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金梦 >

第18章

金梦-第18章

小说: 金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玖一力介绍,植物有了根,很快就要转入楼下盆栽植。要适应自然环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植物往往容易有病毒,有了病毒,轻者减产,重者全部坏死,所以育苗采用,组培脱毒的方式,有了脱毒苗,植物能生长好,当然这种脱毒苗,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植物组培环节中,一定要严格消毒。除了以上的设备外,其它设备还有不少,如显微镜、保温箱、冷冻箱、试管……等,在另外一间房子里,每个房间都有机器人在工作,因为李贝和天翌不懂植物,没有细看,只有等以后慢慢再来细看、学习、祥细的问明白。

第二十五章 米树

 李贝和天翌跟随玖一力走出植物基因房,看到山上绿茵茵的一片树,美极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树,走近一看,树围有大、有小、两种,大的树围,有二米左右,小的树围也有二十公分左右,两树相距有四米,树不高,比人稍高一点,但枝条辐射很宽,大树枝条,辐射的范围,方圆有四米宽,小的也有一米左右。这儿也有好几个人在忙碌着,

李贝问:这是什么树?

玖一力说:这是米树,吃的米饭就是这种树上结的。

李贝很惊呀脱口而出,树上长米!

玖一力说:是呀!就是这树上长的谷,脱了皮就是米。

李贝问:一颗树产量有多少?

玖一力说:一棵树一次可产一千斤左右,一年产两次,我们这里种的米树,结的米,供“乐球”上,二十分之一的人用'包含副食品的用量',及禽兽的用量,还要剩余一点备急用,当然,还有麦子树、玉米树,结的种子。种植树的多少,根据“活脑”通知的人数来栽种的。

李贝问:这种栽植地,全球有多少个?

玖一力说:有二十个,他们研究人员,互相配合,研究改进。

天翌问:为什麽要二十个地方种植?

玖一力说:乐球有二十个我们这样的基地,就地生产就地用,无需来回运输,另方面土质不同,生产的东西也不完全一样味道,在基因方面可互相调整,让人类享受的更好。

天翌说:你们想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李贝感觉真奇怪,米、麦子、玉米长在树上,那是什么样?

天翌说:你别急,慢慢看就知道,是什么样子,又是怎么一回事。

李贝又问:为什么树的粗细差距那么大?

玖一力说:这是有意这样安排的,几年后,老树结果不多时就砍掉,再种上幼苗,那时正是这些小树,结果最多的时候,这样更换,产量就能保证,果实质量也能保证。

李贝问:这树上结的谷子、麦子、玉米什么样?每颗谷一定很大吧?

玖一力说:一粒谷子有四十公分左右长,谷粒中间周长,约有二十五公分左右,向两头渐变细,是个紡垂形的,麦子也差不多,玉米要大一些,一颗玉米粒,有一公分见方。这都是指烤干、去皮后的大小。

李贝说:哇塞!这麽大,怪不得一颗树能产一千多斤。

玖一力接着说:要说重量一粒米,可能有两斤左右。到吃的时后,先得打碎再煮,都有各类机器,现吃现打,很快,一会儿就好。

啊!李贝明白了,李贝想起了吃的米饭,为什么是打碎的,原来就是这种树上长的,这麽大个,当然得打碎,看起来好像很粗造,其实不然,油性很大,但不腻,非常好吃,也非常香,比地球那边的米要好吃得多。

天翌说:这真是好,一棵树占地面积,最大限度也只不过四米见方,就这点范围,一年两次能产二千多斤粮食,节省多少地,而且以劳永逸,种一次管多少年,又好收割,又不怕水涝、干旱,就是有点干旱什么的,也好灌溉。不仅如此,满山都是树既好看,有静化空气,还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真是太妙了。

天翌对着李贝说:上次说的我那位同学研究的成果,可能就是这样,这你都看见了,不用我再讲了吧!只是我那位同学研究的成果还未大面积的生产,真能像这样就太好了,看到天翌那磋手摸头的那快活样,李贝也被他感染了。

第二十六章 草本植物变木本植物

 晚上休闲时,天翌对李贝说:本来我那位同学研究的这项目谁都不知道,因为他在家里做的,可偏偏让我知道了。

李贝说:你两的关系密切贝!

