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红旗 >

第13章

红旗-第13章

小说: 红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少宗挺平静的答道:“我会和书记解释的。”
听着这话,汤恩国暗暗在心里冷笑,心想,解释……我看你小孙子是真要好好解释了。
潘玉林也挺好心的和杨少宗劝说道:“小杨,想给公社办大事是好事,但也得稳着点!”
杨少宗则道:“现在这个时期有点乱,也有的是机会,错过就真的错过了。办大事不拘小节,咱们公社没有退路,真心为了公社的未来就只能咬紧牙关闯一闯。对我们而言的最坏结果不过是撤社建乡,又有什么不敢闯的!”
他的这番话说的依旧很平静,仿佛早已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看穿了乱相背后的真相。
潘玉林默默的在心里惊叹杨少宗确实很特别,说不定还真能带领公社干出一番大事。
“那行!”
潘玉林干脆利落的和杨少宗说道:“省轻工厅正好有一个集体企业的扶持计划,我尽力给咱们旗山肉联厂争取一个位置,你回去就让老徐书记抓紧时间去县里工商局注册报批。要有什么难题,你就直接打电话到厅里找我。”
杨少宗特别高兴的起身和潘玉林握手,道:“真是太感激了!潘大哥,咱们都是旗山人,我也就不说那些有的没的客套话,千言万语说不尽,归根结底只有一句,建设好旗山就是咱们旗山人一辈子的梦想和事业!”
潘玉林一阵激动,下意识地握紧了杨少宗的手赞道:“说的好啊,说的好啊。小杨,大哥看的出来,你肯定能在咱们旗山那个老山窝子里成就一番大业,大哥是真心的祝福你!”
“谢谢!”
杨少宗也挺感激的答谢,他就知道,他和潘玉林这辈子注定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生是旗山的伢子,死是旗山的鬼,他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旗山的鲜血。
第十一章 你活该!
从饭店里离开时,汤恩国挺羡慕的感叹道:“一个人一个命啊,你看人家潘玉林混的真好,居然混到了省轻工业厅,我真是没有想到啊。以前我分到供销社吃香喝辣的时候,他小子在潘庄也就是一个二楞子劳力。”
听着这番话,杨少宗半个字都没有说,淡漠的几乎没有任何表情。
他心里说,你活该!
如果你觉得杨少宗是个好人,那你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杨少宗何尝不也是一个偏执的人,或许只有偏执的人才能成功,为了心中坚信是正确的事,他从来都是不折手段的。
杨少宗现在想要权力,他坚信权力才能让他掌控一切,为了得到权力,他绝不会放弃任何表现的机会,好的表现总要有一个无能的表现来衬托,让汤恩国这个只有点小聪明的供销社副站长一事无成就是最好的办法。
还在来省城的火车上,对汤恩国稍加观察和判断的杨少宗就已经打定了这个主意。
以他的经验和能力,耍一耍汤恩国就像是欺负小学生一般容易。
在煤炭招待所休息了一天后,杨少宗故意列出一大堆在这个时期几乎不可能小批量买到的食品添加剂,给他和汤恩国分了一个工,两人分别去不同的化工厂跑采购。
早上,汤恩国兴冲冲的出去公干,杨少宗却给长江冰箱总厂的李保田打了一个电话。
接通之后,李保田一听到杨少宗的声音就哈哈大笑道:“哎呀,小杨啊,你这个电话来的还真及时,我这正要找你呢!”
杨少宗道:“李科长,关于冷库的事情还是得请教您,我另外也有点急事想麻烦您帮忙。”
听说杨少宗有求于自己,李保田显得更高兴的笑道:“行啊,这样吧,你乘406路公交车一直坐到底,最后一站就是咱们电冰箱总厂。你们公社可是咱们厂的重要业务单位,中午一定要在咱们厂吃顿便饭!”
杨少宗笑呵呵的和李保田郑重的道声谢,约好具体的时间才挂了电话。
他乘坐公交车早上9点准时到了长江市电冰箱总厂的大门外,这里是长江市城西南地区的安庆门,在这一时期还算是郊区。
在冰箱总厂大门口的杨少宗正要去找门卫,李保田就带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像是个知识分子的消瘦男人一起走出来,那人还戴着一副厚实的近视眼镜。
此时的长江市电冰箱总厂正处于最为繁荣的时期,厂门口的大门是刚刚重新修建的,气势高大正严的宛如省委政府一般。
李保田看到杨少宗就特别高兴的快步走上来和他热烈握手,随即替杨少宗介绍身边的男人道:“这是咱们技术科的技术骨干杨致远,呵呵,两位还是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啊。老杨啊,这就是我和你说的小杨同志,从旗山公社远道而来的年轻人!”
