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六合大拳师 >

第130章

六合大拳师-第130章

小说: 六合大拳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手较技,可以灵活把握自身优势,以长克短,以重压轻,占了机势也能让对方一身本事无从挥。但是初学者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迟缓一点也会被人打得头破血流。所以左家自认是了马家以来,便与其父交好,当亲戚走动,也时常遣弟子与之对练对拍,以求不受大伤而又贴合实战,为以后的走镖打下基础。

    所以这位马先生被称为“试金石”。虽然他痴迷武学,少顾生意,但因为有当地这些同道的照应,却也生意兴隆。今天却不知为何如此劳师动众,怒气冲冲,竟然抬着担架来砸戴家大门。

    戴老拳师迎门而出,认得是这个马掌柜,想平素与他并不来往,今日为何如此动怒。

    刚一抱拳,那马掌柜道:“戴老当家,平时敬重你拳高德厚,人前总是捧举三分,不想戴老当家竟然纵容门生横行乡里,这是什么道理!”

    戴老拳师道:“马掌柜,搞错了吧,这是何意呀?”

    马掌柜命人就将门板抬进来放在地上,戴老拳师不准他进门,于是就平放在门台之上。那马掌柜将被子一角掀起,戴老拳师一看,只见此人着一双白布长袜,那袜子是垫满棉花一般,鼓起老高。戴老拳师更不明白了。

    马掌柜道:“戴老当家,我马某人虽然心高,却也服理。你家功夫艺压华北,这个我服你,舍弟能跟你家门生走上几个回合,我也不感觉丢了面子,反而光彩。但此时我感觉你家拳脚也不过如此,所以马某不才,道要讨一个公道。”

    戴老拳师更迷惑了,道:“马掌柜,恕我卖个老,唤你一生贤侄。()老朽也是刚刚起身洗漱,即便是我门生所谓,我也并不知情。看来此伤严重,耽搁不得,你不妨有话直说,若是我门生无理,我定当严惩不贷。”

    戴老拳师口气平和,但却透着威势。那马掌柜道:“好,我也不是不讲理之人。本来我敬畏戴老当家,也不好向前辈赐教,但见你我两家门生比拳,我也知得了你的底细。”然后马掌柜盖上门板之上那人,道:“此乃我家三弟,初回分号,清早趁清净之时,独自去西山走拳,就从你门内走出一位多斯弟,我兄弟感亲切,也无多顾忌,二人先后脚相随同出了西门。

    我家兄弟走了一路查拳,你家门生也走了一路。我兄弟感觉稀奇,便上前搭话,谦虚请教,没想到你家门声竟然直说我兄弟一塌糊涂,不堪一击。我三弟性起,与你家门生较技。因同为教民,所以相互约好,对接一路弹腿,点到为止。你也知晓,弹腿虽为对练,但也互有攻防,可以知拳劲,也不必伤人。

    一路对接下来,我兄弟依然不能行走。匍匐与露水之上,你家门生竟然扬长而去。感安拉眷顾,并未有生命之忧。

    但我想问的是,对接之中蒙蔽我兄弟年幼,暗下毒手,是你家家训所指示与训的吗?”

    戴老拳师道:“我家门风虽然博采众家之长,却自由自家体系,也不去稀罕一些杂乱之法。弹腿虽好,却与我家拳路有悖,更别说平日练习弹腿对接了,你怎么就确定是我家门生?没见我家刚刚打开门户清扫吗?”

    戴老拳师虽然谦和,但最忌讳别人对他的拳法说长论短,在这方面他是好不退让。这一问道也使得那马掌柜迟疑了一下。

    这是,却见担架上那人抬起手臂道:“他就是从你家大门而出。”

    戴老拳师再次掀起那人的被角看了看,那脚已肿得不像样子,一些地方透着血迹斑斑,整个脚背到胫骨鼓鼓囊囊跟个蛤蟆似的,那袜子显然已经脱不下来了。脚为人之立足根本,饱受磨难,却也非常金贵,一旦初见筋骨之上,若遇风湿,愈合之后也难免落下伤病。

    戴老拳师一看,眉头就一皱,虽然自己拳掌了得,但并不代表门生也人人有这功力,能将人在对练拳架时,无知觉中拍成这样,绝非“颤劲”大成而不能。自家余下这些门人,那是一个也做不到。戴老拳师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难道门下竟有这等人才而自己不知。这种事情,若放在十数年前李洛能身上倒才恰当,难道天助我心意**,能人辈出?

