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三国策 >

第36章

新三国策-第36章

小说: 新三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确是极好的消息,我不觉喜形于色,抚掌大声道:“这太好了!”

    徐庶悠悠道:“将军,先别忙着高兴,且听我说完另一个消息再拍手不迟!”

    我被徐庶这么一说,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只得道:“先生请讲!”

    徐庶拿起竹几上的茶,茗了一口,才道:“坏消息就是:张羡中了流失,伤势日重,不能理政,其子张怿子袭父职,代领荆南事——。”

    说到此处,徐庶顿了一顿,道:“张怿见文聘军退,以为长沙稳固,再不需豫章兵为援,故以父病需照看为因,托辞不见豫章使者刘晔,先前盟约中承诺的盐路、赋税等条件也被张怿借口不认,现在贵军不得已滞留在攸县,进退不得,进,以六千疲兵犯荆南,无异是自取覆亡;退,主帅又下落下明,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回去,谁都不会甘心……”

    我闻言脸色大变,急道:“多谢先生实言相告,宠告辞了!”说罢,我转身冲出房门,向着牵着烈焰的马棚跑去。

    “将军且慢,少冲兄且慢!”几乎是在同时间,有两个声音在我的身后响起,除了徐庶的喊声以外,另外的一个声音听在耳中是如此的熟悉。

    我定住身影,转过身来,仔细看去,却见一人,衣衫上尘土未落,脸上满是憔悴之色,但眼睛里分别透着惊喜之色,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刘晔。

    “子扬,你怎得到了这里?”我大叫一声,直扑了过去,双手抓住刘晔单薄的身体,紧紧的拥过来。

    刘晔目中含泪,连声道:“少冲,你可安好——!”

    我使劲摇了摇刘晔,大声道:“死不了,你看棒着呢。兴霸、汉升诸将可好?”

    刘晔道:“都好着呢,荠州口一战少冲独断于后,身陷敌重围之中,我们都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后来听说你独身突围不知所踪,我们分头在荠州口周围寻找,天可怜见,让我遇上徐先生,这才知晓你在青竹溪养伤。”

    徐庶见我两人说个没完,道:“子扬兄在此,将军有事就径直问他好了,不用急着回去了。”一边说着,一边抬脚向门外走去。

    我见徐庶离去,忙追过去道:“先生且留步,宠尚有事请教先生!”

    徐庶听言笑道:“将军放心,我这次要在青竹溪多歇几日,以后有事尽可相问!”

    听徐庶如此一说,我才放下心来,回头拉着刘晔细问荠州战后的情况。

    果如徐庶所言,长沙太守张羡在文聘强攻城池的战斗中,亲冒矢石登城指挥,不料被流矢射中面门,伤势沉重,现在长沙城由其子张怿控制,怿年轻气盛,见文聘已退,思无再用我军之处,又恐留我军在长沙生出事变,便处处为难,试图逼迫我军离开荆南,我军现在暂居攸县,粮草短缺,加之我下落不明,军心极是不稳,甘宁、黄忠诸将为此忧心如焚,已派出多路人马寻找我的下落。

    等听完刘晔的叙述,已近深夜,刘晔这些日为了找我已累得疲惫不堪,此刻见我安然无恙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而我却翻来覆去,转辗反侧,可怎么也睡不着觉。

    我轻轻推开房门,见寂寥的天空中有几颗星星挂在枝头,一闪一闪的着微弱的光亮,转尔又被黑漆漆的夜色所吞没,不见了身影。

    “唉——!”我长叹一声,久久的仰望着黑暗中的天际,颓然不语,这星星如我一般,努力想以自已的微薄之力为困苦中的百姓谋一份安定,却不知所有的一切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都不过是徒劳之举罢了。

    忽然,脚步轻响,徐庶黑暗里走出来,正色道:“吾听子扬言,将军欲效鲲鹏展翅九天之外,今为何又徒自在此怨天由人,此非真英雄所为也。”

