茅山派”指代上清派,这些都是后话了。

※※※

且说魏夫人现出仙体真身,飞升上天来。天风罡烈,刮面如刀,魏夫人却若无其事,衣角飘飘,不知行了多时,在虚空中停住,默默念诵,往前踏出一步,刹那间虚空破碎,景象流转,已经置身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上,极远处有一点碧绿微光,做莲花之形。

魏夫人御风疾行,不知飞了多时,见前方五色云起,祥光接天,那点碧绿微光原来是数座海岛仙山,如五瓣莲花,舒展开张,山中楼台掩映——正是碧游宫。

魏夫人心潮微微激荡,奔入宫来。诺大一座碧游宫,空空荡荡,寂静寥落,正殿上一盏微灯如豆,一位道人正在闭目默坐。魏夫人抢步上前拜倒,道:“师尊。”

道人微微抬眼,微笑道:“无当,回来了。”

魏夫人眼眶湿润,伏地道:“是,师尊,无当回来了。”

这魏夫人正是昔日通天教主座下上四代大弟子之一,无当圣母。当年封神,多宝道人被老君擒去,如今入佛门化释迦牟尼;金灵圣母战死在万仙阵中,因她原本名字不在封神榜上,通天教主于是以大法力将她补入,封神位居斗部天尊;龟灵圣母被接引导师收去,如今在八德池中听经修炼;唯有无当圣母当日逃过一劫。后来西晋时下世为人,便是魏夫人了。

无当圣母垂泪道:“弟子无能,不能大兴我碧游教门,有负师尊厚望。”通天微笑摇头道:“时势如此,岂是你之过。起来罢,此次大劫若能安然度过,我上清一门,自然复兴有望。”无当道:“是。”站起身来,又问道:“不知金灵师姊他们如今在何处?”通天道:“稍后便能见到。”不再说话。无当也便不再问,静静侍立一旁。

灵宝天中无日月,不知过了多久。飘渺笛声自宫外悠悠传来,若远若近,不急不徐,仿佛牧童信口而吹,并无什么腔调,传入耳中却是说不出的清悦动听。

刹那间,碧游、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五宫同时光华灿烂,仿佛碧绿色莲花舒展,通天端坐不动,对无当道:“你代我出殿,迎接两位师伯。”

无当领命出殿来,见老君乘青牛,元始乘四不相,并肩前来。玄都法师、南极仙翁、白鹤童子等人随侍。金灵、闻仲等人在后跟随,见无当出殿来,面上皆有喜悦之色,微微点头示意。无当圣母俯身拜见,道:“恭迎两位师伯。”

老君呵呵笑道:“倒是多日不曾见你了。”神色和蔼,仿佛长者垂询。无当道:“无当下界历练一遭,有劳大师伯挂念。”老君微微点头,下了青牛,和元始走入碧游宫中。通天见两位教主前来,微微点头为礼,并不起身,道:“两位师兄今日前来,有何见教。”

老君笑道:“天机摇动,女娲氏已起灭世之心,人、神、妖五千年来恩怨纠缠,目下便要做个彻底了断。师弟岂可贪一己清净,忍心看这三界生灵尽毁于劫火。我等此来,正为请师弟相助,共掌大局。”通天微微垂目,道:“两位师兄早证混元,法力通玄,区区女娲氏何足道哉。纵有烦难,还有西方佛门两位道兄相助,何劳小弟。”老君道:“师弟此言差矣。且不说那女娲亦是早证混元,又有伏羲相助,持八卦炉、混沌钟两大灵宝,实是劲敌——便是女娲事了,道佛两门,迟早也要做过一场。师弟,我三人昔日在昆仑山结庐修道,同证混元,共创教门,并称三清,情愈手足。纵然往日有些龃龌,亦不过是教法分歧,无关根本,师弟何必执着。”通天不语。

元始道:“师弟春秋下世,广开教门,大兴儒学,尝有言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气度恢宏,实非愚兄所能及。当年封神,恰逢千年杀劫,诸般纷乱绞缠,愚兄处措急躁,事后思之,多有不当之处,还望师弟见谅。”言毕深深施了一礼。

