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市委书记 >

第2章

市委书记-第2章

小说: 市委书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规矩,不能因人而废。
  

上任 二(1)
车队在〃玩龙灯〃,又像在〃扭秧歌〃。
  坐车的人在用屁股跳〃迪斯科〃。
  剧烈的颤动丝毫没有影响坐车人的习惯。
  陈时宜靠在靠背上仍然在思考问题。
  一晃就是三年。转去转来转不出都宁。他热爱都宁这块土地,都宁是他的大本营,也是他的成长地。三年前,他是都宁市委副书记,也是全省最有名气的市委副书记。44岁当了四年市委副书记,可谓意气风发,风华正茂。
  在官场,年轻是个宝;年轻意味着前途无量。因为年轻,所以就有名气。当然,他的名气不仅仅是因为年轻,还因为他受到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赞赏。
  十二年前,也就是1985年3月,老省委书记视察花山县。
  在听完他代表县委所作的汇报后,地委书记吴春天指着时任县委书记的他对老省委书记说:〃这是我们全区最年轻的县委书记。〃话音刚落,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组织部部长仲知秋补充说:〃也是全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老省委书记眼睛为之一亮,饶有兴趣地问了他的一些情况。听完介绍后,老省委书记诙谐地说:〃你叫陈时宜,我看应是陈适宜。38岁当了两年县委书记,年龄适宜;复旦大学毕业,学历适宜;当过公社书记、副县长,能力适宜。〃
  老省委书记走后,〃三个适宜〃在民间传开。
  出自老省委书记之口的〃三个适宜〃使他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
  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不久,国务院批准都宁地改市。他便〃顺理成章〃地进了班子,当上市委副书记。如果不是意外,说不定是市长。
  陈时宜根本就没想到要当市委副书记,更没想到要当市长。相反,他认为当县委书记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从来没有刻意地伸手要官,却官运亨通,少年得志。应验了昔时贤人的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人们羡慕他机遇好,赶上了重视文凭的年代。这样的评价有失公平。仅有机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条件与之配套、与之结合,否则,机遇就只是机遇,一样会与你失之交臂,或者也叫擦肩而过。机遇不等于机会,同是机遇,有的人却没有机会。譬如,与陈时宜同时代的那一批知青,900多号人参加高考,就他一个人考上了大学。高考这个机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并不等于所有人都有机会上大学。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用当时的话来说是时代的宠儿。大城市、大机关虚位以待,不存在分配难的问题。他的同学几乎都留在大城市、大机关,他却主动要求回家乡。他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不喜欢大城市。可爱才可恋,家乡可爱就恋家乡。与大城市相比,人们难以发现他家乡的可爱之处。说不清,道不明,爱是没有理由的。他有理由,并且很简单,家乡有一位令他牵肠挂肚的人,这人叫吴美荣,是他的初恋情人。因为有她,家乡就可爱;因为有她,家乡就美丽。〃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英雄都如此,何况他这样的小人物?严格地讲,吴美荣不美,只是有几分气质。他俩是一个知青点的知青。吴美荣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母均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人是最讲道理之人,但她的父母却有些不讲道理,坚决反对女儿与他恋爱。理由很充分,他家庭成分不好,属地富反坏右之列。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道路,但却不能选择出身。他没有错,反对无效。那时候,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做父母的谁愿意自己的子女身陷泥潭永世不得翻身?他的父母到她家、他托的媒人到她家、他亲自上门去她家,均被她的父母扫地出门。她的妈妈放言,即使女儿嫁不出去也不会嫁给他这个准地富反坏右。他不信世上有铁石心肠的人,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还是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上任 二(2)
有一年过年,他拎着一塑料网兜苹果去她家拜年。她的父母一脸不高兴。他放下苹果后便知趣地走了。她的父母追到门外,将苹果重重地丢在地上。网破,苹果滚出,从三楼滚到一楼,比他下楼的速度还快。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个人跑到知青点闷头大哭。哭声引来了敲门声。没想到还有人没回家过年。门开了,是吴美荣的好友胡小娥。吴美荣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胡小娥,一个是华容。三个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关系一直很好。到知青点后,关系出现了裂痕。胡小娥当上女子连连长后就与她俩疏远了,很少在一起聊天,偶尔在一起时,胡小娥摆着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让她俩受不了。因为是连长,胡小娥处处表现与众不同。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值班。胡小娥问他为什么哭?他不喜欢她,讨厌她的眼睛,她的眼睛永远是一双阶级斗争的眼睛,说话总是在教训人。难道还要从他的哭声中找到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他不理她,倒头便睡。她知趣地走了。天黑了,敲门声又响起,还是胡小娥。又来干什么?她一手端着红烧肉,一手提着酒。她说,过年了,应该庆祝一下。虽然对她不感冒,但还要感激她。被人拒绝的滋味刚刚尝过。他不愿扫她的兴,于是,搬出箱子放在凳上,一张桌子搭成。他们开始喝酒,喝的是闷酒。彼此心存芥蒂,话不投机。胡小娥一杯酒下肚后话就多起来,她对他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背地里说我假正经、假积极,我也没有办法,身不由己。组织培养我,我不能辜负组织。我不表现积极不行。。。。。。〃原来她也有苦衷。在他眼里,她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喝!算是找到知音了。酒能壮胆,酒还可以剥下人间的伪装。她坦诚地告诉他,她喜欢他。
