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绝地苍狼 >

第118章

绝地苍狼-第118章

小说: 绝地苍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这金帛的织工也非等闲,织的图案是金龙显瑞,金龙栩栩如生,气势非凡,更避开翡翠镶嵌之处,整条金龙无一处缺少,更妙的是用的都是相同的金线,但在龙身周围,却又用一圈宛如丝线般的银箔隔开,使整个图案看得清清楚楚。

这件物品本身就是用金、银所制,价值已经非凡,再加上这妙手所织就的金龙显瑞、巧夺天工的翡翠玉石,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夸张。

苏色桃见我们一个个都看花了眼,又轻笑道:“别看了,那东西再值钱,也没有命值钱,还是好好看看那些玉片上的字吧!”

我面色一红,苏色桃将这东西给我看,定是其中有些关联到我们目前处境的事情,我却沉迷于这金帛的珍贵之处,当真是不知轻重,忙收敛心神,定睛看去。

由于我之前喜爱古玩,所以对这种小篆倒也略识一二,虽然看得吃力,但连读加猜、连顺加溜倒也能明白其中意思,一十八片玉片上的小篆看完,顿时惊出了我一身的冷汗。

小辣椒和我夫妻连心,一见我神色不对,忙走过来轻声问道:“这玉片上所记载的是什么事?怎么你看后脸色如此难看?”

我这才回过神来,忙将玉片上所记载之事用白话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大家听后,也个个目瞪口呆,万万没有想到我们一时的疏忽大意,竟然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如果真如玉片上所记载的那样,现在李光荣只怕已经在下山的路上,而以后我们的日子,将更加艰难,万一被李光荣尽得南唐藏宝,只怕以后天下再大,也再无我们几个的容身之所了。

原来这金丝银箔玉竹书,乃是南唐后主李煜赐予南唐大将军黄毅之物,宋太祖立国,兵发南唐,大将军黄毅亲率南唐众将据长江天险死守不退,战事惨烈。宋将曹彬数攻不下,明派人议和,暗架浮桥偷袭,连克金陵西南之新林寨、白鹭洲和新林港口,宋军主力得以过江。

时南唐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贪图荣华,暗通宋军,趁机进谏谗言,说黄毅将军带兵不力之罪。南唐后主李煜眼见战火纷飞,城破兵败迫在眉睫,却仍心怀黎民百姓,不忍起用钟山秘炼之神兵,无奈之下,将钟山神兵隐藏之处,绘于玉莲花上,遣将军李平、潘佑两人带出,以图日后复国。

另密令大将军黄毅乔装易容,暗中观察李、潘两人,只要两人一有将玉莲花献于宋的意图,就将两人格杀,对外则称黄毅将军战死,李平、潘佑两人因劝降而被诛杀。

而后让南唐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全权掌兵,李煜本人则早知兵败之势已成定局,回天已晚,终日诵经祈祷,不问军事。皇甫此人乃是庸才,又一直暗通宋军,哪里还守得住,接连失利,宋军强渡秦淮河,进逼金陵城下,对金陵城形成了包围之势。

李煜大怒,斩皇甫继勋于刀下,急调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湖口十万军东下赴援,但援军亦被宋军歼灭,至此,南唐再无抵抗之力。同年十一月,城破,南唐后主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大将军黄毅在南唐灭亡之后,趁乱逃出金陵,不忘国仇家恨,暗中寻访李平、潘佑,皇天不负苦心人,终让他寻到两人踪迹。虽寻访到两人踪迹,但黄毅在暗中观察之时,却发现潘佑意图毁去藏宝图,不使钟山神兵露面于世,好在李平一心复国,潘佑一时也不敢有所举动。

但为时不久,潘佑竟然借口被宋军追得太紧,将玉莲花分为九瓣,连同底座共计十份,和李平各持一半,分头逃窜。

这黄毅一合计,李平忠心,那一半在他手上,定会好生保管,如果日后要用玉莲花瓣,只要寻着李平,要了回来就行,潘佑有点心存不轨,还是盯着潘佑要紧,当下就暗中尾随潘佑。

这一路的罪可真不是好受的,潘佑这家伙也能跑,和李平分手后,顺长江而走,直到湖北西部边陲,进入神农架大森林,将一瓣玉莲花藏于野人山洞;再转进大漠,将一瓣玉莲花藏于狂风之域;又进入有暴雨之耳称号的魔鬼城,将一瓣玉莲花藏于魔鬼城中;然后转头直奔南海,将一瓣玉莲花藏于南沙群岛中的一处隐秘洞穴;再出海而行,冒着生命的危险潜入蛇岛,将第五瓣玉莲花藏于神蛇祭坛之中。

