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翔 >

第621章

官翔-第621章

小说: 官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在磨励他的精神,培养他的性格,等到挺过了最困难的一个阶段,这条小牛也就具备了应对一些复杂局面的能力。我们长说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可事实上,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太过温和了,就跟温室里长出的花朵一般,经不起风雨的摧残……”对于洪奎,严宁很看好,坚毅的性格中透着几分的圆滑,果敢决断中又不失策略,稍加点拔和雕琢,未尝不能列入凌家后备人才培养的梯队之中。至于加涤,加压力的做法,虽然有些过于激进,却也不是什么太让人接受不了的。比起京城古家把直系子弟送到几个相处并不融洽的势力的大本营中去摔打的决然办法,严宁觉得自己的提议还有些必呢。

“至于李新明的问题,不瞒您说,这大半年来我也一直在检讨着自己的得失,之前处理李新明也是只顾得一时痛快了,没过多的考虑政治影响,干扰了甘南省的整体布局,给您和雷书记增添了不少的麻烦,对于这一点,我得向您道歉。不过,李新明栽跟头,不是他包庇他弟弟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而是栽到了人的狂妄自大上,做了见不得光的勾当,却不知道避晦,在个人的品行上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我觉得打压他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们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救这个人,重新启用他,与之前所做出的决定并不矛盾。而把他放到开发区,侧重的是他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和实际的执行能力,不出风头,不自作主张正好合适……”灭了李新明的威风,估计他在省志办坐了一年的冷板凳,已经经过了深刻的自我检讨,收敛了从前的锋芒,再次放出来,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能做,他的心里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

“其实把洪奎和李新明放到一起,主要还是我找不出同时具备这两个人特点的人选,退而求其次,发挥这两个人之间明确的互补性,一个主外协调各方,平衡关系,一个主内打牢基础,狠抓落实,有主有次,有攻有守,则草邑发展的局面成矣……”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这个事情不能草率,回头我跟雷书记再商量一下,听听他的意见……”从头到尾杨茂林都没有再发表什么意见,静静的听着严宁侃侃而谈,时而深思,时而疑惑,在这犹豫不决的过程中,心里却对严宁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个年轻人,能从工作的角度与自己这个省长据理力争,有理有据,有节有点,让人无法反驳,更重要的是严宁对李新明这一打一拉,打掉了李新明身上的所有光环,让他饱受精神痛苦的折磨,之后又给了李新明一个消,一个机会,给了李新明一种从地狱中重新回到天堂的深刻感触,从此以后,李新明必然要对严宁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手腕,这让杨茂林感慨万千。

而通过严宁在西北的所作所为,所展现出来的娴熟的政治手腕,远大的政治抱负,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包括自己在内的西北领导阶层,都对严宁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多的是表现出对严宁的欣赏和认可。可以说,严宁在凌家的内外主导地位已经一点一点地树立起来,成长的势头已经势无可挡。从此,西北发展有望,凌家后继有人,老首长后继有人。

走出省政府大院,严宁混身轻松,杨茂林没有对自己的提议持否定态度,就已经间接的接受了自己的想法,不出意外的话,雷启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设置障碍。如此一来,洪奎和李新明两个人就将是接下来草邑开发区的具体负责人员,具体怎么分工,还得看杨茂林如何去考量。之前因为李新明与杨茂林之间产生的过节到今天算是彻底揭过去了。

平川口的基础工作进入了尾声,西宁的二期工程已经拉开了序幕,草邑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解决方向,剩下的就只有奉节的问题了。不过,秦川省的工作在祁连羽的主持下,对严宁有着很大的倾向性,而祁连羽对开发区的支持态度也远在杨茂林之上。因此,只要草邑方向有了动工的意向,祁连羽必然会做出反应,绝不会在这件事上拖严宁的后腿。

而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和主要矛盾的有效化解,严宁在西部干部中的认同感就有了实质性进展。而这块坚守的壁垒一旦开出了一条口子,那么这条口子必然会在时间的推移下越开越大,而随着西北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自己对西北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总有一天,西北将完全落入自己的彀中,成为自己身后最坚强的后盾。

