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工业霸主 >

第228章

工业霸主-第228章

小说: 工业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齐月的这个建议,林振华也是非常赞同的。不过,在向有关部门提交具体方案时,这一点并不需要写上。林振华的身份还是国企负责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国外搞一个公司,是比较犯忌的。
    在随后的一些时间里,林振华等人开始与各部委进行频繁的沟通。瓦希尔也被召唤过来了,作为锡雅部落的代表,参与各种会谈。由于在这个新方案里,不存在我国政府干预别国内政的嫌疑,因此在各部门受到的阻力就小得多了,整个谈判的进展十分顺利。
    各个有关部门在锡雅部落这个项目上也都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利益的。机械委方面,能够把这个项目当成中垩国机械工业走向世界的典型;外贸部方面,看中的是这个项目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外交部希望把这个项目当成一张手上可用的牌,在涉及到非洲大陆的外交事件中拿出来使用。至于安全机关,那就更不用说了,陈天专门请瓦希尔吃了一顿便饭,席间说了一些什么,连林振华都无权知道。
    尽管扫清了障碍,但整个过程前前后后还是折腾了得有半年时间,最终才算是尘埃落定。上级部门批准了汉华重工与锡雅部落之间的炼油设备交易,整个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的具体交易过程,正如林振华他们设计的那样:首先由兰武峰在缅甸注册一家名为风林的公司,与锡雅部落签订提供炼油设备的合同,合同金额为3亿美元口随后,风林公司再与汉华重工签订合同,以万亿美元的价格,从汉华重工手里购买一套炼油设备,同时由汉华重工负责派人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安装。
    这个指定的地点,自然就是南部非洲的锡雅部落。
    两份合同中相差的旦四万美元,是作为风林公司的运作成本的,这其中包括雇佣一支武装力量前往施工现场,负责保卫现场的安全。此外,这支武装力量还要负责监督锡雅部落偿还货款的情况,如果锡雅部落有意赖账的话,保安公司就会摇身一变,变成专业的讨债公司。
    作为一家缅甸企业,风林公司可以采购一批武器带到南部苏丹去,这些武器将会被配发给汉华重工在那里的工人。这些工人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退伍军人,他们的战斗力,是在兰武峰的队伍之上的。
    按照合同规定,在项目启动之前,风林公司会向汉华重工支付一笔2500万美元,约合8600万人民币的货款。这笔货款相当于汉华重工制造这套炼油设备以及派人安装的全部成本,也就是说,如果未来的交易出现了问题,至少汉华重工在这个项目中不会有实际的损失。
    这也算是一种无奈的安排了,汉华重工是包含国有股的公司,进行这种有风险的投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审批,而这些审批往往还是很难通过的。林振华索性让风林公司先把货款垫付出来,这样汉华重工就没有风险了,各级部门也就找不到理由来阻拦了。
    至于说风林公司可能遭受的风险,林振华认为是值得去冒的。反正他在知青连那里也有20%的股份,实在不行,就用这些股份来赔偿整个损失好了。林振华现在也有了一些身家了,有能力支持这样一场豪赌。富贵险中求,这个道理林振华是明白的。
    缅甸这家公司的名称叫作风林的原因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兰武峰和林振华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所拼凑出来的。公司的注册资金主要是使用了林振华在知青连的股份,所以,它的真垩实所有者是林振华,名义上当然还是挂在兰武峰名下的。
    齐月和兰武峰没有全程参与这个项目的谈判过程,他们在国内呆了个把月就返回缅甸去工在国内滞留期间,齐月和兰武峰逐家逐户地去走访了那些牺牲战友的家属,给每户人家都送去一笔优厚的抚恤金,算走了却了一桩心愿。
