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小军阀 >

第336章

小军阀-第336章

小说: 小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打着美国归来的身份,来到了这个时代,现在却有鬼使神差的真的要去美国了,是老天爷在和自己开玩笑,还是历史的必然?

边上的蒋百里也大是感慨:“恒帅那,我曾经留学日本,也曾经去过德国,但美国却还是第一次去那。这个国家之前是经济大国,但远远谈不到政治大国,没有想到一次欧战大战,在造就了中国的同时也造就了美国。”

程璧光也在一边说道:“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不变,改朝换代却非常频繁,而且往往通过战争和大破坏。美国从实用角度设计出一个国家,却在短短200年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前者不能持久,后者却能够稳固?这一点我是始终都想不通的。”

王恒岳在那沉默了一会:“这是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问题。西方国家政治文化的源头要追索到古希腊,古希腊是一个海洋国家。而我们中国要追索到商周时代,那是一个大陆国家,一个大陆民族、农业民族创造的一种国家制度和政治文化。农业生产和工商业这两种经济方式是很不相同的。大部分国家应该说是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工商民族是比较特例的。所以我也赞成顾准的一个观点,希腊的共和制度和民主制度是一个特例,很特殊的。”

一阵海风吹来,非常清爽,王恒岳深深吸了一口:

“西方的比如代议制、选举制,等等这些东西,比方说大家投票了要立法,这些东西都源于商业活动,没有一个例外。

而我们中国农民,历来并不反对皇帝。农民只希望皇帝是个好皇帝,别是个坏皇帝。是个暴君就倒霉了,他是个仁君、明君最好。哪怕他糊涂一点不要紧,他派的官员是清官就好,为什么?他需要保护,他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再打一个比方,他们是由许多马铃薯组成的一袋马铃薯,他们必须由上面赐给他们阳光和雨露。所以,一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农民盼望的不是民主共和,他盼望的是真命天子!”

边上的人听的非常仔细,这是大总统第一次议论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

王恒岳接着说道:

“美国人为什么要建立政府?政府是保护公民个人利益的。为什么要立法?是因为商业民主有契约观念。市场面前人人平等,我们签一个条约,这个生意就做成了。他用契约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商业经济关系问题,也可以来解决社会关系问题,这就是法律,法律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所谓议员,无非是公民在政治上的代理人。他不觉得谈判和让价有什么可耻,因为生意人就是要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必须让步,所以,不同政治利益集团聚在一起立法的时候也是可以让价的,这才有美国宪法的诞生,美国宪法的诞生被称为‘伟大的妥协’。

这种观念我们中国人有吗?没有!我们向来在国家争霸之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观点产生不了民主共和,只能产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

“的确,现在还有许多人怀念皇帝制度。”蒋百里大是感慨地道。

王恒岳沉吟着点了点头:“皇帝制度好啊,出个明君,天下就太平了,老百姓就安居乐业了。你们说明朝的严嵩是奸臣还是忠臣?”

所有的人都一怔,这还用说吗?严嵩当然是个天大的奸臣。

“是啊,他是个大奸臣,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个忠臣,而且是有明以来,一位难得的忠臣。”王恒岳微微笑了一下:

“严嵩八十岁的时候,八十高龄的老人,充当皇帝科学试验的小白鼠。因为嘉靖皇帝是要炼丹的,他炼好以后自己不吃,让严嵩先吃。严嵩吃了以后还写试验报告。说臣昨天痛下淤血,臣服后浑身燥热……那个时代忠于皇帝就是忠于国家啊,不忠于皇帝才是奸臣啊,曹操说他是奸臣,是因为曹操要篡汉献帝的位。那严嵩没有篡过位啊,他是坏人,不是奸臣。”

这几句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王恒岳却一点笑意也都没有:“实际上根本问题就是皇帝制度。专制和独裁的制度,注定了这些人都是这个下场。”

说到这他停顿了下,话锋忽然一转:

