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笙 >

第119章

官笙-第119章

小说: 官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思文也知道,如此对话不免有些假,可不管怎么说,文章发表及之后这个专睿刑只岬男Ч故窃对冻隽怂脑て冢

第0194章 送礼

研讨会召开的很胜利,张思文决定利用省城的关系再加一把火,矿产整合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还是你去帮我借,这个时候我频频往省里跑,不太合适。”张思文对愈彦说,

“尽量多跑几家吧,不过,这位老同志是重点。”张思文把名单仔细看了又看,确认洠в幸怕獠旁谄渲幸桓雒窒卤呋艘坏乐刂氐暮峥福

愈彦一看,是一位是省农村工作部离休的辛处长,

对于这位老领导,愈彦不是很熟悉,跟张思文做秘书几个月,过段时间他都要随同到省城跑几次,专门看望一下这些安泰籍的老干部,

通常情况下,张思文会亲自一家家跑,虽然有时只是蜻蜓点水一坐就走,但那种姿态便代表了重视与尊敬,如果张思文实在跑不开,就让秘书愈彦代劳,礼物还是那些,话却要多说几句,无非解释张思文何故不能亲临,平常如何对老前辈们百般记挂,或者当场给张思文拨个电话,由他亲自与老同志表达,

“知道为什么重点要跑辛处长吗。”张思文问,

“这个,还记指点”愈彦摇了摇头,疑惑的说道,

“看來有必要对你进行一点革命传统教育喽。”张思文呵呵一笑,

愈彦当然希望掌握多一些背景资料,以便到时候懂得怎么说话,如何拿捏分寸,

“别看这个辛处长离休前只是省委农村工作部的一个处长,却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与省委领导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张思文介绍道,

辛处长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参加革命的一位老八路,他老家在安徽芜湖,高小毕业后跟随一位同乡出來参军,历经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并随解放大军接管安泰,解放后,辛处长由于年纪太轻,被组织上送到省农学院继续读书,成为五十年代那批土八路中的知识分子,此后,他长期在省委农村工作部门工作,以常年深入基层、熟悉农村、精通农业而著称,他的足迹遍布全省乡村,安泰郊区更是他來得最多的地方,那时候,不论多大机关、多高级别下來的干部,但凡到了农村都不兴住宿宾馆、招待所,而是一律吃住在农家,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文革”风起,既是保皇派又是走资派的辛处长在省里遭到批斗,就主动要求下放到安泰郊区,

等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辛处长官复原职,还回到省委农工部任处长,同时,为了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农业生产,他还主动要求再在安泰郊区蹲点一段时间,并挂职郊区区委副书记,

这位从小参加革命的老人,由于有进入农学院系统学习的经历,后來又长期深入农村基层,成为全省有名的农业专家,特别是在治理高沙土、经营水利、沿江农作物布局等方面独有造诣,

在上世纪,我国还是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十多亿人吃饭乃是第一要务,即使像经济比较发达的本省,乡镇工业虽然已经是如火如荼,可农业在整个经济中依然首当其冲,因此,像辛处长这样的农业专家,按说早应该提拔到某个地市或厅局担任更高层级领导,不想,正是缘于其在专业领域的独特声望,却被省里宝贝般一直“珍藏”在农工部,直到离休也才享受到地厅级待遇,

不过,也因为此,他在省领导面前颇有发言权,其威望绝不亚于某些位高权重的厅局长,尤其下到各个地市,更是深受基层党政负责人的尊敬,

张思文这一介绍,愈彦恍然大悟,难怪啊难怪,原來这里面内有玄机,

“到辛处长跟前,知道话怎么说吗。”张思文问,

“知道了。”愈彦嘴上这么答,心里却也不是十分把握,就当场将说词演示一遍,特别对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做了预案,张思文听了,表示满意,

“这次给辛处长带点什么东西呢。”愈彦问道,

“这个我已经准备好了,你去的时候直接古來拿就好了。”张思文顿了顿接着说道,

愈彦点点头,表示领会,

“记住,凡事点到为止,过犹不及,老同志们身经百战,见识过的大场面多,千别把戏演过了,还有,在省里不要张扬,遇到熟人尽量躲开。”张思文再三叮嘱,

张思文的这一番推心置腹之语,让愈彦感动不已,他想,官做到张思文这种级别,有时也很难,表面看起來风光无限,身边奉承迎合者不少,可到了关键时刻,真正能说点心里话的人却很少,说到底还是高处不胜寒哪,

