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张学良传 >

第47章

张学良传-第47章

小说: 张学良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和端纳晤谈时,首先告以蒋的安全情形,接着说明他对蒋并无恶意,只要蒋能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们(张、杨)还要拥护他作领袖。端纳表示同意张的主张,并愿竭力去说服蒋。他又将请蒋搬家被蒋误会的情形告诉端纳,请端纳在见蒋时帮助解释,劝蒋搬家。端纳也答应了。

“当晚,张陪端纳一起去见蒋介石……端纳说:‘我这次是受蒋夫人的委托而来的。同张汉卿将军谈话以后,我首先向蒋先生告慰,就是张将军对蒋先生并无恶意,只是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只要蒋先生答应这个要求,张杨两将军还要竭诚拥护您做领袖。我认为这个主张不仅是张杨两将军的主张,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且许多西洋人(暗指英美)也赞成。蒋先生若能接受这个主张,今后将变为这样大大的伟人(说着举起手高高地比划着),要是不接受这个主张,今天将变为这样小小的人(也俯着身子用手在地下比划着)。国家和蒋先生个人的安危荣辱就系于蒋先生个人心思的一转。”蒋介石在这几天当中本已逐渐了解张杨对他的真实意图所在,同时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并没有什么危险,现在既听了端纳这一段话,又看到了宋美龄的信,他的态度转变了。于是,他面露笑容,‘啊!啊!’连声,似乎很有所感动的样子。

“端纳见蒋的态度已有转变,就趁势提出,请他搬到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地方去住。蒋至此才了解请他搬家是出于好意,便欣然答应了。张便马上和端纳一起陪着蒋由新城大楼搬到了金家巷高桂滋公馆。”⑨

由上面的这些记载看,端纳的西安之行,以及他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后来蒋介石违背诺言,扣押了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端纳劝阻,也不起作用,使他对蒋的信任发生动摇,这也都是事实。但有的说,他因此就与蒋氏闹翻,并愤然离开了中国,则不够确切。不错,端纳最终是结束了他在中国的政治生涯的,只是这不是在西安事变后不久发生的,而是在几年以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由于端纳营救蒋介石有功,南京国民政府颁授他大绶采玉勋章一座,此后,端纳仍追随蒋介石夫妇,在官邸办事。

端纳于一九四零年离开中国。他为什么会离开长期工作、生活过的中国呢?主要原因是:第一,他是西安事变中营救蒋介石的和事佬,他感到有责任要求蒋介石恢复张学良的自由,便经常向蒋介石嘀咕此事,为此,蒋“非常讨厌”他,日益和他疏远。第二,端纳对宋美龄的“近亲”大发国难财的劣迹很不满,他“呼吁蒋夫人加以抑制”,宋美龄却对他大发雷霆:“端纳你可以批评中国政府或别的任何事情,但是有些人连你也不能批评的。”

端纳听了火冒三丈,于是不辞而别,搭乘飞机去香港,“从而结束了他在中国的一段彪炳的生涯”。

端纳离开中国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菲律宾陷落时,他适在菲律宾,被日军囚禁,直到一九四五年初,麦克阿瑟收复菲律宾,他才获得释放。因久系囹圄,身患疾病,在体养时又发现已患肺癌,他致电宋美龄请求帮助。蒋夫人为他安排了一架水上飞机,送他到美国檀香山海军医院治疗。后来病势转危,端纳被送到上海虹桥医院,于一九四六年病故,终年七十一岁。⑩

这是后话。下面我们仍接着前面谈到的端纳在西安的情况继续介绍。端纳原计划15日下午飞洛阳,然后再于次日晨飞南京,后因天气不好,飞机受阻,改以电话向宋美龄报告见蒋经过。宋美龄甚慰,救蒋出险之心更切,经与孔祥熙等人商定,再由宋子文去西安。宋子文到西安后,张学良、周恩来都曾会见了他。他也与张学良一齐去见蒋。“蒋介石没想到宋子文来,情绪激动。看到宋美龄信上有:‘如子文三日内不回京,则必来与君共生死,’蒋介石哭了。蒋说只有加紧军事进攻才能脱险,并把进军方略单独告诉了宋子文。”⑾