    我吃了一惊,一时怔在那里,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的。

    徐庶又道:“兵之要在于修政,政之要在于得民心,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顾方才天下,群雄逐鹿,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所谓得人心者,在于勤垦农作,养民生息,环视群雄,能安心不以眼前小利所动者,唯将军耳。”

    徐庶这番应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先前听他所歌郁郁之志,我诚心请教却被婉绝,现在只过了十来天,他的态度却与以前完全的不同了,适才听刘晔讲是在往江陵的道上遇到徐庶的,难道说他刚从襄阳的刘表处回来,刘表用人向以门阀士族为先,以徐庶的出身估计不会受到刘表的重用。

    待明白了徐庶态度转变的缘由,我即开口问道:“如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宠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徐庶听言,说道:“今观豫章之四境,刘表坐拥荆襄八郡之众,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爱民养士,息战安民,仁人志士多往投之,其势猖猖,从容自保不可图也;江东孙策夹渡江横扫之势,平曲阿、吴郡、会稽,其父旧将黄盖、韩当皆忠勇有余,加之周瑜、张昭诸人相助,其甲兵强锐,威动殊俗,此为强敌也。淮南袁公路,谋篡帝位擅改国号,驱百姓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休,陷民于水火刀兵之中,此为天下人所不容也,其势虽猖,然我意其必败。再若徐州吕布,其人虽勇,世无俱匹,然属无谋之辈,枉窃居徐州膏腴之地,却只知作徒耗民财之举,此皆不可效也。”

    “如之奈何?”我听徐庶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甚有道理。

    徐庶又道:“观今之局势,为将军计,当以联合刘表共击张怿为上策,刘表传檄而定荆襄,其人善权谋乏征战,今遭大败,又遇张济据南阳扰荆北重塞,暂无力南侵,然其心怀守土复仇之志,必思破敌之计,将军若能派得力之士往襄阳游说,此事必成;将军与张羡虽有盟约在先,然如今张怿行背盟之事,此属不信不义之举,必为荆南士人所不齿,实是自寻死路,将军待时机成熟时反戈一击,荆南之地归将军矣。”

    “惜在荠州、攸县两地,我军与刘表军轮番恶战,双方士卒均死伤甚巨,彼此怨仇已结,要想仅凭三寸之舌,舌辩之利化干戈为玉帛,难矣!”我反驳道。

    “将军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将军可知黄祖屯重兵于江夏所为何故?非为防着将军,乃为防孙策兴兵来犯耳,江东孙策负杀父之仇,今又虎踞江东,兵强粮足,时言兴兵讨伐,此当为刘表之心腹大患,比之江东孙策,将军与张羡、张济诸人不过是介癣之痒,虽除之不易,但也无碍大事。今将军镇守豫章,联刘则为荆州之闸,可阻孙策西犯,合孙则荆州门户洞开,荆州士卒岂是孙策虎狼之师的敌手,其中利害刘表岂能不加思虑!”

    徐庶一番话如拔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这一次徐庶态度言辞与上次大不相同,言语间处处为我谋划,我心中大喜过望,知其已有心为我所用,这其中除了刘晔的说服外,恐怕是在刘表处碰了壁回来,不得已才回头找上我的吧。

    比之汉室宗亲的刘表,我确实差距甚多,我道:“先生思虑久远,谋略有度,宠心服矣,若不弃宠身份卑微,豫章偏远,宠即拜先生为军师,先生有言,宠当言听而计从。”

    徐庶也自动容道:“前番将军请教于我,我断言婉拒,思虑将军必心中不忿,今一见方知是吾多虑了,蒙将军看重,庶必当弹尽竭虑,效犬马之劳,唯将军图之!”

    我心中大喜,道:“若能得先生相助,真乃宠之幸也。”

    这一晚,我与徐庶一夜叙谈,只恨相识甚晚。

    不觉天已微明,徐庶挑着油灯中的残花,道:“想那日我也是误打误着,一路南来,听逃亡的乡民说荠州口一带血战成河,战况惨烈,却不想会遇上将军?”

