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红旗 >

第208章

红旗-第208章

小说: 红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诘厥谐⊥北A糇帕角Ф嘁趓mb的国债和现金流,随时准备进行反扑。
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中旗系在内地开始重新介入股市操底,通过回购中旗系流通股的方式不断抬高内地股指,将整个股指重新拉回到2300点的大关,只是由于银河证券的不断反向操作,这个股指一直不是很稳定,在2100到2300点不断反弹。
在香港和国际股市,中旗系也开始对力拓、香港电讯发起了沉默无声的多线收购战略。
对中旗系和杨少宗来,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随着泰国、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迫下,都陆续将国内银行市场开放,允许外国银行兼并本国银行破产银行,或是持有最高不超过25%、45%的股权后,香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终于拉开了兼并东南亚金融机构的大幕。
这个大幕的第一个开启者就是因为向中旗提供巨额泰铢贷款而导致资金崩溃的盘谷银行,1998年1月17日,在香港通过长达3个月的拉锯式谈判后,中旗国际投资银行终于和盘谷银行的控股家族陈氏达成协议,中旗国际投资银行通过注资26亿美金持有盘谷银行47%的股份,成为盘谷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也在绝对意义上控制了盘谷银行。
26亿美金注资换取泰国第一大银行——盘谷银行47%的股份和绝对控股权,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划算的生意,加上中旗系其他公司和合作方新世界投资公司、长江实业在泰国股市收购的流通股,中旗系实际上牢牢控制着盘谷银行约55%的控股权,而中间多出来的8%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逼迫盘谷银行陈氏家族放弃控股权的主要武器。
陈氏家族套现所得资金约有10亿美金足以帮他们度过眼前的危机,且仍然保留着盘谷银行第二大股东的权益,可在这场危机中,他们的损失何止是全部财富的70%这么简单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国经营之神
第一百八十四章中国经营之神
中旗投行介入泰国金融业只是一个刚开始的举措,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泰国人寿保险公司,然后,他们将会转战韩国、印尼、马来西亚,伴随着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旗银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利用其他机构不断破产和裁员的危机扩张着,并且在亚洲各国推出新的广告,在一片片惶惶不安的氛围里,中旗银行正在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金融管理能力和雄厚的资本实力
从1997年5月,金融危机开始爆发,短短半年的时间,中旗银行在整个东南亚新增了十四家分行和七十多家支行,推出了自己的中旗万通信用卡。
在股票市场一片低迷和悲观的世界里,中旗投行旗下的中旗万国证券继续扩张,利用中旗万国证券公司和中旗银行的两个点体系,中旗投行也将自己的业务推广向东南亚,并且继续采取兼并本地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方式不断扩展在本地的业务范围,吸收原有兼并公司的客户,吸收新的客户。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大力的扩张,扩张本身就足以证明比别的机构更为强大。
杨少宗实际上并不是很确定自己在印尼、马来、韩国这样的市场能扩大到多少份额,所以,他还是更多的将目标集中在泰国。
从新一年开始,大家不断分析目前资本市场的游动状况,最终做出新的判断依据,他们将沽空日元汇率做为下一轮的主要对象,从98年的3月份开始沽空日元和日经,因为日元和日经还有大幅度的下跌空间。
东南亚是日本经济体的主要投资和销售对象,当东南亚陷入经济危机后,虽然在刚开始的阶段就会对日本造成冲击,可大约一年后,这种冲击就会真的变成现实,那个时候,日本经济将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包括在东南亚投资重亏的因素也会进一步的困扰整个日本。
日指在现有的水平上继续暴跌25仍然是有可能的。
1998年3月,日本和韩国陆续取消本国证券行业的禁入令,香港中旗投行兼并日本三洋证券公司、韩国罗光证券全部获批,通过注资7亿美金的方式,香港中旗旗下的中旗银行获得了韩国商业银行股权。