二次飞往西安准备参加谈判的宋子文、宋美龄(她是第一次来西安)、端纳、蒋鼎文等是12月22日同机来陕的。据说,此番来陕,“宋美龄带来了许多吃的用的东西,还替蒋介石带来一付假牙。宋美龄先向张说:‘汉卿,我的行李希望你不要检查。’张回答说:‘夫人请便,我不敢检查’……”⑿宋氏兄妹到达西安的当天,就在双方的私下会晤中,交换了有关如何谈判的看法。当时,张、杨、周提出,一切从大局出发,以八项主张为基础进行谈判。蒋介石虽然也赞成和谈,但却说他不能直接参加谈判,而由宋氏兄妹作为代表出席会议;另外,谈判达成的协议,他不签字,但他将以“领袖人格”来担保实现。他想用这种既可达到谈判目的,又不一定完全遵守达成的协议,还可保持“名节”,不会被谁抓住把柄的策略来应付一番,可谓用心良苦。

12月28日,毛泽东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批评蒋氏12月26日声明(即所谓《离陕前对张杨的训词》),指出此训词含糊曲折,实为“中国政治文献中一篇有趣的文章”,其实,蒋氏在三方会谈之初的这些表现,不也曲曲折折,很不干脆吗?

但张、杨、周以团结抗日和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拘细节,仍决定与宋氏兄妹谈判。

三方面(张、杨为一方,周为一方,宋氏兄妹为一方)的正式谈判是在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午,在西安金家巷(今称建国路)张公馆西楼(当年张将军就住在这座楼的三楼上)二楼进门左边的会客室里举行的。

这个会客、有时也用作开会的客厅,并不很大,估计也只有平常的两个房间那么大,但却窗明几净,朴素淡雅。屋内正面墙壁上有一个滴达作响的挂钟,下面两个屋角处,各置一个高高的棕色花架,上面摆着盆花。屋内三方靠墙处整齐地放着蒙有米色沙发罩的单人和双人沙发,前面有精致的茶几。张学良常在这里会见各方人士,十二月十一日张学良向部分高级将领宣布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

