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棋人物语 >

第648章

棋人物语-第648章

小说: 棋人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我第一轮碰上的是组里的一号种子,而你碰到的却是个软柿子?”武亦东大声叹道,同时把名单递给王仲明。
    接过名单,王仲明低头查看,找到自已的名字,长横线的另一端写的是曾之乔。名字是什么无所谓,反正d组中大部分对他和武亦东一样,看的也只是个名字,不过在这个名字后面括号中的注解才是引起武亦东大发感慨的原因——(台湾)。
    原来自已第一轮碰到的对手来自于台湾!
    台湾也有职业棋手,曾经夺得过lg杯世界冠军的周俊勋就是台湾棋手。
    不过尽管出现过曾经拿到世界冠军的棋手,台湾棋手的实力还是普遍不被看高,原因很简单,市场太小了,既没有日本围棋的健全制度,又没有韩国围棋那种被当做国家名片般的大力投入。更没有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的天然优势,稍有才华的棋手基本都是在中,日,韩等国培养,而修业完成后,大部都留在那里谋生,比如林海峰,张诩就是在日本成名。而周俊勋本人还是在中国取得的职业段位,至于台湾完全靠自已培养出来的棋手在世界棋坛几乎没有什么太有名气的人,而由于有才能的棋手大部分去了中,日。韩三国,没有知名棋手的支撑,所以台湾棋的情况可以用‘业余很火热,职业很凄凉’来形容。基本可以讲,除了极少数在中日韩留学又回台湾的那几个人,留在台湾的职业棋手实力其实也就相当于其他中日韩等国的业余水平。情况类似于曹熏铉刚回韩国时的情景。
    虽然不知道曾之乔的实力如何,可既然是台湾棋手又没什么名气,那么可想而知,实力再怎么强也有限,不要说碰上中日韩的职业高手,就是碰上这三个国家的业余一流棋手,恐怕也是一场苦战。武亦东是业余棋手中的顶尖者,若是与曾之乔对阵,恐怕胜机还要在六成以上,也难怪武亦东会感叹老天不公。
    “呵呵,想公平吗?好呀,不如你向比赛主办方提出申请,咱们俩对调呀。”王仲明笑道。
    “。。。。。。;算了吧,你这份好心我还是心领了吧。”愣了一下儿,武亦东笑道——先不说分组定了就不可能更改,就算改了,难道对他就有好处吗?他所在的那一组有一个‘牛犊三人帮’的金伍中,而王仲明所在的那个组中除了有同为‘牛犊三人帮’成员的朴泰衡,还有刚刚得到王座战头衔的本田速人和韩国棋院院生第一名的李元豪,自已这组中,如果自已侥幸能过金伍中这一关,便大有可能冲线成功,而王仲明那一组中,过得了朴泰衡还要面对本田速人和李元豪,那才是真正的九死一生呢。
    把自已负责的那些对阵表发完,李德铭回到自已的房间——这里是他的临时办公室,在三星杯预选赛结束,被安排住在这间酒店的参赛选手离开前,他都要一直住在这里。
    进入房间,把处于休眠状态的电脑打开,先连线上网,检查有没有新的邮件和新的指示,再核对今天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一切都没有问题后,这才给自已倒了杯饮料靠在椅背上好好的喘了口气。
    “当当。”没容他踏实两分钟,便又有人来敲他的房门。
    放下水杯,他起身开门,门开了,外边站着的是年轻的记者,韩国日报的崔实源。
    “崔记者,有事儿吗?”李德铭问道。
    “呵,说起来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想找你聊聊,现在方便吗?”崔实源笑着说道。
    “噢,方便,进来吧。”配合记者的采访也是他的工作任务之一,李德铭侧身邀请道。
    进到屋里,崔实源把背包和相机先放下,李德铭又取了一个水杯倒上饮料,递在对方手中,“想聊点儿什么呀?”他问道——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才不信对方特意找来只是为了和自已聊闲天儿。
    “呵,就聊一聊在机场时没有谈完的话题,可以吗?”崔实源笑着问道。
    “可以,不过先说明,只是随便聊聊,不是正式采访,ok。”李德铭想了一下儿,然后认真问道。
    “。。。。。。噢,没问道,我不录音,不做笔记,只用一双耳朵听。”崔实源很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条件——不就是考验自已的记忆力吗?小意思,想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自已曾经只温习一夜功课第二天就考了个九十分,有这样的记忆力,还怕记不住聊些什么吗?
