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闪电小兵 >

第177章

闪电小兵-第177章

小说: 闪电小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53章 千年风沙

民族的融合以残酷和温情的不同方式展开,汉人青年娶了不同民族妻妾的事情屡见不鲜,只要他们战斗勇猛,能够得到大量的战利品和奴隶。

这一年,回鹘人拥戴的女王玛云娜正式嫁给了华烈部的共主罗大成,让甘、肃、瓜三州,成为了华烈部实际上的属地,并按照罗大成的命令进行政治军事改革,河西走廊已经彻底掌控在罗大成的手中,中国与西亚的商贸通道,在商务部各族官员的勤奋运作下,为华烈部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收益。

当罗大成和自己的新王妃玛云娜率领回鹘大军,兵临沙州城下时,占据此地的汉人割据势力,归义军曹节度使终于开城投降。

按照事先谈好的条件,曹氏家族被移封到会州,作为那里的新任节度使,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却已经不再拥有军政大权,但是能够保住家族不被屠戮消灭,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罗大成立马于沙州城门前,望着那写满风霜的城墙与厚重城门,心中有所感慨,在这留存千年的敦煌城前,微微有些出神。

在他的身边,是绝色美丽的回鹘公主,现在英武动人的回鹘国女王,而身后率领着的,是强大的回鹘军队。

纵马进入沙州城中,望着这座后日被称为敦煌的古老城池,罗大成忽然想起,自己应该注重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各州郡的历史档案资料,若能留到自己来的那个时代,必须都是无价之宝。

而更早之前的文物与资料,若是现在收集起来,比到千年后再行猜测推断历史事实。要容易得多了。

此时,罗大成心中已下决断,待得收降敦煌曹氏余部之后,就要下令保存重要的文字资料,并设立史官,将各州郡发生的重大事情都记载下来,还有那些消失地文明,也要尽可能地寻找它们遗留的痕迹。保存更多的历史资料。

这更多的是出于千年之后的社会习惯,在这个时代的西域人来看,探究历史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可是自己既然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能忽视这一方面?

率领着精悍地回鹘大军,行进在敦煌的街道上,罗大成忽然感觉到,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千古名城,已经不枉自己来这个时代一遭了。

宫室精美,罗大成闲坐在凉亭之中,靠在舒适的长椅上。感受着清凉地风从自己身边吹过,十分凉爽惬意。

在他的左手边,玛云娜静静地坐着,带着娴静的笑容,手中捧着一本回鹘人所写的诗歌,在柔声地念给他听。

在她的脸上,戴着珍珠制成的面纱,遮盖住了她绝美的容颜。温柔欣喜地笑容出现在她美丽的蓝色眼睛里面。动听的声音充满了情意。

依偎在他的身边,这般模样,任谁看到,也不会想到她就是那英武果决。亲手斩杀仇敌,复兴家邦的回鹘国女王。

在凉亭四周,有悦耳的丝竹声响起。那是几名回鹘女奴,手捧着回鹘人的乐器,奏起的优雅乐声。

玛云娜依在罗大成身边,轻柔地念诵着那首古老地回鹘诗篇,渐渐有些困倦,抬起如玉般地手掌,放在唇边,慵懒地打了个哈欠,将香唇凑到罗大成耳旁,幽幽地说:“好困,我们回去午睡休息一下吧。”

罗大成微笑着拂动她柔密的长发,慢慢地说着:“有一个人,我召了他来,你且等一下。”

玛云娜听话地依在他的身上,耐心地等待着,想要看看罗大成让她看的究竟是什么人。

罗大成地手放在她的密发上,轻轻地揉弄着,心中又想起了,昨天看到那份名单时的心情。

那一份投降者的名单,却是沙州城中的官员递上来的,除了本城的官员之外,还有羁留城中的士子,前来投奔曹氏的各路人物,可以用来为官的,都写在了上面。

罗大成翻阅着降者的名单,突然,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让他的目光在名册上驻留了一下。

在那上面,写着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名字:

赵行德。

脚步声从远处传来,渐渐接近,打断了罗大成的思绪。一个恭谨的声音在凉亭外响起:“小人赵行德,拜见大王!”

