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三国策 >

第23章

新三国策-第23章

小说: 新三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如刘晔所料,议事厅上,我一说出南下的方略,众人即是一片反对之声,莫说是华歆、许靖、许邵这些名士反对,就连太史慈和甘宁这两员倚重大将也是一样。

    “淮南袁术奢欲无度,急废帝自立,此为逆天之举,我军当可讨之!”华歆第一个驳道。

    甘宁虎目一瞪,道:“宁一路从江夏而来,谙长江之水情,夏口,呃长江之咽喉,挟南北之要冲,刘表守将黄祖暗弱无道,亲信奸人,非大将之材,我军若讨之,宁愿为先锋将!”

    太史慈也道:“江东,故主刘使君之地也,孙策举私兵谋取江东,驱我等于豫章偏郡,非为朝廷所授,名不正言不顺,我军若能乘得胜之机回师讨伐,必为江东百姓所戴。”

    未等我说话,甘宁又道:“少冲,恕我直言,南下之举乃是懦夫所为,今我彭泽舟师有蒙冲战船十五艘,斗舰、斥候船上百条,精锐士卒近三千人,均已整训成军,豫章水军控制着夏口至皖城的广大水域,纵望长江之上下,即便是江夏黄祖派出最强的荆州水师来,我甘宁也有胆量博上一博!”

    这二个月来甘宁与我相处日子久了,彼此的称呼已用表字来代替,他这些天一直在彭泽口督造战船,操练新成立的水军,见我说出南下的意见,以为我是忧心豫章四周强敌环伺,恐力战不敌,遂出列禀道。

    太史慈也不甘落后,说道:“石印山关隘修造已基本完成,只要最后一批石料运到即可在三日内完工,到时只须在石印山关口驻扎一军,把守关隘,定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任孙策有千军万马,也奈何不了我们!”

    我苦笑了一下,豫章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湖泊纵横,拥有一支精锐的水军,就象北方拥有了一支快的骑兵一般,在战场之上,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胜与负、生与死,上次我之所以能大败孙贲,出乎敌军常规预料,乘船以迅急之势直扑番阳是原因之一,因此,在彭泽督造战舰,筹建水军是立足豫章必须做的事情。

    而在石印山修造关隘,则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我派了刘基刘晔出使江东和谈,但结果却尚难预料,况且豫章扼吴楚之咽喉,乃是孙策兵进荆州必夺的地方,现在他迟迟未出兵主力进犯,主要是受制于会稽王朗和境内贼寇活动猖獗,程普、韩当等大将都忙着讨伐平乱,一旦以后缓过劲来,恐怕他第一个就会拿豫章开刀,我不可不防。

    我道:“子义切不可大意,古之雄关险隘的得名,除所依之地势险要外,主要还在于守关将士齐心善守之故,若将士上下离心,或是将领骄纵大意,关隘即便险如汜水、虎牢也是无用。”

    太史慈听罢,沉声道:“主公放心,关在人在,关陷人亡,只要我太史慈活着,就决不会让孙策军一兵一卒踏过关隘。”

    太史慈自忖英勇,对前番受周瑜所欺一直耿耿于心,我听得太史慈说出此话,不知怎得,心头忽得闪过一丝不祥之意来,关陷人亡,这话极不吉利,且是重誓哪能随便说出来。

    这样一想,我大声宽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子义切勿放在心上,我们与孙策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往后的仗有得子义你打,到时我保你打得过瘾,还怕报不了仇!”

    甘宁一声,大声道:“这可不行,到时要是功劳都由子义一人得了,我甘宁可是不答应。”

    我与太史慈皆闻言大笑,见大家兴致甚高,我仔细疏理了一下思绪,道:“豫章地处偏远,人烟稀少,非英雄起事之地,若我等坐等敌人来犯,他日必身败成擒,今屯田积栗养民之事初成,我军上下粮草充足,士卒精锐,便当有所作为,环视四周,刘表、袁术、孙策皆手握雄兵,彼强我弱之下,强之与战,败了自无话可说,倘若胜了,也将是得不偿失。豫章之南,为百越聚居之地,虽多是荒野山林,但若能收归辖下,我军则可取道而往桂阳、零陵、交趾各郡,粮草、器械、军马采购就不必再受制江夏黄祖军的束缚,此为豫章之长久而计,望诸君细虑之。”