在国内,中旗投行母行通过联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联合金融集团兼并中国再保险公司,再将三家旗下的保险业务和中国再保险公司合并为新的中旗国际保险公司,拥有人险、产险、运险、车险、医保、意外险、再保险等全面的保险业经营覆盖范围,做为中国信托银行、中国联合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旗银行、中旗万国证券公司的统一关联保险业务,同时通过香港中旗扩张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有了这一系列的操作基础,中旗投行最终转变成一家类似于美国银行的特殊金融集团,拥有向客户提供证券、个人理财、融资、保险、再保险、企业融资、上市、咨询服务、规划……等一系列的业务范围。
它既面向个体,也面向于企业。
……
东南亚的危机似乎让国内更近距离的意识到将经济发展寄托在地产和金融两个行业之上的巨大风险,而新加坡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足以证明国家资本主义确实是中国目前最适合的方向。
1998年3月,在经过了新的重新商议后,中央正式推出了新的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地产业改革规定,虽然没有直接走旗州模式,但还是吸收了杨少宗的意见,将包括低保房、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房做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地地方政府必须维持保障房和商品房按照3:7的比例发展,保障房用地不用经过竞拍,直接采取政府招标的方式修建完工。
在这份规定中并没有严格界定低保房和公租房究竟要占多少比例,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宽松的规则,具体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那就只能看各地的竞争趋势。
用容总理的话,房价不高不能明的执政有问题,但如果的房价高了,老百姓买不起,那就肯定有问题。
杨少宗对中国房地产改革的一个最大推动在于,他将保障房做为政府调控房价的主要手段,哪怕是保留30的商品房为公租房,只要将公租房的租金打下去,二手房和投资二套住房的滞存压力就会迅速削弱,由此达到调控房价的作用。
当然,哪个地方政府最终能执行的比较到位,那就看他们自己的水平,特别是市委书记的长远眼光……这毫无疑问是很悲剧的一点,可杨少宗也没有办法,他对政府的影响力已经至此而止了。
经济上,他有很大的话语权,政治结构上,他不了什么东西。
就算他了,容总理明白,可又能有什么办法,何况他就不,容总理还能不明白吗?
1998年3月底,杨少宗返回首都参加石油经营特许权牌照的首次预招会议,在此之前,容总理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强有力的推动了整个国营企业体系向新的方向发展。
中国国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国家投资控股公司、中国国家投资银行公司、中国国家金融控股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始做为五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起来,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国电信三大巨头首当其冲,被全部纳入国家投资控股公司,中国国际银行、中国工业银行、中国商业信贷银行、中国农业储蓄银行被纳入国家金融控股公司,中国发展银行等则被纳入中国国家投资银行公司。
不久,香港四大中资公司之中,除了中银之外都会被纳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正部级、副部级这些行政级别划分将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取消,待遇暂时保留,国企开始全部进入新的改革阶段,第二次国企改革大潮被掀起了。
为了限制一定的竞争,给国企保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改革,在很长时期内,中国在主要的一些重要经济领域仍然采取特许经营牌照制度,石油领域和电信领域都保持五家左右,国营的三家,私营和国家入股的保持两家,暂时不允许外资介入。
在参与竞拍之前,神州工业控股集团公司的各地省委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国有股本被集中纳入中国国家投资控股公司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通过将中机、鞍钢等企业并入神州工业控股集团,稳定的获取了42的股权,长江实业、新世界等港资联合持股8,中旗投行母行持股50。