    与齐月他们一同回国的知青战士们,只有一小部分选择了回家定居,其他人在安顿好了家里的事情之后,都重新返回缅甸去了。这些战士大多是在缅甸生活了十几年的,对缅甸甚至于比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习惯。此外,延安邦目前家大业大,知青们在那里要么是公司经理,要么是孟固县城里的什么头头脑脑,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比他们回国来当待业青年可强出许多了。
    对于兰武峰重返缅甸,安雁很是恋恋不舍。尽管兰武峰表示他每年至少会回来两趟,而且安雁也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缅甸旅游,但安雁还是觉得不理解。
    “峰子,你为什么还要呆在缅甸呢?爸不是已经说了吗,他根本就没去报案。
    而且,现在咱们也已经领了结婚证了,过去的事情都一笔勾销了,你留在国内不好吗?”安雁这样对兰武峰问道。
    兰武峰道:“雁子,我的战友都在缅甸,而且我的事业也在缅甸。我留在国内,什么也干不了,多憋屈。”
    安雁道:“峰子,你怎么会没事做呢?你可以回来重操旧业啊。其实,我做这个建康家电卖场,就是为你做的。现在你回来了,理应接手过去。你当总经理,我回家当家庭妇女就好了。”
    兰武峰摇摇头道:“雁子,我看出来了,你做生意很有天份,建康家电在你手里经营,比交给我要强,四倍。你一直都是知道的,其实我根本就不会做生意,我更喜欢在缅甸带兵打仗的生活。”
    安雁道:“什么你和我的,你如果需要,我帮着你一起做就好了。”
    兰武峰道:“我做不到,我不能让人家说我是吃软饭的,老婆做出了一番事业,我空着手回来吃现成的。小黑也一天天长大了,我得让他看看,他爸爸也是有本事的,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安雁知道兰武峰心意已决,也就不再劝说他了。他们现在年龄都很轻,只有二十四五岁,正是创业的时候,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也无妨。兰武峰在缅甸是延安邦的副主垩席,而且掌管着延安邦的武装力量,隐隐是一方诸侯,如果让他回到南京来做他所不擅长的商场经营,的确是够憋屈的。安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男人活得窝窝囊囊。
    “峰子,你打算在缅甸干多少年?”安雁问道。
    兰武峰想了想,说道:“现在也说不好,不过,林哥马上要在非洲搞工程,我怎么也得帮他把这件事情办好。林哥过去帮了我,这些年又一直照顾你,他的事情,我是不可能不管的。”
    安雁连连点头道:“那是肯定的,林哥帮了咱们这么多,咱们不能忘恩。不过,峰子,你真的要亲自带人去非洲吗?会不会有危险啊?”
    兰武峰自信地笑笑,说道:“这有什么危险?我带,田个兵过去,谁敢和我们打?雁子,你放心吧,我们不是去打仗,我们就是去威胁一下别人,不会有危险的。”
    “那你去吧,不用惦记家里,我会照顾好妈和孩子的。”安雁含着泪水说道。
288 哈日
    从哪破局呢?
    林振华站在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中垩国地图前,一筹莫展。
    在与各部门打嘴皮仗促成锡雅炼油厂项目的同时,林振华一刻也没有忘记公司里的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把40万吨大化肥成套设备推向市场的事情。
    经过韦东齐、范世斌等人两年多的努力,尤其是有了方延武等一批喝过洋墨水的化工专家的加盟,40万吨大化肥成套设备的研发取得了成,设计方案和工艺路线都通过了国家化工研究院的审核,产品已经定型。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产品还没有找到第一个客户,其技术的可行性未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林振华发动了汉华重工所有能够动用的关系,四下里介绍这项新产品,可走到目前为止,也未取得进展。
    褚红阳和舒曼在海外也进行了一些推广。一些发展中垩国家的客商对此倒是有一些兴趣,但他们提出,自己不愿意成为做实验用的小白鼠,无论如何,他们希望看到有过成的案例,才敢放心大胆地引入。
    上哪去找到第一只小每鼠呢?这是林振华朝思暮想的事情。
    “笃笃,笃笃”门被敲响了,林振华应了一声:“进来吧。”
    项哲应声而入,进门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掩上了门,然后走到林振华身边,小声地说道:“振华,我刚得到一个内部消息,还没有证实可靠性。”