,t

161、小动荡

微风吹过,一片片苜草卷着层层的细浪,有如海洋一般荡起碧绿的波涛,自从钱立运在宽甸推广种植苜草,发展畜牧业取得实效以后,苜草投入低,产量高,不拘环境,整墒水土,不费人力的特点立刻被无限放大开来,一股种植苜草的春风席卷了整个西北大地,蒋中南抓住了这个发展的有利契机,责令常务副市长苗玉杰和农业副市长王灵海牵头,在西宁推广种植了八十万亩苜草,一举奠定了西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还带动了饲料加工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等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天西宁的苜草迎来了初秋时节的第一场收获,严宁受蒋中南的邀请,调研西宁农业、畜牧业产业状况的发展。

“苜草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能力很强,用不了五年,这块沙化地就会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苜草不占不拘生长空间,在一些丘陵,浅山,滩涂上也可以种植一些速成林,虽然收割时会麻烦一些,但对改善环境有很大好处……”严宁不认为蒋中南推广种植苜草是为了取悦自己,拍脑门做出的决策,毕竟敢于一口气下达八十万亩苜草种植指标的命令,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而且,苜草的收益给农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怎么也不该用小人之心去揣测人家。

“你这个想法说到了点子上,王市长在犁南县沙化严重的地方已经着手落实了,效果不错,就是树木小幼苗的生长抢不过苜草,混合种植必须得用培育好的幼苗,成本太高了,市里的可用财力有限,想要一下子铺开,难度很大啊。”随着严宁主导开发区的工作步入了轨道,在西宁已然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崛起的劲头势不可挡,蒋中南就开始刻意的改善和经营与严宁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开发区征地,还是在行政审批上配合的很到位,从目前来看,两个人虽说不上走的有多近,但最起码的默契是有了,这个效果正是蒋中南所有需要的。

“财政上的困难是暂时的,不到一年开发区就完成了基础建设,企业厂区的建设也正在抓紧落实,估计再有一年多的时间,一部分企业就能达产达效,有了生产就会有税收,困难也就解决了,现在开发区可是已经有税收了,一个小雪球已经攒成了,势必会越滚越大……”开发区内建了一家饲料厂,一边建设,一边生产,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还上缴了两万多的税收,于是开发区有了第一笔税款,不过一年的时间就看到回头钱了,这让严宁惊喜的同时,更是诧异不已。

“当家难,没钱的家更难当,我现在就盼着开发区能快点发展起来,也省得天天掰着手指头算计过日子……”作为一个市长,拿不出钱来的干工作,可是一件丢人的事情,饶是蒋中南当了数年的市长,脸皮磨的老厚,提起这茬仍是老脸通红,哪怕是有一丁点的办法和出路,也不想把希望放到严宁,放到开发区身上。

“西北的落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更苦日子都熬过来了,还怕这黎明前的黑暗吗,咬紧牙再挺一挺,总有苦尽甘来的时候……”西宁全市年财政收入不过二十亿出头,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年财政收入还不过亿元,而且,西宁的基础建设落后,每年在修桥补路,蓄水工程上都要列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让坚苦的财政有着入不赋出的危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这个没钱可用的市长到底有多苦,怕是只有蒋中南知道,这份心情严宁能够理解。

“现在能有个盼头就是好的,要知道你来之前,我可是连个盼头都没有呢,不过,有个事你听说没,玉林市的老王书记突然中风了,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再担任领导职务,听说省里有意进行一下局部调整,谭书记最近可是跑省里跑的勤快,看这意思想要到玉林去……”好一通忆苦思甜之后,蒋中南似是不经意的把问题引到了省内的人事动向上,小心试探起严宁来。