  她醉了,他也醉了,但是酒醉心明白。他俩喝得一塌糊涂。她靠在他的肩上,酒醉心也醉。他极力地避开她。在他的心里,仍然只有那个她。她质问他,她哪一点不如她。完全已经是酒话了,只有喝了酒才敢这样放肆。理智告诉他,必须立即离开她。
  正准备起身,门被推开,吴美荣出现在眼前。
  他好不尴尬。
  眼前的一幕让吴美荣猝不及防,她哭着冲进了黑夜。
  他不顾一切地去追她。
  吴美荣找了他一天找得好辛苦,没想到是这个结果。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就不该来。
  他追上她,向她解释。
  胡小娥也赶到了。
  她来凑什么热闹?
  她恬不知耻地说,她与他有了那回事。
  他重重地掴了她一耳光,厉声吼道:〃贱!〃
  胡小娥哭着离开了。
  吴美荣没事了,胡小娥却有事,她向组织告发,说他*了她。
  他被抓走。
  吴美荣求胡小娥说实话。
  胡小娥也觉得目的达到了……报了一掌之仇,也就不玩了。
  他出狱后名声就臭了。知青点附近的农民防他犹如防贼,女孩子视他为流氓。不过,仍然有两个女人爱他,一个是吴美荣,一个是胡小娥。
  吴美荣的父母更瞧不起他了。
  峰回路转的时候到了,当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吴美荣的父母态度180度大转弯,不仅认可女儿的婚事,还要他俩立即结婚。
  也该结婚了,他26岁,吴美荣23岁。不过,那时候提倡晚婚晚育,大龄男女多的是,这个年龄没结婚不奇怪。他不同意立即结婚,许诺毕业后结婚。
  四年以后的事谁能说清楚?双方的父母都不依不饶。只有吴美荣理解他。 没想到他真的回来了。父母心中的石头倏然落地,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去了吴美荣所在的中学教书,夫妻两人双双当上孩子王。。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上任 二(3)
一个偶然的机会,县广播站有位通讯员到他们的学校串亲戚,正巧通讯员的亲戚出远门,陈时宜夫妇俩接待了他。由于年龄相当,便有许多共同语言,彼此聊得很投机。这名通讯员是个有心人,回家后将他们的谈话整理成一篇通讯,没想到《中国青年报》给刊登出来了。顿时,他成了不恋城市恋农村的典型。地委副书记兼花山县县委书记吴春天看了报纸后立即让他进县城,任县团委副书记。
  这一步很重要,奠定了他从政的基础。在县这一级,多数人干一辈子也到不了这个级别,应该感谢通讯员。事后,他才知道这名通讯员的真名叫周广学,小他五岁。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农村有句俗话……运气来了大门挡不住。好运真是接踵而来,他在县团委任职不到一年、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让他下公社当书记,之后便好戏连台。
  大凡干部的成长不外乎三点:一是组织培养,二是个人努力,三是机遇。只有三点同时俱在,才能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个人努力是关键、是基础、是内因,组织培养和机遇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当然,不排除守株待兔的事发生。不过,得千年等一回。
  陈时宜的提拔与老省委书记的〃三个适宜〃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没人考证,也无从考证,更不用考证。
  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因素。爱屋及乌、察言观色、揣摸意图、听话听音、见风使舵,这些全是官场的痼疾。既然是痼疾,就难以彻底根除。
  也不完全是这方面的原因。陈时宜任职的花山县是都宁市的首富。
  〃富地方出干部〃几乎成了定律。富地方也都是重要地方。重要地方的省(市)委书记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还没等大家完全明白过来,陈时宜又被提拔了。
  这一次提拔得很突然,谁也没有料到。
  正因为突然,也就显得不正常。
  怎么不正常?论能力论年龄他不该走,该留下来当一任书记。
  有这个呼声。
  民意不等于官意,民意不一定能转化为官意。一相情愿的事太多。决定干部去留的是上级机关,而不是民意。干部本人没有选择权,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多年来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干部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干部是一张纸,哪里需要哪里使。
  陈时宜的新职务是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
  位置很重要,面子也过得去。但远没有市委书记的位置重要。
  市委书记在昔日称得上是一方诸侯。
  有人宁可让他讨点好处也不愿意看到他任市委书记。
  他清楚自己为什么调走,说白了就是被排挤出局。
  有人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不过,为时过早。俗话说得好,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
  谁也没有想到三年后他又回来了,并且当一把手。
  怕鬼偏有鬼。
  怕他当书记偏让他当书记。
  个别人感到大难临头。
  