分散在旗下企业中,神州钢铁吃入鞍钢后,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另外增持一部分股份,通过入股的方式,神州能源集团通过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再次合股,组建神州石油股份公司参与石油特许经营牌照的竞争。
在电信领域,如果兼并香港电讯案获得港府批准,中旗国际投行将会控股香港电讯,再重组为亚洲电信公司,参与电信特许经营牌照的竞争。
……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有一本书非常大的震撼了整个国民世界,这本书就叫中国经营之神,副标题是“全面解析杨少宗和中旗系”,这本书的作者是华康盛和中国财经日报的专栏作者李维先。
李维先是一个很重要的记者,他在过去十年里和整个中旗系的高管都保持非常密切的接触,95年,他决定写一本中旗经营之道的书,并且找到了当时的中旗集团副总裁华康盛、管靳生,也得到了中旗集团的支持,采访了四十多位资深高管,所以,李维先在写这本书中的过程中拿到了非常多的内部资料。
97年4月完稿的时候,在中国财经出版社总编胡佑的建议下,李维先将书名改成了一个非常耸人听闻的名字——中国经营之神,这本书围绕着杨少宗开始写,第一章就是93年的中旗事件和随后而来的94股改,从很正面的角度解析了当时旗州人为什么要实施股份化改革,为什么要给杨少宗、管靳生、杨建林、萧薇四个人那么多的股份。
随后,这本书开始从旗山肉联厂写起,一步步的通过四十多个案例解析中旗系的整个成长历程,既然是中旗高管们都参与的书,李维先所站的角度自然是对中旗系非常有利的,属于正面的讴歌。
从旗山肉联厂的阶段,杨少宗为中旗系就奠定了两个基础性的经营理念:1、责任管理;2、渠道为王。
直到今天,虽然中旗责任管理体系1995版已经在全国推广开,很多企业都在实施,特别是国营企业使用的非常普遍,但真正能吃透整个责任管理体系的企业集团依然是中旗系及其下属控股的四十多家集团公司。
想要理解中旗系,首先要知道中旗系到底有多大。
在中国经营之神这本书中,中旗系绝大多数的控股集团公司都被证实了。
中旗系的核心企业毫无疑问就是中国中旗信托投资银行公司,也就是大家所的中旗投行母行,或者是中旗投行总行,中旗投行总行全资持有的子公司有中旗万国证券公司、中旗银行、中旗华泰再保险公司、中旗国际信托投资银行美国分公司四家公司,其余的子公司大体都已经直接并入总行。
中旗投行总行真正意义上直接控股的集团公司有香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公司、中国联合金融保险集团、神州工业控股集团公司、神州电子集团、旗珍集团、旗纺集团、中旗置地集团、美旗电器集团公司、中旗建设工程集团总公司、丝宝集团、五洲国际酒店集团、长江电气集团公司、中国光谷科技控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运输物流集团公司。
中旗投行持有主要股份的企业,以及间接控股的企业有神州钢铁集团公司、神州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神州资源投资集团公司、神州电车系统工程公司、神州基建工程投资集团公司、神州船舶集团公司、神州电力投资总公司、富旗集团、海螺集团、惠友电工集团、富力集团、富邦化工集团、海旗药业公司、旗州天鹰饲料总公司、凤凰纸业集团公司、万旗电器集团、万润发控股公司、豫园商城股份公司、中华酒业集团公司、广济医药连锁集团、神裕汽车系统产品公司、普乐士集团、中国万科置地集团公司、索普电子科技公司、南洋商业银行、香港商务航空公司、亚洲国际飞机工程设计公司、亚洲汇通融资公司。
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几乎每一家公司都在中旗系的策划中上演过非常经典的商业案例,而旗珍集团无疑拥有最多的案例,在中国经营之神推出的四十大中旗经典mBA案例中,旗珍集团占了七个席位。
旗珍集团所占的七个案例是“渠道为王”、“多品牌兼容营销”、“百年品牌重塑”、“十年增值运营”、“关联整合”、“产业链式整体营运”、“滚筒式全面竞争”。
旗珍集团有三个非常厉害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立体式渠道”、“多品牌兼容营销”、“链式整体营运”,这…是非常厉害的杀手锏,也是旗珍集团击溃所有外资和国内食品企业,雄霸整个中国食品工业的主要原因。
旗珍集团的渠道很特殊,它本身拥有直达各个县镇的营销络,通过持股中国联合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和万润发控股公司,以及和万润发控股公司合股创立的旗珍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