那是一个年轻人,穿着宋朝士子的衣冠,恭敬地拜例在凉亭外面,举止拘谨,严守礼法,对亭外奏乐的回鹘女奴们不敢偷看一眼,更不敢抬起头来,仰视尊颜。

玛云娜靠在罗大成的怀中,饶有兴味地看着赵行德,这个罗大成一定要她见的人。她看不出这个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象这样游历西域的中原士子,时有见到,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很快,她的目光就又回到了罗大成的身上,温柔的小手,调皮地在罗大成胸前抚弄着。

在与罗大成成婚之后,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公主时代一样,快乐的心情重新回到她的心中,在这慵懒的日子里,她什么都不想做,只愿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罗大成却在默默地打量着赵行德。就象他回忆中的那样,赵行德的眼神忧郁而坚韧,容貌俊秀,恍若千年之后,那部电影中的主角又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还记得历史上的赵行德,曾经在敦煌石窟的藏经洞中的经卷里留下了他亲手所书的一段话:

“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僧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安置洞内。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景佑二年,如果按罗大成照所来那个世界的历史,应该是一零三五年,在今天的六年之后;那个时候,夏国王李元昊正在进军敦煌,满怀的雄心壮志,一心要在西域之境,建立党项人的大夏皇朝。

现在,他的一切梦想,随着罗大成的突然崛起,尽都烟消云散。终其一生,都没有进军敦煌的辉煌时刻。

眼前的赵行德,明显便是历史上手书佛经、并协助僧人将大量佛经、典籍藏匿在莫高窟中的那一个举子。可是由于罗大成的出现,他或者永远都不会再写上佛经末尾的那一段话了。

在他的题跋中,所写的“甘州小娘子”,明显是蕴藏着他心中的一段感情。那是另有其人,还是真的便如罗大成曾看过的那一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恰是如小鸟依人般依偎在罗大成身边的玛云娜?

罗大成缓缓转过头,看着玛云娜明亮的大眼睛,淡蓝色的美丽双眸,宛若湖水一般,在那里面,映着他的面容。

无论如何,在这一世,玛云娜的眼中只有他一个人,再也容不下别的男人了,哪怕那是历史上注定的,宿世姻缘。

罗大成缓缓闭上眼睛,许久之后,慢慢地睁开,用空洞的声音,淡然说道:“赵行德,你退下吧!”

疾风阵阵,吹在身上,带来冰冷的寒意。

一队骑兵在荒野中奔驰,迅速地接近前方的村落,并在山阴处停下来,暂时休整,准备接下来的战斗。

陈牛儿站在山阴处,拿着准备好的草料喂养自己的坐骑,拍打着它的脖颈,兴奋地思考着接下来的战斗,以及自己能从中得到多少收获。

他本是大宋的农民,今年只有十九岁,因为日子穷得过不下去,又遭遇了饥荒,一家老小成为流民,加入了本县数千名流民组成的大队,朝着未受饥荒的州县进发,却在路上遇到了西阻卜国大王派来的征召队伍,与宋国的州兵一起,将他们围住,宣布他们已经被列入名单,即将送到西阻卜国去,成为大宋派驻到那里的良民。

开始时,人人惊惶失措,流民们虽然被迫背井离乡出外逃荒,却终究是想要回到故土的。西阻卜国有多远,谁都不知道,若是此去太远,再不能回归故乡,那该如何是好?

可是接下来,征召队伍中的那名阻卜百户一脸和善的笑容,宣布了北安王的命令,说是北安王赐给他们饭吃,随后拿出大量的粮食,让他们吃了一顿饱饭。

在这难得的饱饭中,虽然大都是粗粮,却还有牛羊肉可吃,让许久不知肉味的流民们惊讶至极,对于那位未曾见过的北安王的豪爽慷慨深记心中。

不管怎么说,到底是有饭吃了,这一群流民汇聚成的队伍跟随着北安王派来的征召队伍,一直向着西北方走去。

第254章 攻掠辽邦

在大宋遣来草原的流民队伍中,偶尔也有掉队或是逃走的,但大部分人还是舍不得每天都能吃上饭,哪怕是一天两顿稠粥,也总比回到家乡挨饿的痛苦要强得多。

就这样一路走着,阻卜人的百户将他们按户编队,努力加快行程,穿越夏州、兴州,随后向北方进发,越过戈壁、绿洲,踏上草原,将他们各家各户打乱,混入阻卜部众里面,从此后,他们就成了华烈部的部众,以放牧为生。

