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工业霸主 >

第538章

工业霸主-第538章

小说: 工业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来没有人如此集中地向他们介绍过中国自己的技术成就,全球最大的1。5万吨水压机、全球最大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世界首创的大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世界第二条激光冲击强化生产线……每一项技术,都有非常详细的参数,有实景图片,还有国外媒体对于这些技术的带着几分艳羡之意的报道。
    大多数记者的血都是热的,那种一心只盼着中国闹笑话的人,毕竟是少数。随着马杰的介绍,记者们偶尔投向林振华的目光也变得逐渐地灼热起来,没错,就是这个人,带领一家企业创造出了这么多的世界第一,他的企业的产品卖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如果要说这些成就都是假的,那么汉华挣回来的大把大把的外汇难道也是假的?尼宏重工、西乎公司等倒在汉华枪下的企业,难道也是假的?
    “哗……”当马杰最终完成了介绍之后,报告厅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记者们发自内心地向汉华表示出的敬意。前几天因为南导的一篇“自主创新之谜”而给记者们带来的疑惑,在这一刻已经烟销云散了。事实胜于雄辩,这么多的事实摆在面前。谁还会相信南导那一篇春秋笔法的文章呢?说实在话。记者们当初看南导的文章时,也能感觉到其中的玄机的,大家都是同行。这种文字游戏蒙得往普通读者,岂能蒙得住记者呢?
    马杰向众人微微欠了一下身,退回了自己的位置。毕敏重新走上主持人位置。对众人说道:
    “好了,我公司自主创新成就的介绍,就到这里吧。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还希望了解更多的内容,欢迎大家到我们企业去进行实地考察,你们会发现许多在今天因为时间关系而没有来得及大家介绍的东西,我相信,这些东西也一定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的。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
    毕敏话音未落,几十只手臂一齐举了起来,毕敏扫视了全场一圈。指了指前排的一位男记者,说道:“先请这位先生提问吧。”
    “非常荣幸!”那位记者站了起来,他先报了自己的名字和报社名称。然后说道:“毕女士。我刚才听了马先生的介绍,感觉非常振奋。我为我们国家拥有汉华这样实力强大的企业而感到自豪。”
    “谢谢你的夸奖。”毕敏答道。
    那位记者接着说道:“不过,我还是有一个疑问,根据……林董事长所说的某家小报的报道,汉华的许多技术都来自于国外,这个情况是否属实?”
    “完全属实。”毕敏点点头答道,“世界工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企业间互相交流技术、共同进步的过程。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离开其他企业的技术而**发展,汉华也不例外。在汉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吸收了许多同行的技术,这其中既包括外国企业,也包括中国自己的企业。
    我举个例子说吧,由汉华牵头建立的中国化工设备联盟,就是一个相互交流技术的联盟,汉华拥有的110万吨乙烯设备的知识产权,有许多同时也是属于我们的同行的。”
    “谢谢。”那位记者点了点头,坐下了,他虽然还有其他的问题想问,但每个人的提问机会只有一次,他不能坏了规矩。
    前面一位记者的问题,也是其他记者关心的问题,于是,第二名被选中站起来的记者便继续问了下去:“那么,毕女士,你们说的这种吸收同行技术,是否意味着汉华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呢?或者说,汉华的技术其实都是从其他企业那里……借鉴过来的。”
    毕敏道:“吸收同行的技术,与剽窃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合法的,互利的,也是符合工业发展规律的。事实上,我们有吸收技术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开发。我们最终使用的技术与最终吸收的技术相比,已经大相径庭了。有许多从国外引进的生产工艺,在我们这里使用的情况,比其在原企业使用的效果还好,以至于有些原企业又反过来向我们学习了。”
    “这么说,某家媒体披露的发改委以铁路设备订单为筹码要挟国外企业向你们转让技术的传言,也是有根据的喽?”第三位站起来的记者问道。
    毕敏摇摇头道:“抱歉,你的这个猜测是毫无根据的。”
    “是没有根据,还是根本就不存在?请毕女士正面回答。”那位记者抓住毕敏话里的破绽逼问道。
    “涉及到商业秘密的事情,我只能告诉你没有根据而已。如果对于每一则传言我都要准确回答存在与不存在,那么最终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可以用排除法来获取我们的策略了。这一点,我想你应当能够理解吧?”毕敏有备而来,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谁说没有证据的!”罗姝终于擒着了一个机会,再次跳出来了,“我亲自采访过一位正在与发改委谈判的外国企业的代表,他亲口告诉我说,发改委向他提出了这样的条件。”
    “这位女士,你能够出示你的证据吗?”毕敏皱着眉头问道,她那副表情,就像在看一只恶心的苍蝇,当然,她做出这样的表情来。就是存心要恶心罗姝的。
    “我必须为我的采访对象保密。这是我的职业道德。”罗姝喊道。
    “职业道德?”林振华不紧不慢地插话了,“这位女士,你不觉得职业道德这四个字出在你嘴里。显得那么滑稽吗?在新闻发布会上,其他的记者朋友都在按着主持人的安排提问,而你却可以无视这种规则。这就是你标榜的职业道德?
