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六合大拳师 >

第14章

六合大拳师-第14章

小说: 六合大拳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个子就在擂台边摆了个古怪的造型,前手起顶肘捂住而过,后手插腰,跟个茶壶似的,引来满场大笑。

    其实这就是七式拳的汤瓶式。

    没管七小品怎么宣判,小个子一个旋儿转回步子,一拍大腿朝杨振亭招了招手。

    杨振亭没等七小品招呼,一个高儿蹿过来,伸手就打。

    谁都没有注意,就在台下西南角儿,几张陌生面孔正朝这边张望,相互一阵耳语,频频点头。

    教师身子贵似金,岂能罢休。



………【第二十一章 二虎相争有一伤】………

    第二十一章二虎相争有一伤

    已经晌午了,但热情高涨,看样子还能打上好一会,人都是爱看热闹的,有了热闹看都顾不上吃饭了。(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文学网)这个时间,小商小贩就过来一排一排送吃的,看得过瘾也有胃口,有的主儿都喝了好几杯冰梨糖水了,打着饱嗝再买上一包花生。

    不交代不太合适,西南角儿那几个人可以说是大个子的师兄弟,他们可并非想争个头魁什么的,过去保地盘争买卖要靠武力,可算是明抢暗夺,这几个是搞皮货的老客,想垄断这边的皮货生意,探清了实力好另下擂台。

    那一场可不是这乡亲间比划比划可能比的,那是真玩命,要不说鱼龙混杂呢。

    老刘拉了凤吟一下,暗示不要盯着人家看,凤吟又重新看着擂台。

    杨振亭与小个子已经交上手了,这二位打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马步对马步,短打对短打。

    这两家实际都不简单,杨家过去就是教场子带走镖的,到现在也是,只是很少走远路了,西北不太平,有点罩不住。

    家传的长拳,说长拳是动作连绵不绝如长江流水,而实际走得是近身的短打,短拳连环,这才连绵不断,不是一捶补一捶。逐步完善,形成了摔打一体的风格,以挨挤胯靠破坏对方根基见长。

    但因为这一套打法不但需要根基扎实更机巧灵便,不是一般人就能利用好的,所以走出来只是刚猛霸道的风格,却少了内涵。在早先的传承中,有一套可以分解又能组合的对练套路,分开是一段一段的招式,合起来是相互拆招找劲的套路,但是因为双方功力不等,有时间出现技术差别太偏,走偏了原先的功能,越练越把对方当木头桩子打,反而死板了。

    杨振亭就是这样,因功纯厚,一般人跟他对接不上,他打他师兄弟基本就是打沙包,日子久了虽说势大力沉,但有点一出不能回头的意思了。又加上这几年也没遇见什么对手,养成了自负的脾气,多年已无长进。

    要不青面小伙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问题,东西不错,但卡位不对,失去了原有的机巧,不能将拳法挥出来,而是靠本力支撑。

    小个子也姓杨,叫杨振辉,上数八辈也是一家,也是开场子并保镖的,到了他爷爷这关了这买卖。

    他家的拳小巧紧凑,根基要求颇深,这点是有远见的,他老太爷的时间实际就现了一些问题,老辈练同一套拳的,就是一套对练,后来他太爷感觉子孙真正是练武材料的并不会多,但是要以武强身必然得放低门槛,去掉那些高深的东西而改进练习方法,于是他想既然短时间很难达到灵便神明的境地,不如直接横练,免得进入花招境地一无是处,于是开始改编。

    他把大架子对接拆成七趟小对接,专门练习七个根本的技巧,然后通过不断组合,达到变化。

    这样练起来可能死板,但容易掌握,能与身体很好的结合,日后加以实战磨练,容易功夫上身。

    给子以根基,子自求挥。

    这样就跟过去的练法分了家,杨振辉的太爷继承了父亲的新拳,奋图强,功力深厚,又加上天资聪颖,确实将此拳挥到了一个境界,几次与老架子比试都争得荣誉。相比较,老架子层次高,但梯子矮,求粘连粘随地变化,而实际只是走招式,骨子里根本不能适应,展下来一代不如一代,逐渐也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的硬拳连招。

