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路逍遥 >

第181章

官路逍遥-第181章

小说: 官路逍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已形成。
其实潘宝山也很想和郁小荷套套近乎,不止是郁小荷,全班的人他都想套近乎,因为来这里的都不是凡人,没准以后就有需要。不过潘宝山并没有付出行动,他觉得那样很浮夸,远不如静下心来学点东西,这种机会是难得的。而且,结业的时候班里会搞个通讯录,不管时间长短,能坐到一起也是同学,那种感情是有的,以后真的有事需要帮忙,完全可以直接打电话找人。
不过有个人潘宝山是断然不会找的,万军,因为在一次讨论课上,两人针锋相对地掐了一次。
那是一个月后,讨论课上讲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课题。
讲师以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和需要性引出话题。说从国际上看,妥善处理好城乡协调共进的关系,是成功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有的国家处理得好,现代化步伐迈得就很快,反之,不但停滞而且还出现了倒退。从国内来看,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现在虽然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很多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很落后,如果不改变这种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这方面潘宝山有话讲,因为他有实践经验,更有思考,虽然不一定成熟,但有自己的观点。
潘宝山说,通过新农村建设来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固然很好,但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却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很多地方为了突出新农村建设政绩,选点多是在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村子进行,属于好上加好,所以这会加剧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危害或许会更大。
话一出口,立刻有人反对,说任何全局性的工作,示范和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新农村建设也一样,选取一些条件合适的乡村先行建设也不是不可以。
潘宝山说典型和示范的作用当然需要,但也要关注那些成为典型和示范的受体的需要。有些地方的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生活和乐安定,可以说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距离不算远,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渴求并不是很大。而有些地方的农村连公路都不通,甚至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更别提看病、上学了,那些地方是最需要、也是最渴求新农村建设的福及。
讨论才算是刚开始,万军开口了,像领导发言总结一样,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肯定是正确的,只是在推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异,但最终是要实现农民上楼集中居住的城市化生活。
潘宝山一听立刻接话,说让农民过上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好日子毋庸置疑,但是不是非要像城市居民一样住进大楼、实行城市化管理还有待商榷,因为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的习惯那些固有的因素还要考虑。
遭到驳斥,万军有点不乐意,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对新农村建设做过一些了解,有一定的观点。他说让农民搬迁集中上楼,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一种改变,而且也是集纳土地的需要,实行集中居住,差不多能集纳出原有村庄面积的一半土地,把那些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将会是一个明显的提升。
这个观点潘宝山也不同意,说农村的发展要靠精细化,靠增加土地量来促进农村农民增收,还是属于粗放式增长,并不值得提倡。
万军有点急,红着脸说集纳出土地不是为了粗放式增长,而是为了管理有效统一,到时大片大宗的耕地出现,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农业器械耕种,大大提高劳作效率,以前一个人每年可以种一亩田,以后一个人每年可以种一百亩。
那闲下来的九十九个人怎么办?潘宝山间不容缓发问。说都到城市打工是不可能的,让他们闲在家里也不合适,总之没有充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只会带来农村社会的不稳定。还有,在没找到出路之前,农民还舍不得丢掉吃饭的家伙,那些钉耙锹镐等农具,还有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还是舍弃不掉的,难道也带到楼上?
万军显然是跟潘宝山较上了,他要跟潘宝山算一笔账,说土地相对集中后,会有投资商来搞统一经营。眼下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农民种一亩地一年收入五六百元,而投资商来了则能付给农民七八百元。也就是说,村庄搬迁集中居住后,农民什么活不用干,收入比一年干到头还多。然后,把这一年的时间拿出来干点别的,多少又是一笔收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怎么没有保障?
潘宝山听了一笑,说干点别的?当那么多失地农民涌成一个大潮的时候,干点别的只能是一句口头禅。
那就是什么都不干,收入也比原来要强是不是?万军黑着脸说。
潘宝山的脸上还是带着笑,说先不讲游手好闲是怎么形成、危害又有多大,只是说收入来源问题。投资商是商业行为,他们投资是为了赚钱,如果赚到钱很好,但经营不好的话没有利润便会撤出,到时谁给农民按每亩七八百元发钱?靠政府?那不太可能。如此一来,农民吃饭都成了问题,饥寒交迫了,情况有多么严重可想而知!



 第二百五十七章 省委党校(下)