天翌说:那到不是!情况是这样的,我和这同学有好几年不见了,我听说他回家休假,所以去看看他,老同学好像很忙,所以问他在家忙什么?而且发现他家后山坡有一片绿茵茵的树林,也是随便问一句,你家后山坡那是什么树?

“那是米树”。老同学笑着回答。他是某农业大学的植物系讲师。

你说什么?米树?我没听错吧!天翌歪斜着头怀疑的问。

老同学说:没错,吃的米饭的米。

天翌说:你别逗呐!我又不是在大城市里长大的,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县城和农村也是紧靠着,也不是米、谷子都搞不清啊!在大城市上班也没几天,农村这套东西也不会忘掉啊!天翌拍打着老同学的肩膀说。

老同学:不信!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会相信这是真的。这位老同学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为了让我了解真实情况,他从头说起了他的情况。

那好!我洗耳恭听,天翌蛮有兴趣的说。

老同学说:这样吧!泡上一壶茶,坐下来,我们慢慢聊。好吗?

天翌当然乐意说:好呀!在这青山绿水、空气新鲜的农家,喝着茶聊着天那是一件何等的乐事。

在农家每户都有一间堂屋,一般的说在堂屋都有一个方桌、四条长板凳,过年、过节时用来祭祖。平时为一家人吃饭的地方。来了客,就是客厅。

老同学家的这个客厅不算大,也就三十平米左右,但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里除一般人家有的方桌、四条长板凳外,靠南墙还有一个小茶几。

今天茶几上放有泡好的一壶茶,两个小杯子,茶几两边各有一把椅子,天翌和老同学两一边一个坐下,天翌还撩着二郎腿,喝着茶聊天,谈笑风生的谈着各人这几年的情况,聊着聊着,天翌突然想起了老同学的故事。

天翌说:欸!老同学,你的故事呐!

老同学一边向天翌倒茶,笑眯眯的说:哦!好!

老同学说:这故事就从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讲起,在南方某县乡间的一个地方,有一座高山,从山腰到平地,都是层层叠叠的梯田,紧紧相连,到了禾苗长势好时,一层层的梯田,一层层绿,好看极了。

在山脚下,不,应当说还是在山腰,因为离平地还有好几层梯田,在这里住着一个三口之家,五间瓦房以种田为生,虽然谈不上富裕,但吃饱穿暖都还不成问题,父亲高小毕业,能写会算,尤其是有一手好农活,附近地区的农民都那么说。他没有出过远门,偶尔要买点什么,才到县城去一趟,也是当天去当天回,对外边的事知道的不多。母亲也能认识几个字,她主要是做家务活。他们有个儿子叫田田,父母亲的意愿是要儿子上大学,从山沟里飞出一只金凤凰来。十二岁的儿子也很争气,在离家八里地的学校住宿上小学六年级,成绩突出,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可父亲要求更高,不光是书本知识要学好,农田知识也要学会,他认为这也是一门知识。

这个父亲很有见解,天翌插话说。

学校放农忙假,田田就回家干农活。这年他十二岁,个头也有1。5米高了,力气也不小,能扛五十多斤的东西,真算得上一个大小伙子了,父亲说应该学田里的活了。

田田是个好学的孩子,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高兴。

父亲能一点点的教,他就能很认真、耐心的一点点学。正好!这年清明节前到泡种的时候了,有一天,田田下课后,向老师请了假,就急急忙忙赶回家,连蹦带跳的找到父亲。

见父亲在翻来覆去的在看种子。

田田叫着,爸爸!我回来了,您在干什么?

父亲面带笑容,但没有抬头看他,继续看种子。口中说我看有没有不合格的种子?

爸!我回来学泡种,你说我动手,行吗?

父亲说:好!稍等会。

父亲翻来覆去看了看,确认没有问题了,才说:开始吧!

田田说:太好了。

父亲说:你小心点,不要毛手毛脚的将种子撒在地下。

田田说:知道!不要说是浪费粮食,就是选这些种子都不容易,我会小心的。

那好!现在你将选好的种子洗涤干净。父亲说。

田田还小手劲不大,只能用簸箕一点点的洗,将八十斤的种子洗涤干净后说:爸爸!继续前进呀!