“哦,是吗,我这天天窝在开发区里,跟外界都断了联系,还真没听说过这件事,呵呵,怪不得这段日子总看不到谭书记人影呢,原来是跑关系运作去了,怎么,市长有想法再进一步……”自从被严宁当众打了脸,谭定方在西宁的威信大失,两个人的关系也冰冻到了极点,谭定方不敢明着跟严宁较真,心里又咽不下严宁的恶气,索性对开发区的工作彻底撒手不管,只要是开发区送来的报告,直接批转出去,任由下面的人自己忙乎去,而严宁也乐得耳根子清净,除了必要的程序以外,基本上不和谭定方朝面,大有将冷战进行到底的意思。

玉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新夏省能排进前三,在省里的地位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城市,谭定方把心思放到了玉林市,估计也是觉得在西宁干的不开心,有跳出火炕的打算,难得有这么一个好地方,不去争取一下,那还真辜负了他那样钻营的名声,不过,谭定方想怎么做,严宁管不着,倒是蒋中南跟自己提起这事,倒有必要细细琢磨一下子,要知道几年前蒋中南就有机会接任西宁市委书记一职,结果因为山头主义严重,被省里的某位常委当众点了出来,才与这书记的宝座痛失交臂,这回有了机会,看到了希望,若说他心里没有想法,严宁可是不相信的。

至于自己亲自接任这个书记的位子,严宁却是想都没想过,倒不是严宁不够资格,本身就是正司级的干部,就是担任西宁市委书记,也不算是提拔任用,主要还是严宁的身份问题,严宁到西宁来可是挂职的,挂职期只有两年,除非凌家能同意,让严宁扎根西北,否则绝不可能让一个市委书记捆住严宁的身子,另外,严宁在西宁任了实职,还要经过中组部的许可,毕竟严宁是在中组部挂了号的后备干部,必要的组织程序还是要走的,总之,严宁要想接任西宁市委书记,麻烦多多就是了,眼下严宁最怕的就是麻烦,所以,一门心思做好开发区的工作,其他的根本连想都不想。

“你快拉倒吧,我要真想接的话,上一回求爷爷,告奶奶也得把这个书记抓到手,这都过去几年了,心思早就淡了,还有啊,就咱这个开发区,你挂职结束人一走,这么一大摊子的事情压到我身上,还不把我压死了,可便宜死你了……”似是有心,似是无意,蒋中南摆出了一副跟严宁异常熟稔的架式,玩笑中带着几分的认真和郑重,这个态度已然超出了对严宁试探的界限,其中隐隐有向严宁靠拢站队的想法,更有将严宁推向前台的意思。

对于谭定方想要调离西宁另起炉灶的想法,蒋中南认为是极为不智的一个举动,谭定方小心眼,志大才疏,自己立身不正,还容不得人,受不得气,也没想想严宁是什么身份,会因为一点点的权利跟他纠缠不休吗,严宁把开发区折腾的越大,越好,这成绩早晚不都是你谭定方的吗,这马上要到手的成绩你不要,却舍近求远,抢着到玉林市去,那玉林市的果子真那么好摘吗。

更重要的是,谭定方始终没有看清严宁以及严宁在新夏,甚至在西北的影响力,严宁能够说动三省的领导,集中三省的力量共同去搞这个开发区,背后没有极为强势的势力在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谭定方跟严宁置气也就罢了,置完气一走了之,这个过节就能揭过去吗,既使到了玉林,从今以后就能摆脱严宁的影响力吗,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反过来再看看自己,谭定方一走,蒋中南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可蒋中南压根就没有止步市委书记的想法,也没把这个市委书记的位子当成机会,若说蒋中南不想更进一步,坐上西宁市委书记的宝座那是假的,几年前一个招呼不到就与这个宝座失之交臂,蒋中南是饮恨当场,直到近一年才慢慢的缓过这口气来,不过,蒋中南是有心计,有想法,有抱负的人,所图甚大,注重的是市委书记之后的道路。

蒋中南看的很清楚,严宁是大神,抓住了严宁就等于抓住了自己进身的阶梯,严宁又是挂职,哪怕工作的成绩再红火,受身份的限制也势必不能在西宁久留,早晚要回归京城,这个前途自是不可限量的,在这个前提下,只要自己守住阵脚,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等到把严宁高高兴高的送走了,那么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