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路逍遥 >

第98章

官路逍遥-第98章

小说: 官路逍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镇里大力扶持下,鲜切花种植基地迅猛发展,现在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汤和茂把潘宝山带到现场介绍,“事实说明,政府的先期投入是值得的,当地老百姓从中多有获利。”
潘宝山看到,基地内车来人往进行着交易,各种鲜切花不断被装车运走。
“这些大多是供给市里及周边短途城市的花店。”汤和茂指着远处的一辆大货车道,“那是远途的,送往外省去,要跑一两千里呢!”
“嚯,市场打得很开嘛。”潘宝山笑道,“看来镇里的确下了不少功夫。”
“前期下功夫是一定的,不过现在慢慢就可以退出来了,一切交给市场和花农自己。”汤和茂笑着说,“镇里正在引导他们自建合作社,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合作社组织有时的确比政府来得更为直接,更有针对性,效益也更高。”潘宝山道,“汤镇长,现在鲜切花基地规模有多大?”
“总种植面积达到一千两百亩,估计最终能达两千亩。”汤和茂道,“如今鲜切花总体来说是处于上升势头的,市场潜力还可以继续挖掘。”
“那就好,看来当初我的判断没错,把鲜切花项目引到你们曲安是对的,要是放到夹林洼窑村,估计没有这么大声势。”潘宝山由衷地笑了起来。
“嗯,照目前情形看,将来的鲜切花经济,完全可以撑起咱们曲安的半边天!”汤和茂自豪地说。
离开曲安后,潘宝山完全相信自己当初想法的正确性,举全镇之力促成的项目,一般都能获得很大的成功。
来到石店镇的时候,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石店镇党委副书记屠有闻接待了潘宝山,他说石店镇在发展紫苏项目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公司合作来打造紫苏产业。刚好,目前石店镇正在打造一个高效农业基地,紫苏种植已经进驻并且成为主力军。
“现在紫苏种植面积还不到五百亩,不过根据订单出口的行情看,销售收益却不低,一亩地一年大概有五到六万元的收入。”屠有闻笑着说,“下一步,还将开辟二期、三期种植工程,力求把紫苏种植项目扶持成全省最大的种植基地。”
这无疑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事情,潘宝山很陶醉,要是全县这样的项目多一些,何愁农业发展局势不一片大好?
下一站,来到兴阳乡的时候,潘宝山着实又好好激动了一下。
兴阳乡依托乡政府驻地白雀村葡萄种植的优势项目,充分做大做强,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经济板块。在白雀村的带动下,初步统计全乡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五千亩。而且随着葡萄种植业的壮大,相关深加工项目也开始显现。
潘宝山真是要按捺不住从心底涌起的兴奋,简直乐得要晕过去,没想到当初点的几个项目都如此见效。当然他也清楚,这些项目的功劳跟他关系不是太大,虽然当初是由他主张兴起,但后期的筹划和建设他没过问,具体的引导和发展更是没搭边,所以这多是地方政府的业绩。
不过没关系,世事万物都在于整合,想个办法撮合撮合,改头换面一下就会变成自己的思路,成为自己头上的光环。这也可以称作为工作思路,能做出佳肴卖出大钱又获得口碑的人,不一定要自己种菜养殖畜禽鱼。
带着这点思考,潘宝山又来到丁锅乡看芦笋种植项目。
很出乎意料,芦笋种植在这里完全不见起色。


 第一百三十八章 没那胆(三更一)