    “那好,你问吧。”李德铭点头道。
    “嗯,你那时说王仲明是一位可能在本届三星杯上创造传奇的人,我想问的是,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到底是一种个人的猜测,还是有确实的事实,比如说战绩,来支持你的这句话呢?另外,所谓的传奇指的是什么?比赛名单上只未明他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业余棋手,所谓的传奇到底是战胜几位职业棋手?打入本赛?甚或是在本赛中进入十六强?”崔实源问道。
    “呃。。。。。。;你问的还真够详细的。”李德铭笑道。
    “呵,详细些也方便你的回答呀。”崔实源笑着答道——身为报社记者,他采访过的人太多了,有些人开口千言,离题万里,更头疼的是碰到那种担任一定的职位,事事喜欢拐弯子,绕圈子的人,如果不能把话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搞不好讲了半个多小时还碰到了问题的核心。
    “呵,怎么说呢。。。。。。。,你说的那几条,我不知道那个人能不能做到,不过我觉得,那个人是具备做到这些的实力。”说笑完后,李德铭的表情严肃下来,仔细想了一想后他这才答道。
    “真的吗?你是说,王仲明有可能打入三星杯的十六强?!”崔实源惊讶叫道——在查看过王仲明此次三星杯的公开报名资料后,他原以为李德铭所谓的‘传奇’是‘首次参赛便打入本赛’,所谓‘进入十六强’只是一种修辞表达方面的习惯,却没想到李德铭居然没有否认的意思。
    “既然是可能,当然就没什么真假。”李德铭答道。
    “。。。。。,也对呀,不过,你做出这样的判断总该是有什么根据吧?”崔实源一愣,这才意识到对方在钻自已用词上的漏洞。
    “呵,当然,看来王仲明曾经两胜吴灿宇的事儿你应该还不知道吧?”李德铭问道。
    “咳?有这种事儿?。。。。。;什么时候?什么比赛?”崔实源更是一惊,他连忙问道。
    “时间大致是在今年的五六月份,不过不是什么比赛,应该算是私下交流。你到网上论坛可以查到,噢,不是韩国的,是中国的,tom的围棋论坛,搜索关键字‘王仲明,吴灿宇’就可以了。“李德铭答道。
    崔实源嘴唇默动,将对方所说的内容迅速记下——韩国棋院直接推荐名额是通过选拔而定,而非是中,日两国那样由棋院直接指定,今年的选拔赛中吴灿宇表现出色,取得了总分第三位的成绩,从而获得直接进入三十二强的资格,王仲明能够两胜吴灿宇,打入十六强确实不是没有可能。
    “。。。。。。此外,王仲明两个月前进入中国国青队随队训练,备战三星杯,在此期间参加国青队内部比赛,具体比赛详情不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连胜包括魏国清,溥家齐在内的十名以上国青队成员,甚至有传闻,比赛后来改成了升降制,其中一度打到让先倒贴目,不过这些都是未经证明的消息,我不保证真实性。”李德铭继续爆料道。(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七章 信不信由你
    “让先倒贴目?不可能吧?这怎么可能?他到底是不是业余棋手?!”崔实源惊得激动到占了起来——韩国围棋盛行,棋迷数量在世界围棋三强中虽是第三,但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却是最高,崔实源在《韩国日报》负责跑围棋新闻,本身就是有相当实力的业余高手,他很清楚能够在与中国国青队队员的升降赛中达到让先倒贴目意味着什么。
    “。。。。。。呵,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以他所表现出来的实力,绝对是职业一流棋手的水准,但现在收集掌握到的证据,又处处表示这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业余棋手。你觉得让先倒贴目不可能,我其实也觉得不大可能,不过传出这个消息的是一位常跑中国棋院的专业围棋记者,我不能告诉你这个人是谁,但消息应该还是比较可靠的。”李德铭答道。