如此说來,愈彦此次省城送礼之行,责任相当重大,曾几何时,愈彦对于这种庸俗的送礼陋习,极其反感甚至厌恶,

记得很小的时候,常听老实巴交的父母在家议论,村里某某人家由于给村支书送了一只母鸡,竟然就多领了好多救济粮、款,或者分得了一块户户眼红的良田,那口气,就像得好处者不是给别人送了母鸡,而是偷了别人家的母鸡,后來读小学、中学,父母亲督促子女们认真学习的警戒之语,就是时不时威胁说,“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得像庄东的王小二,把家里准备砌房子的钱拿出來送礼,才被村里推荐到乡办砖厂上班。”其实,那个王小二不过是砖厂里一个普通装卸工,完全凭苦力挣钱,可是让愈彦父母这么一说,就像他挣的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脏钱,总之,在愈彦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播下仇恨送礼的种子,

山大学读书那四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一流,一手现代诗做得行云流水,在学生会副主席、诗刊副主编等多个岗位上也非常卖力,加入党组织本來应该板上钉钉,可班上仅有的最后一个名额,却让一位经常往总支书记家拎板鸭的同学抢了,

经过如此重重打击,愈彦对送礼一度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声称此生绝不染指,

“不会送礼的秘书,不是个好秘书。”张思文说这话时,愈彦刚跟张思文不久,乍闻此言,愈彦相当吃惊,他不明白,做好秘书与会送礼之间,有什么大不了的关系,

当然,张思文话里的意思,绝不是暗示愈彦给他送礼,而是他需要愈彦明白送礼的重要与必要,以便日后随同他送礼时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甚至有些礼还必须由愈彦代他出面,

“小愈啊,你当初在山大读过四年文学,现在我倒要考考你,这送礼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讲究。”第一次陪同张思文送礼归來,闲聊时,张思文如此发问,

“送礼之风,自远古即已有之,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常识性问睿匀荒巡坏褂澹热皇俏奘孪辛模质钦潘嘉某鲱},他正好借机显示一番山大的史学功夫,,古人一向崇尚“非礼勿施”“礼多不怪”,但这种纯粹精神层面上的礼仪,渐渐被金钱物质之礼所替代,且历数千年而长盛不衰,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大力抑制送礼贿赂恶习,不惜苛刑重典,包括剥皮抽筋之类的刑罚无所不用其极,可终究无法根治这一顽症,到清一朝,送礼不仅常见官员日记、信件、公文,而且在上呈皇帝的奏章中也多有记载,

那时,仅仅属于法律规章许可、规定的礼数就有多种,比如,参谒上司,须备见面礼;凡遇年节,要送节礼;生辰喜庆,必致贺礼;睿诒<觯背市焕瘢簧ト危脑鹄瘢菔肥榕叮娇滴醭笃冢桓隽浇芏剑錾先问笔盏降摹凹胬瘛本陀幸煌蚨嗔揭樱嗟庇400多万元人民币,

而且,那时送礼,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称,叫“敬”,当时的地方干部离京时,送给朝廷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银子叫“别敬”,夏天让上司购买清凉用品的钱叫“冰敬”,冬天添置取暖用品的钱叫“碳敬”,给领导妻女的称“妆敬”,给正上学读书孩子的“文敬”,还有“年敬”“节敬”等等,

什么样的官员一年里允许收几次礼,哪一级干部一任须送多少礼,几乎完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上自皇帝下至百姓,皆心知肚明,且形成了某种必须遵守的规矩,凡事一旦成了规矩,事情往往一下就变得简单起來,,上头不收不行,下边不送也不行,

“这么说,如今送礼之风盛行,从历史角度考量,倒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倒具有历史文化的自然传承与延续,是这样吗。”张思文又问,

愈彦当即被问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洠в邢氲剑约焊詹诺囊煌ê曷郏谷槐徽潘嘉那擅罾茫晌屠衤暗囊患鐾庖拢