    虽然华歆、许邵等人还有些异议,但经我这么一说,太史慈、甘宁已然明白我的用意,豫章一郡缺乏纵深,无回旋余地,倘有战事则千里沃野顿成战场,若山越与敌勾结攻我后路,则我军必败,所以,我军要想在与诸强的争斗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南攻山越,平定后患。

    此次决议之后,我一面着令甘宁、太史慈加紧督造战船、整修关隘,另一面认真利用农闲之机征召军屯士卒操练阵形,积极筹备南征之举。
正文 第二十五章 百越公主
    百越,世居长江之南,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或称南越,秦时始皇修灵渠征岭南,始设郡县,以为南海郡,汉武之时国力鼎盛,越族遂臣服于天朝,至汉末国势衰微,中原内乱,群雄割据,岭南诸郡中,除交趾、零陵、桂阳、武陵郡守尚属朝廷任命外,其它地方皆由越族宗帅、豪强占据。

    汉建安元年十月末,我亲率二千精锐出豫章沿赣水而上,南击山越,起初之时我军有备而伐,士气正盛,山越各部间又缺乏呼应,各自为战,我军往往以多击少,战事相当顺利。

    然而,随着战事的进展,山越各部见与我硬拼不行,便采取清坚壁野,联合抵抗,弃小守大的策略,集中兵力坚守城池不出,我军想要寻机决战也无可能,若要强攻又兵力不足。

    与此同时,我军后方补给线又时时处于敌攻击之下,军粮、武器补给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增兵来援几无可能,豫章本身极不安定,需要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卫。若是退兵,那么连一个小小的山越都讨伐不下,抗衡孙策、逐鹿中原岂不更象是痴人说梦。

    进退唯谷,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情真是恰如其分。

    正在我愁眉不展之时,帐下有军卒禀报:有越族使者求见。

    两军交战,敌方遣使而来是何用意?

    我心里正暗生疑惑,却见帐门一卷,从外面进来一人,身材不高,头插百羽,穿着越族服饰,再看脸上,端是眉清目秀,俊朗非凡,英姿飒爽之极。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慕沙。

    前番慕沙是提着笮融的人头前来领赏,今日作为越族使者前来,不知他的葫芦里买得是什么药?

    慕沙见我,先施一礼,道:“百越庐陵部使者慕沙见过将军!”

    我见慕沙甚尊礼数,也不便为难于他,遂吩咐左右设座,道:“贵使请坐!”

    慕沙笑道:“多谢!我此来是为解将军之困,将军可有闲心倾听否?”

    我道:“愿闻其详!”

    慕沙道:“越人之俗,好相攻击,百里之地,诸部林立,若日月分明,此为散沙也,本不足畏。然自将军南征之后,诸越领人人自危,遂联结誓盟,互为依附,此为聚塔也,纵有神兵也不可摧!将军之困,缘由就在于此。”

    我听慕沙一语道破要害,不禁暗自惊奇,越族之中竟也有此等人物。

    慕沙看了一下我,续道:“将军若要解困沙话到关健之地,却停了话音。

    我心忧兵困岭南,正想不出好的计策,此时听慕沙的话字字珠玑,便再也按耐不住,追问道:“当如何为之?”

    慕沙笑道:“将军若有诚意,闻谋略之前需应我三件事!”

    我此时早被慕沙掉起了胃口,心想别说三件事,只要能解此时之困,三十件事我也依你,反正就算答应了你,到时依我的能力还办不到的话,也算不得实言。

    我道:“依我之能力,若能办到,当无不应!”

    慕沙道:“好,痛快!第一件事我要你与我部达成和解,并即刻从岭南退兵;第二件事我要你表奏大汉天朝,另辟岭南以为一郡,以我“庐陵”为郡名,郡守也由我族人所领;第三件事嘛,我还没想好,哪天我想到了,再与你说,现在你先答应下来。”

    这是什么条件,我若应了,岂不被天下英雄所耻笑,想到此处,我脸上已是阴沉一片,怒气上冲,大喝道:“来人,将此人拿下,我大汉子民岂是能被人随意嘲笑的?”

