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工业霸主 >

第483章

工业霸主-第483章

小说: 工业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振华道:“中国要想全面进入国际市场,有些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人民币币值的问迟早都要暴露出来。所以,这个问题也是需要事先做好准备的。”
    “倾销、非贸易壁垒、币值,事情还真不少呢。”黄岗掰着手指头算道,“如果西方国家真的把这些手段都用上,可也够我们喝一壶的。林哥,你说了这么多困难,那么,有什么好的对策没有?”
    林振华笑道:“黄司长,做人不能太黄岗啊。你是政府官员,我是做企业的。我能够给你介绍这么多问题,已经算(看小说到网 。。)是在尽义务了,你居然还让我提供对策,这也太得寸进尺了吧?要不咱俩换换,你去汉华当董事长,我到计委去坐你的办公室?”
    “换就换,这可是你说的,谁不换谁是小狗!”黄岗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在林振华面前,他算是一个小师弟,耍耍赖也是无妨的。
    “呃……”林振华被噎着了。他这个汉华董事长的位置,还真比黄岗这个计委副司长要实惠得多,别说和黄岗换,就算当年何海峰当计委副主任的时候,想和林振华换换,他也不会干的。林振华一向是一个比较自由散漫的人,在他看来,政府官员除了表面上有些风光之外,论做事的自由度,真没法和一个企业董事长相比。
    “算了,我认栽吧。”林振华只能食言而肥了,“我早就应该知道你们这些政府官员脸皮厚的,和你们讲道理,只能是自讨没趣。”
    “是吗?我怎么听到刚才是某位董事长自己说话不算数啊?”张琼揭着林振华的短,替黄岗助威。
    黄岗道:“张琼,不要对企业的同志要求太高,他们成天在市场上尔虞我诈,说话不算数是他们的职业要求,可不比咱们政府官员,说话是要算数的。”
    “我说不过你们。”林振华连忙举手告饶,他把话头引回正题,说道,“我们还是说正事吧。我认为,要应对西方国家可能发起的贸易战,最关键的,还是全面提高我们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我们的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那些歪门邪道的贸易摩擦,是很难击败我们的。”
    “你说得对,我们计委最近也在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国内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尤其是要加强产品开发,掌握核心能力,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单纯地拼数量、拼成本。”黄岗说道。
    林振华又道:“第二个方面,就是国家要给企业以支持,在面对国外各种贸易制裁的时候,政府要出面给企业撑腰。他们如果对中国企业进行贸易诉讼,咱们就要积极进行反诉讼。反正贸易规则这种东西,弹性也是非常大的,咱们的态度坚决一些,世贸组织也会有所收敛的。”
    黄岗连忙记下,同时说道:“这个也很重要,我们的确缺乏和发达国家打官司的经验和勇气,总是想着息事宁人,现在看来,一味退让也不是好的选择,该硬气的时候,还是要硬气一些的。”
    林振华向黄岗拱了拱手,笑着说道:“有黄司长这话,我们企业可就要烧高香了,黄司长真是我们企业的万家生佛啊。”
    “岂敢,岂敢,像林总这样的大企业家,那可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是我们政府官员的衣食父母啊。”黄岗也笑呵呵(看小说到网 。。)地应道。
    两人说笑完,林振华继续说道:“还有第三条,也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我们应当在西方国家积极地培养自己的代言人,让他们替中国说话,从而从内部分化他们的力量。”
    “这……”黄岗终于目瞪口呆了,林振华出的这第三条对策,实在是太大胆了,即便是黄岗这样思想开放的年轻官员,也不禁感到了震惊。
615 农业协会
    “福特,有关贸易逆差的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呢?”林振华对福特问道。
    “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对于美国的经济来说,是有损害的。由于大量中国商品占据了美国市场,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被剥夺了,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这是我和我的朋友们这次来中国的目的所在。”福特随手指了指随同他一起来访的另外几个美国人,那几个美国人连忙拼命地点着头,以示附和。
    “你们的意思是说,未来要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以减少贸易逆差,是这样吗?”林振华对福特等人问道。
    福特道:“林,你不要误会,这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另外一些国会议员的提议。比如说,我们有一位叫克里塞尔的议员,在议会强烈抨击美国目前的外贸政策,提出要严格限制中国商品,他还号召全体国会议员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抵制中国商品,选用非中国制造的商品。”
    “我敢打赌,他不但无法说服别人,连他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林振华呵呵笑着,不以为然地说道。
    对于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抵制中国商品这件事,林振华丝毫也不觉得担心。他记得在后世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那是在2004年的时候,一位美国记者心血来潮,决定做一个“拒绝中国商品”的实验,要求自己的家人在整个2005年不要购买任何中国制造的商品。
    结果,这个实验让她的家庭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混乱,孩子们买不到鞋子和玩具,丈夫买不起太阳镜,她自己好不容易买了一台美国产的台灯,还发现灯杆是从中国进口的。经过一年近乎黑暗的生活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实验结束的日子,这简直是一种从地狱来到天堂的感觉。后来,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这本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没错,事实上他自己也没能做到。”福特承认了,他指着自己身上,对林振华和黄岗说道:“老实说,中国商品对美国社会的渗透已经是无孔不入了。你们看看我这一身,皮鞋、袜子、裤子、皮带,钱包……都是中国制造的,如果我试图把它们换成美国制造或者意大利制造,起码要多花5倍的价钱,而且质量也不一定更好。”
    “福特先生,你应当知道的,廉价的中国商品帮助了无数美国穷人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如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抵制中国商品,至少对美国穷人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黄岗插话道。