他内心里不能赞同这种说法,却又无法辩驳之,感觉是被偷换了概念,事实上,当今官场的这种送礼之风,已经远离古代那种情义、礼仪与规矩,更与文化扯不上边儿,

第0195章 小节大略

按理说,上下级之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有些礼节性钱物往來,当是情理中事,古人送礼讲究事出有名,名正方能言顺,受之也才泰然,比如,春节、中秋节送礼是表喜气,婚婚丧嫁娶送礼以示客气,现在则不然,什么端午、重阳、清明乃至情人节、圣诞节等等,只要找到借口就想着法子送,

有权势之人,一年甚至可以庆贺几次不同日月、时辰的生日,相互有直接管辖隶属关系者要送,洠в姓庵止叵等从欣眉壑嫡撸惨停

以前送点土特产品都要遮遮掩掩,现在送黄金、美钞、人民币都是直來直去,现在几年,举国城乡流行一句“跑部跑省”的口号,后來又直接演变成“跑部钱进”,是谓县、市一级基层官员,跨过市、省这类上一层级,直接到京城里找国家部委,通过同乡、同学、朋友之类关系,批项目、要资金、拉关系、觅好处,

很多地方因此而尝到甜头,便拨出专门费用、人员、经费,全力以赴放在这种跑和要上,从而滋生出更大范围、更为严重的送礼之风,

中国文字中,看望、拜访之类词句本也文雅,可在官场里一番浸染,渐渐就违了本意、变了味道,成为送礼行贿的隐语,

而且,如今官场之礼,远不像古代那样有规有矩,这种洠в泄婢氐睦乃停饶切┕婢貋淼酶涌膳拢彩嵌岳肺幕囊恢仲翡拢

可是,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愈彦的送礼观亦然,自从到市委工作,特别是做了张思文的秘书,耳闻目睹乃至亲身参与了种种送礼过程,愈彦渐渐明白,送礼不仅是中国漫长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当今中国官场的一个有机组织,已经渗透到包括官场在内的中国社会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其力量之大堪比阿基米德期待日久、孜孜以求的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

由此而论,像愈彦这样的书记秘书,几年操练下來,如今又岂能不谙熟送礼这一官场必修课程,

“送礼是一门学问,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张思文斯言,丝毫洠в邪氲阃嫘Φ囊馑迹

幸好愈彦悟性不低,

跟随张思文这几个月,耳濡目染,潜心研习,愈彦送礼之技艺已经大为长进,深得其中精要,也深受张思文信任及受礼诸君嘉许,

记得第一次跟随张思文出去送礼,愈彦还只是一个单纯的随从、跟班,只能做点拿拿接接之类的体力活儿,一般进了屋东西丢下就退到室外等候,或者即使随领导进门坐下,也只是一言不发,但是,张思文常常会特别交待,“记住这些人家的门牌号码、原任职务、家庭成员,下次再來你可能就是我的全权代表。”

愈彦听了,马上就得提起精神,特别当心,生怕下次单独上门会出错,也因此,愈彦对张思文送礼的那些门道,就特别留意,暗中观察、揣摩其中的诀窍,

通过跟随张思文送礼,愈彦发现,送礼之道貌似粗俗,其实还真是充满玄机,细细推敲起來简直就是一门莫测高深的学问,

张思文送礼,因为对象身份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档次、类别,思虑相当精细,他直接受制于省这一级,因此送礼的重点自然就在省城,因为他是市委书记,多数省领导他都熟悉,领导们也大都认识他,平常,给这类省级领导送礼,十之遇不到本人,只能随同礼物丢张名片给家属,领导未必就能看到或记得,

但是,无论如何跑还是要跑的,有鱼无鱼撒一网总不是坏事,万一什么时候领导想起,说不定就起了作用,张思文身为市委书记记,除了省委领导,其他的厅级领导必然也要一一拜到,那些厅长,不光从业务主管角度需要得到其支持,更主要是这些人大多背景很硬,日后极有可能进了省里班子,现在烧香等同于储蓄、投资,

除了这些名正言顺的“现管”,就是一众当年同事、同学,如今或居高位拥重权,或正是蛰伏、积蓄期的潜力股,无论于公于私,都很有投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