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天骄 >

第8章

天骄-第8章

小说: 天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永世昌盛啦!”
  霍光此时,却陷入了深思。
  武帝见状,便问:“霍光,你起来。朕问你,今年几岁啦?”
  “十五岁。”
  “朕有许多博士,可朕有时,看到他们就头疼。朕以为,你才是真正的博士。今天就封你为伴学博士。去病哪?”
  在一边一直没事的霍去病,忙应承说:“小的在。”
  武帝问:“朕封他为伴学博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小的明白,皇上是要他陪小的读书。”
  武帝点点头:“你还真的明白。有这么个弟弟,可是你的福气。战场上冲杀时,可别让他去噢?”
  霍光却说:“皇上,战场上我是一定要去的!平时,我陪哥哥读书;打仗时,哥哥教我布阵!”
  武帝点了点头,看了东方朔和卫青一眼,自己情不自禁地说:“真是天赐我大汉人才啊。东方爱卿,卫爱卿,看着他们这样,我都觉得自己老喽!”
  东方朔却说:“皇上,你没老,是臣老了,儿子干儿子都这么大了!”
  武帝乐了:“你也要老?那神仙不就没了?”
  “臣只有老了,才能再去当神仙啊?”
  武帝不干了:“不行,朕不能让你去当神仙,那样朕就太孤独了。”
  东方朔反问:“那李少君,不是老给您服长生不老药吗?”
  武帝悄悄地说:“他那药,说是‘不老’,其实是‘不倒’!不信你试试!”
  东方朔摇摇头,摆摆手,一副推辞的样子:“臣不要,臣老了,不想当‘不倒’翁!”
  未央宫中。朝臣毕集。武帝登位,依旧是公孙弘与大臣立左侧,东方朔与卫青等武官近臣立于右侧。
  武帝不等众臣开口,自己先来个长篇训导,好象是接着上次朝中未尽之事:“本朝自高祖开国以来,就把人才之事,放到重要位置。而人才之道,有强敌在时,以战功为主;长治久安,以贤良为要。朕今与匈奴屡有斩获,卫青等人居功至危。而人才吗,各州所举孝廉,人数虽够了,可名不符实的,也不少。丞相,你看呢?”
  公孙弘马上出列:“皇上,各州所举孝廉,因为未必全是儒生,所以才良莠不齐啊。”
  武帝瞥了他一眼,心想:果然不出东方朔所料,你还是念念不忘儒生。“噢?全是儒生,就能个个是人才啦?”
  公孙弘却不避讳:“臣以为是。”
  武帝说:“近日长安贵胄子弟,违法犯禁者甚多。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民有罪,父母官就要挨板子;天下的官吏治不好,那我这皇上就不称职啊。”
  公孙弘忙跪下:“皇上,您言重了。都是小人这个当丞相的,和众位大臣不好,未能尽职尽责。”
  武帝点点头:“丞相果真是明白人。那你看怎么办呢?”
  公孙弘说:“皇上,公孙弘自领相位以来,没有什么建树。皇上说要教育子弟,教育万民,那可是臣的专长,臣这就办理。”
  东方朔在一边来上两句:“什么大丞相,一个教书匠。”
  众人大笑。
  武帝知道东方朔心中不满,就问:“东方朔,你说什么?”
  “启奏皇上,臣说了,皇上您用的这个大丞相,是一个好的教书匠!”
  武帝却说:“对,朕就是需要一个好的教书匠。没有教书匠,朕怎么让天下有序?丞相,朕就命你在京师,建立太学,将所有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子弟,都弄到太学中来。而各诸侯郡国,也要仿此做法,建立学堂。从今天起,凡在太学、州学中成绩优等者,方可录用为官。”
  公孙弘再次下跪,“扑通”有声。“皇上圣明!皇上,孔子云:”君子授学,有教无类‘。这’有教无类‘嘛,就是说,不管是贵室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是聪明而有天份,能出得起一点费用的,都可以到太学和学堂中受业。“
  武帝点点头:“好,朕准啦,你就去办吧。”
  东方朔却不善罢甘休:“皇上,臣有二事不明,想问丞相。”
  武帝兴致不高:“那就问吧。”
  东方朔走近公孙弘:“丞相,你说有教无类,平民百姓也可以上学,这可是你做的第一件好事啊。”
  “这……不管几件,是好事就行。”
  “丞相,我问你,你说平民百姓,只要能交得起学费的,都能上学堂。东方朔知道,延师授业,是要出钱的。孔夫子还得要学生提几块腊肉,不然,当先生的不能喝西北风啊!”