稍一探究,潘宝山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丁锅乡党委书记郭广京以前是冯德锦的秘书,现在也是他的小跟班,当然会死心塌地走他的路子。凡是冯德锦不赞同的,郭广京就不会支持。
郭广京不配合也罢,反正现在形势大好,少它一个丁锅乡无所谓。再说,摊子也不宜铺得过大,大了还拢不住。况且眼下也没工夫在派系抗斗这种事上纠缠,至少目前这还不是主流问题,如今要的是发展。
丁锅乡的小小差池不碍大事,总的来说,潘宝山对局势很满意,夹林、曲安、石店和兴阳四个接连在一起的乡镇,都有自己的拳头项目,业已形成了一个强势经济区域。好好琢磨琢磨,围绕这个区域做点文章,又将会是一个大手笔。
但是目前还得有重点地抓发展,夹林,仍旧是重中之重,它有徐光放看好的产业园和生态观光农业,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做好。
对产业园项目,潘宝山并不担心,有得力的人手在,就不愁办不好事情。尤其是王三奎的加盟,更像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
现在王三奎对潘宝山更是效忠得不行,因为潘宝山给他争取了编制。一开始在得到要被选入服务中心的消息时,他就高兴得一天一夜没睡着觉,后来事业编制下来后,他激动得两天两夜没睡着仍然精神十足。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亢奋,他不断拍着胸脯,结结巴巴地对媳妇说,现在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工作人员了,财政上拨款养着呢!
激动的同时,王三奎也感动得要死,他太感激潘宝山,甚至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个人信仰,只要是潘宝山说的,在他看来就全都是神谕,有异议就是大逆不道。
这种崇拜让王三奎对产业园的奉献达到了无私的境界,他真正做到了以园为家,而且绝对有主人翁精神。园区内所有的种植户、养殖户,他都逐一上门谈话,主动找困难解决,反正他就一个目的,进园子的就得发展好,那样对潘宝山才有帮助。
就连邓如美都对潘宝山说,从来没见过如此愚忠的人,别的不说,只是对产业园来讲,再也没有比王三奎更称职的大管家了。
潘宝山听说后很有感触,他说如果有转公务员的机会,一定要把王三奎照顾上。人都是以心换心的,没有理由不关照他。
“你关照得过来?”邓如美呵地笑了一声,“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什么意思?”潘宝山一愣,“邓姐,有话直说嘛。”
“蒋春雨不是被你照顾到乡党政办了吗?”邓如美笑问。
“怎么可能,别开玩笑了,就算是要照顾,也不会把她弄到乡党政办。”潘宝山笑道,“刘江燕在那边呢,那不是找麻烦?”
“你也不一定要当真,那都是郑金萍告诉我的。”邓如美认真地说道,“就是个玩笑吧。”
从邓如美的表情看,她不像是开玩笑。潘宝山很纳闷,把王三奎喊过来,他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三奎告诉潘宝山,他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是郑金萍把蒋春雨安排到了党政办。
郑金萍是何用意,把蒋春雨弄到党政办,还告诉邓如美说是他安排的?
潘宝山想找郑金萍问个清楚,邓如美说最好不问,分析一下就能知道为什么。
“你是不是喜欢蒋春雨,而且还让郑金萍知道了?”邓如美问。
“那,那都是误会。”潘宝山道,“纯粹是玩笑话引起的误会。”
“不管是不是误会,反正在郑金萍看来你是喜欢蒋春雨的。”邓如美道,“这就好解释了。”
“怎么讲?”
“她就是想讨好你。”邓如美道,“没别的意思。”
“可她为什么又告诉你?”潘宝山道,“她想要人传话到我耳朵里,也不会找你,她根本就不知道我和你有如此紧密的关系。”
“别把郑金萍看得太简单,她是一心想要有人把话传到你耳朵里,但同时也怕传到刘江燕耳朵里,所以她并不会贸然行事。而且她也知道你是聪明人,就是不说你也该明白。”邓如美道,“至于她告诉了我,完全是因为她那爱显摆的性格,憋不住话总得找人说说,在夹林,她认为我是局外人,所以敢对我讲。”
“你说的有道理。”潘宝山点点头,随即又叹了口气,道:“这个郑金萍也真是自作聪明,用这法子讨好我纯粹是瞎胡闹,哪天非弄她个难看不可。”
“我看还是算了,毕竟人家是一番好意。”邓如美笑道,“你也别太当真,有些事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再说,谁知道你是不是白吃了西瓜还嫌皮厚。”
“唉,邓姐,话可不能这么说,听你这话,好像我还真喜欢蒋春雨。”
“真喜欢又怎么了?”邓如美道,“做男人就要磊落点,喜欢就是喜欢,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行,难道不可以?”
“你这么说我可就坦然了,以后可以大胆地去喜欢那些喜欢的人。”潘宝山笑道,“比如你。”
“别拿我作比方。”邓如美歪起嘴角一笑,“现在你还真没这个胆。”
潘宝山皱起脑门抓抓头发,“你怎么知道我没那胆?”
“因为你还没熟透。”邓如美呵呵地笑了,“好了,不闲扯,你还是一门心思干工作吧。”
说到工作,潘宝山突然觉得没什么可做,所有的几乎都安排好了,只是熬时间等个过程,然后就是看成果。
陡然间变得很松弛,但这也让潘宝山很不适应,觉着这么闲散下去会影响以后的工作状态,必须找点事做做,不能让手冷下来。
想想这半年多来,忙得虽然不轻,但几乎全是为了自己的政绩,没有真正从为民的角度去着眼。当然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效应也有,经手的那些项目,的确能够为老百姓带来一定的实惠。
即便如此,潘宝山还是想高尚那么一次,来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思想准备,机会就随时出现。
六月,潘宝山在蘑菇大棚查看蘑菇长势时,发现有的很旺盛,有的很凋稀。邓如美说,那是菌包入料成份配制比例不一样,现在已经做出了实验,充分掌握了原料的配比率,以后的菌包灌装时,都按照实验出来的配制比来拌料。
菌包作为蘑菇生长基如此,庄稼地不也同样?
潘宝山从中一下受到了启发,他要为全县的庄稼地也搞个实验,测一下地里的营养成分含量,看缺什么就补什么,应该也能让庄稼增产,而且还能减少投入。
潘宝山当即决定,把全县的耕地划片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来搞配方肥。
刘海燕是分管领导,这事得先向她汇报,而且也能借这个机会跟她加深交流理解,以便尽早尽量地充分改变她对自己的某些看法。