潘宝山的从容让万军有些按捺不住,但碍于场面也只能是摆摆脸色,他有点气急败坏地对潘宝山说,如果问题那么多,干脆什么都不搞,把新农村建设只当成一个口号就是。
万军的表现让潘宝山考虑到是不是该收口,毕竟不能伤了和气,不过看万军那的样子又忍不住要说,就是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也得再讲讲,帮他矫正一下认识也好。
潘宝山依旧心平气和,说新农村建设不是不搞,而是要循序渐进地搞。比如集中居住的问题,就现阶段来说,让农民进大楼还是不可取的,虽然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不止是原有村庄面积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还要强,但那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农民住楼,还是要住联排别墅式样,那样节约出的土地面积虽然相对要少一些,但符合现时期的规律。另外,如果想集纳出大宗统一耕种的土地,可以把有必要搬迁的村子移走,也就是小村并大村,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再者,土地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村庄的那点存货是最后的底牌,不能真的走到山穷水尽那一步,多少也要为子孙后代留点余地。
最后这句话,潘宝山说得有点调侃味,因为他想活络一下氛围,万军剑拔弩张的情绪太重,需要调和一下,让大家笑一笑。
但事与愿违,众人的呵笑对万军来说简直是更无情的打击,他咬着牙根,苦思冥想如何进行新一轮的反驳。
讲师看得出来,不能让讨论的火药味太浓,他开始插话打圆场,说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对和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讨论课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要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
这么一来,气氛又稍有点缓和。
讨论还是要继续的,讲师又问,谁想谈谈新农村建设到底该怎么个建法。说话的时候,讲师把目光投向了潘宝山。
潘宝山再次站了起来,说新农村怎么建是个很宽泛的话题,他只是说一点自己不一定成熟的看法。
农村就应该有农村的样子,这是潘宝山摆出的第一句话。潘宝山说,现在到有些地方看看,不难发现原野中很突兀地就长出了农民集中居住的高楼,还美其名曰“田园小区”、“世外桃园”等,根本就是不伦不类。新农村建设中,新村建设不是要模仿城市建大楼,把田园也变成“水泥森林”,而是要根据农村的生活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需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就目前阶段来说,农民还需要一个“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庭院,大小不限,但必须有。
潘宝山的这个论断,同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调研的精神不相符。
经过省新农村建设调研组的几次分头调研,现在已经形成一个共识:联排别墅式新村建设,对集纳土地起到的作用没有达到最大化,大都认为要建多层住宅楼,以便腾出更多的土地。
讲师把这个算是“权威”的观点亮了出来,问潘宝山怎么看。
潘宝山略一思索,就这个问题说前面断断续续已经说了一些,就不再说了,只有一句话:让不了解农村、不懂得农民的人对新农村建设指手画脚,很可笑,也很可怕。
讲师对潘宝山点点头,说明白他的理念。
从讲师的表情来看,这差不多算是对潘宝山的认可,不过潘宝山似乎并不领情,很认真地说讲师并不明白他的理念。
这让大家很吃惊,包括万军,他哼地一声笑了,说没想到班上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高级顾问。
潘宝山不理会万军,他只是对皱着眉头的讲师说话。潘宝山说,新农村建设需要靠强大的农村基层经济来支撑,农民有钱了,怎么建都行。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薄弱,村级集体力量匮乏,根本就没法满足村民对收入增长的需求。
万军又插嘴,有点幸灾乐祸,说照这意思看,新农村建设根本就没有出路,前途一片黯淡,还不如趁早放弃了算。
潘宝山很严肃地对万军摇了摇头,说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到困难而看不到出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事业,要分步走,就目前的阶段来说,他认为应该搞“新乡镇建设”。
新乡镇建设?讲师一听,眼中闪出了亮光,问为什么。
潘宝山说,从农村基层来看,乡镇作为次基层集体,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有一定优势,把乡镇作为一个经济体来看,发展好了更容易激发出活力,可以释放出足够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乡镇工业企业发达,可以带动地方的商贸餐饮、休闲娱乐各个方面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农民,让他们放下铁锹锄头,到乡镇来打工淘金,时间一长,观念转变便会自觉要求跟进乡镇前进的脚步,那时的新农村建设,是自下而上的需求,易如反掌,而不是现在这样,自上而下强行推进,步履维艰。潘宝山特别加重了口气,说那种艰难行进不只是困难的“难”,还有灾难的“难”,看看一些地方农村的强拆,发生的血案令人深思。
这段话说过,教室里出现了少许沉没。
潘宝山一看情况不太对劲,忙呵呵地自笑了几声,说其实他最担心的是宋代的大诗人陆游。
怎么又扯上了陆游?大家都疑惑地望向了潘宝山。
潘宝山说,现在新农村建设大有村庄消灭战的架势,那花红柳绿、翠荷青苗相互掩映的村子会越来越少,直至最后不见。所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怕是就找不到印证了,没法跟后人交待。
大伙又笑了,讲师也笑了,就是万军没笑。
讨论就此结束,最后讲师作总结发言,说今天的讨论很热烈,要感谢万军和潘宝山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一课。
其实讲师这么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帮万军圆圆场子,因为从情形上看他明显是处于下风,无论是从基层经验来看,还是从观点的深入性来看,他都要比潘宝山差一些,充其量只是个小捧哏。所以多少得给他长点面子。
万军是何人,会让讲师对他有如此看待?
万军,省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处长,也是省新农村建设调研组成员。当然,万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万少泉的儿子。现在的万少泉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官,不小呢。
所以,讲师要给万军多谢关照。
不过讲师虽然对万军有照顾,但对潘宝山却是另眼相看。他对潘宝山说,可以就相关观点,特别是“新乡镇建设”的看法写篇论文发表,效果好的话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形成调研材料上报。
这对潘宝山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当然,他更多的是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一时间还颇有点自豪感。
自豪归自豪,但他不骄傲,还没忘记为什么要来这里学习。
松阳,那是即将要回去战斗的根据地,不能真的就抛在脑后。潘宝山时常会打电话回去问问情况,松阳那边也时常有电话过来汇报情况。
培训班快结束的时候,潘宝山接到了沈欣丽的电话,向潘宝山表示感谢。潘宝山一听就知道,她的副总编问题解决了。这让潘宝山很高兴,开玩笑地说怎么一句话感谢就算完事?
沈欣丽娇喃一声,说过两天她要去省记协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活动,可以的话就去找他,当面感谢。
一切不言而喻。潘宝山笑了,说可以。
几天后,沈欣丽就站到了省委党校门口。
这一次见面可谓是酣畅淋漓,远离松阳的私会,总是夹着一股莫名的兴奋。不过这当中也有一丝惶恐,毕竟人生地不熟,万一出了事一点辙都没有。所以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候,他们把地点转移到了沈欣丽入住的酒店。
省委党校招待所是不能去的,将近两个月的相处,学员们大多都面熟,而且有一些还聊得比较热乎,很不方便。
其实在哪儿都无所谓,关键是要身心放松下来找快活。
三天很快过去,沈欣丽也很满足,高兴地回松阳而去。潘宝山还要等几天,培训班的课程已基本结束,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