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

第3章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第3章

小说: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走马观花,虽然游客每天穿梭于此,但他们并没有对静处于此的死者表示出更多的尊敬,他们更感兴趣于近旁梵蒂冈博物馆里的艺术珍品。

图0 康契吉欧尼圣母教堂的地下室

对于那些不急着奔赴下一个景点的游客来说,在这里也许会深受启发。比如,本书作者约翰·博伊德恰好在一个空闲的午后,来到康契吉欧尼圣母教堂的地下室游览,突然,他发现在一堆人骨的脚下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你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过去;

我们的现在就是你们的将来。

当他读到这短短的两句话后,过去与未来的场景突然展现在眼前。从此,这些白骨不再是神秘的历史文物,而是在他的人生旅程中曾经相伴走过的人——他们是我们的同辈。400年的日出日落,15 000天的富裕与贫寒、战争与和平,都不会将我们分开,而是如同僧侣干枯的皮肤、斑黄的骸骨、老旧的拉丁语和老式的长袍一样,变得无关紧要。这段话使我们无法再忽视或者否认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仅仅是一眨眼的工夫,我们将和数十亿生活过又死去的祖先一样,变成眼前的堆堆白骨。

这间地下室时刻提醒活着的人:我们最终的命运是什么。当罗马的其他景点展示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有生之年创作的作品时,这里保存的却是他们生命的残存。如果这些白骨可以开口说话,它们可以为你讲述成千上万个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宏图大志。但是,这块牌子并不是警示为死亡作好准备,而是真诚地提醒我们过好当下,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这也是本书的主旨——时间和人生。你可以通过我们30多年对时间的研究而得出的令人欣喜的新成果加强、深化甚至重塑你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希望与你分享我们在个人、学术和实验观察基础上所得出的关于时间的新科学。你个人关于时间的看法,以及你与周围的人所分享的关于时间的态度,都对人性有着重大影响,即使这种重要性可能并没有得到包括学者和外行人在内的多数人的重视。这是时间的第一个悖论:你对时间的态度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你自己可能很少觉察到。

我们把对时间的态度或看法主要分为六种。首先,我们要帮助你建立你自己的个人时间观,并提供一些专门为此设计的练习来扩展你的时间取向,帮助你更好地利用宝贵的时间。如果能够成功做到这一点,你将可以学到如何将消极体验转化为积极体验,并且把握好你的现在和将来,不再盲目地屈从他人或被动地接受时间的流逝。这里包含着时间的第二个悖论:对过去、现在与将来适度的认识预示着健康的生活,而极端偏激的看法则必定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认识过去,享受现在,掌控未来,并为你提供新的方式来看待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过去30年,我们已经对上万余人进行过调查,遍布世界15个国家的我们的同事也对数千人进行问卷调查,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整理并且提炼出六(W/U)种时间观,这令我们非常欣喜。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怎样利用对时间的认知,获得更健康的身体、更获利的投资、更成功的事业和更幸福的生活。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让你找到更好的、更特别的生活方式,使你摆脱陈旧观念带来的沉重、过时、疲惫的心态和行为。比如,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笑话:

一个城市人要到农村去,途经一个农场的时候看到一个农夫喂猪的方式非常特别。他站在树下,把一头肥猪高高举起,好让它能吃到树上的苹果,吃了一个又一个,这头吃完那头吃。城里人驻足看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上前去问农夫:“对不起,打扰一下,我看你半天了,你这样举着猪喂苹果多累啊。你把树上的苹果摇下来,让它们吃地上的苹果不是更省时间吗?”农夫不解地看着城里人,说:“时间对猪有什么意义?”

你有没有圈住本该放手的猪呢?

在我们进入新的时间心理学之前,需要先探讨一下我们所处的文化中对时间的理解,挑战一下关于时间的荒诞说法。希望你可以发现自己对时间的错误认知,丢掉对你已无任何用处的“老笨猪”。

自由流淌的时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它已经不是同一条河,而他也不是同一个人。

——赫拉克利特

如果圣芳济教会的僧侣能够从永恒的沉睡中苏醒,来到21世纪,他一定无法认识周围的世界。这个世界改变了,但是僧侣们也许比我们更能体会时间带给这个世界的冲击。就像鱼儿可能不知道它赖以生存的水为何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也并没有意识到匆匆逝去的时间的宝贵,往往只在一些重大事件后才能感受到时间的力量,比如爱人的离世或者亲身经历的生离死别。我们经常不自觉地使用时间,比如制订计划,为生日、祭日做备忘。时间如水,可以让我们的意识自由流淌,但它却不是生活的中心,时间不能为我们的生活划定界限或者指明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浸入的时间之河是浑浊的,并不清澈,这使我们无法清晰地看到上游和下游。只有当这条河干涸之时你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诚如康契吉欧尼圣母教堂的僧侣们。

时间经济学

请记住,时间就是金钱。

——本杰明·富兰克林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在古典经济学中,资源越是稀缺,用途越多,价值越高。比如,黄金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黄金在地球上属于稀缺资源,并且有很多用途。刚开始人们把黄金打造成首饰,现在,又把它作为电子零件的一种材料。正是因为稀缺性与价值的这种关系,所以黄金一直保持高昂的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多数东西可以被消耗,没了可以再补充,比如钻石、黄金和上亿美元,因为钻石和金矿可以继续开采,新的货币可以继续印制,但是时间却不能。没有人能够让时间多生出1秒,也没有人能让已经浪费的时间再重来。时间一旦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虽然富兰克林的很多语录非常有名,但是他说时间就是金钱却不尽正确。时间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金钱有价而时间无价。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时间的价值。最显著的特征是,时间的花费意味着它的价值。比如,我们经常要花大价钱去购买别人的时间。付出的价钱越高,时间越有价值。一个每小时收费500美元的律师显然比每小时200美元的律师更有名;手工制作的商品通常比机器制作的昂贵;精心烹饪的美食比快餐价格更贵。同样,我们也愿意花大价钱来保住自己的时间。快递、干洗、直航、便利店,都需要支付额外的酬劳,因为这些都节省了我们自己的时间。

