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六合大拳师 >

第202章

六合大拳师-第202章

小说: 六合大拳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带着父愿来到袁家,只愿圆了指腹之愿,见了凤吟之后稍有不满却颇感欣慰,不敢不满。

    只求相夫教子,与之偕老。

    一切来的总是那么的快,来得不打招呼。一个很简单的见面,却如此难以抉择。凤吟分别四爷,浑浑噩噩将自己埋入人海之中,只求这台上唱打之声,能让自己短暂忘记眼前的一切。

    既是为周年,就得有哭腔。最后压轴的却是周口流传的豫剧越调四股弦,戏是《刘金定下南唐》,又叫《哭四门》,讲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被于洪困于南唐高君保救驾,路经双锁山,被女大王刘金定掳进山寨求婚,高假意答应,刘要高对天誓,高誓后,寻机逃奔,由于背弃誓言,得下“卸甲风”。刘金定闻讯奔赴南唐,刀杀四门,用法术火烧妖道于洪,嚼灵草救活高君保,结为夫妻。

    高亢明快,淳厚质朴,吐字清晰,紧打慢唱,这段唱里带出的典故极为复杂,哭腔里唱出了痛失千秋忠义的哀伤,离别千古知己的相思,都是绝唱。

    万般滋味皆在其中,只叫人感慨万千。裴秋实、孙青铜都想到了许多,还有悄悄赶来的向楠以及庆隆号的拳师,都被深深触动。安排这场戏,可谓用心良苦。

    伯芳本来不喜欢这些咿咿呀呀,但却跟着哼哼,找着唱本记下了这段唱词:

    王站城楼泪盈盈,昼夜思想不派兵。想当初王下河东多骁勇,风吹河花满江红。

    至如今红日又被乌云蒙,蛟龙困在浅水中。龙渴想起长江水,人到难处想宾朋。

    余下商周看唐宋,我把那前朝古人明一明。

    想高阳禹王心苦痛,成汤王又哭关龙逢。丧绝龙殷纣哭闻仲,殷蛟殷洪哭商龙。

    老苏户哭的妲己女,失蓟州哭坏宋全忠。比干丞相哭梅逢,赤三绝山下哭孔名。

    文王哭的伯夷考,山已绳又哭邓九公。黄飞虎连失三条命,西歧哭坏姜太公。

    齐王哭的终无盐,终无盐娘娘哭田缨。颜回死圣人心苦痛,论台旁圣人哭难容。

    圣人死哭坏贤子贡,公冶上又哭孝曾容。无考叔庄王假悲痛,寿绵山哭坏晋文公。

    伯树牙想哭哭管仲,秦穆公又哭悭叔公。子期死哭坏俞伯牙,左伯桃哭的是羊角兄。

    扶王坚魏廖功劳重,虞姬死霸王哭范正。汉高祖哭的樊太勇,韩信又哭桓文公。

    哭平帝汉王中和用,老王莽哭的是许士英。殷和木哭的要起驾,马子章宫门哭陈朋。

    更遇福之燕子岭,追龙寺刘秀哭裴通。扶董卓柴郎丧了命,商悒死哭坏小孔融。

    曹府典韦把命送,失荆州哭坏了二关公。东吴的孙权哭丁奉,哭周瑜小娇手捶胸。

    落凤坡刘备哭庞统,西蜀鄂州哭子龙。东罗王哭的陶岳用,杨无敌台上哭宾朋。

    杨广假意哭杨勇,裴雷通一愿哭秦琼。老徐策法场哭薛猛,程咬金法场哭三公。

    陈敬思哭的李太勇,唐公又哭徐茂公。

    ……

    而凤吟,却在这告别中听出了勇往直前,张开怀抱深拥大地,故土,再见故土。

    恩师,感谢恩师。

    此曲带着乡音萦绕不绝,本部书也在此曲调之中告以尾声。



………【尾章 风云满地起龙蛇】………

    尾章即序章风云满地起龙蛇

    《三国演义》开篇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道出了世事轮回,盛衰更替之理。

    有分者皆因合之失道失势无智无信,能合者则为得道得势,有智有信。

    支撑道与势者,乃为德、强二字,能德者自然心正为先,能强者自然勇武为本,而后方能谈及用。而可与道势并行者亦有邪途,乃于乱局之中分辨利害,巧妙调和,借他人力为我所驱,借他人势为我所用,则为权术。