现在这种大厂的技术骨干是很不简单的。
心里几乎打定主意要吃掉电冰箱总厂的杨少宗上前和杨致远握着手道:“杨工,那咱们真算是一家人呢!”
“你好,你好!”
杨致远显得有点干巴。
李保田则道:“老杨,我这已经和厂领导说明了情况,厂长特批,他们公社的事情抓紧办,支持地方公社建设嘛。咱们等一下先带他们参观一下厂里,中午就将技术方面的事情和他们交代一下,让他们抓紧时间回去搞好基建。”
“行,行!”
杨致远木纳的默默点头。
李保田还有点事,得回科里一趟,这一次就由杨致远负责做向导,带着杨少宗和赵大军在厂子里转悠一圈。现在像长江市电冰箱总厂这样的省级国营大厂就是集体中国人最向往的旅游景点,平常没有介绍信连大门都进不去,更难得能在整个大厂子里参观一遍。
和其他那些省级、市级的国营大厂一样,长江市冰箱总厂也几乎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在安庆门一带占地近1。4万亩,不仅有十几个下属企业公司,四十多个车间,还有自己的医院、电影院、学校、印刷厂、锅炉站、供销社、菜场、澡堂,现在甚至连自备电厂都有。
除了火葬场,其他一应俱全,厂里下设的大量小企业还能生产冰棍、汽水、棉被、家具,宽阔的大公路横纵在厂区中,不远处是百余栋居民楼组成的生活小区。
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公社。
只要你进了厂,你这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了,不用担心任何事,孩子读书是免费的,医药费报销。
这或许也能算是杨少宗最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这里确实值得人们憧憬,有着漂亮的集体小区和各种各样的福利,人们不担心住房、教育、医疗的问题,生活也没有折磨着他们。
杨致远尽着责任的做向导,最后才带杨少宗去冷库组装车间参观最重要的事项——冰箱总厂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包括压缩机在内的工艺都是日本早已淘汰的技术,但在国内却是真正的领先工艺。
杨致远指了指生产线上一套绿灰色的压缩机,和杨少宗道:“根据你们报批的冷库容积,我们打算给你们提供这种50匹的半封闭压缩机,这是日本三菱电机社转让的技术,最大功率就是50匹,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台构建较为大型的冷库。咱们厂有更大功率的压缩机,那还是七十年代的军工项目,噪音大,功效低,技术也落后很多,根本不适合企业需求。”
杨少宗忍不住的问道:“贵厂后续就没有研究吗,光靠日本人提供的生产线又有什么意义呢,咱们中国人还是得要有自己的技术吧?”
杨致远听着这话便沉默了片刻,扶了扶自己那厚实的眼镜框和杨少宗苦笑道:“如果不是七十年代太混乱,咱们现在和日本人也未必就有这么大的差距。83年的时候还准备搞新项目,引进日本的生产线之后就暂时中断了。国家目前没有新计划,咱们厂子是跟着国家的计划走,国家不提,咱们也就都不说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吃透日本人的这套技术。”
杨少宗若有所思的问道:“能吃透吗?”
杨致远看了杨少宗一眼,感觉他问的有点多,但还是答道:“得花点时间和人力,光靠几个人是琢磨不透的……其实说这些也早了,咱们就连这套生产线也是在搞组装,主要零部件都得依靠进口,所以这个价格也是很贵的!”
