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俗眼看史记 >

第26章

俗眼看史记-第26章

小说: 俗眼看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才开始对他有所器重。他在秦国混得不错,起初人们为了区分他的国籍,叫他〃卫鞅〃。后来,由于政绩斐然,被赐予〃商君〃的名号。从此,后人多称他为商鞅。

第三部分 第72节:商鞅:自食其果的魔术师(5)

商鞅这一生与〃变法〃这个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有一首诗写得好,管他〃商君卫鞅公孙鞅,任法壹刑有主张。世变道异不法古,适时恃势岂守常?褒奖军功戒私斗,抑制商旅重农商;废除井田一度量,推行郡县开封疆。〃由此可见,商鞅的魔手遮盖的范围无所不至。但不管其变法如何深广,贯穿其中的两个不变的关键词便是:种田、打仗。

就拿战国时期惟秦国独创的土地制度来说。以前的土地都是国有的,天子将它们划分成一块一块的,像个〃井〃字,分封给奴隶主贵族。但是,到了商鞅的时代,封建经济已经萌芽,农民阶级出现。若仍沿袭以前的土地制度,农民兄弟种地的积极性将受到重挫。他们可是那一时期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国家能不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权益吗?然而不是人人都能想到对策,好在商鞅聪明。他通过国家政治和法令手段,废除了井田制度,允许农民开荒,并且自由买卖土地。总之一切都是方便大众挣取口粮。吃饱了也好打仗。

另外一方面,商鞅心中也有一个理想国。在这个理想国里,他驱逐了商人,知识分子,留下了农民和战士。他重农抑商,用当今的眼光来看,当然是不可思议的。现在还有哪个政治家会把农民高举过商人头上?除非他傻了。但是,我们看待历史,就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商鞅那么做,有他的道理,而且很对头。当时国家的土地资源那么丰富,尚有许多未开垦的荒地。国人要是不以农业为本,而跑去做什么生意。如此本末倒置,想必不久秦国也要头脚颠倒,呜呼颓矣。

〃众农抑商〃固然可以固本,但是所谓〃物极必反〃,商鞅把事物做过头了。有些人天生和黄土没情分,做不了农民,当个商人倒是很成功。可是商鞅硬是要将这些人的家产没收了去,并且把他们全部下放到农田里去干活。若有反抗者,便将其处死,或者使用残酷的肉刑——切断其肢体或者割裂其肌肤。这在夏商周的时候就成为了国家常用的刑法,相沿到汉初还没有改变。那些反文明的人,看到这里,还是好好想想文明带给大家的好处吧。

商鞅之所以这么残酷,其实与他的思想观是分不开的。他觉得古代的人都纯朴敦厚,但是与他同时代的人却都巧言令色,鲜矣仁。所以对待现在的人,他是一点客气都不讲的为此他还发明了多种摧残人类的方法,比如说连坐法。家中一人犯罪,十人连坐受到株连。后来更是发展到了全家连坐。

再比如众所周知的焚书坑儒,原来历史上第一个干这件缺德事的人不是秦始皇,而是商鞅,之间相隔有一百多年。商鞅那时侯就是不喜欢别人说他。反对也好,赞成也好,他都要把人家赶走。《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一件事,说:新法已经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终于尝到了甜头。由于国家时时处于严打之中,秦国人都道不拾遗,山贼们更是混不下去了。各个地区的治安都相当安定。于是,有一行人便想给商鞅写一封表扬信。谁知道这商鞅竟然十分反感这些人。觉得他们和当初指责新法不便的人一样,扰乱了教化,便把那一行人发配到了边疆。如今他烧书,同样是不能接受与他相左的言论。

所以,对商鞅的评价,历来都有毁誉参半。有人褒扬,有人谩骂。

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商鞅把秦国捣腾得确实像模像样的。秦孝公很欢喜,又给他升了一职,官位大良造。这在当时可是国内的最高官职,而且还掌握着军政大权。这次,秦国想攻打魏国,便指望商鞅帮忙。商鞅不是很会打仗的人,他只是使了一点卑劣的手腕,将公子卬诱杀,从而夺下敌军。