  “这就对了,还有什么好问的呢?”
  东方朔来了精神:“丞相,可是,如今这贫民,勉强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可能一辈子都提不出几串腊肉来,你说,他们哪来的钱交学费呢?”
  公孙弘说不出:“这……我可就无能为力了。”
  东方朔穷追不舍:“那你嘴上标榜的‘有教无类’,不就是空话了吗?”
  武帝知道公孙弘不是东方朔的对手,他今天也不想有太多的争论,于是说:“好啦,东方爱卿,你的意思,朕明白了。平民百姓,上学是不容易,丞相可能没有法子,你有没有办法?”
  东方朔说:“陛下,臣这是问丞相啊。”
  武帝说:“我没说嘛,丞相没有法子,这种法子,只有你东方朔才有。不要问丞相了,你说吧。”
  “我要是说了,皇上你可就得照办啊。”
  “对了,朕才照办。”武帝多了个心眼。
  东方朔却迟疑了:“这……,皇上,我还有一个问题,没问完哪。”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问吧。”
  东方朔再度转向公孙弘:“丞相,你嘴上说‘有教无类’,事实上又行不通,不是因为别的,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知道吗?”
  公孙弘心想,我都退到了墙脚,你还逼我?“这……我理解错了?”
  “丞相,你理解错了。这‘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指所有的知识、学问都要教。这才是‘有教无类’。”
  公孙弘抬头向武帝求援:“皇上,你看他这解释……?”
  武帝想了想,知道东方朔又是在防止“独尊儒术”,便答应道:“嗯,东方爱卿说得有理。这人嘛,吃东西,也要五谷杂粮什么都吃才能强壮。这教育子弟嘛,当然也要是学问就教,不然,光知道读书,不知打仗,不知耕种,不知法度,不知理财,都不是良才。朕以为,东方爱卿解释的对,教书的,什么都教,这就叫‘有教无类’!”
  公孙弘却说:“皇上,可臣以为,这独尊儒术……?”
  东方朔一语道破:“你还想独尊儒术?还是‘有教有类’啊!”
  武帝这回觉得东方朔过分了,就站起来说:“哎,东方爱卿,这‘独尊儒术’,已经成了丞相的一块心病。依我看,在我大汉,凡是认字的,就都是儒。不管什么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只要能为朕振兴了汉家,就都是好人家!朕意已定,凡是读书人,从今往后都叫儒,尊儒术就是尊重识文断字的人,就是尊重有学问的人。如此,你就让他‘独尊儒术’吧,让丞相随愿一回!”
  公孙弘:“臣谢皇上大恩!”
  东方朔却四处张望,像在找人。
  武帝问道:“东方爱卿,怎么不说话?你找谁?”
  “臣找太史公,让他记住皇上刚才那些话。”
  “别找了,太史公病重啦。”
  东方朔摇摇头:“那……。”
  武帝倒想起来了,东方朔只管问人家,要他说的还没说呢。“东方爱卿,你今天怎么啦?快说,怎么让没钱的平民百姓,也能上学,你还没说呢!”
  东方朔叹了口气。“咳,皇上,这还不简单?贵家子弟进太学,每月如出钱百铢,现在您就让他们出钱一百一十铢。十个贵家子弟,岂不是多出了一百铢?”
  “那这一百铢做什么?”
  “皇上,您下一道诏书,凡平民之家,有聪明好学之子而又无力求学者,可送到太学应选。凡选中者,免交学资。十个富家子弟多出的钱,养一个贫家子弟,您以为,这公平么?”
  汉武帝高兴了:“好哇!富家子弟,这是九牛一毛!以九牛一毛养一可造之才,公平,太公平啦!”
  东方朔说:“皇上,臣算过,如太学中有三百人,长安就有三十个贫家子弟可入学。如天下数十郡国和州府都这样做,天下可就是有成百上千贫家子弟能入学。皇上,贫家子弟,可多有忍辱负重,刻苦上进的可造之才啊!”
  武帝连连点头:“对!对!贫家子弟,忍辱负重,刻苦上进,可造之才。太好啦。朕准了,丞相,照此办理,不得有误。丞相,你知道吗?这才叫‘有教无类’啊!”