通天起身还了一礼,道:“师兄言重了。”元始微微点头。金灵圣母、闻仲、赵公明、牛魔王等十一人上前拜见师尊。老君又道:“众弟子根性深厚,道德已全,不当长列封神榜上。”通天道:“此事还要偏劳两位师兄相助。”喝道:“众弟子,还不拜谢两位师伯。”老君、元始都道:“分内之事,师弟何必客气。既如此,我等先回,待三教共聚不周山时再会。”通天道:“好。”送两位教主出宫。玄都法师牵过青牛来,老君跨上,元始亦上四不相,南极仙翁、白鹤童子随侍,出灵宝天去了。

通天归殿,众弟子再拜,多有泣下失声者。通天亦微微叹息,道:“起来罢。”众弟子起身,通天又道:“尔等只在此静修,莫惹凡尘。待此劫度过,我助尔等再锻仙体,脱离樊笼。我上清碧游大道,依旧有再兴之日,旧日门人亦有重聚之时,尔等不必如此伤悲。”众弟子俯身道:“是,谨尊师命。”通天点头,命诸人退下,闭目沉思不语。

第二十二章 不明本来,不能成道

五行山下,猴子正悠悠闲闲地看着花丛中两只粉色蝴蝶在追逐打闹。

他被压在五行山下,已经整整二十年,一身神通法力都被禁锢住了,分毫施展不得。初时自然暴躁无比,渐渐地却也沉静下来,他是灵石化身,又修到这种境界,不饥不渴,不饮不食,悠悠闲闲度日,倒也自在。

正看间,脚步声响,猴子微微抬眼一看,点头示意,叫道:“师父。”

准提走到猴子面前,随意在地上坐下,双腿箕张,将七宝妙树顺手放在一旁,漫不经心问道:“南华经看完了么?”

猴子道:“已经读完。”

准提点点头,又道:“大般若经如何?”

猴子道:“略有所悟,在隐隐约约间,正要向师父请教。”

准提道:“可与金刚经参照。”

猴子道:“弟子近日也看七俱胝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似乎颇有所得。”

准提摇头道:“大明陀罗尼经是我昔日成道时所做,过于讲求智慧神通,你目下暂不宜读。”又问道:“通典读到哪里了?”

猴子道:“职官典已经读完。”准提微微点头,道:“好。”从袖中取出一卷书来,放在猴子面前,道:“这本紫府筵华经是道家秘典,其中讲论不妨看看,颇有与我佛门之法暗合相通之处。”猴子道:“是,多谢师父。”轻轻吹了口气,那本紫府筵华经便一页一页地慢慢翻过,猴子且看且想。

准提点头不语,看着猴子,过了半响,道:“悟空,这二十年来,可悟出什么?”

猴子道:“确实略有些心得,正要请师父指正。”准提道:“说来听听。”

猴子道:“人若眼盲,则往往耳力敏锐;神通若盛,往往掩蔽本心,此消彼长之理也。记得弟子刚入门时,师父曾有言道:‘道德乃是根基,神通乃是外用’。弟子愚钝,一直不以为然,以致空有神通法力,根基其实虚浮。如今在这五行山下二十年,神通尽失,反能细心体悟大道精微,重筑根基,再修道德,此皆师父所赐。”

准提笑道:“善,你深有慧根,已近大道,假以时日,前途未可限量。”

猴子低头看书,过了片刻,忽然想起一事,道:“听说罗刹国已经皈依佛门,是么?”

准提道:“亦不过是虚名而已。”猴子点头,他知道自从牛魔王被擒,罗刹公主便久有报仇之意,只是罗刹国固然势力庞大,多有上古巨妖,要和道门对抗,却也是断然不能。眼看大劫迫在眉睫,人、神、妖早晚之间便要有一场生死搏杀,罗刹国不可能置身事外,到时莫说报仇,便是自保都难,自然要赶紧寻个靠山。只是罗刹国虽然自古以来就自成一国,不肯奉女娲号令,但毕竟是妖族一脉,如何反而去投靠佛门。

正说间,烈风飕飕刮起,层层密密的阴云四方拢合,遮蔽天空,遥远处传来隐隐雷声。

“要变天了,师父。”猴子低头看书,随口说。

准提微微点头:“是,要变天了。”

猴子道:“此次道、佛、妖三教大会不周山,想必是要为开天辟地以来的恩怨做个彻底了断了。”准提道:“正是。”

猴子道:“妖族衰微已久,料想无甚能为。”文人小说下载

准提叹道:“未必。女娲伏羲两人都是上古正神,混沌得道,着实有广大神通,又执掌八卦炉、混沌钟两大灵宝。纵然是佛道联手,也不敢说必有胜算。”