    “都道‘戴家的拳手盖满场’,马某不才,寻不到那一位门生,马某却也想讨教老先生几把拳手,也理解一下我兄弟之苦。”

    “马贤侄,少安毋躁,我家法不严,必然严惩重责,以儆效尤,定与你一个交代。”

    家里人并不多,戴老拳师环顾一望,突然心里一动,哎呀!

    单单少了一位袁承兴,一想同为教民多斯弟,也再无二人了。那袁承兴本为自家宾客,这可如何是好。戴老拳手右手握着拳头不禁捶打了左掌一下。心道:罢了,等那袁大拳师回来自己理会去罢。

    然后对伙计道:“还不备茶,将马掌柜接入客房。取‘散风丹贴’。”就有伙计上来七手八脚将那位马三掌柜抬进客房炕上。另外有人就备茶的备茶,取药的取药。

    马掌柜看着他弟弟被抬进去,先是在门口迟疑了一阵,正准备随着众人往里走,路西飘飘摇摇就走来一人,一袭白衣,虽然天气颇冷,但却身着单薄,宽松飘逸的裤褂,扎着绑腿,白面修身,显得轻灵美好不似凡人。

    袁凤吟看到挤开众人,老远就迎上去,道:“兄弟,你这是为何?”

    袁承兴好无喜怒之色,平平常常就走到众人面前。随手取了一张纸卷交给了马掌柜。

    马掌柜一把抓过,打开看了几眼,看着看着怒气就消除了,望着袁承兴的背影深深沉沉地施了一礼,跟戴老拳师很平和地讲:“戴伯父,叨扰了,我们这就回去。”

    众人都摸不着头脑,一纸真言就将这仇恨消除了。马掌柜握着他弟弟的手,将那轻轻一张纸塞进他弟弟手里,喊两个弟子又抬马三掌柜离去了。

    一切按计划,众人照常上路。只是大家开始佩服起这位袁先生来。

    后来那张纸上的内容传出来,开头是几句清真言,然后是几句圣言。后边有一段与拳高低成败有关的文字,唤作“十失论”。

    大概是这样写的:与人伸手,相交多失者,论其有“十失”,故不能取胜。未交手先浮气上升,空腔无物,气势而不疾猛,一失;不知两手交叠胸前,以顾上下冲击,二失;未交手先摆空式,三失;闪式而进,不敢直取,舍近求远,劳而不逸,四失;进必上步,横身换式,宽不窄秀,五失;交手只在腕,不知进身,六失;放过头手,不肯打人,七失;二手救住,还不打人,八失;三手四手才冲开打人,九失;闪躲格住,粘连不住,十失。由此十失,怎能不败。

    与人交手,应气沉胆壮,神情性定,束身紧凑,如抱一团。劝奉圣行,多做收敛,安拉悦纳坚忍之人。

    这下晋北就热闹了,接着请帖的没接着请帖的江湖好汉,或是名门大派,或是江湖浪客,或是山寨好汉,自京城,自晋南,自陕西,自河南,或从漠北一路黄沙赶来,如百川汇流,聚于一方,都给“华北第一镖局”那一杆旗引得一路追随。

    可汇聚到雁门之时,却听说杀虎口还有一擂,都唤做“华北第一擂”,都是“瑞昌**镖局”亮镖,又同时出现二位袁大拳师,又同使一路心意**拳。

    正当各路好汉犹豫不决之时,却听说杀虎口的一位袁大拳师,一路**拳下来,步子极重,一趟拳下来竟将那擂台拆了,满满当当十三块板子,或者断裂,或者松动。一趟拳下来,话都没有,练完就走,余下一座烂台子摇摇欲坠。好家伙,杀虎口一擂打都不用打了,赶紧往雁门关追吧。

    (分卷结束)



………【第一章 龙蛇惊风飞白练】………

    第一章龙蛇惊风飞白练

    北岳恒山,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雁山横代北,飞塞接云中,雁飞出其间。

    西陉之地,重峦迭巘,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蜚雁出于其间。

    巍巍恒山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长城,如伏龙脊背,峥嵘嶙峋,将各山巅绝顶联为一体。