上任 三(1)
小车突然停下来了。
  原来到了都宁地界。
  都宁市四大家领导倾巢出动在边界迎接。
  这么客气?
  不客气不行,老领导、老上级兼大恩人来了,不能不迎接。
  省委明令禁止不准搞迎来送往。
  为何置若罔闻?
  禁令虽好,但不符合国情。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多人不怪。接一下送一下犯了什么法?外宾来了还要去机场迎接呢。
  于是禁令成了摆设。
  有些制度出台就是为了给人看。说穿了,边界迎送是给领导一个面子,让他们显得有威严和权势。这是官场沿袭已久的潜规则。别人都搞,你不搞,那你肯定是自找难堪。所以,宁可受罚,也要搞边界迎送。即便受处分,但在领导那儿赚了脸面,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
  制度之所以成为摆设,关键是叶公好龙的人太多。说的和做的不能统一,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是两码事;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冠冕堂皇,做表面文章、玩文字游戏,没人信,谁信谁吃亏。于是不少人学乖了,越是不准做的事越要做,反其道而行之更有市场。
  果真如此?
  现实最能教育人。
  都宁四大家领导是冲着吴春天和杨光而来。
  陈时宜只是沾光。
  老领导来了,不能不迎。不是待遇问题,而是感情问题。
  不仅四大家领导出郭相迎,而且还动用警车开道。
  破了规矩。警车开道只有书记、省长才有权享用。
  只要老领导高兴,管他规矩不规矩!
  拿原则做交情不是都宁的专利。
  在都宁工作过的老干部中,吴春天的资格最老、职务最高。都宁市现任的四大家领导,他能脱口叫出多数人的名字。不是记忆力好,而是这些人与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从不叫他们的职务,都是直呼其名或者是在姓氏前面加一个〃小〃字代替。
  吴春天坐在车上不动。没有人为他开门,他是不会下车的。说他倚老卖老也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