    “话虽如此,我还是觉得难以相信,当年中国棋院为了提高国少队小棋手的实力,邀请聂卫平和马晓春两位超一流棋手与当时国少队最优秀的队员,包括常昊,罗洗河,周鹤洋等进行一盘一升降的比赛,结果也才是在让先至两子间徘徊,简而言之,就是让先,两位超一流稳赢,让两子,国少队员不输,所以实际的差距是让先倒贴目。当然,常昊,罗洗河,周鹤洋这几位棋手都不是普通的国少队员,常昊数次在正式比赛中战胜过七,八段强手,罗洗河甚至曾经有执白赢过马晓春的战绩,论实力,完全不逊色于国青队中的大多数棋手,如果以那时的例子做对比,王仲明的实力岂不是等同时当年鼎盛时期的聂卫平和马晓春?!”崔实源情绪激动地叫道,他在房间里来回转着圈子。一张脸涨得通红。
    “信不信由你,我也没说一定是。我只是说,他有创造奇迹的能力,至于能不能创造,那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总之,那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直觉。你可以在比赛开始后多留意一下儿这个人——采访三星杯预选赛的记者很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能够一开始就抓到重点的。”李德铭笑道。
    “。。。。。。;你想说的是,朴泰衡,李元豪。本田速人可能都挡不住王仲明?”不知道踱了多少个圈儿,崔实源的情绪这才平静了一些,想起自已的职业是记者,职责是如实记录受访者的讲话和论点,而不是在采访时试图用自已的想法去改变,影响受访者的观点。
    “是的。就实力而言,这样的事情完全有可能发生。”李德铭郑重地点头答道。
    “。。。。。。,好,我会在比赛开始后重点观察这位棋手。如果他真的如你所说那样创造奇迹,我请你吃饭。”崔实源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对方。
    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这次预选赛来的棋手太多。韩国棋院不可能招开盛大的宴会招待以表现主人的好客,但对于中、日两国棋院的带队人物自然不能小气,当日本代表团的成员也安排入住好后,赵林昌以个人身份邀请中国代表团的团长黄德志以及日本代表团的团长大枝雄介共进晚餐。地点则在凯迪大酒店的餐厅。
    大枝雄介是一位五十多岁小老头身材矮小,大约只有一米六五左右,剃了个光头。头顶上面还打了蜡,在屋顶吊灯的照射上就象是大一号的电灯泡,人虽瘦小,却是干巴巴的一团精气神,两只眼睛漆黑发亮,时时透出一种精明和顽固的感觉。
    三个人都是各国棋院的重要人物,这些年来在各种场合都打过不少次的交道,此次见面,三个人都是谈笑风声,叙旧问新,熟的就象是刚刚分开没多久的老朋友似的。
    菜上来了,典型的韩国料理,清淡为主,虽然不大符合黄德志的口味,但大枝雄介却是吃得很开心,一口气干了两瓶清酒,让另外两个人连挑大指,赞许他酒量惊人。
    “哈哈,黄院长您就不要客气了,其实您的酒量比我大得多。韩国的清酒的确好喝,但度数偏低,喝几瓶也没什么大的感觉。上次富士通杯八强赛在北京时,您请客喝的那个白酒叫什么名字?。。。。。。”放下酒杯,大枝雄介谈起过去的事情。
    “二十年特酿二锅头。”黄德志提示道。
    “对,没错,就是特酿二锅头,六十度,呵,那酒,喝下去就象一道火线,从喉咙一直烧到胃里,真是好酒呀。”大枝雄介笑着赞道,连连咂嘴,似乎是在回味那种酒入口中火烧般的感觉。
    “呵呵,喝酒你是行家呀。是在蒸酒时,将用作冷却器的天锅内第一次放入凉水冷却而流出来的酒称为‘酒头’,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称为‘酒尾’,酒头和酒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只取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口味最为香醇,称为‘二锅头’,在老北京也称之为‘二雷子’,只取六十度的酒,并把它装坛密封于地下,经过长时间醇化,那样的酒就更加好喝,又称为‘窖酒’,下次再来北京,我还请你喝。”黄德志笑着说道。
    “哈哈,好呀,那就一言为定,到时候您可不要食言哟”大枝雄介笑道。
    “当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黄德志说出来的话,当然要算数了。赵总长,八强战的时候你一定也要带队来北京,到时候咱们三个人再一起举杯痛饮,岂不快哉?”举起酒杯,黄德志提议道。
    “呵,论酒量,三个人里我最小,不过黄院长既然盛情邀请,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