    雁门古塞就盘踞在峻拔的雁门山脊之上。

    雁门关威震三关,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雁门关为中原北门,将关之内外隔出了漫天黄沙与风调雨顺两个世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场。

    “得雁门关得中原,失雁门关失天下”,该关南控中原,北扼大漠。是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抗辽金、明阻瓦剌的国防要塞。留下众多绝唱与美名。

    周时李牧、秦时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隋唐时薛仁贵、郭子仪及宋时杨家将等均驻守驰骋于此。

    汉元帝时倾城佳人昭君,也是在此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泪眼婆娑地离关出塞。门外,便是另一个未知的世界。

    传说那之后这一**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而自明清时,雁门关确实是另一番繁华景象,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经常生交通堵塞。雁门总兵曾设立分道碑,指引行进的车马人流分开上下路,至今仍在。

    中原人向外谋生一般有三个途径:一为闯南洋,一为下关东,一为走口外,而口外的重要交通线是雁门古道。

    春秋战国时期,严狁、楼烦、匈奴等少数民族,不惜长途跋涉翻山越岭,通过雁门关进入内地,与汉族通婚通商结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许多少数民族,经雁门关克服高山险阻,实现跟内地的交往。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先都大同又迁都洛阳,使民族交往更加频繁方便。后来隋唐五代时突厥、沙陀等少数民族,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先后同样经过雁门关进入中原地区,由战争到和同为一家,与汉民族携手共创辉煌的华夏文明。

    雁门关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流门户。

    时至今日,已是“商埠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雁门关下代州城大小商号三百余家。商务远涉迪化、库伦、海拉尔、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归化大商号大盛魁掌柜王廷相便是代州人。古城还有大小票号近六十家,当铺二十多家,钱庄三十家。这些票号、商号的流通都是从雁门关走向外地。

    此时正值阳春,草木始苏,枯叶未尽。漫山遍野的枯黄藤蔓盖着黄土,将大地铺得虎斑豹纹,行走在烈烈风中,感觉无限的悲凉豪迈。身心不禁为此振奋,反而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

    这几人远远行在山路之上,雁门关也不是只一日二日就能走到的。凤吟这些天跟着孟恩广,虽然没有讨教太多拳法,但是就随着身边,却也长进不浅。起先由对孟恩广身上气势感觉到有压力,后来慢慢随同那气势也长进起来,似乎是被这个师哥的一举一动激出内在的一种气息,那气息如同野兽的杀气,遇强则强,整日里充满活力,气血充盈,仿佛体内关着一头猛兽,又似腹中有一团暖流。

    而跟袁承兴走得近时,又会渐渐平息下来,如同结冰的大河,虽然平静坚固,却又清澈流畅,那气息又在体内隐隐的流动,如此或聚或流冲击着四肢百骸。

    此时出了忻州,再过了原平就要分手了,原平离雁门关七八十里,离开杀虎口却有二百里,杀虎口距雁门关也有一百三四十里。再有这个距离,也就到了绥远归化了,也就出了中原而到了草原。

    袁承兴将与袁成化、鬼五还有几个带路的镖局兄弟一同前往,五日内迎接西来宾客奔赴雁门,这就够折腾的了。

    这一路奔波,袁凤吟就感觉到行商走镖原来如此辛苦,看着众人风尘仆仆也就有些过意不去。他跟向东三兄妹等人道:“我先向西送送我承兴哥。”

    又怕几人担心而当着袁承兴的面不好意思说,又道:“早晚要出杀虎口,先熟悉一下,之后有个估量,也方便把握擂台上的事情。”青面他们也知道袁凤吟的脾气,也放心他,于是简单告别,继续赶路。

    袁承兴也没客气谢绝,于是拨马与袁凤吟一路向西而上。

    这就已经天黑了。

    说是送,也没什么说的。袁凤吟并在袁承兴边上稍稍靠后,就感觉袁承兴的气质很特别,不张扬也不压抑,虽然坚冷,却又像泛着纯净的光色,好像那青花瓷器给人的感觉。有一种凡脱俗的感觉,却又置身俗世之中。这也是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