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路风流 >

第531章

官路风流-第531章

小说: 官路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页,他突然被一篇小文章所吸引,上面有一句话:“……有一位叫做侯卫东的地级市副市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看罢文摘报,石小磊连忙到图书馆里去找《岭西日报》,很快就找到了侯卫东的文章。

“侯卫东这家伙不简单,能在岭西日报发理论文章,有资格当副秘书长。”

“文摘报有些意思,居然直接点了侯卫东的名字,看来文摘报的立场也有自己的立场,不知朱省长是什么观点,如果观点与侯卫东不一致,那么他想进入省政府就不那么容易。”

“从这一点来看,侯卫东是搬起了石头碰了自己的脚。”

石小磊梳理了自己的思路,又借阅了整本的《岭西日报》,他想认真研究省长朱建国的观点,如果与侯卫东的观点相左,那么机会就来了。

同为党组成员,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与副秘书长还有不小的差距,石小磊在省政府办公厅多年,他明白,仕途最关键的就只有几步,如果他混不上副秘书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往上走的几率将变得更小。

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现代官场云,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慢则步步慢。如此形势,让石小磊在不自觉中变成一个灵敏的雷达,凡是有关官衔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而众多石小磊们最初是防御性自保,慢慢发展下去,就会变成了攻击性的自保。

侯卫东此时哪里料到背后会多了一双眼睛,他跟着周昌全来到了省民政厅,受到了厅领导的热烈欢迎。此时的他做惯了领导,早已见惯了各式欢迎,与省厅几位领导握了手,便按着座牌坐到了自己了位置之上。

民政厅办公室的同志坐在角落里,看着主席台上年轻的侯卫东,即羡慕,又嫉妒。

常务副厅长黎洪用普通话道:“欢迎尊敬的周省长、欢迎卫东市长等一行来省民政厅检查工作……由于高厅长在国外出差,就由我来汇报执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救助办法》的执行情况……第一,厅领导高度重视……”

在正式场合上用普通话,这是省政府定下的规矩,周昌全来视察,就是标准的正式场合,黎洪的普通话就如出土的文物,锈迹斑斑,让人觉得刺耳难耐,又充满了喜剧色彩。

至于内容,由于孙志刚事件早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国务院制定了新的管理办法,省民政厅自然会认真执行,所谓检查其实并不是太重要。

在2003年,孙志刚是绝对的新闻人物。

孙志刚,男,27岁,湖北武汉人,2001年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他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当晚,孙因身体不适被转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20日凌晨1时多,孙遭同病房的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10时20分死亡。

此次事件,经媒体宣传以后,导致了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救助办法》取代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同时,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显露出来,特别是网络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示,侯卫东作为副厅级干部,虽然没有在网上发言,却时刻关注着孙志刚事情的进展,可以这样说,他对此事的熟悉程序远远超过了正在汇报工作的黎洪,以及听汇报的周昌全。

他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暗道:“以后当了省政府副秘书长,要时刻警惕着网络,网络的力量太大了,而网民素质差异太大,加上躲在屏幕后更容易暴露阴暗的心理,如果用得好网络,可以将好事办得更好,用得不好,则把小事变大,坏事变得更坏。”

汇报完工作,周昌全带着人去参观了几个救助站。一路上,报社记者和电视台记者都跟随前往,忠实地向全省各地发出了要做好救助站工作的信息。

吃过晚饭,侯卫东和楚休宏一齐将周昌全送到了小区。

“周省长,我在岭西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侯卫东这才有机会向老领导汇报工作。

“嗯,我看到了,写得不错,符合沙州现实,也符合岭西的实际。”

“我现在遇到一件事,XXX思想对我的文章进行了批评,还点了我的名字,我担心受到影响。”

周昌全脸色郑重起来,皱着眉毛想了一会,在门口停了停,道:“别理这些事,恐怕等不到市局班结业,调令就会下来。”他又补充了一句:“以后多专注做实事,别在理论上较争,摸着石头过河,在河里是不能多说话的。”

听到了周昌全的态度,侯卫东心便静下来了,不再去想点名之事。

在上海,郭兰在宿舍里化妆,她已经答应要同平凡一起出去吃饭。

张永莉正准备写国有企业发展的论文,在图书馆借了一大堆资料,摆了满满一桌子,恰好翻到那本XXX思想,这本杂志虽然发行量小,里面内容还是不错,她经常杂志里借一些观点出来。

“哈,哈,郭兰,你们岭西省被点名了。”

“点什么名?”