  公孙弘连连点头:“对,对,这才叫‘有教无类’。”他这么跟着说,朝中大臣们都笑了起来。
  汉武帝道:“噢,东方爱卿,朕还不知,原来你还精于算术。”
  东方朔却说:“皇上,臣最不精的,就是算术。臣这一招,是跟一个精于算术的孩子学来的!”
  武帝听说又是一个孩子,急忙问:“噢?有这样的人?他在哪里?”
  “皇上,洛阳有个神童,叫桑弘羊。他自幼随父在齐国经商,齐国人见了的,无不称奇。臣的儿子东方蒲柳进京后,向臣多次讲这个孩子。臣派人将他带到长安,一问便知,果然是非同凡响!臣刚才这一些算法,就是跟他学来的。”
  武帝大喜。“好!朕这就退朝,快,你快把他带到建章宫来,朕要召见他!”
  建章宫内,武帝正与卫青商议再击匈奴事宜。原来匈奴虽经卫青重创,主力损失不少,但经一两年的整休,又渐渐成了气候,开始在边境犯事。武帝以为,如不剿灭其有生力量,将来匈奴会卷土重来。可卫青却以为,战事屡起,国家耗费太大。
  卫青说:“皇上,臣这次再击匈奴,颇有疑虑。”
  武帝问:“如今连郭解都愿归顺朝廷,为我所用,军中添此大将,还有何难之有啊?”
  “皇上,臣不为兵将担忧,而为粮草军需担忧。”
  武帝点点头:“如今库府是紧了一些。可再紧,也不能紧了你们边关。”
  “陛下,上一次出击匈奴,就是军饷不继。如不是速战速决,就会误了大事啊。”
  “上次是筹办粮草之人不力。这次,朕让最能干的人,给你筹集粮草。”
  卫青不知是谁:“这……。”
  武帝说:“朕让张汤征粮,主父偃运粮。有这两个能人,为你督办,还不放心么?”
  卫青辩解道:“陛下,张汤是个干才,可他做事太急,手段太酷,老百姓受不了哇。”
  武帝大笑:“哈哈哈哈!你又要军饷快到,又怕老百姓受不了;卫青,你说,你这个仗,是打,还是不打呢?”
  卫青嗫嚅地:“仗要打,匈奴要灭,要老百姓的事……。”
  武帝站起来,拍了拍卫青的肩膀:“老百姓是朕的子民,让朕来管!你就保证战场上万无一失,把匈奴打败,就行了!我的姐夫,你啥时候学得这么仁慈?传张汤、主父偃二人,速来见朕!”
  卫青摇摇头,欲说还休。
  汉武帝看出了这一点,便问:“卫爱卿,你是不是还有话要说?”
  卫青想了想,很干脆地说:“陛下,近来臣听到传言,说皇上的军国大事都出自内廷。宰相等大臣都是虚有其名,不过是教教书,办办学,传传令,宣宣诏而已。而近臣侍卫,比宰相还管用。”
  “噢?他们说的,指哪些人?”
  “臣和东方兄长,当然是众矢之的。还有,主父偃,加上半个张汤。”卫青说着,因为有自己,就更有些不安。
  不料武帝双手击掌:“这就对了!东方爱卿给朕献的强国之策上,就有这么一说,叫做‘外朝内廷’。
  卫青不解:“什么?外朝内廷?”
  “对!外朝内廷。宰相等人,外边应付一下,做个样子就行了,老百姓种田,用不着他管;工匠制器,他也管不了;军队打仗,他更不行。管了就是添乱,就会滋生弊端,就会渔肉百姓!未央宫便是外朝,外朝嘛,只是摆摆样子,表明朕听从民意,那就行了!真正给朕出谋划策的,是内廷;不是未央宫,而是建章宫。军机大政出于内廷,外朝只是走走形式,这才能令行禁止,机密不失。卫爱卿,这你明白了吗?”
  卫青点点头,又摇摇头:“这都是东方兄长策简上的话?皇上,能让臣看看吗?”
  武帝说:“那哪儿行!卫青,东方爱卿那是献给朕的,‘三千书简,千古一帝’你明白吗?朕活着要看,死了也要带走,后世的人都看不到,怎么会让你看呢?”
  卫青伏地而拜:“陛下!臣不知此事,臣太唐突,臣罪该万死。”
  武帝笑道:“好啦,好啦,起来吧。朕不怪你。你生性好学,为人谦逊,都是难得的品德。东方爱卿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