    有分合而不能长久者,皆因“封建”。“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因病根在此,故分合之之事可更替衰败腐朽,亦归与衰败腐朽,所谓重蹈覆辙,时间长短耳。

    而今东西融汇,百家争鸣,大清也在探求救国之道,各方义士也在探求救国之道,空乏内外皆难持久,不过垂死挣扎。

    而在这最后的挣扎之中,有革命先烈看到了共和之光。而革命义举也由一人一族的英雄之义,转为中华民族的共和之义。

    历史的车轮运转到此,却已碾压出了厚实的封建根基,那封建思维深入人心难以提出。言举大义不过暂时求存之法,封建忠孝之行。

    这思想如厚积的乌云遮天蔽日弥漫四野,朝内贤达之士在努力周旋延续残喘,朝外贤明之人也在四下奔走寻求活路。

    因中原起义逐渐平复,清朝大办洋务运动,多少迎来了几日阳光,而引线却一触即。

    同治十三年底,刚刚亲政两年的傀儡皇帝同治,爱新觉罗·载淳驾崩,四岁醇亲王子载湉继位,国号光绪,慈禧两度垂帘听政。

    中国洋务运动小有起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腐朽梁柱重做粉刷,略略有了耳目一新之景象。

    同时期日本的明治维新却大有成效,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制度,迅崛起。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开始对外侵略。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出逃,先到太原后至西安,接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列强已在瓜分中国,却只是徐徐而进,逐步蚕食。资本主义侵略,就是殖民做生意,要有得赚有得谈。中国虽说一盘散沙,而一旦四野狼烟大家便都没得赚没得谈。因而必然需要中国落后而稳定,稳定则需要满清,一旦满清垮台必将引来各省独立军阀割据,届时难以收拾。

    这,就是满清面对列强的欺辱无能为力,却又一直残喘不死的根本原因,绝非“同治中兴”所能支撑,此如同养猪,投资建设买卖武器都是取之用之奴役之的殖民生意而已。

    而统一稳定,也是代表清政府和谈的李鸿章除了乞怜之外可以与列强谈判的唯一筹码,也是丢人而无力的砝码,因为这也是满清家国天下不能断送的主旨。

    战乱、饥饿、愚昧、受洋人欺负……垂死反抗可以有,而反抗之后又如何,即使是为民主自由呐喊,而国民的心思又如何。国力难强,人心难合,一切都是那么难,而只有走一步算一步,倡导民主,先顺应时下,再兴举大义。

    “人生在世如乱麻,谁为圣贤谁奸邪?霜雪临头凋蒲柳,风云满地起龙蛇。”这是十九岁的袁世凯返回项城坐享祖业,组织文社时留下的咏怀诗之章句。

    弱、穷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一声不谈和议事,千秋惟有左文襄。”而今左宗棠也在为粮饷犯愁。建设需要钱,打仗需要钱,平复起义需要钱,而起义正是因为没有钱。

    左宗棠自筹军饷,寻得官商合作的道路,扶持商人展又赖于商人筹款,在得到难得的稳定之后,远征西疆,收回了西疆一百六十万国土,牢守国门,这才奠定了而今中国中东的局面。

    当时的商人,在最后的时机里,也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待遇。掐指一算,当时里还可以振奋人心,津津乐道的,也唯有左宫保收复国土与晋商大举进军俄罗斯这几宗了。

    在新局面新形态下,又有一些具有野心,或者在局面下造就的雄霸之人,穿破火焰荆棘,看到了另一个景象。

    还是十三岁的一位项城少年,曾写下若干言志诗词,虽然平仄音韵不协,但却气概不凡,透着草莽王霸之气,也颇能表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隐隐蕴藏的另一股蠢蠢欲动的势力,袁世凯:“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人言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而有晋商的地方又少不了形意拳。其实在很多老掌柜的记忆里,掌柜后人的言语里,都还记得护院拳师,出镖拳师,他们如掌柜一样,同为下人,不过因为技艺的出类拔萃,自伙计逐渐提升进而代理协助财东展商号而已。