    还有,刚才大家是在谈论证据问题,你一边说自己有证据,一边又说不能出示这些证据,这是不是意味着你认为你自己的话就是证据?身为记者,能够膨胀到把自己的言论强加给别人,还说是证据,这样的职业道德,是不是太奇葩了?”
    一席话又把罗姝堵了个哑口无言。她讷讷地嘀咕道:“反正我就是有证据……你们想抵赖是办不到的。”
    林振华的挤兑,也就是占点嘴巴上的便宜。罗姝说自己有证据,而且是当事人亲口说的。这一点。在场的不少记者还是隐隐有几分相信的。汉华的态度更强硬,毕竟是自己企业的事情。说出来的话别人多少要打点折扣的。
    毕敏看了看正在交头接耳言论的记者们,轻轻笑了笑,说道:“为了反驳各种针对我企业的谣言,我们今天专门请来了参加中国铁路设备谈判的外方代表,德国吉森公司的马尔科先生,请他给大家说说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吧。”
    她刚说完,报告厅前排的门就被推开了,马尔科在两名中国人的陪同下,满脸堆笑地走了进来,径直走上主席台。有心人发现,马尔科虽然表面上带着笑,但笑容却是僵硬的,看上去比哭还难看。
    “马尔科先生,最近有谣言说中国政府向某些外国公司施加了压力,把获得铁路设备订单与转让技术进行捆绑,请问您所在的公司是否遭遇过这样的事情?”毕敏对马尔科问道。
    马尔科接过马杰递给他的一支麦克风,无声地叹了口气,然后对着一屋子的记者说道:“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是德国吉森公司的副总裁马尔科,应汉华重工……林振华先生的邀请,前来替汉华重工和中国发改委澄清一个谣传。
    近日,有某些媒体的记者称,中国发改委向我们这些外国企业施加压力,强迫我们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以换取铁路设备订单。我想,这可能是一个误解。
    我们的确是有意向中国企业转让一部分技术专利,但这不是出自于中国政府的压力,而是……我们的一项售后服务政策。为了保证中国在获得吉森公司提供的设备之后,能够自己进行必要的维护,我们需要向中国企业转让这部分技术。”
    马尔科这一番话,可谓是一块石头扔进了池塘里,立即激起了满天的水花。记者们也都是人精,哪里听不出马尔科话里透露出来的信息?很明白,铁路设备订单和转让技术之间,的确是存在着捆绑的,马尔科的话与此前南导的报道相比,只有一点区别,那就是自愿与被迫之分。
    可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压力,吉森公司凭什么愿意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大鼻子的国际友人并不是没有,但这种白求恩式的好老外,是非常稀缺的。马尔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如果说就是为了给中国提供售后服务,恐怕连猪都不会相信的。
    但相信与不相信,都不重要了,既然马尔科亲口说了这不是政府的逼迫,至少发改委方面就没有责任了,各家媒体也无法拿这件事来炒作了。人家都说了,这只是售后服务,谁不知道德国人是最讲究售后服务的?网上不是说了吗,德国人100年前在中国修的下水道里,还埋着几个油纸包,里面有用来维修的配件,更邪乎的是,有一个油纸包里还包着一个冰镇着的管道工人呢……
685 仿佛平淡
    马尔科硬着头皮说完了上述的话,然后转过身来,向林振华走去。林振华也连忙站起来迎上去,两个人就这样在主席台上当着无数记者的面,一边热烈地握手,一边回转头向着记者们绽出笑容。至于马尔科的笑容与林振华的笑容有什么区别,大家就不必去考究了,人家是老外,也许笑的时候就是带着点哭相的,人家乐意喜极而泣,你管得着吗?