当然,能够取得一些初步的谅解,并愿意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判,也并不是容易的,张、杨、周,特别是周恩来曾做了不少工作,这一方面是他(当然,也包括博古、叶剑英等)要做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军官和士兵的工作,因为他们有很多人主张杀蒋,或要求将蒋交人民公审,认为同他没有什么好谈的。“甚至准备闹事,说什么:‘不能由共产党处理这件事,不能说放就放。’”(房成祥:《西安事变史话》)周恩来根据党中央制定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与政策,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到那些全副武装的军官中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指出:“‘这次事变是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但是这跟革命战争和群众暴动不同。现在的蒋介石,既不同于十月革命后被群众打倒的沙皇尼古拉,又不同于滑铁卢战役后被俘的拿破仑。这次捉蒋是出其不意,乘其不备,他的实力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从各方面考虑,特别是从团结抗日出发,对蒋介石的处理极需慎重……当前中日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居于次要地位,阶级斗争必须服从民族斗争。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的侵略行动,与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就使英、美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蒋介石有抗日的可能;由于全国人民怒潮的高涨,特别是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使蒋介石抗日的可能性增大了。因此,为了全民族的利益,我们共产党不记旧恶;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应该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还说:‘自“九·一八”以来,蒋介石不听国人呼吁,一心打内战,在国难严重的今天,还要来西安布置内战。大家要求杀他,可以理解,不算过分。但是,杀了他,内战会停止下来吗?抗日的目的能达到吗?现在亲日派正唯恐我们不杀蒋,我们不能做有利于敌人的事情啊!……’周恩来同志循循善诱,使他们如同拨开重重迷雾见到青天。有个军官激动地说:‘要讲仇恨,是共产党最恨蒋介石。不讲多的,光十年内战,杀了多少共产党员?可真是血海深仇啊!但共产党顾全大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大公无私,以德报怨,真令兄弟敬佩。’他向周恩来同志行了个军礼,表示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对周恩来同志的尊敬。”(引文出处同前)……另方面,周恩来也积极地做上层人士、甚至宋氏兄妹的工作。如宋子文初来西安时,没料到周恩来已经到了西安,因而顾虑重重,认为他一来“事情就难办了”,更不敢与他见面,怕何应钦抓他的把柄,但经周恩来通过郭增凯(原在西安,是因《活路》事件被误捕押往南京又获释并随同宋子文前来西安的)向宋转达意见,阐述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使宋大感意外,心悦诚服,后来回到南京,“到处宣扬蒋介石在西安很安全,赞美周恩来,说:‘南京有谁能承担这样的风险营救蒋介石?相反,还有人要轰炸。”(刘鼎:《谈西安事变》终于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宋美龄、宋子文等来西安谈判。就是在谈判期间,周恩来也始终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忘继续做各方面人士的工作,如他与宋美龄也曾作了两次长谈:“第一次,周首先说明中共没有参与兵谏,并阐明中共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然后,周从中国革命所经历的困难和曲折谈起,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希望团结抗日,一九三五年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后又变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但蒋介石对团结抗日要求始终不予理会,当前,是改变政策的好机会,望他们兄妹劝蒋回心转意,这对国家、对个人均有好处。宋说:既然中共谐弦猓υ谡斓枷拢餐ΑV芩担褐灰槭饪谷眨泄灿祷に煨洌⑶抑赋龀槭猓挥械诙鍪屎系娜恕V苡痔傅焦馈⒕蒙系奈侍猓晕ㄎ淦髀酆涂谷粘て谧急嘎圩髁朔治龊推缆邸K我笾苋把罨⒊窃缛帐徒V苡υ省5诙翁富笆保蚊魅繁硎驹蕹赏V鼓谡剑担骸业冉晕频垡犭校喜挥ψ韵嗖猩保材谡侍猓杂υ谡紊锨蠼饩觯挥ι糜梦淞Α!“二十三日上午,在张公馆张学良所住的西楼二层开始谈判,宋子文代表蒋方,西安方面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出席。

“二十四日上午继续谈判,宋美龄也参加了。谈判的结果是:(一)由孔祥熙、宋子文组织行政院。宋负责并组织使各方面满意的政府,肃清亲日派。(二)中央军全部撤离西北,宋子文、宋美龄负绝对责任。蒋鼎文即携蒋介石手令飞洛阳办理停战撤兵的事。(三)蒋回京后释放‘七君子’;西安方面可先发消息,宋子文负责办释放事宜。(四)苏维埃、红军名称照旧。宋氏兄妹担保停止剿共,由张学良负责接济红军。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五)先开国民党中央全会,开放政权,再召开各党派救国会议,不开国民代表会议。(六)政治犯分批释放,具体办法与宋庆龄商定。(七)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可公开活动。(八)联俄,并与英美法联络。(九)蒋回京后通电自责,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十)西北军政由张、杨负责。此外,宋子文提出,只要蒋下令撤兵,就放他回南京。对此张表示同意,杨、周表示再考虑。至此,谈判结束。

“二十四日晚,宋氏兄妹应周恩来的要求,陪周去见蒋介石,蒋勉力坐起与周寒暄。蒋说,周曾经是他的部下,应该听他的话。周表示,只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周问蒋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宋美龄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蒋考虑一下,表示三点:(一)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二宋及张学良代表他与周解决以前商谈好的问题。(三)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蒋介石与周恩来的会见,达成了停止内战的协议,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牢靠的基础。”⒀

西安事变,作为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历史事件,它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这已是遥远的往事,这一切也许会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如果仔细地重温这段历史,认真观察和了解在这一事件中各方人士的动向,仍可增长不少见闻,而对一些问题的反思,不是更可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吗?

……………………

①②③⑾⒀ 《西安事变简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