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修真庄园主 >

第49章

修真庄园主-第49章

小说: 修真庄园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甑’还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就是木头可以吸收水蒸气凝结的水珠,避免水珠落入米饭里面,使得米饭过于黏稠。
    另外,一些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使用略带香气的木料制成‘木甑’,这样蒸制出来的米饭就会微微带着一丝香木的清香,更添一种风味。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用陶泥烧制的‘陶甑’,虽然不用麻烦的制作,密封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想蒸制出最好的糯米饭,还是得用‘木甑’。
    老陈把‘木甑’的盖子揭开,只见一股热气蒸腾而起,在略微寒冷的空气中凝成水雾,并且散发出一股更为浓郁的香味。老陈翁婿俩一起使劲,把‘木甑’的开口往石臼上一倒,岑佳华就看到一天晶莹剔透的饭团‘噗通’地掉进了石臼之中。
    原本是整齐一块的糯米在重力的作用之下,慢慢地向着两边倒下去,糯米粒之间并没有粘在一起。这时候,整个院子里面都弥漫了蒸腾的热气,软糯的香气直达心肺,让人久久不愿醒来。
    放下‘木甑’的老陈和谭小松各自抄起一根齐人高的棍子,开始对着石臼里面的饭团有节奏地凿起来了。这种木棍的材质岑佳华倒是认得,这是一种栎树的枝干,这种树木的材质非常坚硬,而且质地很重,结构紧致、木质密致。
    在农村,这种树枝一般是用来制作镰刀、斧头等工具的木柄,经久耐用,很是收到农民们的喜欢。岑佳华也是因为自己的一些工具上有这些材质的木柄这才认出来的,要不然他就只能是见面不相识罢了。
    老陈俩人一人站在一边。手中和胳膊一般粗细地栎木棍此起彼落。犹如暴风骤雨一般。却一次都没有撞车。看到岑佳华疑惑地眼神。一旁地陈阳这才给岑佳华解释今天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刚才这‘木甑’里面蒸制地就是今天准备做糍粑地原料小糯米。这种本地特产地细长糯米因为本身具有强力地黏性而成为了制作糍粑地最佳材料。糯米蒸制到九分熟之后。就要放进石臼里面打成饭泥。然后就可以做糍粑了。
    虽说这个过程很简单明了。但是其中却是包涵着非常多地技巧。只有各个环节之中地细节问题能够处理好。做出来地糍粑才恩那个称得上地道。
    首先就是原料地选择。选用地糯米必须是当年晚稻新出地本地小糯米。若是其他品种或是陈年米。在口感和黏性上都会大打折扣。精选出来地小糯米要在前一天晚上就用清水浸泡。让米粒完全泡涨、透水之后。滤干水分再上‘木甑’蒸制。
    蒸制糯米地火候也是需要掌握得很到位才行。因为过熟容易让饭泥过于蔫趴。没有弹性;若是没有熟透。作出来地糍粑就会有半生不熟地米心。影响口感。
    因此。糯米都是在接近九成熟地时候出锅。然后在捶打地过程之中利用余热让它完全熟透。这样就能作出弹性好、韧性足地饭泥了。
    捶打糯米的技巧也是很讲究的,因为糯米本身的黏性很足,如果不是捶打技巧很好的人动手,很容易就造成木棍和饭泥互相打架的现象。
    只见老陈和谭小松两人手中的木棍上下纷飞,深得‘快、准、稳、狠’的四字要诀,看得岑佳华眼花缭乱。
    每一次捶打就如同是蜻蜓点水一般,触之即收,两人手中的木棍根本就没有在石臼里面停留过多的时间。更让站在一旁的岑佳华惊奇是老陈俩人的木棍每一次都捶打在饭团之上,没有一次是敲打在石臼的本身。
    再看看老陈两人手上暴起的青筋,发白的手指,岑佳华就知道其实两人并不像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这打糍粑的活儿还真的是一份既需要技巧又需要体力的活计。
    从头到尾,老陈和谭小松的速度一点都没有变化,没有出现时快时慢的情况,这中情况表示他们两人拥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若是不懂技巧的人来捶打,估计就是前面犹如暴风骤雨,接下来就软绵无力了。