原来,他曾在魏国谋事的时候,官位虽然不高,但是还认识那么几个人。公叔座死前,又把他的人气炒了一炒。那原本不知道他是个人才的,想必也要知道了。魏国的公子卬跟他就有些私交。如今,两个熟人针锋相对,公子卬是不好意思,而商鞅却算尽心机。他骗公子卬撤兵,然后用事先埋伏下的军队去袭击他们,结果彻底打败了魏军。梁惠王知道以后,那叫一个后悔。

第三部分 第73节:商鞅:自食其果的魔术师(6)

经过这件事,秦孝公又给商鞅加官进爵。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商鞅害死了许多人,也得罪了许多人。这为他日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第四节自作孽不可活

都说天无绝人之路。商鞅在出任秦相的时候,得罪过很多人。上天还是派了一个赵良去提醒他离开秦国。商鞅与赵良先前并不认识,是通过好友孟兰皋才得以见面的。这孟兰皋在《史记·商君列传》里只出现了这么一次,之前并没有此人的背景交代,据说他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能人。

不知道孟兰皋是怎么介绍赵良的,反正商鞅很想与这个人结为好友。可赵良还是蛮拽的,他表面上谦虚,实则傲慢地说:〃鄙人不敢奢望。〃商鞅不解,询问原因。赵良便接着说道:〃孔子说过,'如果这个国家推举贤能的话,那么,那种受人民爱戴的人自然会到你们的国家去。但是,如果这个国家聚集了一些不肖之徒,那么即使能成就霸业的人来了,你们也是留不住的。〃

说白了就是人家赵良不想和他成为朋友。照商鞅的脾气,也不容易受到伤害,便任凭赵良说下去。这赵良也真会说。《史记·商君列传》中有一大段篇幅记载了他与商鞅的对话。总之,他的言语特色便是喜欢引经据典。

搬完了孔子以后,他又搬出了一段不知从哪儿听来的话,什么〃占有不应该占有的职位,便叫做贪位。享有不该享有的名声,就叫做贪名。〃如果,他今天答应商鞅发出的结他为好友的请求,那么,他就要觉得自己是一个贪慕虚荣的人了。所以,他假称自己〃不才〃,〃弗敢〃,实际上里面蕴涵着丰富的讽刺意味。

商鞅多少也察觉了一些,便问他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在秦国的表现。赵良说:〃你能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就叫做聪。如果你能内省,那就叫做明。如果你聪明了之后,又懂得自我克制,那么就是强了!虞舜说过:'谦虚的人是受人尊重的。'你不如按照圣贤的指示去做,无须来问我了。〃

商鞅不肯作罢,定要知道赵良对自己的政绩有何评价,便说道:〃当初秦国还跟没有开化的人一样。父子不分家,最可怕的是男女还同居一室。如今,我把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都改进了。使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后来,我又支持秦王大造宫殿,和以前的强国一样。你说,我这样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相比,谁更有才干呢?〃

赵良心里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商鞅根本不能和五羖大夫相比。他们俩简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但他担心就这么说出来会刺激到商鞅,便先抛出一段话,探探商鞅能不能听真话,便说:〃有时候,数量多并不一定取胜。像一千张羊皮,但是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就是这个道理。你身边已经有那么多随身附和的人,现在急需敢于直言的人呀。你看看,人家武王允许大臣直言纳谏,国家就昌盛起来了。而纣王的大臣都不敢说真话,国家就灭亡了。你愿意效法哪一个呢?〃

商鞅回答道:〃我也听说过,表面上好听的话华而不实,而真实至诚的话便像果实一样。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一味奉承的话实在是危险啊。您要是能对我直言不讳,那真是我治病的良药了。我将拜您为师,您为什么又要拒绝和我做朋友呢?〃