这话基本可以理解为“杨致远觉得吃透这套技术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除非是国家有要求,厂领导是不会想到的,也没有投入人力和时间”,不仅如此,原先像杨致远这些搞技术研发的技术骨干都陆续成了搞客户服务,利用一些简单的参数帮客户设计一下冷库的大小、功率和所需要的机型。
杨少宗只能是一声唏嘘。
技术科就在压缩机车间的不远处,两人就近去了一趟,将冷库的大小和功率都算了算,设计容积是30m×40m×3。5m,肉类吨位1700吨,机房额外需要单独建库保护,需要用2台50匹半封闭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
杨致远在纸面上进行了一番计算后给杨少宗做了一个预估的报价,算上机械设备和基建的总金额预计要超过10万,关键是从日本进口的配件价格很高。
如果采用老式的国产六十年代工艺压缩机,价格倒是可以砍掉很多,可不管是效率、噪音和后期维护,特别是耗能上都不划算。
杨少宗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采用三菱技术。
国内在这个时期能生产制冷压缩机的企业真是凤毛麟角,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两大直辖市各有一家,长江市是第三家,由此可以想象长江冰箱总厂现在的日子有多滋润和红火。
和绝大多数的国营大企业一样,大锅饭根本不是长江冰箱总厂陷入破产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主要是三点,一是市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瞎指挥,二是厂领导缺乏市场竞争和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三是盲目扩张和大兼并,特别是在上级政府部门瞎指挥下的大兼并、乱兼并。
很多年后一谈国营企业改革,精英们就大谈搞活企业机制和大锅饭。
其实在93年到96年的国企大破产的风波中,89年至93年期间的骤然大冷骤然大热的国家金融政策,以及政府部门的胡乱指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避谈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因素,只谈职工素质和体制问题是不对的,也是避重就轻。
在88年到98年这个阶段的国营企业搞的好,地方政府就会瞎指挥,国营企业搞的差,地方政府就会瞎卖,将几千万的固定资产以不足几十万的价格卖掉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十二章 你小子算计彭书记啊
时间差不多到了中午,杨致远就将杨少宗带到冰箱总厂的招待所,在那里已经准备好了一桌菜,比起他们在小康饭店的那一顿标准不知道要好多少,令人垂涎欲滴。
李保田来的晚一点,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两个人。
他一进门就笑呵呵的连声说对不起,说有点事来晚了,又将另外两个人介绍给杨少宗,一个是自备电厂的肖副厂长,另一个是从省煤炭工业局矿业勘探三队请来的一位已经退休的老队长,姓郭。
大家客套一番后就坐下来,杨致远这才和李保田道:“李副科长,刚才在技术组给小杨同志做了计算,光是咱们这边的冷机就要6万5,再加上机库、耗材、保温板、基建、运费和人工,没有十万块是拿不下来的。”
李保田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道:“我已经和蒋厂长做了汇报,厂长说了,如果有超标的部分就当是给旗山公社做援助项目,不要计较那么多,争取在8万以内将他们的冷库建起来。”
杨致远听到这话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江东省是一个矿业资源的贫瘠大省,只有宁州地区有国家级的特大型煤矿,但那里的煤矿都是省里在控制,市里也争取不到多少余额。
其他各市别说是大煤矿,就连小煤矿都很少见,为了解决7。5WM机组的自备电厂煤源问题,厂领导早已经是跑断了腿,每个月仍然有三千多吨的缺口。
这个节骨眼上,旗山公社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好事。
长江市冰箱总厂现在正是最红火的光景里,一年的利润上千万,在这个事情上就算亏损几万块也不算什么大事。
杨少宗当然是很高兴的当即就和李保田笑道:“那真是多谢李科长和贵厂了,咱们旗山公社全社上下都要感激贵厂啊!”
李保田很得意的呵呵笑道:“小兄弟啊,老哥真是说破了嘴才给你们公社争取到这些待遇,你回了公社可得好好和你们书记汇报,让咱们的合作顺畅痛快点。这不,我特别将郭队长都请了过来,我们蒋厂长说了,如果你们公社经济上困难,无力对本地的煤矿进行投资,咱们厂可以贷给你六十万的资金新建矿道,这个事情会由郭队长帮忙,他在这方面既熟悉业务,在省里也有一定的人面。”
杨少宗更高兴了,这真是抱着煤矿到处空手套白狼啊。
他连忙再和李保田、郭队长道谢,将两瓶酒打开,还没有开席就要先喝三杯以示感激。
李保田恰到好处的将酒按住和杨少宗道:“小杨,可咱们还是有点条件的,咱们能不能签订一个合同,你们保证每个月最少供应三百吨煤,并且尽量多供,以货还款,利息肯定是非常好说,绝对比你们去银行借款要优惠。”
杨少宗一口答应下来,道:“这肯定没有问题!”
就算有问题也得先答应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