    而因为自身独到的技艺与人格魅力,让他们的事迹“可使有勇、可使有智、可使有德、可使有志”,因而在**的笑谈里,多了一份敬仰与尊重,而作为一家训教流传下来。

    形意拳在北边驼路上过去被称为“北路心意”。

    国难自有忠魂出,心意**拳尊奉岳飞为始祖,以精忠报国为大义,北路心意拳广开门户,响应尚武精神之号召,为强国强种而努力。

    形意拳以李存义、张占魁为代表,携领弟子奋身上阵,杀敌于疆场,又有大刀王五、八卦掌程廷华等皆为一时舍命杀敌之豪雄。

    然武夫之勇只能如此,而为国捐躯者又何止千万,皆当为子孙,为世人谨记。

    前辈的故事广为流传,早已不是秘密。李存义前辈曾言:“武术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可称国术者,形意拳。”“克敌制胜,唯形意拳独善其长。”

    本书为张扬气质,分解国术之出此中缘由,且有前部六卷为根基,而今方敢谈此一句。

    谈拳而谈及传拳人,拳之留传各有支脉,咱书里的北路一支,虽在河南传,却是河北刘奇兰、郭云深,孟振岭、李存义,任德杰、张鹤年留传一脉,只是这一路隐忍谨慎,而到了张鹤年时却享得地方“大家”“祖师”之高誉,不能不称奇。称祖师者,实为错赞,本不敢提,乃因数代隐忍,而到此代广开门户,徒弟带徒弟,徒弟又带徒弟,而教人德艺并重,影响极深,使得豫东回汉拳师敬服,过誉而传。祖师不敢当,大拳师勉强当得,地方打听老人皆知。

    受恩而能知艺,不敢不问不能不记。只是昙花一现,也只权作家谈,称奇又叹悲。

    国难当头,刚气不丢,豪情壮志,一扫阴霾。

    至此,成艺篇一部完,感谢大家。



………【引子 万里江山眼底横】………

    引子万里江山眼底横

    唯我独尊的华夏大梦终于在枪炮的吼叫中醒来,招摇的龙旗也折了脊梁。

    皇帝都坐不住了,那御赐黄旗不知道在江湖中还管不管事。

    通商,贸易,票号兴起,灾难,战火,商铺倒闭。

    各色面孔的人已然行走于京都市井,内忧外患,动荡不安,金融的中心渐渐转移到三晋大地。晋中大地,东依太行,西临汾河,商贾云集,“海内最富”。

    当时正值一个充满商机与危机的时代,自西方各国想方设法入我华夏通商贸易以来,我泱泱大多物产丰富,几乎是只出不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晋中票号业相当达,全国白银又汇聚晋中,

    “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的榆次县”。

    之后列强采取了更加直接的手段,用大炮轰开国门,直接割地赔款,略我白银。而在列强之中,雄踞北方的俄罗斯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早先,与化外的通商,一直与隐秘驼路之中以走私的形式秘密通商,多由俄罗斯中转。而自官方通商以来,俄国对茶叶的需求快增长;清朝雍正五年,清政府和俄国政府确定把库伦附近之恰克图作为双方商人的贸易点。自此,恰克图贸易日益繁盛。几代以来,中国从恰克图输往俄国的商品是以茶叶为大宗,其业务皆为晋帮商人所垄断。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俄国以“调停有功”,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俄国政府不费一兵一卒,打开了侵略中国蒙古地区的通道,取得了沿海七口的通商权。

    同治元年,俄国政府又据《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取得了通商天津比各国低三分之一税率等特权。自此,俄商得以享受特权,深入到中国内地攫取物产和推销其产品。

    同治五年,俄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天津海关的复进口税,即免征茶叶的半税,使俄商的贩运成本大幅度下降。

    咸丰十一年以前,一直是晋商垄断着湖北、湖南的茶叶贩运,他们将两湖茶叶经陆路运往恰克图销往俄国。但是从同治元年始,俄国商人已在上述地区建立茶栈,收购和贩运茶叶。由于俄商享有免除茶叶半税的特权,又是水陆并运,俄商的贩运路线是:将茶叶用船从汉口沿江而下运至上海,再沿海运至天津,然后走陆路经恰克图贩运欧洲,大大节省了费用,所以俄商贩茶业务扶摇直上。而晋商贩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