    渐渐地,原本晶莹剔透的糯米粒在两根栎木棍的不断敲打之下,慢慢地变形,失去了本身自有的特征,混淆到了一起。混成一团的饭泥本身带着一种乳白色,但是又在散发着一种很晶莹的亮光,有点像是牛奶果冻一般。
    最后老陈觉得差不多成了,这才收手,把栎木棍倒立靠在了墙角。老陈这才松了一口气,擦擦汗对岑佳华说道:“这个捶打糍粑讲究的是一个一鼓作气,中间不能停顿,一旦是饭泥冷掉了还没有打好,这一锅就算是废了。”
    一直等在一边的陈家阿婶赶忙用浸过冷水的双手伸进石臼,用力把已经被捶打成一团的饭泥挖了出来,放进已经准备好的一个瓷盆里面。
    把盆子端到一边的桌子上,陈婶双手就很灵巧地从饭泥里面扣出一小团,捏吧捏吧一会,就包上已经准备好的馅料,然后把包好的糍粑扔进撒满了浅紫色粉末的簸箕里面。
    陈婶一边在包着糍粑,一边喊着:“阿阳,你赶紧给你佳华哥弄一个糍粑尝尝味道。”
    早已经是迫不及待的陈阳听到这话如同圣旨,立马麻溜地抛进厨房,取出几副碗筷。岑佳华接过装了一个糍粑的小碗,用筷子一夹,放进嘴巴一咬。
    软乎的糯米饭泥非常有弹性,要上去就如同是QQ糖一般弹性十足,外面裹着的一层不知名的粉末味道很像豆类,但就不是黄豆,很有一股子香甜的味道。
    细细地品味了一小口之后,岑佳华发现除了陈婶还在忙活之外,大家都已经是吃上了。
    “陈叔,这外面裹着的这一层粉末是什么原料做成的啊?”把嘴巴里面的糯米吞下去之后,岑佳华就开始变成了好奇宝宝。
    “呵呵,这是我们这里本地特产的紫豆,味道比黄豆更好,只不过产量很少,一般市场上很少有卖。”在另外一边的老陈同志也是吃得不亦乐乎,顿了良久才回答岑佳华的话。
    岑佳华的第二口就开始咬到馅料了,顿时更为浓郁的香味就在他的嘴巴里面打转,久久不愿散去。脆生生的花生仁、爽口的冬瓜丁、异香扑鼻的芝麻,还有热乎软糯的糯米交集在一起,千般滋味汇聚成两个字——‘好吃’!
    吃性大起的岑佳华一下子干掉了4个拳头大小的糍粑这才意犹未尽的停下了这个没事的盛宴。主要是因为每一个糍粑都是分量十足,四个下去,岑佳华感觉到自己的肚皮几乎是快要撑破了。
    吃完糍粑,然后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茶水,岑佳华就感觉到天气似乎都不是那么的冷了,全身上下都是暖洋洋的。
    坐在客厅里面,老陈这才向岑佳华讲述这个双喜节的来历,还有制作糍粑的一些意义。
    自从壮族人文始祖布罗陀定下双喜节这个节日之后,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祭祀祖先。其中,这个糍粑就是祭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因为糍粑代表了一种丰收、团圆的精神。另外黏性十足的糯米更是象征了人们希望亲情、爱情都像是被糯米黏住一般,永不分离。
    在榕树村附近有一句俗语:“鬼抓熟糯米,甩都甩不掉!”,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在丰收的季节作出用糯米制成的糍粑,代表了人们希望来年的财运就如同是鬼抓糯米一样,再也甩不脱。
    当天晚上,岑佳华又在老陈家大喝一场,羹去羹回的饮宴习俗让酒宴场面更加热闹,每一个人都能全情地投入其中,尽情享受今年丰收带来的喜悦。
    对于岑佳华来说,每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都让他感觉到异常的新鲜。以前在城里的他根本就不知道在很多人眼中贫穷、落后乡下居然还用拥有着如此之多的精神食粮。
    农民们总是能用一种很简单、朴素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生活、未来的美好憧憬,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这方面,拥有着巨大财富的城里人却始终做不到,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PS:大家多头点票票哦!!!
    推荐一本已经上架的都市重生文,书名比较俗,但书还可以,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金融巨人之再活一次》!
