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黑客高手官场行 >

第11章

黑客高手官场行-第11章

小说: 黑客高手官场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德兵看到有些紧张的程旭,缓和气氛道:“别酸叽叽的,到我这里随便一点,坐。”这就是曾经当兵时养成的风格,有什么话直来直去,简单明了。

一句带着调侃的话语,让程旭轻松下来,径直走到郭德兵的面前,坐了下来。

郭德兵满意地点了点头。以前他让给他汇报工作的人坐,别人都不大敢坐,即使坐下来也战战惊惊的。而这个小伙子居然坐了,看样子大大咧咧的,坐得还很舒坦,这很对郭德兵的味口。

郭德兵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接把李镇长的文章摆在程旭面前,道:“这篇文章是你打出来的,应该知道详细的内容吧。有什么想法?”

第十八章 观念之争

程旭一愣,看了看这篇熟悉的文章,又看了看上面的批示,不知道郭德兵是啥意思,不敢说话,抬起头疑惑地看着郭书记。

郭德兵不等程旭发言,便自已说开了:“搞好新农村建设是造福于民的大事,针对三溪镇的实际,具体要怎么搞,镇党委还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办法。李镇长的这篇文章,提了个搞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其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你的文笔不错,我想请你牵头,到石板村、石桥村、石林村去调研一下,形成一篇问题清楚、思路正确的调研文章。”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就是要程旭当枪手,针对这篇文章存在的缺陷搞一个东西出来。搁在以前的程旭根本听不懂其中的意思,可是,现在程旭不同了,他已经猜到了其中的意思:郭书记与李镇长不对路,而现在郭书记拿着李镇的文章要求搞调研,并且要“问题清楚、思路正确”,这就是说李镇长的这篇文章“问题不清楚、思路不正确”了。

想到此处,程旭心中一惊,自己该怎么办?写这样一篇文章,写好了,得到郭书记的赏识,但是会彻底得罪李镇长,写得不好,既要得罪李镇长,还会被郭书记瞧不起。看来,接不接受这个任务,得罪李镇长是肯定的了。只有把文章写得漂亮,得到郭书记的认可,才有在官场生存的“资本”。

郭德兵看着犹豫着的程旭,不再说话,只是认真地观察着程旭。这道选择题难做,郭德兵也是知道的,他这是在考验一下程旭到底堪不堪大用。

体制内的公务员很多时候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选择,有的选择,对你来说是一个机会,有的选择,却是一个陷阱。有些吃过亏的“老油子”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选择绕行,惹不起我躲得起。但,这又没有贯彻领导的意图。因此,当领导的都喜欢用新人,不喜欢用“老油子”来做事。

“接,得罪李镇长,不接,连郭书记都得罪了。貌似他和张朝飞有点矛盾,而张朝飞与李镇的关系又是这么铁。看来,不接不行了。”

经过片刻的犹豫之后,程旭终于下定了决心,抬起头来,双眼散发出神彩,道:“郭书记,你放心,你的所有指示我一定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程旭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决定与郭书记走到一起,干脆对自己狠一点,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一方面表示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表示投诚。

郭德兵见程旭作出了选择,赞许地点点头,道:“小程,你好好干。镇党委一定会给予最大的支持。”程旭投诚了,郭书记当然要有所表示:“这样吧,我让财政所派人陪你下村走一圈。”

“财政所?新农村建设不是经发办的职能吗?怎么派财政所的工作人员?看来事情有些不同寻常。对了,经发办掌握在主抓经济建设的镇长手里,而财政所则掌握在郭书记手里。同时,派财政所的工作同志,估计是想财政上寻找突破口,毕竟李镇长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

想通此节,程旭心里有了底,道:“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确实很大,以我们镇的财力恐怕很难承受。”

听到程旭说的话,郭德兵知道程旭彻底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看来,这小子果然醒事了!郭德兵的黑脸难得露出了一回笑容,对程旭道:“年青人好好干,前途不可限量。你去工作吧。”

镇长办公室,柴桑把郭书记召见程旭的事情给李镇长作了汇报。

“这不醒事的小子,能成什么事?不用担心。”李镇长不屑地说道。

柴桑轻皱了一下眉头,劝道:“李镇,不要掉以轻心啊。这段时间程旭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心里明白得很,处理事情跟以前完全是两样。”

一般来说,柴桑话不说二遍,但这次却再次重复自己的意思。李镇也跟着有些担心,沉吟了一会儿,问道:“老柴,何洁可用不?”