尽管我们给时间很高的估价,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对于付出时间的思考却很少。如果你不太喜欢的人请你为他的公司投资,你可能会先考虑一下这笔买卖的成本和收益。如果你认为这次投资不能赚钱,毫无疑问你会拒绝,哪怕这样会让他很生气。毕竟,谁愿意自己的钱打水漂呢?但假设还是这个人,他想约你吃晚饭,你可能不会先考虑这顿饭的付出与回报。不管你想不想去,你可能都会从已经安排好的日程表里抽出宝贵的一小时与他共进晚餐,虽然此时,你会因为把时间花费在不想做的事上而感到不爽。

为什么不能像花钱那样精明地花费我们的时间呢?可能这是因为我们无法保存时间。不管你愿不愿意,时光依然匆匆溜走,或者时光的溜走是你无法触及的。相比之下,金钱交易作为客观的存在往往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例如,你花20美元买个闹钟,这个东西就归你了。但是,花费时间看起来就没那么昂贵,也难以找到替代品,因为你不可能购买时间。

从另一方面讲,轻易地花费时间可能源于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时间的真正价值。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无权选择如何度日。时间的全部意义在于生存,从起先的穴居到后来的群居,当我们的祖先为打猎、采集、取火、寻找水源和建造庇护所奔忙时,他们不可能有什么悠闲时光。只有在屈指可数的几千年的光阴里,人们才渐渐有了点宝贵的自由时间,而直到最近几百年,我们才拥有了可以用来享受或者消磨的时光。

鉴于时间比金钱更有价值,重新评估对时间的认知,人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对时间的看法正确吗?银行户头上的头号富翁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吗?那些终日赚钱却无暇享受生活的人值得羡慕吗?如何评估像钓鱼大师布伦特·福克斯(Brent Fox)这类人的财富?他选择低收入但能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这是对时间的另一种看法。如何看待忙于开发豪宅却从未入住过的亿万富翁?理财师会根据你的投资目标帮你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要是有人能帮你投资时间就好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你得成为自己的时间投资师并对以下问题有清晰的自我认识: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你如何规划时间?你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最后,你还得成为自己投资选择的仲裁者。我们的研究显示,人们更乐于在精神享受而非物质享受上进行投资,像休假、结交新朋友等。研究同样表明,每个人都能因关注时间而获益——时间是什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新的方式利用它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关于生活的意义,回答它们你可能需要《圣经》(The Bible)、《摩西五经》(The Torah)、《可兰经》(The Koran)或一条静谧的山涧小溪。虽然我们无法为读者提供普遍适用的答案,但基于多年的心理学研究,仍然可以给出新的建议、策略和易行的方法,帮助读者更有效、更自觉地利用时间。

时间也有成本吗

与时间科学有关的另一条经济学定律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从经济学上看,机会成本就是失去某个机会的代价。例如,如果你决定买1 000美元的谷歌股票,那你就会失去投资雅虎、IBM,或直接存银行的机会。你做任何选择都得放弃其他的机会。机会成本这一概念表明:一个人的投资额是有限的,而选择一种投资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你的选择而产生的时间、金钱等机会成本的代价无所不在而又难以察觉,所以无论你选择何种投资,都得同时放弃其他投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机会。对于金钱投资,你可以选择最保守的方式将其存入银行,而对于时间则行不通,它时时刻刻从你的生命中流逝,你对它的拥有只会越来越少。我们活在“钟表告诉我们时间”的世界里。

一旦你认识到时间投资存在机会成本,就会对此更加谨慎,并尝试作出更好的选择。莎士比亚曾说过:“不管结果如何,比起已经作过的事,人们更容易为没有作过的事感到后悔。”他曾写过这样的诗句:

当我传唤对已往事物的记忆 ,

出庭于那馨香的默想的公堂,

我不禁为命中许多缺陷叹息,

带着旧恨,重新哭蹉跎的时光。

例如,一名想成为好莱坞明星的女士,比起搬到洛杉矶而没有成名,她会更后悔没有搬到那里。所以,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你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把握更多的机会,留下最少的遗憾。

时间的宝贵在于生命的有限,时间是人们度过一生的媒介,如果没有合理地利用它,将会付出代价。

当未来撞上过去

时间的重要性同样在于它的相对性。对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我们肯定不会陌生。爱因斯坦相对论同时预言了超能量和宇宙大毁灭,从而使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比起爱因斯坦在方程式中的严密论证,时间的相对性更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时间不仅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牛顿定义的参照物的影响,也被主观心理进程左右。个人的精神状态、时间观念及生活节奏都影响着其对时间的感知。

人类对自然界的科学研究始于15世纪和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但对心理世界的探索才有200余年的历史。爱因斯坦发现时间的相对性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心理世界。他曾说过:

“一名男子跟心爱的姑娘坐上1小时,他觉得只过了1分钟;当他坐在火炉上1分钟,却感觉比1小时还漫长。这就是相对论。”

客观规律和心理定律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固定不变的,而后者具有灵活性。心理定律随着形势和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对心理定律的变化及作用能进行一定的控制,这一过程称为“建构性”。它与人们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