“可是现在中国,却还偏偏只能独裁。我一直很重视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可要达到工业化沿海各省的目的,则国家非具有极权国家所具有的力量不可。而要使国家有这种权力,则又非赖深得民心的独裁制度不为功……中国所需要者,也是一个有能力、有理想的独裁……”

王恒岳说着好像也被自己的思路带了过去:

“欧洲大战之后,各国百孔千疮,社会、经济、财政、产业,无不陷于不可收拾状态之中。在一个政府硬闯,瞎撞差不多要束手待毙的时候,于是一个最能应用心理的人,因缘时会,便挽救了这个国家。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民治经验很差,民治传统很弱,当前虽然国家已经完成统一,但危机十倍于欧洲任何的国家。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应该想想,那一种政治比较的容易实现,比较的可以希望使我们可以渡过空前的难关……”

这话瞬间引起了众人的深思。

大总统的独裁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又是在独裁的基础上,在那有意无意的推行着民主。

一种奇怪的建立在完全独裁基础上的民主。

“这是一剂猛药,很猛。”王恒岳出神地道:“完全彻底的独裁,用得好了,能救中国,让中国强盛起来,可要用得过量了,非把这个国家拖到悬崖边上。所以我这个大总统那,当的是整天战战兢兢的,生怕出了任何一点问题,对不起这个国家那!”

“可再战战兢兢的,也得当下去,因为这个国家起码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比你更加适合领导!”

蒋百里的话不带着任何的溜须拍马,而是非常的认真、严肃:

“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内心也是反对你的独裁的,但是你的独裁非但没有带着我们走向深渊,反而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如果真的只有这样的方式来能使我们中国强盛起来,那我们有着这么一个独裁者也未尝不好。”

王恒岳淡淡的笑道:“可是我这样的独裁者只能有一个,否则就成了不是皇帝的皇帝了,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明君,也有无数的昏君。独裁由我而始,也应当由我而终。我,还有你们,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为我们的国家打好基础。”

独裁由我而始,也应当由我而终!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为我们的国家打好基础。

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才是结束,除了他们的大总统王恒岳外。但是他不会告诉任何人的。

对于中国的未来,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也许这位大总统心里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吧!

第五百二十三章 摩棱斯克…布列斯特会战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

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苏俄军队,于7月3日对中波联军发起发规模进攻!

史称“摩棱斯克…布列斯特会战”。

有关这一次会战,在大多数的书籍中都提到是图哈切夫斯基主动发起攻击,甚至包括中国的大量书籍、战争史、人物传记中也是同样说法。

但其实打响这次会战第一枪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团饶国华之第2师。

在列钦克斯特完成试探性攻击任务的第2师,迅速撤回到固有防线,投入到了阻击任务之中。

中国人的飞机卖力的飞上天空,两天时间里,与苏俄红军空军大小作战九次。在地面展开逐鹿的时候,天空中惨烈的厮杀也在进行着。

大炮在那对轰,阵地在炮声中动摇。

自从热兵器发明并大规模运用以来,战争便成为了最可怕的事情。

一场战争,往往意味着几千、几万、几十万人的死伤!

图哈切夫斯基,这位被托洛茨基和列宁寄予了厚望的前线统帅,是第一次和中国人进行交锋。

起初他并没有把中国人太当成一回事情。中国人根据情报显示,能够投放在第一线战场的只有两万多军队。能够勉强提前在列钦克斯特发起一次攻击已经很不错了,一旦红军发起全线总攻,中国人、波兰人的溃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图哈切夫斯基很快发现自己错了。

中国人尽管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在武器上却丝毫也不逊色于红军,甚至在质量上,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敌人。

大炮、机枪、冲锋枪……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国军队优势火力组成!

他们军队中机枪配备的密集程度,让人感到震惊。无数机枪组成的火网,严密的封锁着每一条前进的道路。

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两天的时间里,红军除了占领了一些零星阵地以外,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而不光是中国人,波兰军队的表现也同样非常出色。

他们知道“摩棱斯克…布列斯特会战”的重要性,也知道一旦输掉了这场会战,那么波兰,包括他们的首都华沙都将受到最直接的威胁!

