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獬ァ#ㄋ模┗指疵呕Э欧秸耄浣馐陀朐擞糜扇彰懒焦椤#ㄎ澹┲厍旃裾肽暇┩粽ê喜ⅰ#┏腥稀奥薰钡取U庖环桨傅玫浇滥诟蟮耐猓丛獾礁沾优分藁毓耐庀嗨筛匝笥业姆炊裕衔π攀厝恕�5月3日,日本大本营及政府联席会议最后通过松冈的意见,成为日本对日美谅解方案的第一次修正案。关于中国条款修正案作了重大修改,原方案中列举的具体项目全部删除,只要求美国政府承认近卫三原则,即中日亲善,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以及依据该三原则与南京汪政权所缔结的条约和“日满华共同宣言”。
接下来美日两国围绕日本提出来的修正案进行谈判,日本补充了一项要求,即重庆国民政府如不接受美国劝告与日本媾和时,美国应即停止援助重庆。而美国更加关心日军会在中国的那些地区驻军以及从其他地区撤军的时间。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美国和日本在秘密谈判的消息逐渐传入了国民政府耳中,蒋介石开始惊慌了起来。要知道现在陆军几乎依靠美国的援助,就是空军也大力采购了很多美国的机械设备和现成的飞机。滇缅公路上奔跑的汽车都是载着美援的。现在英国人只能顾得上自己,要是美国这条援助断了的话,那中国又会回到一年前的窘迫局面。
所以蒋介石专门致电了驻美国大使胡适,要求他立即探明日本请美国调停的事情。虽然何俊才告诉了他后来二战的大致走向,不过他还是担心历史会有所差池。
当胡适见到赫尔的时候,赫尔忽悠了胡适。5月23日,告诉他所谓的调停纯系谣言,于是胡适高兴地给国内发去电报表示了乐观:“(一)美海军确有一部分调往大西洋包括主力舰驶往。但所余太平洋海军力量仍足控制日本,况有新增统制空军力量尤足使**顾虑。(二)调停中日战争一层日方至今并无正式之探询与请求。美国亦未曾加以考虑,此种重要问题美国在详细征询中国政府意见之前决不轻于考虑也。(三)……美国虽不欲挑起两洋战争,但对远东并无抛弃或软化之意”。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野村和赫尔的谈判正在接近达成共同意见,双方各有所需。6月21日,赫尔向野村让步,明确承认近卫三原则。要是不是接下来苏德战争正式爆发的话,说不定远东的慕尼黑阴谋就成为了现实,中国成为了另外一个捷克。
第二卷风起云涌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外交风云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外交风云
要是美国国务卿赫尔知道,现在他做的一切是激怒日本人,最终促使其选择“南进”路线,并攻击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军基地的一个原因之一的话,也许他就不会再玩上一些花招。
6月22日,苏德战争开始了,于是日本面临一个新的选择。松冈外相刚刚从欧洲回来,他非常推崇跟德国一起从北面夹击苏联,虽然在今年3月他刚刚主持了跟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对于他来说,维护三国同盟是放在第一位的。不过海军并不希望北进,况且陆军也在诺门罕地区被苏联教训了一顿,现在记忆还很深刻。再考虑到1941年来在中国的上高和中条山一南一北两次会战的失败,大本营及政府联席会议很快否定了松冈外相的主张,反而从满洲抽调军队南下,希望借苏联无法进攻“满洲国”的时候解决中国空军的优势。
坚持信守三国同盟主张北进的松冈被近卫第三次内阁排除,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继任外相。海军大将充当外相,这充分说明了日本已经选择了南进的路线。虽然日军在中国发起的空中决战和地面上的第二次南昌会战也失败了,不过这更加坚定了日军南进的信念。相比强大的苏联和越来越难对付的中国军队,兵力很少,而且软弱的英美殖民地是一块肥肉。
日本接下来就开始在南方发力了。它要求维希法国接受日军进驻越南,协助防守的要求。维希法国现在就是一个伪政权,对自己的越南这块殖民地根本就难以保留,于是只好同意了日军的要求,至少名义上越南还是属于法国的。