李显的意思是想把何洁争取过来,与程旭打擂台。

柴主任苦着个脸,道:“可不可用现在还很难说,有必要争取一下。但是,党政办的情况你是清楚的,除了何洁和程旭可以干点实际的工作以外,没什么人可以干事了。”

“能争取尽量争取,这次就试一试吧。”李镇心中有了计较,道:“至于干事的人,你不会想办法啊?学校里可有很多能干事的人,了解一下,找两个能力强的、形象好的借用过来不就行了吗?这个事你直接给郭书记汇报,他没有理由反对。”

柴桑再次来到党政办公室的时候,看到程旭正坐在电脑面对搜集资料,便把程旭和何洁叫到办公室,问道:“程旭,郭书记叫你去,安排了什么事情?”

程旭留了个心眼,道:“郭书记叫我组织人手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研,看如何实施李镇长提出的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句话说得很圆滑,把郭书记和李镇长两个人都提到了,并且没有明说是要找李镇长的岔。

为什么是郭书记要求组织调研,而不是李镇长。程旭自认为说得聪明,但怎么能够逃过长期在官场上打滚的柴桑。看来,程旭还需要继续修炼啊。

柴桑不动声色,道:“郭书记的指示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这样吧,党政办的事情你和何洁先暂时放在一边,全力以赴搞好调查研究。”

何洁也要参加?

程旭愣了一下,瞄了一眼何洁,何洁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红,埋着头认真地作着记录。

柴桑对这次调查研究的方向定了调子:“这次调研文章,必须要认真落实好县委丁书记的指示精神,一切从有利于开展工作出发,把基层的情况摸上来,为县委提供决策参考。”

“落实好县委丁书记的指示精神”,这是提醒程旭要站好队,全县最大的领导是丁书记,不是其他人;“一切从有利于开展工作出发”,这是要求不利于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不能出现在调研文章上。两句看似官面上的话,含义却很深。

一场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观念之争正式开始。

第十九章 蜕变的蝴蝶

程旭接受了来自三十年后的黑客知识,同时也接受了麦尔丹二十多年的人生阅历,虽然麦尔丹的阅历有些阴暗,但并不影响程旭的是非观念。反而,程旭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黑客,要善于从千变万化的众多信息中找到其中最需要、最本质的东西,要有足够的耐性和分析能力、预见能力。同时,黑客又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家,在虚拟世界里指挥着千军万马浴血奋战。把世界顶尖黑客比喻成战争中的元帅,一点也不为过。

而程旭,在接受黑客知识的同时,也接收了黑客的这种能力。并在实际的工作运用中,一点点被激发。

此时的程旭,就好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发生着质的蜕变。

就拿这次调研来说,以前的程旭可不能独当一面,让他牵头完成一篇调研文章,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可是,现在的程旭,知道搞这样一篇领导意图清楚、事实明白的调研文章并不能难住他。

调研之前,程旭便确定了调研方案,包括人员组织、提纲拟定、资料收集方向、注意事项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安排。只需要把基层的情况摸起来,按归类事实拟定好的调研提纲写出调研报告,注意一下语言的措词就可以了。

这已经是周五了,程旭决定这一天就在镇上的相关股室调研,下周才开始跑村。

一开始,程旭并没有叫财政所派人过来,而是与何洁一道先到了经发办。毕竟,经发办是负责经济事务的股室,其中就包括新农村建设。

这里为第一站,愣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并且,刚毕业两个月的程旭,对三溪镇的情况也不是很熟,只有先在经发办了解到第一手资料,才能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开展下一步的调研工作。