父亲很满意儿子各方面都很努力,笑着说:用温水再洗一遍。

田田很认真的先洗了,又用温水洗一遍。

父亲说:滤掉水。

田田照办了。

父亲说:将种子倒入木桶里然后保暖。

田田将种谷小心翼翼的,一点点倒入木桶里,用手按摸平,盖上草垫。

父亲说:今天的事完了。再过两天当温度太高时,要打开草垫,翻动一下,继续保暖。等有要发芽的样子了,就要撒少量的水,继续保暖,然后再撒少量的水,直至发芽。

田田点点头又问:要多久这芽能发好?

父亲满脸笑容说:一星期就行了。

虽然田田在山村长大,很泼辣,但在母亲的心里儿子是个宝贝。担心儿子晚上一个人回校要走那么远的路,不放心,走过来对儿子说:儿子!太晚了,明天走吧!

田田很自信的说:妈!您放心,不要紧,明天还有早自习,我得赶回去。

父亲说:是晚了点,既然这样,你快走吧。

父亲也担心儿子,可又觉得男孩子锻炼一下胆量也好,所以叫他快走。这时已是十点多钟了。

田田急急忙忙往学校赶,回到学校已是十一点多了,其他同学早已进入了梦乡,他恐怕惊醒了同学,轻手轻脚的、慢慢的进入寝室,轻轻的躺下。然后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将泡种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回想了一遍,才微笑着进入梦乡。

在等待种子发芽的这段时间,星期天田田要回家耕田,要耕耘好一块非常平坦的地作为秧田,田田认真的学着做,不合要求的地方父亲一边加工,一边教。种子发芽了,要将发芽的种子撒在平坦的秧田里,撒播时要非常均匀,秧苗才长得好,拔秧时好拔。

田田还小,这个工作还不能亲自操作,只能听父亲讲,用眼睛看。田田心想我长大点一定要亲手做,以后长大了,他也真是这麽作了。

撒播种子后,田田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跟随父亲去秧田,学秧田管理,根据天气变化的具体情况,处理秧田的水深浅,天气暖和,水深了怕烂秧,寒潮时,水浅了不保温,冻死秧苗。这些田田都一一记在心里。

呀!这么麻烦!天翌说话了。

麻烦的事还多着呢!要插秧就要整理田,一到星期天田田可忙不过来,如犁田,这活就不容易,那天田田学犁田,牛在前边拉着犁,田田在后面扶着犁,一会儿牛不动了,犁头插入泥土太深,牛用力拉也拖不动,田田将犁头拔出来,牛倒是跑得快了,可犁头在地表跑,起不到犁田的作用。

父亲过来说:儿子!犁头入土时与地表成三十度的角,入土后很快放平,保持稳定这个姿态,父亲做着犁田的姿势,一边给儿子示范,一边说,也不能光扶着犁,要用点力。

田田说:哦!知道了。

按照父亲的话做,工作才比较顺利了。

一块田耕耘下来,田田已是汗流浃背,累的够呛。因为走一趟只能耕0。8至一尺宽,地的面积有多少个一尺宽,多少长,田田就要扶着犁,走多长的路、多少趟,能不累吗?可田田一点也没叫苦叫累。

天翌耸耸肩,伸出手的拇指说:真是好样的!

虽然累,但他高兴,因为他学会耕地了。

接着学耙田,用一米多宽的铁齿耙,在田里来回耙,将田里翻转的土块划开,将地耙平,虽然是牛在前边拖着铁耙,但田田扶着铁耙的手,可不轻松,用力不能重,也不能轻,否则地就不平,秧苗就不好插。这是力气活也是技巧活。加之头上顶着烈日,脚下泡在水里,不停的干,一天下来也累得差不多了。可田田仍是笑眯眯的,他感觉又学会了一门技巧。心里特别高兴。

天翌点点头,还真佩服田田能吃苦的那股劲。

再往后就是拔秧、插秧了,整天弯着腰不说,就最简单的活,拔的秧苗绑好都不容易,绑的一捆捆秧苗往田里扔,要不散,可拿在手里用时一抽就开,这才算合格,小田田学习捆绑秧苗,学了大半天才过了关。

看田田插秧就更难,弯着腰,左手拿着秧苗,右手插秧,一排要插五兜秧,前边要看每行对直,左边横行要平,插完一排后退一步,那真是两手、两脚、两眼都闲不住。

这弯腰的工夫可不简单,天翌佩服的说。

还有田间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