他们和中国人一样,死死的防御着自己的阵地,一寸土地也都不肯丢失。

中国人的飞机也不时的飞到上空,把炸弹拼命的朝进攻着的红军扔去,炸弹燃起的冲天火光和漫天硝烟,让进攻中的红军完全迷失了方向。

之前接连输了几次战争的波兰军队,士气和信心也在这两天作战之中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他们发现红军完全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可怕。

原本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整体计划之中,7月3日发起的攻击,到7月5日已经占领了敌人的全部一线阵地,6日应该已经发起总攻。

但是战争的进程和他想像的完全不一样!

6日这天来临的时候,红军依旧步履维艰。

托洛茨基、列宁、斯大林接连发来电报,询问前线战况,图哈切夫斯基并没有把全部实情都告诉他们。在回电中只是说“英勇的红军战士,正在进行坚定的、勇猛的攻击,胜利必将属于伟大的苏维埃!”

在几位领导人的催促之下,图哈切夫斯基显得有些焦虑起来。

6日,图哈切夫斯基被迫提前动用做为支援力量的第十六集团军。

骤然增加的敌人,并没有让中国第一军团司令官刘昭承感受到太大的压力,他只是告诉自己的参谋们说道:“俄国人开始发慌了!”

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

刘昭承没有向前线增加一兵一卒,也没有要求第二增援部队迅速赶到战场,在他看来,自己手里的这两万人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足够用了。

战争,早已不是那个谁的人多谁就能够取得胜利的年代了。

而一个优秀的指挥员,足够顶得上几万雄兵!

顶在战场最前列的是饶国华指挥的第2师。在这几天时间里,连他自己都忘记了究竟打退了俄国人的多少次进攻。

他对于那些在进攻时候嘴里总喜欢高呼着“乌拉”的红军充满了好奇。

从与俄国人第一次交锋到现在,饶国华发现,俄国人,或者更加准确的说苏俄红军喜欢组织大军团的作战,精神上的激励远强于战术上的运用。

自己和自己的部队也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考验。

在北伐之战中,自己和部队真正面临的严峻考验其实不多,一些“大战”其实也远远称不上激烈。但在俄国战场,部队倒是真正得到了检验。

一些新补充进部队的新兵,最初对那些嘴里高呼着“乌拉”的敌人,还是有些害怕的,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苏俄红军的大量死伤,开始让他们逐渐放下了畏惧和害怕。

“乌拉”们一样会死,而且是成片成片的死伤。他们阵亡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中国军队。

可是,这样的国家绝对不能让他们发展起来。饶国华在心里想道。

布尔什维克一旦统一了整个俄国,并且打败了波兰,那么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威胁。

到了这个时候,饶国华也开始明白大总统为什么一定要坚定的入俄作战了!

敌人新的进攻开始了!

从对面密密麻麻的敌人看来,苏俄红军起码投入了两个师或者更多的力量。这也是俄国人的老习惯了,希望从进攻一开始就在人数和气势上压倒敌人!

第2师的老兵、新兵都表现出了他们足够的冷静。在俄国人发起进攻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慌慌张张的胡乱开枪,而是耐心的等到敌人进入到射程范围之后,轻重火力这才一起发出了怒吼。

那铺天盖地的火网,编织成了一个死亡的陷阱,让一个个的敌人无奈的跳了下去。

大地在那呻吟,山河在那哀号。布列斯特,注定将成为图哈切夫斯基和他手下的那些将士这一生都无法忘记的地方。

那些可怕的机枪、那些可怕的步枪、那些可怕的冲锋枪、那些可怕的手榴弹、那些可怕的飞机、那些可怕的大炮……

还有那些可怕的中国人!

十次、二十次的进攻,无论多少次的进攻都是那样的徒劳。红军一次次的无功而返,除了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