黄毅一直暗中跟随着潘佑,潘佑藏一瓣他就取一瓣,潘佑却丝毫不知。潘佑将五瓣玉莲花藏好,暗中接了家眷,归隐于一山村。黄毅则暗中将五瓣玉莲花尽收囊中,日夜贴身藏好,从不离身,转道回到中原,开始寻访李平。

但李平却不知所终,黄毅找遍整个中原,也没有发现一点李平的蛛丝马迹,万般无奈之下,黄毅只好再折回头去寻潘佑,想问问潘佑有没有李平的消息。但祸不单行,当他赶到潘佑隐居之处,又得知潘佑已经露了行径,中了宋军的埋伏,被乱箭射死了,潘佑之妻也被杖毙,只留下个五岁的孩子潘虎,还是当时被好心的村民藏了起来才免逃一死,这样一来,线索顿时全断了。

反正黄毅也找不到李平,又见潘虎可怜,就留了下来,收养了潘虎,并将自己取潘佑所藏五瓣玉莲花时,所绘制的五幅地图权作潘佑的遗物留给潘虎当作纪念,白天叫潘虎识字,晚上教潘虎武艺,一晃就是三年。

正当黄毅以为再也无法光复大唐社稷之时,李平却又忽然出现在村子里打听潘佑的消息,李平其时蓬头垢面,如同野人,要不是黄毅曾和他同朝为官十数载,相互之间十分熟悉,只怕还真不一定能认出来。

黄毅不知李平这三年去了哪里?更不知道李平是不是已经叛变了,本着小心为上的原则,自己躲了起来没和李平见面,却指示潘虎装作偶遇一般与李平见了一面,并让潘虎告诉李平那五瓣玉莲花的隐藏之所,反正玉莲花已经被自己取出,李平就算叛变了,也无大碍,自己则暗中观察。

潘虎和李平见面后,告诉了李平那五瓣玉莲花的藏身之所,李平也告诉了潘虎另外几瓣玉莲花隐藏之处的口诀,又一再相邀潘虎随他共图大业,但一个八岁的孩子懂得了什么大业不大业的,加上李平那副野人的模样又十分吓人,潘虎简单和李平聊了几句就直接闪人了。

潘虎回来之后,将李平说的话都转告了黄毅,黄毅一听,知道李平没有叛变,顿时大喜,急忙去追寻李平,却又发现李平被宋军的细作跟踪,自己盲目出去和李平见面,只会被一锅端了。

为了光复大唐江山,黄毅一狠心,干脆不露面示警,就让李平当个诱饵,牵制宋军的注意力,自己反正已经知道了玉莲花瓣隐藏之处,只需取将出来,打开钟山宝藏,取出神兵,自是复国有望。

谁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毅虽然没有露面和李平相见,但还是落入了宋军的细作眼中。但黄毅何等样人,一发现不对劲,为保潘虎平安,干脆家也不回,直接顺路往西,逃出了宋军布下的罗网。

但宋军此次由宋大将潘美亲率,本是欲灭了李平的,谁料竟然又牵扯出了黄毅这条大鱼,哪里还肯松手,死咬不放,一路围追堵截,设下天罗地网,必置黄毅于死地而后快。

潘美更遣兵士抓了潘虎,以期能以潘虎要挟黄毅,却不料见潘虎聪明伶俐,竟生了爱心,巧言哄骗潘虎,以同姓潘为借口,自称是潘虎父亲潘佑的兄长,小潘虎的亲伯父,要收潘虎做义子,甚至将潘佑之死栽赃到黄毅和李平的头上。一个八岁的孩童哪里懂得人世间的险恶,竟然相信了潘美,认贼作父不说,交出了那五幅地图还说出了黄毅和李平所告诉他的那几句口诀。

潘美大惊,更是全力追杀黄毅,幸好黄毅久经沙场,在战场上也曾和潘美交过手,熟知潘美排兵布阵的方法,又是单身一人,进退自如,尽量避其主力,游走在山峰深谷之间。宋军虽然一直紧咬不放,但由于地形特殊,黄毅行动又快,无法形成合围之势,也无法大规模地搜捕,只好紧随其后,死追不舍。

黄毅一路逃窜,奈何宋军之中也不乏高人,虽然能料敌先机,避其锋芒,但也无法甩脱宋军,双方你追我逃,呈胶着状态。但宋军其时已得天下,军需供应自是不缺,生力军也不断加入,黄毅则是见不得天日的朝廷钦犯,又是孤单一人,持久下去的话,终会有英雄末路的那一天。