    “你说吧。”林振华道。
    “我刚刚给我在北方省的一位朋友打电话,向他介绍大化肥设备的事情。他告诉我说,他们省的经委和化工厅,好像正在和日本人洽谈引进大化肥设备的事情,日本那边的厂商,好像就是尼宏重工。”项哲说道。
    “尼宏重工?”林振华瞪圆了眼睛。这真叫不是冤家不聚头,怎么什么事都有它一份啊。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汉华重工与尼宏重工的产品线本来就是重叠的,汉华盯上的市场,也就是尼宏重工的市场,两家不常碰面才怪呢。
    “对了,老项,你朋友是什么位置上的?他说的话,靠谱吗?”林振华问道。
    项哲点点头道:“他是省委政研室的,是和我同一年去美国留学的,我对他比较了解,他说话应当是比较靠谱的。不过,他的工作内容不涉及到工业口,所以对情况了解得不多。但他说曾经在经委那边见过化工厅的人和日本人,应当与此事相关。”
    “北方省……”林振华在地图上找到了北方省的位置,他盯着地图上的这一小块,思考着有关这个省的一些情况。
    项哲站在一旁介绍道:“北方省是个农业大省,化肥需求量很大。它现在有五套10万吨的大化肥设备,还有一些小化肥,总产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每年还要从邻省和国外调入大量化肥。咱们一直认为它有可能有兴趣兴建40万的大化肥设备的。”
    “咱们过去和他们联系过吗?”林振华问道。
    项哲道:“我去销售部查过了,咱们和北方省的经委和化工厅都联系过,给他们的几个大化肥厂也发过咱们的资料。不过,对方一直没有给我们反馈,只是说收到了材料,需要的时候再和我们联系。”
    “不行,这事我得马上问一下。”林振华说道。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抄起电话,直接拨到了国家机械委朱晋文的桌上。朱晋文此前已经给了林振华这个授权,说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朱晋文这样做可不吃亏,他知道,林振华屡屡能够创造出一些奇迹,和林振华保持密切联系,多少也能沾上一点奇迹的光芒。
    “朱司长,你方便吗?我有点事想向你咨询一下。”林振华直截了当地说道。
    “可以,你说吧。”朱晋文态度挺好。
    “朱司长,我刚刚听到一个消息,但还未证实,所以想向你咨询一下。”林振华说道,接着,他便把项哲告诉他的情况向朱晋文简单说了一遍。朱晋文一开始还哼哼哈哈地应着,后来就不再吭声了力
    “朱司长,你在听吗?”林振华见朱晋文没有回音,便出言问道。
    朱晋文在电话那头答道:“我听着呢,你说完了吗?”
    林振华道:“我说完了,事情大致就是这样。我想问问,机械委这边有没有得到这个消息?”
    朱晋文沉默了一会,说道:“我们没有接到北方省的报告,从程序上来说,这样的大型装备进口,他们应当要向机械委提交一个报告的。但现在中央提倡扩大地方的自主龘权,我们对地方也没有什么直接的管理权,所以地方上有时候不和我们打招呼,也是有可能的。
    “朱司长,你对这事是什么态度?”林振华问道。
    朱晋文当然知道林振华的所指,汉华重工完成40万吨大化肥成套设备的研发之后,第一时间就向机械委提交了有关材料,请求机械委在涉及到此类项目时,对汉华重工给予鼓励和扶持。
    大型成套设备制造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这类设备的国产化都是大力支持的,因此,机械委直接将此事进行了备案,答应在国内有此类需求时,将会优先考虑推荐采用汉华重工的技术。
    如今,这样的项目需求果然出现了,林振华所希望朱晋文表的态,就是是否支持由汉华重工来取代尼宏重工,接下这一单。然而,项目的需求方是北方省化工厅,他们三缄其口,不向中央报告此事,显然是不想让上面插手,朱晋文又如何能够贸然对林振华表什么态呢?
    “小林,你别急,我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朱晋文迟疑了一会,这样对林振华回答道。
    “好吧,我等你的消息。”林振华道。
    朱晋文要了解一个情况,不可能像林振华这样直接给对方打电话,他必须找到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了解。在了解到了一方面的情况之后,他还需要向其他部门进行求证,以了解是否还有其他的背景。这一通联络下来,就过去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