猴子微微有些惊讶。准提仰面看天,悠悠道:“世间一切流转,终究不过是成、住、坏、空四相。道门三清得窥万物肇始之初,演化太极图,所谓无极乃太极,太极生万物,太极图乃‘成’相所化。我和师兄当年在八德池边修炼,见池中白莲朵朵怒放,乃知繁华盛极,便是即将衰毁崩坏,于是离弃生死,超脱轮回,创西方寂灭之道,成就十二品莲台。十二莲台乃‘坏’相所化。伏羲隐居多年,推衍八卦,于万相纷织交错、流变渊源中得窥大道,成就八卦炉。那八卦炉之中,一切流变,万相繁衍,乃‘住’之灵宝。混沌钟先天所生,乃是鸿蒙所相,混沌化生。所谓混沌,便是一切虚无,此‘空’之灵宝。女娲伏羲执掌八卦炉、混沌钟,四相灵宝已得其二,除非佛道联手,否则无可相抗。”

猴子道:“既然如此,佛道联手,四大灵宝也有其二,依然能有胜算。”

准提摇头道:“四大灵宝虽然威能无比,终究还是托物寄形,不免落了下乘。真正可虑者,在于伏羲。伏羲隐居三千余年,精研八卦六十四相,不知到底成就如何。若是能将八卦六十四相完全融会贯通,要想改天换地,再造乾坤,不过反掌之间,便是要颠倒阴阳,逆转时空,也不是什么难事。莫说我等,便是盘古再世,轩辕复生,也万万不是对手了。”

猴子听得怦然心动,道:“这便是所谓混元无极了罢。”准提道:“正是,这就是混元无极了。世间一切相,皆不过成住坏空四相——得此义者,可成混元。若能更进一步,勘破外相,得证精微,那便能成就混元无极了。”

猴子默默点头,问道:“师父,不知我何时方能从此脱困。”准提道:“你不明本来,所以大道难成。”猴子道:“何谓本来,请师父指点。”

准提目视猴子,道:“你可知你是何人?”

猴子皱眉片刻,道:“我是娘娘补天所遗的五色灵石化身。”

准提笑道:“是,亦不是。”猴子不能明白,看着准提。准提道:“你还记得华山之上遇见的那个白猿么。”

悟空道:“记得。”

准提道:“他是袁洪,本名无支祁。当年与大禹交战,被锁困在梅山之下。后来脱身逃出,化名袁洪,千年前封神时,他被女娲摄入山河社稷图,用葫芦飞刀斩杀。”

猴子道:“我仿佛认得他。”

准提微微而笑,道:“你自然认得他。”

“世间无魂魄之物,成道艰难。五色灵石纵然灵秀,终究也还是死物,久久不能修成魂魄。女娲等待不及,便以山河社稷图和飞刀葫芦,暗中摄取了袁洪一缕元神,注入灵石之中,故此方成九窍八孔,渐渐养成三魂六魄,方才有灵觉,有知识,修行得道。悟空,你如何不认得他。你自想想,自古以来死物修道何等艰难,你为何这般轻易,那种种神通变化,都是一学便成?你既是灵石化身,为何偏偏变成了个猿猴之形?”

猴子悚然而惊,背上津津冒出冷汗来,道:“那袁洪为何在华山上突然没了。”

准提道:“袁洪生性桀骜,不甘受制,于是在华山上自毁肉身,自散元神。残魂余魄便受你牵引,与你本身魂魄融合为一。”

猴子怔怔不语,过了半响道:“若如此说,我岂非便是无支祁?”

准提道:“你色身乃是五色灵石所化,三魂六魄由无支祁一缕元神滋长壮大而来,又得了他几分残魂——你既是五色灵石,又是无支祁,既不是五色灵石,又非无支祁。是与不是,都只在你一念之间。”

猴子颤声道:“我若是无支祁……那我和师兄……”

李承乾前世为大禹,与无支祁争斗。无支祁被镇压千年方才脱困,大禹更是重伤身死,女娇为救大禹,化身妲己,以至于弄出后来这种种事情,一直牵扯到今还不得干休。若要真论起来,这两人便是深仇。

准提道:“五色灵石是女娲所造,袁洪是女娲斩杀。悟空,你若是五色灵石,你便是女娲造物;你若是无支祁,你便是女娲仇敌。你若是五色灵石,你便与承乾是师兄弟;你若是无支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