黄毅自幼熟读兵法,哪里会不知道这个道理,遂心生一计,转道西南,直奔珠峰,此举一是可以按李平所留口诀,趁机去寻玉莲花瓣;二则可借珠峰天险,以拒宋军。

这一着倒真被黄毅给走对了,宋军追至珠峰山脚,因高原反应,丧失了一大半的战斗力,又因气候异常,再也无法追赶于他,但也不肯就此退去,反而在山脚下安营扎寨,设下营哨,将黄毅围困在山上。

黄毅无奈,只好在山上盘桓,渴饮雪水饿噬野兽,如同野人。皇天不负苦心人,黄毅在珠峰之上盘桓十数年,终于让他寻到此处,利用磷虫取了李平所藏之玉莲花。

但其时宋军中却已经调教出十数位适应珠峰气候的高手,一路追寻上山,黄毅在山上盘桓十数年,身体虚弱,哪里会是宋军的对手,但又不愿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所得的六瓣玉莲花被宋军得去,干脆心一狠,在金丝银箔玉竹书上将所有经过刻下,随同六瓣玉莲花一起再藏在冰极线虫的巢穴之中,指望万一日后能有大唐后人取得,集齐玉莲花,取出钟山藏宝,光复大唐江山,自己却迎下山去,去和宋军拼死一战。

我将这些玉片上刻的古文小篆,用白话说了一遍,大家个个都不胜唏嘘,一齐感叹这黄毅忠肝义胆,为恢复大唐江山,历尽艰辛,别的不说,一个人在这雪峰之上待了十几年,光凭这份毅力,就非常人可及。

老六这家伙的思绪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在想黄毅将军的忠烈,他却说道:“这就对上号了,我们在野狼谷之时,李平旁边石碑曾提到他被困在李家宗祠处三年,这个黄毅也说有三年找不到李平的踪迹,时间上能对上;李平说自己三年后出世,巧遇潘家后人,后来又被追杀,事件上也能对上;只是这黄毅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辛苦三年所教的那个潘虎,被抓住后竟然叛变了,而负责追杀黄毅和李平的大将叫潘美,这倒让我想起一件事来。”

说到这里,老六左右看了看,见大家对他所说的话好像并没有兴趣,也没人出声追问,只好自顾说了下去:“这个潘美,大家可能没多少人听过,但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字潘仁美,大家可能都知道。”

大家都一愣,这潘仁美谁不知道?评书杨家将谁不知道?祸害天波府杨家一门忠烈的头号大奸臣,就是这潘仁美啊!老百姓一听都恨得牙根发酸的主,用遗臭万年这句话来形容他,是一点都不过分啊!可潘仁美是潘仁美,潘美是潘美,这中间还差一个“仁”字呢,两人怎么就成了一个人了呢?

老六一见大家都有兴趣了,顿时又来了精神,干咳了一声,清了下嗓子,说道:“潘美字仲询,大名人,其父潘璘,任军校戍守常山。潘美一生抚陕帅袁彦,协平李重进,协征岭南,广北门役,征江南,击北汉,战太原,抵辽军,战功显著,而且较有政治眼光,在《宋史》名将中,排行第十七位,算得上是政治军事家。”

“可惜潘美其人心胸较窄,陈家谷一役落下败笔并在后来试图为冤死的杨继业身上泼脏水,还是后来和杨继业同为降将的刘吉冒死为他洗冤,表现实在恶劣,遂为其后来的民间恶名埋下了伏笔。后来的艺术作品越加工越变形,连名字也给改成了潘仁美,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潘美功绩,只知道杨家将。”

“潘美有四子九女,长子潘惟德,官至宫苑使,次子潘惟固,官至阁门使,三子潘惟清,官拜崇仪使,幼子潘惟熙,官拜平州刺史。九个女儿中,有八女皆嫁于宋朝各文武大臣家中,关系网相当强大,以至宋太宗都不得不聘潘家第八个女儿为儿媳,封莒国夫人,但她二十二岁就死了,赵恒即位真宗后谥为庄怀皇后,后改为章怀皇后。至于评书上那个刻薄恶毒的西宫娘娘潘氏,则完全是艺术加工了。而根据历史记载,潘美还另有一养子潘惟吉,官至刺史。”

“至于民间评书之中,潘仁美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是潘龙、潘虎、和潘凤,另外也有个养子潘豹,杨家和潘家之间的事情,就是由这个潘豹贻误军机,被杨老令公杨继业给斩了才引发的。虽然这些都只是艺术加工,但空穴来风,未必无风,不管是正史还是评书,潘美有个养子是没错了,想来这个潘惟吉,便是被潘美巧言迷惑的潘虎了。”

说到这里,老六话提一转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小潘虎被潘美收为义子后,说了李平和黄毅教给他的口诀,潘美当时是兵破金陵的主将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