    杨振辉的太爷功夫大,脾气也大,少年有成,心高气傲,与人交手从不留情,他外出吃饭都是半个屁股坐凳子,腿勾着桌子腿,抽了凳子人不倒,一较劲能把八仙桌别断。

    因为教场子比武多,得罪人也多,虽然自己出类拔萃,但以为此拳练时较苦又很枯燥,儿孙中就少有出头者,以至于晚年相当落魄,儿孙撑不起门面,一把年纪还要不断与人比试,又加上年少时急于求成苦练硬功,落下来毛病,老了打不动时难免受人奚落,郁郁而终。

    此后此拳断代。

    所以到了今天杨振辉上来耍这一趟,都不知道是什么来路,只感觉奇怪,但是杨振亭的爷爷却嘱咐过他。

    从这论,这一战就不是争个头魁那么简单了。

    二人走了几个来回很是漂亮,实际那是按那套对接来的,比较客气,暗藏杀机。一趟对接下来,双方都有了数。

    杨振亭明显感觉到这个同门的拳路生硬干脆,出手短促毫无连绵之感,已失真意,但爆力猛又难以招架,空荡转瞬即逝。

    杨振辉感觉到这个同门势大力沉但一触即变,虽说兜滚厚实但略显笨重,而且那种变化纯属画蛇添足,机械得很。

    俩人一错步就挤在了一起,杨振亭腿在外往里套,挤住就拐,下边一锁腿上边就走双劈手,这叫下打吃根上走爬山,没想到这小个子腿一正直接给他硬崩开了,手上下扒拉让他手肘无法撑起,杨振亭借倒步换势抱步中门起手豁冲,硬往里闯,杨振亭想,你能扒不要紧,我接受就翻,从外劈你。

    可惜只见杨振亭步子刚一落定,却猛然一滑一个趴叉跌倒在地,小个子早退出三步开外。

    “***,这小子一退步勾住了自己的前腿,这借力一扯差点把胯给拉断了,好歹毒。”

    杨振亭怪自己大意了,展到今天,两种拳法以截然不同了,但自己是真传,不能输。

    他振作精神,抱步中门,这次压住支撑,小心以对。

    杨振亭想以功力取胜,走中拳撑顶,再找机会,所以一步中拳打过来,见机会换势,顺手拨簧。

    但见拳来小个子并未后躲,反而一步踏来,双手一抚杨振亭的小臂,杨振亭出得本是撑拳,出手不会继续挺进,心想小子想牵我,上当了不是,继续往前撞,手往起穿,走鹞子穿林式,中途折回来就能捆住对方手臂,到时间一肘定乾坤,说得轻巧,实际就是一瞬间的机会。

    这一瞬间杨振亭只觉得胳膊一沉被人双手压住,再出后手早已不及,身子被对方挤住一时无法变化,是感觉自己的胳膊被一压一掀,胳膊就回不来了,敞着软肋被人一靠,刚要抽身已被凌空摔出,这才明白了刚才那白衣大个是怎么回事。

    杨振亭不愧是苦练的功夫,一个调整,硬靠腰力把身子拽住了,可惜挨揍也挨在这了,小个杨振辉冲过来左右连拳直捣软肋,杨振亭以招架不住,坐倒在地,只感觉肋骨火辣辣地疼,他咬着牙站起来,手臂搓着肋骨,感觉还没断。

    勉强扎住步子,小个子杨振辉没等他摆好门户,又是打着弧过来,膝盖碰膝盖,膀子碰当胸,但每一个接触点都很恰当,碰得杨振亭宽厚的身躯接连败退,好是狼狈。

    到了台子边小个子一并步打了个震脚,双手合力一冲,手呈托天豹掌,贴着杨振亭的前怀直顶下巴,一个冲天炮将杨振亭干翻在地。眼看要栽下台了,小个子一把镐住杨振亭的右胸襟大马步走踮脚半步蹭,噌噌几下就拖到了台子当中,一合一开就将人甩开,自己还摆出个白鹤亮翅的姿态,杨振亭不省人事。

    一些懂拳的就明白了,拳不在招而在劲,在内不在外,这杨振辉看似僵硬,实际却达到了一种巧妙灵变的境界,弥补了不足。而杨振亭看似刚柔相济,但实际的变化是假的,打得是个措手不及的组合而已。

    于是一些看出门道而自谈不如的就没了想上台玩玩的念头。

    谱上说,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人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何坚不推也!