面对这个形势,罗斯福紧急召见了野村大使,提出越南中立化的建议,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应。于是罗斯福强硬地宣布冻结日在美国一切资产。不过日本人不在乎,原本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就非常少,冻结也无所谓。7月28日,日军正式占领了越南,维希法国和日本签订了共同防守法属印度支那的决定书。原本日本人的势力范围只是在印度支那的北部地区,现在日本人得到了整个印度支那了,包括越南的沿海良港。
事态对美国人越来越不利,从越南出发,直接就能威胁到美国的菲律宾地区,这块土地从荷兰手中抢过来还不久呢。所以美国宣布对日全面禁运石油,日美矛盾尖锐,赫尔正在主持的会谈亦告停顿。
整个八月的时候,虽然美日关系紧张,但是罗斯福还是约见了野村提出希望能近卫首相当面商谈一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未成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赫尔还在忽悠胡适,告诉他美日之间尚无可以谈判的共同基础。国民政府向美驻华大使高思提出询问,高思也在赫尔的电令下忽悠了国民政府。但是蒋介石还是察觉出了不一般的气氛,他秘密地召见了何俊才。
跟国民政府不一样,中国空军有自己的信息渠道。致公党在美国有一个秘密的情报机构,直接由参谋部情报处掌管。为了掌握美日之间的局势,这个情报机构近几个月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对日本大使馆的监视上。不仅野村等人的行踪被一一记录下来,而且日本大使馆所发出的每一个封电报都被监听下来,然后加密后发回中国,在浮空基地上,“中国密室”很快就可以解开所有的秘密。所以日美的行动对空军来说是透明的,当蒋介石重新登上浮空基地,看过一叠一叠的电报后有点恼羞成怒。已经享受了大国领袖的他根本容不得人家的欺骗。不过何俊才知道要是按照原来的历史,这位被欺骗的机会还多着呢。
何俊才很快安抚好了蒋介石,他只是告诉他,玩火者必自残的道理,然后简单地将自己对今后一年的准备给蒋介石提了提,就将这老光头哄得很开心。其实蒋介石这次到浮空基地上,还有一个目的,因为有很多人都跟他投诉空军的霸道,他想确认一下何俊才到底变了没有。经过会谈,他很满意,很放心的回去了。
………………………………………………
日美之间之所以谈判久久未能成功,主要在三个方面:(一)维持太平洋和平原则问题,实质上是日军南进北进的问题。日军北进不能获取日军急需之战略资源,也无助于中日战争的解决;(二)中国问题,核心是日本驻军问题,日本坚持依照日汪基本条约办理,美英势力势必被排除;(三)三国同盟问题,日本坚持自主的解释:即美国一旦卷入欧战,是否出于自卫须由日本裁判。
美国政府的变化反复,大棒和胡萝卜的混合使用,自以为能逼迫日本做出让步,可不想这一套对欧美能奏效的方法在对付日本人方面产生了反面的效果。也许这个问题要等到战争结束后才会被一位美国的女人类学家发现,并由此写出了那本著名的《菊与刀》。盖因日本人的性格中充满了西方人难以理解的矛盾。他们有的时候彬彬有礼,有的时候却残暴不堪,他们最重“义”,而对“仁”却一点也不关心。只要感觉到收到了欺辱,他们会拼命而不会理性地计较得失。
所以早在9月6日,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就决定了“帝国新国策实施纲要”,规定对美交涉如在10月上旬尚无贯彻日本要求之途径,即决心对美开战。
10月6日,日陆军首脑会议决定:(一)陆军认为日美交涉已无妥协希望,开战为必不得已之事。(二)关于中国驻军问题,不得变更既定条件。(三)如果外交当局认为尚有妥协余地,亦不妨继续交涉,但须以10月15日为限。
紧接着10月16日,第三次近卫内阁总辞职,美日之间的会谈被终止。10月18日,东条英机组成新内阁,曾任驻苏大使的东乡茂德出任外相。东条英机内阁对美日和谈给出了两条路子。首先给出了一个较为温和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除在华北、蒙疆及海南岛等地驻军外,日军于和议成立之后开始撤退,两年内完成。驻屯期限预定25年。(二)中国事变解决后,日军自越南撤退。(三)关于通商无差别待遇问题,如在全世界适用无差别原则,在太平洋全地区及中国亦可适用此原则。(四)三国同盟条约之解释及适用问题,日本认为早已获得美国谅解。