“你是否认识一位叫侯卫东的人。”

郭兰听到侯卫东的名字,手抖了抖,然后镇定地道:“侯卫东,你怎么知道他?”

“他被点名批评,说是伙同资本家瓜分国有财产。”

“有这样的事,我看看。”郭兰走到张永莉桌前,拿起杂志,站着认真读了读,脸色变得有些发白。

“你认识侯卫东吧。”张永莉看着郭兰的表情,有些好奇。

郭兰很委婉地道:“侯卫东是沙州副市长,分管南部新区,沙州大学就搬至南部新区。”说这话时,她脑中不由得浮现起那一串熟悉的电话号码。

平凡站在研究生大院门口,耐心地等着郭兰。

第745章 积案(上)

张永莉倒是心直口快,想着什么说什么,道:“侯卫东老老实实闷声当贪官发大财就行了,何必在报纸上出风头,他是个大傻瓜,没有政治头脑,或者说是政治投机。”

郭兰听不得其他人批评侯卫东,道:“侯卫东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人,这几年做了些实事,现在他正在省党校市局级班学习,发篇理论文章很正常,更谈不上政治投机。”说这话时,她暗道:“侯卫东平常并不写文章,突然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多半的背后的用意,莫非他又要升迁了?”

张永莉从椅子上跳将起来,扶着郭兰的肩膀,道:“郭姐,你挺顾着这位瓜分国有资产的侯卫东,是不是和他有一腿,老实交待。”

郭兰被张永莉无意中道破了心事,略有些慌乱,她理了理头发,借着这个动作让自己平静了下来,道:“侯卫东是我的领导,我们在一起工作过,因此比较了解。”

出门之时,她还是有些心神不宁,脑子里总是飘着那一串熟悉的电话号码。

平凡手里拿着一朵玫瑰,等到郭兰出了门洞,满面春风地递了过去。

郭兰接过了花,微微笑了笑,放在鼻尖嗅了嗅,道:“又送花,今天不是什么节日啊。”她现在对平凡的感觉很复杂,平凡是大学教授,在风度气质上与父亲很接近,他又是曾经的体制中人,看问题的视角与自己也挺接近,所以,她还是愿意和他接触。

平凡眼里,郭兰比玫瑰更加俏丽,她的五官精致,又拥有高贵的气质,正是他梦中的情人。

上了车,平凡问道:“川菜,岭西菜还是上海菜?”

“还是吃川菜吧,上海菜太淡,岭西菜油重。”

“到那一家。”

“你定。”

到了餐厅,上电梯之时,人稍多,平凡很绅士地扶了扶郭兰的肩膀,郭兰知道这是好意,却借着与另一位同行者调整位置,不动声音以地与平凡保持了距离。

共进晚餐以后,平凡邀请郭兰到酒吧坐一坐,郭兰委婉地拒绝了。

回到校区,两人漫步在林荫道前。

“我们到图书馆后门去转一转。”

图书馆后门是整个学校绿化最好的区域,素来是散步的好地方,用来谈恋爱自然也是不错。

郭兰看着平凡诚挚的表情,点了点头,道:“好吧。”

走在绿荫之中,听着平凡用沙州话天南海北地聊着,郭兰再次感受到了行走于沙州大学的相似情感,一瞬间,她甚至感觉到了时光倒流。

在九点半回到了寝室,站在窗前,透地窗帘看到路灯下平凡的身影。

张永莉正缩在床上看书,见到郭兰的动作,一溜烟地跟了过来,将窗帘打开,亦看到了站立于路灯下的平凡,她哇了一声,道:“平教授好有味道,我喜欢,郭姐,你们是绝配,不要犹豫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郭兰在心里叹息一声,不语,心道:“那个人,他在做什么?”