经发办主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头半秃,油光发亮,名叫李玉春,由于时下网络上“春哥”这个词语相当流行,大家都叫李玉春为“春哥”,在三溪镇投资的几个小老板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信春哥,可发财”。

李玉春在镇政府是一个典型的“混子”,说话的时候总是微佝着背,脸上笑眯眯的。

“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任务繁重,在郭书记、李镇长的领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等。但是,也面临着资金紧缺、农民素质差等问题。”

李玉春这话完全是空话套话,放在全面都实用。程旭打断他,重点问起石板村、石桥村、石林村三个村的情况来。

说着的话突然被打断,李玉春有些不喜,但很快又恢复正常:“石林村是省级风景区,发展得相对好一点,光农家乐就有十来家,生意都不错。石板村紧临场镇,多数农民家庭种植蔬菜,收入来源稳定,生活状况还算可以。石桥村在三溪镇到南江县的公路沿线,村里水系复杂,桥多路多,但交通并不方便,至今没有通村的公路,现有的桥都是小桥,原因就在于修桥的资金相当庞大,村民们负担不起。路不通,发展起来也很困难。因此,李镇长提出的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很有必要,先把形象树起来,形象有了,榜样有了,一切都好办。”

说着说着,李玉春的话又回到了空话套话上来,只得再次打断李玉春的话,道:“李主任,你对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建议。”

回答这个问题,李玉春的话被打断了也很高兴,显然是准备充分,道:“首先,要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把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落实好。其次,要加大向上争取项目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到三溪镇三个村,解决资金的问题。第三,要重点塑造形象,石林村的农家乐要上档升级,把房子修漂亮;石板村要加强小城镇建设,动员群众在房前建花园,在墙上贴瓷砖,把卫生打扫干净;石桥村要在宅基地上进行控制,凡是新修的房屋,都必须修在公路沿线,对以前的宅基地进行土地整理,向上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指标,用于连片集中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听到李玉春侃侃而谈,他的观点与李镇长的观点如出一辙,基本上都写在了李镇长的调研文章之中。程旭想道:“莫非李镇长的文章也是李玉春操刀的?很有可能。”

程旭有一丝无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面前的茶水。本想在经发办了解一些实实在在的情况,可是,这李玉春就像铁桶一样,对于调研文章上的内容是大谈特谈,对于文章之外的东西一点也不透露。

听到李玉春的话,何洁也大觉无趣,便一边听一边打量着程旭。喝茶这个细微的动作被何洁捕捉到了,眼神中露出一丝笑意。

柴桑把何洁加入调研组后,找过何洁单独谈过话。柴桑的意思很明白,让何洁随时汇报调研的情况,意思是让何洁向他靠拢。可是,何洁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面却打定主意油盐不吃。要汇报可以,每天一汇报也行,但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何洁也看明白了这是书记、镇长在掰腕子,但郭书记会选择程旭作为突破口,她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她还真想看看,程旭到底如何才能把这个口子撕开。

因此,在经发办的调研,何洁的心思根本没放在调研上,而是在打量着这个奇特的小兄弟。

记得程旭刚刚分到三溪镇的时候,何洁隐隐有些高兴,终于有一个人比自己小了,自己可以毫无顾虑地使唤他。眼前使唤惯别人的何洁,自从到了三溪镇以后,处处被人使唤,心里充满了憋屈。程旭到来以后,她有了使唤的对象,当然高兴得不得了。

最开始的时候,何洁也确实感觉到程旭这个人挺好使的,只要自己扬起小拳头,他保管服从命令命令。为此,何洁得意了好一阵。

在三溪镇工作,何洁主要是为了认真地观察着最基层农村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从中感受农村的氛围,摸清基层的门道。她人长得漂亮,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的三溪镇,追求她的人不在少数。可何洁知道,三溪镇只不过是她人生驿站的一个小小的驻足点而已,因此,她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人和事,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