另一手,日本大本营及政府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如果在12月1日之前还没有跟美国达成一致一件,那么就跟美、英、荷开战,抢夺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土地预定12月初发动。随后东条英机责成野村跟美国沟通最新的方案,并排除特使来栖向美国表示日本对三国同盟条约的解释问题不惜让步,但对驻军中国问题实在不能让步。他说:“中日战争四年余,日本牺牲甚大,不能一无所获,空手而回。”
面对日本的妥协,美国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即:(一)两国采取永久和平政策。(二)两国不在太平洋地区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三)日本撤退在越南南部驻军,并将北部驻军减少至2。5万人。(四)有限制的恢复日、美通商,包括对日输出民用石油、放松对日禁运。(五)中日间任何解决办法应基于和平、法律、秩序、公正原则。
直到11月22日,赫尔才告知胡适日美正在商谈的内容,并将美国人的方案告诉了胡适。胡适这才大吃一惊。要是日本在越南保留2。5万人军队的话,那么滇缅公路就有被攻占的危险。而且美国放松了经济封锁,那么对于日本而言,不亚于如虎添翼。
所以这个美国的方案遭到了国民政府强烈的反对,更重要的是英国外相艾登也向赫尔递送外交照会,反对供给日本石油及日军留驻越南。邱吉尔直接致电罗斯福强烈反对这一方案。因为这会大大的威胁到英国在缅甸和印度的殖民地,况且如果中国崩溃,那么日本人会更加嚣张,美国和英国在亚洲的利益更加难以保障。
不得已,赫尔只得收回了递交的方案,而在11月26日夜面交来栖、野村一个更加强硬的方案,要点有:(一)从中国及越南撤退军、警。(二)不支持重庆国民政府以外的任何政权。(三)放弃在华特权。(四)三国同盟协定不作有碍太平洋和平之解释等。
这个方案给了野村当头一击,这相当于从今年3月开始的谈判退回了原位,美国人耍弄了他。野村也知道,当这个方案被传回日本后,不啻为开战的宣言。因为不可能有一个日本政府敢于接受这个方案。大日本帝国在支那战斗了4年,付出了无数的代价,不能因为美国而放弃。如果有人胆敢接受这个方案的话,等待他的会是所有日本人的怒火以及军方的子弹。
果然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美作战日期为12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即将进一步扩大。
第二卷风起云涌 第一百八十七章 战争脚步
第一百八十七章 战争脚步
太平洋东部地区,夏威夷附近,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何俊才半夜抵达这里的时候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块较大的云,将浮空基地隐藏在其中。然后悠悠闲闲地煮上一杯咖啡,看着空勤指挥室中的人忙忙碌碌。没错,何俊才又是来看戏的,这次他没有邀请任何人,因为这次他不仅仅想充当看客,更想给这火爆的场面加一点“料”。
前世的时候,何俊才知道有很多的疑问都指向了日本海军的这次冒险为什么会成功。因为按照常理来,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二十一世纪许多材料的不断解密,真相正在一步一步地揭开。到了这一个世界,利用空军收集的情报,何俊才更加肯定,这是一个美国的苦肉计。
从头到位,日本人之所以开了第一枪,那都是被美国所逼迫的。在收集的情报中,何俊才注意到一个美国人对美国政府的影响。他就是阿瑟?麦克?克鲁姆,他身份是美国远东海军情报局的海军少将。何俊才从众多的情报中找到一份他在1940年10月递交给美国海军部和白宫的一份建议。在这份建议中,麦克?克鲁姆分析了大量的情报,认为美日终有一战,为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应该在有利的时候激日本先发制人。为达到此目的,他提出了八点建议:
第一,与英国达成协议,允许美使用英国在太平洋上的基地,特别是新加坡;
第二,与荷兰达成协议,允许美国使用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基地和装备;
第三,尽可能地给予蒋介石的中国以援助;
第四,派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