    两边军卒闻言,操兵刃一拥而上。

    慕沙见状,连忙摆手道:“将军休要动怒,且听我细说周详。第一我要你现在从岭南退兵,乃是为迷惑百越诸部,瓦解联盟,从而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将军可一面作势退兵,一面暗结兵力,以击顽敌;第二岭南民众剽悍,部族之间以血亲相连,若将军遣人治之,汉越两族,习俗各异,倘若政令不畅,有违民俗,则众必不服,所以我要你表奏设立庐陵郡,并以我族人为郡守,此一为我部协助将军平定岭南之酬劳,二为平定岭南之长久计,将军可三思之,至于第三嘛,我想将军胸有大量,不至于连句玩笑话都听不出来!”

    慕沙这么一说,我倒有些羞愧起来,方才自已实是太沉不住气了,慕沙若存心戏弄,又何必冒险跑到敌军的军营中来。

    以越制越,这倒是个好办法。

    有了庐陵部的暗中支持,击破山越当指日可待。

    欣喜之余,我仍有些不放心,道:“汉越两族多年来攻伐不断,民众间相互仇视,积怨甚深,贵部如今弃民族情义,暗中与我军相通,若为族人知晓,岂能相容?”

    慕沙道:“汉越相伐,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数十年来,百越各部间为利所驱,相互征伐不断,比之汉越之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庐陵部在百越诸部之中为小部,今若不趁势而起,早晚必为大部所并,亲人皆会沦为奴仆,与其如此,莫如赌上一把,若将军肯依我提之条件,我庐陵部则可凌各部之上,领袖诸越,与这样的结果相比,你说我之所作所为当否?”

    我默然,的确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你可以去指责慕沙的行为是卖族求荣的无耻行径,但是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生存下去永远比其它一切虚幻的东西来得更现实。

    对于慕沙和他的部落来说,这也许是他们摆脱被吞并命运的唯一选择。

    慕沙的条件,我没有理由不答应。

    如果我还想有所作为的话。

    对于我来说,这也是唯一的选择。

    眼下我军的情形,就如同一块鸡肋,实之无味,弃之可惜,慕沙也许正看中了我这一弱点,才漫天要价的吧。

    当然,如果就这样不附加条件就应允下来,未免太便宜了站在我面前对手,我沉声道:“庐陵在山越诸部中属小部,势小力微,即便能暗中归附于我,也不济大事,我又如何相信庐陵部有与我结交的实力?”

    慕沙展颜一笑,眼角上荡开春意,宛如桃花盛开一般,不想世上竟有如此美少年,比之周郎也不遑让,周瑜使人感到的是英姿勃,气宇轩昂,而慕沙却是另一种说不出的美,这种美透着一丝的妖艳,我不禁心中一荡。

    慕沙道:“十日后,庐陵城中将举行一场盛大无比的宴会,所有的越族部落领和他们的亲信部下都会赶来参加,不知将军可有兴致赴此盛宴?”

    慕沙的话着实惊天动地,对于我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消息,我心头倏的闪过一念,如果军事上不能战决的话,何不在其它舞台在寻找破敌的方向,假如能够与庐陵部联手,乘机一举杀了越族诸部的领,就可以将各部落当权者一网打尽,使其精英尽丧,再不济也能使其大伤元气,无力再与我一博。

    我问道:“是何宴会,竟能召来各部领来贺?”

    慕沙轻笑道:“将军来了,不就知道了吗?”

    慕沙这分明是在考验我的勇气和胆识,如果我不应的话,未免会让他耻笑。

    我正思索不定时,慕沙又道:“当然,如果将军怕其中有陷井或埋伏的话,就只当我这一趟没来?”

    我看慕沙脸上似笑非笑,隐隐有嘲讽之意,又听其语气中暗含蔑视,脑子一阵热,我堂堂七尺男儿,岂能让越人几句话给唬住了,便按耐不住心头火气,怒喝道:“好,不入虎,焉得虎子,十日后庐陵之宴我必亲往!”

    慕沙闻言,眼睛一亮,道:“如此,我就在城中躬候将军了!”

    接下来就是商讨如何潜入庐陵城的具体细节了,慕沙显然在见我之前,早有了详尽的布署,我只要在一旁听着他说应如何做就可以了,按照计划,我先要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