此时,侯卫东已经回到了沙州,为母亲刘光芬过生日。

在未退休前,侯永贵是当之无愧的家长,等到两人都退休以后,刘光芬越活越光鲜,渐渐将夺取了家族主导权,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主心骨,而侯永贵则远循江湖,在火佛煤矿当了山大王。

今天,刘光芬过生日,大老侯卫国、老二侯小英、老三侯卫东各自携家属以子女前来祝寿,老中小十一个人将一百二十平方的屋子塞得满满的。

侯小英的儿子带领着小囝囝,玩了玩具以后,又跑到小屋里围观侯卫国的儿子,被赶出屋以后,哥哥和妹妹就爬在地上玩玩具。

女婿何勇肚子愈发地饱满了,他的绢纺厂在近几年大获成功,在沙州,沙州绢纺厂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可是近两年的时间,沙绢厂生产一直不正常,忙于内哄跑马圈地,无心对外攻城掠寨,这倒便宜了何勇,他的厂拿到了外贸许可以后,将市绢纺厂在南亚的客户基本上全部抢了过来。

尽管何勇有了钱,可是在侯卫国和侯卫东面前,他还翘不起尾巴,大舅哥如今是市公安局副局长,小舅哥更历害,不仅年纪轻轻就是副市长,而且还有个煤矿,有了大小舅哥,何勇在沙州也就可以横着走路了。当然,何勇是久走江湖之人,还是很有涵养,他知道如何利用这种背景,而不会让侯家人感到难受。

任何事情有利则有弊,同何勇一起出道的师兄弟们,多数人在发财的同时换了老婆,何勇在私生活上就检点得多,一来侯小英模样还算周正,性格亦泼辣,对何家屋里人也好得没话说,他狠不下心来旧貌换新颜;二来侯家势大,如果在侯小英没有犯错的情况下,他去找了小三小四,得罪侯家则存在着危险以及极大的损失。

趁着侯卫东夫妻到里屋看侄子之时,何勇与老婆侯小英耳语:“老婆,前几年我们到学习班,小三给了三十万让你出来,这么多年了,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笔钱了。”

侯小英瞪了他一眼,道:“小三比我们还肥,又没有摧着还钱,别傻不拉几地还钱,这是三十万,不是三千块。”

何勇见老婆大大咧咧的表情,道:“毕竟这是借给我们的钱,有钱不还,说不过去。”

侯小英压根不想还钱,道:“我们兄妹的事情,你别管。小三是大财主,哪里看得上三十万。”

侯卫东确实没有让侯卫东还钱的意思,他此时已经有两个来源,一是火佛煤矿,另一个是精工集团的股份,有这两个活水源头,他根本不在意这三十万。

此时他和大哥侯卫国关在房间里谈起了工作。

“你真要调省政府?”

“周省长有这个意思,而且我与朱省长也见了面,他似乎也不反感我。”

侯卫国道:“我与蒋笑好起来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她小时候称呼朱省长为座山雕,搭上这条线确实是无心之举。”

侯卫东笑道:“你别解释,我知道是嫂子主动追求你,不是你主动攀富贵。”又问道:“大哥当了副局长,头三板斧做什么?”

“结合省厅的任务,我的想法是破积案,集中力量打一场会战,给沙州刑警挽回点名誉,老粟和洪书记已经同意了这个方案。”沙州刑事破案率一直不高,这些年来好些案子都没有破,对于侯卫国这种老刑警来说,是一种耻辱,如今手里的权力增大,就有心从这个老大难问题着手。

“益杨检察院的案子,也是积案。”

“那件案子破了。”

“可是易中岭还在外面。”

“我知道在外面,协查通报亦发了,这种事就靠瞎猫遇到死耗子,不是我们重点打击对象。”

“这人太坏,留下来是个祸害,他进了监狱,我才心安,既然是破积案,对这种重大案子上上手段,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侯卫国叼了一枝烟,却并不点燃,道:“可以上手段,只是这人已经跑了,估计不会再回来。”

“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大家都没有在意,易中岭并不是孙悟空,他外逃时很急,银行存款、主要资产都没有带走,因此,他总得回家,公安局关只要认真,易中岭根本无处循行。”

侯卫国承认了弟弟的说法,口里却道:“易中岭只是众多案子的一件,不能特殊,我会统一安排。”

这时,刘光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