      首发
    正文 第七十九章 穿山甲
     更新时间:2009…11…1 1:09:29 本章字数:3731
      自从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出来之后,水库两岸工地上的村民施工热情明显高涨,每一天推进的速度也是非常快,岑佳华估计不用到年底,所有的工程就可以提前完成了。
    最近,他每天忙完养殖场的工作、喂完候鸟之后,总喜欢到施工的工地上去转转。在工地上,他也帮不上什么样,因为郑海和朱天两个人把工地上的事情都管理的井井有条,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责,岑佳华自然就不会傻乎乎地跑过去指手画脚了。
    他纯粹就是想要感受一番山河变换的模样,看着眼前的一切在逐步朝着自己设定的蓝图在变化,岑佳华心里还真的有一种检视领土的感觉。
    在工地上的人们看到岑佳华悠哉悠哉地踱步过来,略略打过招呼之后又各忙各的去了。这些村民都清楚,岑佳华虽然是庄园的老板,但是基本上是不管事。即便是出现在工地上,也最多是溜达了半个小时就走了,不会对工地上的建设有什么意见的。
    今天仍然是一个暖意融融的日子,往日肆虐在天上的太阳仿佛就是被蒙上了一层毛玻璃。看上并不是那么地刺眼,就像是一个大火球一般悬挂在天边。越发强劲的山风从湖面上吹过来,带来了阵阵的水汽,让水库附近的空气不是那么的干燥,反而是有了一种温润的感觉。
    等到岑佳华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正准备着回到院子里拿枪,到附近的山上打点麻雀烤着吃的时候,一直顶在最前沿的铲车那边发出一阵喧闹,铲车的声音也停了。
    已经被上次的事故惊吓过一次之后,岑佳华对于异常情况非常敏感,生怕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那样的话,恐怕这个垂钓台的改造工程就要就此搁浅了。
    岑佳华连忙转身向着喧闹声发出的地方跑过去,这时候,糟糕的路况并不能延缓他的脚步。
    原本走在岑佳华前面的豆豆在不经意的转头之后,却发现自己的主人抛下自己,向着后面飞奔而去。有些疑惑的豆豆很是不解,但是它也只是摇摇头,然后就调转方向,跟着岑佳华一起跑起来了。
    在跑动过程中,岑佳华看到那个新买的铲车还好好地停在那里,心里就放心的大半,只要不是铲车出现问题,其他的情况到不至于太过棘手。
    村民们围在铲车的附近,好像是在指指点点,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让他们这么感兴趣?竟然全部都抛下了手头的工作,聚集在一起围观起来了。
    要说咱们中国人这个喜欢看热闹地习惯。恐怕是不分民族、年龄、学历或者是性别地。只要是中国人。大部分都有着喜欢看热闹地天性。
    等到岑佳华感到现场。扒开人墙进去地时候。他才发现众人围观地圈子中间。有一团好像是覆盖着铠甲一般无二地东西。
    岑佳华一下子愣住了。他根本就认不出地上这一团东西是什么。他连忙拉过站在一旁地朱春问起来了。
    朱春自从上一次劫后余生之后。大有改头换面地迹象。原本嗜酒如命地他居然开始戒酒了。每一天上工都是很早就到。施工过程也是认真仔细。和以往敷衍了事地样子是截然相反地。
    对于朱春地变化。身为他哥哥地朱天也很是感激岑佳华地救命之恩。说是因为岑佳华救活之后。自己地弟弟这才有了重新做人地机会。接着这个契机。双方地关系倒是融洽了不少。很多可有可无地矛盾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
    朱春看到是救命恩人问话。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快就把地上这团东西地来历说了个清楚。
    “这东西叫穿山甲,一般就在丘陵地带挖洞生活,刚才我的铲车刚好就挖到了他们栖息的洞穴,受到惊吓的它就跑了出来,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朱春指了指地上的一团物事,笑了笑道:“我们今天算是运气了,这穿山甲现在可不太好找了。”
    “这就是穿山甲?”岑佳华蹲下身子,慢慢地靠近地上的穿山甲,想要把他们看得清楚一点。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穿山甲的影像,看到的只是它们活动时的样子,它们蜷缩的样子倒是还没有见过。
    地上的穿山甲蜷缩起来之后,变成了一个直径大约30厘米的圆团,外面覆盖着犹如铠甲一般的黑褐色鳞片。
    这时候,跟在后面的豆豆也赶上来了,当他看到地上的这只穿山甲的时候,立即就‘汪汪’地吼叫起来了。岑佳华发现,原本已经有些松动的穿山甲在豆豆的叫声出现之后。收缩得更加厉害了。眼尖的岑佳华甚至都发现了原本隐藏在鳞甲之间的一些稀疏的硬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