每家每户,都被分了牛羊,每天带着牛羊上草原上去放牧。这些牛羊,都是不能吃的,必须得留作繁衍的种子。从百户那里,自然有人来传授给他们放牧的技巧,并分发粮食,让他们不必依靠吃牛羊也能过活,但同时也向他们明言,一年后未必还会有粮食发下来,如果他们不想饿死,就必须得努力学会放牧的本领,将这些牛羊繁衍得更多,才有希望把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年青的男子都被配上了骏马,将他们征入百户军中,每天在草原上练习骑米、刀术、箭术,进行着战斗的准备。

草原的生活,初始时让他们很不习惯,但也这么一天天地挨了下来,渐渐地与当地的阻卜人融合在一起,学习着他们的放牧本领,以及在草原上生活的种种技巧。

陈牛儿也在军中训练,闲遐时就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有时也会思念故土,叹息几声。幸好自己的亲人都被带到了草原上,不至于骨肉离散,而且从此还能吃上饭,例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在他的军事训练达到目标之后,征召令发下。他加入了一支千骑队,开始对辽国进行侵袭。

开始时,他对打仗极为恐惧,但是几场战斗下来,虽然受了一点小伤,却未伤及根本,而且夺到的大量财物更让他喜出望外,家里的生活。也因为战利品的收入而变得富裕起来,父母亲虽然是在担心他地安全,脸上却也出现了笑容。

这样赚钱的方式,让他兴奋惊喜。渐渐地。他和队伍中的党项族、阻卜各族的同伴一样,整天谈论的都是下一场战斗中,大家能夺到多少战利品和女人,并热切地期待着下一轮战斗的开始。

在陈牛儿的家里,就有两个契丹族的女子,是他在前面几次战斗中获得地战利品。虽然不是很美貌,不过还算年轻健壮。自然就成了陈牛儿的妾侍,白天帮着家里放牧牛羊,照料老人,晚上服侍陈牛儿,倒也本分——如果她们还想活下去的,就非如此不可。

作为汉人,陈牛儿当然想娶一个汉家女子。但在那这前,先有几个契丹妾侍。也是不错的事情。

家里还有几个奴隶。都是从辽国掠夺来地人口,虽然是老的老小的小,可是作为奴隶倒也能干些活。每天陈牛儿把他们赶去挖草根为食,干的活倒是一点都不少。他的父母只要舒舒服服地监督奴隶们劳动就可以了。有时看看自己家里那么多家奴,已经渐渐有了大户人家的气象,这在故乡时,是想都不敢想的境遇!

号令轻声从前方传来,打断了陈牛儿地思绪。陈牛儿用力一咬牙,兴奋地翻身上马,握紧钢刀,纵马前趋,跟随着大队向前方奔去。

他的身上,穿着厚厚的皮甲,在寒冷的日子里,可以用来挡风御寒,并有防御的作用。即使是手上,也戴着厚厚的皮手套,用来保暖,免得冻僵了手,无法挥刀。

华烈部的制式甲胄,大都是用皮革制造,少有钢铁盔甲。这是因为草原上冬天寒冷,夏天炎热,若是穿着铁甲,对于战士们太过残酷,会使战斗力大为下降。而且皮甲轻便,挥刀时会更加轻松自如。

这一支千骑队,趁着夜色,向前方契丹人的村落接近。

这是一个大地村落,里面有市集,里面地契丹人以商业、农牧为生。远近各村的契丹百姓常到这里来购买生活所需的物品,让这一处市集,渐渐地繁荣起来,也正因为这样,才成为了华烈部骑兵猎取的目标。

雄浑地号角声在深夜中骤然响起,带着无尽的蓬勃杀机。华烈部的骑兵们催动战马,纵声嘶吼着,朝着前方的市集狂驰而去!

战马飞奔,短短的路途转眼即到。毫无防御的市集被大批骑兵纵马飞驰而入,便如怒海狂潮,迅速地将整个市集淹没。

西行的华烈部骑兵,高高举起手中的战刀,重重地斩在拦路的契丹人头上,将他们劈倒在地,无数铁蹄从他们身上踏过,骨肉成泥。

市集中的契丹人,惊慌恐惧地大叫着,到处奔逃。有勇敢的契丹男子,挥舞着刀枪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