………【第二十二章 鹰捉四平足下抛】………

    第二十二章鹰捉四平足下抛

    讲这么清楚是因为这几个人将来都会再次露脸,还都不是一般的人物。()看似一场庆收的活动,但各有各的心思,在某些人看来,这是一次摸清各户底细的好机会,方便来年的活动,但正因如此才叫悲哀,早已丧失了初衷的天真。

    好在总有可爱者,之后又过了几战一直没人把杨振辉搞下去,本来是小年轻的活动,几个老汉看不惯,总感觉这小子的拳法欠妥,想给他调整调整,但杨振辉根本不吃这一套,老哥几个一试手才知道,根本招呼不住,让人弄了个丢人现眼,晚节不保,戏都没脸看了。

    下边就炸了锅,吵吵嚷嚷指指点点但就没人上去,但都知道,好戏还在后头,袁宅的跟河西的还没出人呢。

    想历年,到了这个时候三魁会站出来高喊一声:“哪个进我!?宝号瑞昌。”何等威风,可惜天天妒英才。所谓穷文富武,四方动荡的年月,走镖护院那都是提着脑袋的买卖,家家饭都吃不上,谁还学武,今天能出来露一面的,不论输赢,那都是平日有能力说说道道的。

    站在台上放眼望去,这周遭的形式基本也有个大概了。

    严七寸微微笑着,似乎挺满意,有没有三魁不影响他大掌柜的算盘。

    大家都没注意,袁家的大当家的现在并在在场,这么重要的时刻袁成孝去哪里了,凤吟不动声色地巡视了一番也没见到他爹的影子,他知道,他爹又搞什么小动作去了。

    一阵怒气往上涌,有点反胃,耳边嘈杂喧闹。

    吵着吵着有俩弟兄就在地下撕扒起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是河西袁家一个是河北姓项的,姓项的往豫北做点棉花生意,在某地偷学了一套柔拳。

    传说此拳可以以柔克刚,陷巨力于无用,牵动四两拨千斤。

    只是极难练成,要求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心思平和,肢体舒缓,从静入手,去后天返先天,培养丹田之气,以柔换骨。后以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练法,调节内外阴阳,牵动稍节打通经络,最后表里合一,虚实分明,百炼成钢绕指柔,浑身上下一触即,弹指可伤人。

    其实说是弹指可伤人,不是说弹下指头去伤人,而是弹指是一个表现形式,伤人的周身俱动的变化。但因理法高妙,而且需要去拙力换新力,从头再来,不是一般人能求到的。又因为见效甚慢,所以越敦厚柔和之人,越能调节盈亏,逐渐功力提升。若硬练强攻,虽早有成就,但难以进阶。因而骄傲自满喜于炫耀者,很难窥得其中三昧。项姓本是个取巧之人,只是见识过此拳的威力,慕名求教人家不收,就趁夜色偷学,学了个半吊子时又给人觉,打了一顿扔到街上。

    可偏偏被一个与他类似的师傅撞到,那人也算个武术奇才,天资聪颖,只因性格暴躁经常伤人,被逐出师门,此后不思悔改记恨师长,却愤苦练,不断四方与人比试,几年下来以地道的基础,练出一身伤人的伎俩,虽然拳风不正,师兄弟一时间又打他不过,任他在乡里招摇。项姓狼狈之时遇到此人指点,计上心头,好吃好喝地侍候着,后来跟着这个邪路的老师学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拳脚。

    虽说歪门小成,但与人动手也得心应手。

    河西袁家与舟口袁家本是一脉,拳脚也是一理相承,却因传承不同,每式略有偏差,后来到了袁昌昇这,将错就错,从新编整,结合单式的基础上,从古传六大势为主改为十形真法为主,左右互演,变化无穷,清晰条例,将拳法提高了一个台阶。

    以往几年袁奉尧一直在外地走动,今年回来了,这下有热闹瞧了。

    项大郎唾沫星子乱飞说可以以柔克刚,以叙事变化破他快拳。

    袁奉尧不爱听了说有本事你上去练练。

    项大郎嘴上不饶人说我想先跟你练练。袁奉尧说你也配,项大朗一时说不出什么来急了,说:“最后三泡屎的时间了,你袁家还没出人呢!没人敢上还是没人了!?”

    话一出口不等袁奉尧开口,袁奉举一个高蹿起来叫骂:“你个残废在那放什么屁,打你这样的一只手够了,现在是让你这样的兔崽子蹦达蹦达,走!台上进进!”

    项大郎一听这么骂真接火了,原因是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