赵良松了一口气。人与人之间有时候难以相处,不知道说什么话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说真话。可不是人人都能听得进去真话。现在,赵良获得了一张能说真话的特别证明,便不遗余力地陈述道:〃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农村里的人。听说当今圣上秦穆公是个贤明的主儿,便想去求见。可是苦于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了秦国人,穿着短衣粗布,给人家喂牛。就这样,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听说了这件事,便把五羖大夫接入了宫中,使其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没有谁不满意的。他出任秦相的这六七年,屡立战功。施德于境内和各诸侯。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投奔。而且五羖大夫一派廉洁作风。出门从不坐车,酷暑也不遮伞。要是到外地去,也不要随从的车辆和武装侍卫。他的美名载入史册,藏于府库,对后代影响深远。他死的时候,秦国上下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嬉戏了。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而你,不过是通过秦王的宠臣景监的引见,才得以成就今天。你的名声不如五羖大夫飘得清远啊。你又身为秦国的国相,不为百姓着想,却怂恿秦王去建造宫殿。这哪里说得上是为国家建功立业。再者,你惩治过太子的两个老师,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积怨已深啊。当初,你太强硬了,怎么就不知道〃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学法守法更为迅速〃的道理呢?你那么妄自尊大,得到封地之后,你便在那封地南面称君,还天天用新法去蛊惑那些贵族子弟。《诗经》上都说了,相鼠都还懂得礼貌,怎么人却给弄丢了。人要是失去了礼仪,那还不如快快死掉呢。照这句话看来,我也实在不好恭维你呀。你一出门就兴师动众,要是没有保镖,你就不敢出门。这种处境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就像清晨的露水,不久就会消亡。你如果还想延年益寿的话,那就趁早把封地还给秦国,自己到偏远的地方去隐居吧。如果你还是贪恋封地的富有,独揽秦国的朝政。秦国想要杀你的人一定不少,你再不离开,丧身之日就要到来了。〃

第三部分 第74节:苏秦:〃我是这样成为名嘴的〃(1)

商鞅被这一串又臭又长的大白话给气死了,便不理会赵良,二人不欢而散。谁知,五个月后,秦孝公这棵大树死了,商鞅失去了荫庇,太子那帮人想把商鞅宰了,便派人去追捕。这商鞅日夜奔逃,终于到了边境口,想找个旅店歇一歇。谁知那店主硬要商鞅出示身份证,否则不准住店。商鞅出逃之前没来得及带身份证,最后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这可是他自己制定的新法,结果贻害到自己身上。于是,他不得已离开了秦国,潜逃到魏国。魏国的人根本不愿意收留他,因为他曾经耍卑鄙的手腕欺骗了魏国的公子,使魏国蒙受了战争损失。最后,大家还是把商鞅送回秦国。这商鞅回到秦国后,实在害怕,便逃回自己的封地。他想另谋出路,便联合自己的部下,发动邑中的兵士去攻打郑国。这时秦国也出兵来讨伐商鞅,把他杀死在了郑国的黾池。

秦惠王觉得还不够解气,把商鞅五马分尸以示众,并把他的全家都杀了。这一切的依据,可都是商鞅自己制定的法律。所谓作法自毙,商鞅是这种人的典型。司马迁觉得这一切归因于他的性格太刻薄,结果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看来,得饶人处且饶人,太〃马基亚维利主义〃了也不好。

第十三章

苏秦:〃我是这样成为名嘴的〃

如今这世道,干什么都得带个〃名〃字,比如名人,名牌,名茶,名烟,名酒,名门……凡事只要和个〃名〃字扯上边的准没错。没见现在又流行起名嘴了。说报说得好的是名嘴;主持煽情得能赚人眼泪的是名嘴;啥也不会就会搬弄是非、黑说成白、白说成黑,以娱乐大众为事业的也是名嘴。名嘴好,名嘴吃香,香了可以耍大牌,大牌了就有钱。不要以为只有现在人才那么聪明,知道开创份名嘴的职业。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人就知道拿嘴巴吃饭了,人家还有专门开设〃名嘴〃学科。〃名嘴〃学术界最德高望重的莫过于鬼谷子先生。他门下两个高足,苏秦和张仪,就靠着各自一张〃名嘴〃把N国君王忽悠来忽悠去。司马迁老先生自己嘴笨,羡慕他们俩凭张嘴巴也能在社会上吃香,于是决定要分别为他们俩立个传,讲述一下他们成为名嘴的心路历程。

第一节忍就一个字

苏秦,东周洛阳人士也,年轻的时候找了鬼谷子做导师。鬼谷子这个人很牛,什么都懂,比如兵法,相术,纵横术,道术等等。他教出来的徒弟也是相当的有名,如庞涓,孙膑。孙膑的《孙子兵法》至今还在流传。鬼谷子自己有名了,并不出来做事,躲在山里当世外高人,反正有门生上门学艺,又出书拿版税,不愁没有钱吃饭。

苏秦拜了鬼谷子做老师,跟他学习纵横术,其实就是练口才。苏秦想:自己要是练成名嘴,找工作也好找,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