    “你说得对,黄先生。”福特道,“可是,利益集团的诉求,我们也是不能不考虑的。所以,我专程来到中国,想和我的中国朋友们一起商量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好。”
    “我想,你应当是有一些方案了吧?否则,你不会带这位农业协会的先生一起到中国来。”林振华指了指福特身边一位名叫拉德卡的人。刚才福特已经介绍过了,这位拉德卡是北美农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同时也是一位大农场主,拥有几万公顷的土地。这样一个人陪着福特到中国来,其用意自然是很明确的。
    拉德卡有些拘谨地笑了笑,说道:“林先生,你非常聪明。我和福特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这一次他到中国来访问,我专门请他带着我一起到中国来,也是想对解决美中贸易逆差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正如这位黄先生所说,抵制中国商品是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我想大多数的美国穷人……当然,也包括像我这样的中产者,都是不会支持的。
    不过,在不减少进口中国商品的情况下,我认为要解决外贸逆差问题也是完全可能的,这个办法就是请中国方面同样增加从美国的商品进口,只要双方进出口的数量达到均衡,逆差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拉德卡先生,我想,你的潜台词应当是说,希望中国增加从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吧?”林振华笑呵呵地把拉德卡没好意思说的话替他说出来了。
    拉德卡道:“当然,我本身是农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嘛,考虑问题自然要更多地从农业方面考虑的。”
    “中国目前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有多少?”林振华扭头对黄岗问道。像这样的宏观经济数据,林振华明显是不如黄岗更清楚的。
    黄岗说道:“我记不太清楚了,不过有一些大致的印象吧。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最大宗的莫过于大豆了。去年一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在500万吨左右,金额应当是在10到11亿美元左右。除了大豆之外,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还有柑桔、小麦、玉米等,不过数量都不是太多。”
    “是的,是的。”拉德卡接过黄岗的话头,说道,“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对于美国的大豆农场主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所以,每次当社会上出现遏制中国的声音时,大豆农场主们都是持反对态度的。我想,如果中国能够进口大豆一样,增加从美国的小麦和玉米进口,那么小麦农场主和玉米农场主也会大力支持中国的,他们的声音,可比大豆农场主要大得多呢。”
    “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不太可能。”黄岗解释道,“中国的小麦和玉米都能够保证自给自足,所以不会从国外进口太多。目前我们一年大概从国外进口几十万吨小麦,主要也是为了一些特殊用途,比如烤制面包用的某些小麦粉,用中国自产的小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进口一些国外的小麦。”
    拉德卡的脸上现出了一些失望的神色,林振华对黄岗摆了摆手,转过头对拉德卡问道:“拉德卡先生,依你的想法,你希望中国从美国进口多少小麦呢?”
    “当然是越多越好了。”拉德卡道,“如果能够达到300万,或者500万吨,那么对于美国的小麦农场主来说,就是一个福音了。”
    “这需要多少钱?”林振华又问道,他是搞工业的,对于农产品价格了解不多。
    拉德卡则是非常谙熟于此道的,他回答道:“目前美国国内的小麦价格是140美元一吨,如果按500万吨计算,大概需要7亿美元吧。”
    “才这么点?”林振华觉得很是意外。如今,7亿美元即使对于汉华来说,都不算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更何况对于整个中国。按照中方自己计算的口径,2000年中美贸易中仅中方的顺差就达到了300亿美元,拿出区区7亿美元来购买美国的500万吨小麦,似乎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吧?
    林振华记得,在未来几年中,中国的外贸顺差还会越来越大,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2011年的时候,达到了3万亿美元的恐怖数字。从这3万亿美元中间,一年拿出7亿,不,就算拿出70亿去购买一些进口小麦,也是九牛一毛的小事吧?
    “拉德卡先生,如果中国真的一年从美国购买500万吨小麦,你能保证美国的农业协会在所有的场合里支持中国吗?”林振华开始**裸地发问了,他知道美国人的性格是比较直率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利益的场合,拐弯抹角是没意思的。
    拉德卡迟疑了一下,谨慎地回答道:“在所有的场合里……可能有点困难。不过,我想我至少能够保证农业协会在涉及到中国的问题上采取相对比较中立的态度。”
    靠,500万吨小麦的订单,就换来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林振华颇有一些不满,他接着问道:“那如果我们购买的不是500万吨,而是1000万吨呢?”
    “My_God,如果真的有1000万吨的购买量,那么农业协会肯定会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的,我敢保证,我们会努力地为中国人说话的。”拉德卡的情绪激动起来了,1000万吨小麦,十几亿美元的订单,这足够让农业协会的那些理事们疯狂了。他如果真的能够促成此事,估计下一任的理事长就是他了。
    “呵呵,那么,如果这个数量再增加到2000万吨呢?你们是不是可以利用你们的影响力,说服其他的利益团体也支持中国?”林振华继续往下追问道。按拉德卡的报价,2000万吨小麦,也就是30亿美元吧,相当于未来3万亿外汇储备的千分之一,实在是太便宜了。
    “这……”拉德卡的脸上没有林振华所预想的那种兴奋,反而是一副苦恼的样子:“林先生,我想这个数量有点太多了……美国一年的小麦产量,也不过就是5000万吨上下,我们不可能拿出2000万吨来出口的。”
    “怎么不可能?”坐在拉德卡身边的一位叫斯利特的人急了,他的身份是拉德卡的助手,但自己也是一位农场主,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也是有自己的利益的。
    “拉德卡,你应当知道,美国的农业并没有发挥出全部的潜能,如果我们把休耕的土地拿出一部分来种植小麦,一年增加1000万甚至2000万吨的产量是完全不成问题的。我们此前没有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市场无法消化掉这么多小麦而已,如果这位林先生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服政府放松关于休耕地的政策,提高小麦的产出。”斯利特急吼吼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