 第一百三十九章 换个房间(三更二)

潘宝山没趁晚上回家的时间说,而是直接去刘海燕办公室,这样显得更认真一些。
刘海燕很高兴看到潘宝山的到来,其实她对潘宝山没有什么看法。至于在男女关系的事情上对他不放心,一方面是为了刘江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潘宝山本身,说白了也是一种爱护,怕他迷失方向。从政经商不一样,走错了就没有回头路,跌倒了也不太可能再爬起来。
“小潘来了啊,自己倒水喝。”没有外人的情况,即使在政府大院,刘海燕也已变得很随和。
“好的刘县长。”潘宝山到刘海燕办公室一般开口都是县长,等她说不需要的时候才改称大姐。
“看你,还是改不了口。”刘海燕笑道。
“在单位受环境影响,乍见面称你大姐还有点不习惯。”潘宝山咧咧嘴,“大姐,有个工作向你请示一下。”
“嗯。”刘海燕放下签字笔。
“松阳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市之一,而我们富祥又是全市的重点产粮大县,围绕这一点,我觉得可以做番文章,实施一项惠民工程,来个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刘海燕略一皱眉头,“具体说说。”
“根据了解,农民种田施肥都缺少一定科学性,一般都是凭经验,而且认为化肥用得越多就越好,可最后导致的结果是钱不少花,粮食产量也没提高。”潘宝山道,“我到农业局土肥站问过相关情况,咱们县在传统农业生产上,用肥不科学不均衡的现象很普遍,化肥的利用率还不到全效的三分之一。”
“这的确是一种浪费。”刘海燕道,“现在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投入占大头,盲目施肥过量施肥不但增加成本,而且还影响到粮食的质量。”
“是的大姐。”潘宝山道,“浪费是肯定的,也的确会影响到粮食品质,而且还污染环境。”
“嗯,你的想法很好,切入点很准,可以推行。”刘海燕道,“不过要考虑的一点,就是配方肥的成本问题。前期的勘测可以忽略,但后期的施肥过程中,涉及到大批量的配比肥料,还需要有专业厂家来声场,由此产生的订单、运输还有质量等方面不能忽视,总之不要让老百姓觉得钱不是花少了而是花多了。”
“这个请大姐放心,我有充分重视。”潘宝山道,“农民群众的意识有时难免跟不上,他们不会很理解配方肥使用的综合价值意义,他们看得最直接的就是花钱多少,多了就不赞同,少了就能响应。这个我会和土肥站的专家们进行探讨,作出分析之后再决定。”
“那就好。”刘海燕道,“行动的话最好快一点,现在夏忙正当时,下一步就是夏种,赶上水稻插秧最好,那样当年就可以充分见效,也是工作的一个成绩。”
“是的,我也这么想。”潘宝山道,“所以才赶紧来向你汇报,有时晚上回去不凑巧也说不上。”
“嗯,想到就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