    “我宣布,中国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与德国吉森机床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谈判。谈判已经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汉华集团将向吉森公司注资,并获得部分股权。吉森公司也将向汉华机床公司注资,获得对汉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所有对于汉华公司与吉森公司之间存在矛盾的说法,都是不负责任并且别有用心的。”
    林振华笑吟吟地向众人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重大新闻。
    这就涉及到这几天来所发生的变化了。
    马尔科自作主张把铁路设备谈判的事情透露给了南导,给中国发改委和汉华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雷霆震怒,通过自己的渠道把状直接告到了吉森公司的总裁鲁茨那里。
    中国官方要想告状,渠道和手段都是非常充足的,这一回的事情,属于私底下的交易被泄露的问题,所以发改委没有走正式渠道,而是通过中间人向鲁茨表达了一个意思:如果吉森方面不主动出面来挽回影响,那么发改委将宣布吉森公司在这项招标中永远出局,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这个消息传到鲁茨的耳朵里,把他惊得如五雷轰顶一般。在欧洲人的眼里,中国人在其他的事情上都是可以通融的,唯有涉及到面子的问题,那是顶顶重要的,绝无商量余地的。马尔科的愚蠢举动,显然伤害了中国政府的面子,中国政府放出这样的最后通牒,恐怕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的。
    从此前的谈判来看,吉森公司即使不肯答应中国方面的要求,最终也不至于完全拿不到一点订单,只是额度不尽人意而已。最关键的是,只要挂着一个尚在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名头,吉森公司就可以在股市上维持一个还有希望的形象。如果中国方面公开宣布将吉森公司排除在未来的合作范围之列,鲁茨有理由相信,吉森公司的股票将会崩溃,届时政府就会出面来要求吉森公司进行重组了,那将是吉森公司的噩梦。
    想清楚了这个道理,鲁茨哪里还敢让马尔科去胡闹,他给马尔科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先是结结实实地把马尔科骂了十几分钟,然后勒令马尔科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修复与发改委和汉华之间的关系。
    吉森公司表现出了合作的态度,双方的谈判便有了新的进展。在经过一番气氛友好的讨价还价之后,吉森公司答应了向中国转让全部技术专利的要求,换取了汉华向吉森公司注资1亿欧元的承诺。1亿欧元对于吉森公司糟糕的财政状况来说,只能算是聊胜于无,但这笔资金来自于风头正劲的中国汉华重工,其意义就不大一样了。它意味着吉森公司拥有了与中国官方的对话通道,而中国……早在500年前欧洲人就知道这是一个黄金遍地的国度了。
    吉森公司向中国转让的技术专利,受让方自然就是汉华。为了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些专利采取了折股的方式,由汉华机床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股份,交给吉森公司,作为获得这些专利的代价。至于折股的比例,那是需要进行认真测算的,双方都会请过硬的会计公司来办这件事,在几天的时间里,双方还谈不到这样的细节上。
    专利的问题谈妥了,铁路设备招标的事情自然也就很好谈了。发改委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在这一轮招标中,吉森公司至少可以获得10亿欧元的份额,这笔钱足够让吉森公司暂时起死回生了。至于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无论是鲁茨还是马尔科,都顾不过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