    我惭道:“全军覆没,只身逃命,实在无颜苟活世上。”

    徐庶道:“将军以五百兵力,敌精骑十倍于汝,此战能撕杀成如此结局,已然不易,若换作旁人不消一个时辰就溃败了。只不是将军勇则勇矣,却缺少谋略,荠州口一战,敌骑来援,见火光冲天必心生恐惧,将军可择一伏地,设虚兵退敌,待敌先锋退去,再往西退,如此可保全力。再不然,也可置一支精兵于阵后,待敌通过后,鸣鼓杀出直取敌将,若能斩杀敌主将,则敌众必四散,如此则荠州口之危可解!”

    的确在面临敌骑兵突袭的情况下,我只考虑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便仓促的做出了撤退的决定,果然我能在事先侦察清楚荠州口一带的地形地貌,真如徐庶所说找到一处设伏的地方,也许周鲂他们就用不着死了。

    “也算将军命大,碰上韩玄这样的脓包主将,要是换成了文聘或者其它稍有实力的敌将,将军的性命就送在那里了!”这一次,徐庶话说得直率之极,毫不客气。

    我被徐庶说得头上冷汗直冒,徐庶的话句句珠玑,从战略、战术到侦察、机变,无一不是知理之言,我心俱服。

    只是这纸上谈兵容易,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决定往往就在一瞬间,又哪里容许人一个个的去推断可能的结果。

    竖日清晨,我收拾行装,辞别张机,与徐庶、刘晔一起离开清竹溪,向长沙而去。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洞房花烛
    湘江之畔,洞庭之滨,自秦以来即是鱼米盛产的粮仓,虽然因半年的战事使百姓逃亡,田园荒废,但在沿着巴邱往长沙的路上,仍然可以看到乡间茅舍里有袅袅的炊烟升起,道路两侧的水田里有民众在大声吆喝着耕牛犁地,他们大概是战后刚回故土的流离百姓吧。

    青青禾苗,声声牧笛,潺潺流水,薄浣轻纱。

    四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没有了战争的平原上处处显示着生机与活力。

    我归心似箭,与徐庶、刘晔往南而行,一路晓行夜宿,终于在建安二年四月八日急赶到长沙城下,曾经剑拔弩张、尸横遍野的战场早已被清扫干净,只有遗落在荒草间的断刃在无声的诉说曾经的一切。

    长沙究竟是荆南第一大城,扼南北来往之要冲,一旦战事停歇,四周的商贾便云集而来,我们到的时候,正是早晨最繁忙的时候,城门口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好不容易进了城,按华歆的指引,我们一行径直前往太守府邸,依我的意思,一是想探望一下张羡的伤病,二是想就先前的盟约向张怿问个清楚,毕竟若没有我军舍生忘死焚毁文聘大军辎重,长沙之围恐还将旷日持久下去。

    刘晔向守门的兵士递上行贴,我们在门口左等右等,直到太阳落山,却始终不见张怿的身影。

    “要不,我们先到桓阶府上打听一下情况再说?”刘晔道。

    “也好!”我无奈的答道,看来张怿是有意躲着我,先听听桓阶的说法也好,毕竟这结盟是他一手牵起来的,待到了桓阶府上一问,门童答道桓先生于二日前到桂阳去了,要五日方回,真是不巧之至。

    我没有时间在长沙干等着桓阶回来,便让刘晔留在长沙的驿馆守候消息,自已与徐庶出长沙往西南向攸县赶去。

    在长沙城里,我们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建安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淮南袁术自持据有孙策所质传国玉玺,兼占据着淮南一方鱼米之地,地广粮多,遂僭称帝号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龙凤辇,祀南北郊。

    更有传言主薄阎象劝谏,术竟言: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吾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又谶云:代汉者,当涂高也。吾字公路,正应其谶。又有传国玉玺。若不为君,背天道也。

    这个消息在我听来倒没什么,早在豫章时我便知道袁术有企图称帝的野心,只不过这袁公路想做皇帝想昏了头,连董卓那等等枭雄也不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袁术又凭什么本事称帝,这一回他实在是自寻死路。

    刘晔听闻这个消息,顿足捶胸,痛哭失声,刘晔乃是汉室后裔,我知道自有一番与旁人不一样的感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